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寻梦的河流

和风摇动着南运河边一丛丛新发的芦苇,连那春的温馨也化在微波里一任向北。晚飞的大雁终于放弃江南的春色,祖辈的基因催促着它们义无反顾远飞数千里之遥。沿着熟悉的运河上空,翅膀一下一上地扇动。沧州这一段500里河岸依然是那么美,几十个的弯转数过多少遍,清清的水流如翠色的飘带任性地勾勒出大地的曲线。陪伴这条运河的还有插上云天壮硕的杨树、遒劲多姿的国槐,更多的是妩媚的柳,直把绿丝般的发影在河水里洗了又洗。

运河之长,是可以载梦的,承载着千年帝王将相的富足之梦,承载着沿河两岸芸芸众生的温饱康宁之梦。运河之美,是可以寻梦的,一个世纪前,一个身着粗布的弭姓汉子背起行囊,媳妇牵着儿子由临邑弭家村启程,沿着运河向北,再向北,在白山黑水间的乡村里安下了家,那被称作富裕县的地方多让人充满希望。晓昕出生在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在乌裕尔河畔,看惯了山乡里春日的炊烟,听惯了夏日花草丛里的鸟鸣蜂唱,踩惯了秋日林中厚厚的落叶,走惯了起起伏伏雪坡上的小路,她又沿着运河回到了祖辈生活过的山东故土,终于在大运河畔安下自己的家。年轻的晓昕,做着一个个崭新的运河梦,婚后来到沧州,千年的武术之乡,英姿勃勃的她,竟与家人创办起“千童文武学校”,十二年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上千名健美的学子走出校门接续他们的前进梦。晓昕走进了税务机关,又是十年过去,小时对文学的爱好之树终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萌芽,扎下根,孕育的花蕾不断绽放夺目的花朵。

或许是作者热爱自然之故,也更喜欢在雨中行走,观看那些充满着生命活力的绿,这部文集的命名更显出自然的诗意。散文70余篇,有《雨落黄昏》《绿色的梦》《乌裕尔河》《孤独的鱼》《生命绝唱》五辑,你总能从中回放出她所追寻的梦境。

文学充斥着作者的情感,散文应是情文,如果水是文,把乳汁比作“情”,水乳的相融,那水则是可以滋养文学生命之水。读晓昕的散文,无论叙事、记人、写景,总有一条“情”的丝带把文章串联始终。她或放逐情感,如山间瀑布不可阻止,倾然而下。在《花落雨》中,听她说:“ 淡粉的花瓣 金黄的蕊 仿佛轻轻的呼吸就会使它掉落下来……花瓣清洁莹润 带着丝丝 的甜 静静睡去了……风雨似乎只是一个幌子 渐渐止息 阴沉的天色 媚的花朵也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在她眼中,花雨飘落,生是美,落亦是美,是生命的过程,展现了生命之美,让你体察出她细婉的情愫。写春天,打破诸多作者的窠臼,更多的是对自然动植物赋予人性的思维和情感。作者的情感注入其中,使之有了无尽的思辨力,自然变得生动、空灵和纯美。“ 莹的 闪亮的——融化在屋檐 微风轻拂的草叶儿 还有山羊咩咩的欢叫 风里裹着甜味和腥膻 在新年开始与结束里 一起跌入了人间 。”“ 收集雨滴 藏起花香 拾起鸟鸣 珍藏所有与春天有关的记忆 不论痛苦与悲伤 不论 晦暗与希望 。”(《苏醒》)写麦,“ 广袤的黑土地变得丰腴而有气韵……到处 是绿 清一色的绿……每一株麦都是一个生命 。”(《麦子的河流》)写雪,“ 是雪花 飞扬的雪花 天地如此温柔 世界开始收缩……流动里静止了 止里沉默 那种对视一刻已是千年 在世界的无限旋转里 雪化成了雪话,湿透了北方的河 。”收放自如的情感,或有着收敛含蓄之美,或往往又沉湎于情感的现实与虚幻中。

散文意境之美,是作者把其旨意和情感通过事物、场景的描述蕴寓其中,耐人寻味。如饮甘泉之水,其入口的净洁和清冽,自可沁人心脾,非浑浊河水可比。《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有言“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其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须真,“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其“真”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对天地宇宙、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终极关怀与体悟。鲜明、真切地表达景物感情,方为合格的作者。在作者文字中,你能体味她对生命的感知。她在做着绿色的梦,“ 深绿 浅绿 鹅黄绿 房前 是绿色的 房后是绿色的 院头儿是绿色的 房西也是绿色的 早晨是亮晶 晶的绿 中午是金灿灿的绿 傍晚是黑黝黝的绿 。”(《绿色的梦》)她以绿色为题,自然引出父亲是这片绿色的创造者,带着绿色希望惠及了家乡,也浸透了儿女和一方乡邻的崇敬。

你也会随着她的脚步,体察她对性灵的抒发。在陈坊千年古镇,听她讲述时光刻下的古老和凝重,人们从容地生活,挽留住珍贵的过往;在太行山中,与响堂山精美残缺的石雕遗产邂逅,与千年前的工匠对视,感受创造的辛劳与毁损的伤痛;在家乡的老屋,回味诸多的记忆,那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光遗存。而最珍贵的是伴随老屋的生灵和草木,那些杨树、柳树、小草、格桑花,那些蜘蛛、蚂蚁、蜻蜓、蝴蝶,它们依然生生不息,不求命运的兴衰,直到永远,其老屋的生命也在作者心中不会消弭。“ 一切似乎又在流走 羊肠 小路不见了 小壕沟干涸了……只剩下那片黑土地 剩下孤独的老屋 还有 不停生长的大杨树 那硕大的树叶子 在风中 在雨里 哗啦哗啦——响不 。”(《别过老屋》)

