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望乡

顺着古朴的砖石路,来到一个很大的庭院,前面是开阔的院落,一道红色门廊挡住去路。几株硕大的合欢树长在院门两侧,那是多好的季节,毛茸茸的花全开了,粉嘟嘟的,覆盖了羽叶,云霞霓裳般铺散开来。趁他们不注意,悄悄采下一朵小花,在一片明媚里,我看到了那高高的纪念碑。石碑被白色栏杆围着,碑上刻有“秦千童城”几个笔挺金字,和它的身世一样厚重久远。一大片向日葵正把金黄的圆脸朝向初升的太阳。在千童祠正门前方,立有一个足有二十米高的黑色石柱,上有一方平台,站着一对拄着拐杖的老夫妇,他们正互相搀扶着,蹒跚向前,祈盼的目光仿佛正掠过层层云雾,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朝向那遥远的东方国度,这一盼、一望、一等,二千年的时光瞬间定格。

曾是怎样地战火纷飞?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等他把文字、货币、度量衡、各郡县都理顺之后,便突发奇想,一定有一种仙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当然这样想的不止他一人,早在战国时期,渤海湾附近就有许多术士,专门从事炼丹悟道,研究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在东海有三座神山,称扶桑、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记载,“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先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真是个仙宫圣境!

始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几次东巡,指派徐福带领千童百工东渡日本,探访仙山,寻访仙药。现在想来,这真可谓是一个国家级的团队行动,是一个拜访仙人寻求仙药的通天妙想,更是一个寄托长生梦想的寻梦之旅。想法虽好,阻力重重。只招募童男女就让古饶安遭受了巨大的变故和痛苦,历经千年都未消弭。当时场景恍若眼前:官兵挥鞭抢童子,百姓磕头求开恩;家家哭天喊地,村村悲声不断;父无心耕地,母无意纺织。临行前那悲壮阔大的送别场面,更是让人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为了纪念这伟大的历史事件,民间自发组织祭祀活动,千童镇“信子节”便应运而生。人生六十一甲子,古人相信在此时,灵魂可以投胎转世,所以,每逢甲子童子出发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饶安邑的百姓便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来到鬲津河入海口,面朝大海,召唤亡灵,希望他们回归故里。悲戚的呼唤感天地、泣鬼神;忧伤的泪水落入风中比海水都苦,比海水都咸。在千童祠的友谊堂、泰山堂里,千童东渡始末均有文字记载,还配有图画。特别是对东渡线路考、济州留圣迹等都有详尽描述。千童祠院落北侧,合欢树的东首,至今还矗立着四个12米高的铁架,顶端塑像生动地再现了“饶安招募”“激浪东渡”“扶桑授艺”等徐福东渡的场景。

岁月更迭,时空轮换,爹娘的望海盼归,孩童的望乡思亲,在历史滚滚尘烟里从未间断。最近一次举行“信子节”是在1997年5月,盐山县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日本华人华侨代表,在千童祠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典礼。整个镇子人山人海,周围村庄万人空巷。伴随着人们注视的目光——信童在十二米高的铁架上,你站在我的头顶,我站在你的指尖,几乎悬在半空中;不时,以手遮目,望海祈盼,不停召唤远行的亲人;或是动手采摘,俯首冶炼,表现千童百工到达扶桑后,向当地人传授种植采摘、纺织冶炼等技艺的场景……移动的车轮载着信童,载着遥望的目光,穿过镇子十里大街,鼎沸的人流前呼后拥,锣鼓喧天,彩旗飘飘,浩浩汤汤,最后回到修葺一新的千童祠。流动的、消逝的只有滔滔海水,永不幻灭的是那些思乡的亡灵;我们可以载动十二米高的铁架,托起“高、奇、险、惊”的表演,却载不动延续千年的万古离愁,遥遥无期的归乡路……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化为虚无。帝王将相、江湖术士、古饶安邑、 兮城、古黄河入海口、悲戚的民众、远逝的帆船……可以触摸的痕迹还有多少?更多遗留的是一些棺椁、骨殖、武帝台、停滞的河道,或是一个个空置的符号,在历史的叠加中,慢慢被遗忘、被掩埋、被封存。唯有文化,像人类吃过的稷麦稻黍,化成精神的钙质,流淌在血脉里,告诉我们,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千童“信子节”被国务院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千童故里,中国历史第一侨乡,信子节成为千年古县的文化名片,也成为中外交流最早“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

一场精神的碰撞在内心盘桓,恰值阳光安暖,照在千童祠象牙白的窗棂上,让祠堂主建筑更加鲜明而庄重。满院的向日葵有点炫目,忍不住上上下下打量,隐喻或忧伤都在金黄色的时空里慢慢消隐。它们就那么昂着头,一直昂着,朝向阳光的方向。 Uqm6FfCo5C0PW2SEEjhx9+ftfpco63GcJemPDTgYwG8+8szYoSJGAfRkHVl/dU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