寻觅普通题材的切入角度,创建意境,晓昕自有独到处。写敬老院老院长,一双粗糙、坚硬的手,“ 如墙头的裂缝 屋檐的瓦楞 台阶上的雨痕一 那么真实 。”儿子、丈夫,一定认不出那双手,“ 她把那双手认认真真地 交给了岁月 交给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 。”以“手”为媒介,用新颖的角度,将一个为老人倾尽一生真情、矢志不渝的形象刻画得无比逼真。

诚然,作者是在追求语言美来创建意境之美的。如果说意境是鲜美之果,那么语言则是浓密润亮的树叶,创造丰富的营养只为意境的一秋硕果。语言的丰盈与干瘪是散文优劣的分水岭。丰盈之泉汇聚成河,让河岸林木花草繁盛、风光宜人;反之,纤弱之流荒漠划痕,短暂消失其中。晓昕着意将修辞手段应用在文字里,你看她走进一个村庄,“ 竹林静静的 屋舍静静的 石子 路沉默不语 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陶罐 瓦罐 都沉浸在很久远的回忆里 。”(《来过一个村庄》)由人格化的场景联想竹林七贤开怀畅饮,吟诗作赋。“ 雪白的油茶花将我托起 我继续四处飘飞 飞过荷塘 飞过百合园 飞过百 年老樟和千年古井 悄悄扯下一方白纱 挥挥洒洒 把整个村庄都笼在一层 雾气里 。”由联想到幻想,融入景致,情景交融中凸显出村庄的古朴和静美。看似着意的修辞,却也是随着思绪的流动随意赋情而成。修辞手段不落俗套,创造能力何其重要,或如一副陈旧的面孔令人生厌,或是一副清新明亮的美姿令人耳目一新。如何写一条南运河,晓昕没有采用常规的思路,而是运用充分的想象力,用一只蜻蜓眼中绿意盎然的运河,一段由糯米筑就的谢家坝的诉说,一只蜗牛追忆昔日马厂炮台的威武,一棵核桃树对大运河湾变迁的赞美,拟人的虚化铺开大运河美的真实,不啻为作者的匠心。

散文语言的节奏感,用诗化的语言,使之读来朗朗上口,充盈着美感,也需要作者精心的塑造。写运河的风,就有“ 漾起微波 轻轻晃动 它摇着 绿草 摇着清风 摇着河湾多情的眼眸 呼唤天边的云朵 唤醒沉睡的小鱼 招徕着簇拥而居的庄稼蔬菜 偷偷窃听密林深处的蝉噪和鸟鸣 。”(《一条河,一帘幽梦》)写雪景,就有“ 几根枝条 几缕电线 几只小鸟 几痕秋水 像铺排在徽宣上的几滴笔墨 自有清净 疏朗 浑然一体的意境 。”(《冬天的红果》)雨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许多篇章里晓昕写到雨,每一处的雨都不尽相同。雨前、雨中、雨后,雨的形态、雨与人心态各异,在雨的世界里,人已被雨淋得透湿。“ 哗哗的雨帘形成一条条直线 从天而降 成了一个 巨大的古筝 所有的叶片 树丛 高楼 都来参与弹奏 激昂的声音铺天盖 地而来,像要席卷一切,掩盖一切,吞噬一切 。”(《雨若从容》)节奏感、音韵感扑面而至。

无疑,晓昕在散文的风格上,意在追求婉约与丰厚,或许婉约更能与她心境相契,一种宁静的心境化作笔,在纸上描绘最美的画图。把吸纳的知识和对世界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化作独有丰厚的底藏,化成美妙的文字。作者认为散文是用生命流淌的文字,图解着生命的表情;是真实性灵的表达,跳荡着灵魂的韵律;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一再追问,承载着开出的生命花朵。她试图揭示生命的可贵,在对人性的体察、对万物生灵的书写、对真善美的讴歌上着力。也力图从精神层面理解生命,重塑一个文学意义上的,乃至心灵意义上的故乡,她不懈地追寻,或会直到永远。

初夏将临,在运河畔,她在弯转的河岸款款行走,在再现几百年上千年前风貌的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下行走。雨点滴落在一柄花伞上,雨亦多情,时而轻声地渗润,时而急切的节奏与她舒缓心跳几成内外的吻接。随着她的脚步,听她低吟:一层烟雨,暮春的午后,在晶莹的雨滴里,采撷一个轻纱似的梦,给你,给我,给这个世界。

张华北
壬寅 夏日

(张华北,笔名北夫,散文家、生态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曾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河北散文学会副会长、沧州市作协副主席、沧州市散文学会会长,有散文集10余部,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30年突出贡献奖、第十二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燕赵文化之星、第四届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等,大洼文学代表作家、领军作家。) MGAdJfZVdTE4Ozxj6pI7nbKXZcEcuqJ5eQYWT5x8UyiKVAlMbdHwAPLAKRjqJQ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