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成绩还不错的浩然(化名)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可是刚上高一,浩然就明显感觉到高中的学习难度要比初中大很多,他一下子手忙脚乱起来,即使每天学习到很晚,还是不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在高一的期中考试排名中,浩然是全年级的三百多名。整个年级有七百多人,这个成绩算是中等。
看到浩然的成绩,浩然的爸爸妈妈也很着急。于是,浩然的妈妈问班主任有什么解决办法。班主任询问了浩然的具体情况,浩然也客观地描述了——他觉得高中的知识太难了,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本来在浩然中考时,这两科的成绩都接近满分,但是现在竟然连上课讲的知识也听不懂了,即便他每天都在课后拼命学习,依然收效甚微。
浩然的班主任问他:“有没有在学之前预习过?”浩然表示没有,并说自己一直都没有预习的习惯。
班主任告诉浩然,初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不预习可能也可以学好,但是高中的学习难度大增,不预习可能就会学得非常吃力。老师让浩然在结束当天的学习后,每天花半小时预习数学和物理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浩然照着班主任的要求做了,很快发现上课能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都能很轻松地做出来。随着这两科的学习变顺畅,整体的学习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浩然进步到了年级一百五十多名。感受到预习的强大效果后,他就一直把这种习惯坚持了下来。高二的时候,浩然进入了年级前三十名,并最终以年级前五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在上文的学霸案例中,虽然不是“预习”这一个方法就直接决定了浩然同学考上北大,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因为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让学习变得从容,他是不可能考上北大的。
我采访过的清华北大学霸几乎都有预习的习惯。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养成预习的习惯,让自己实现逆袭。
预习有两大好处。
在网上有个笑话,一个高一的学生上数学课时,掉了一支笔在地上,低头把笔捡起来后,再接着听讲,就听不明白了。一直到高中毕业,他的数学课再没听明白过。
虽然这个笑话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高中数学课堂内容的难度。虽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这么难,但是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不太擅长的科目。而预习就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提前预习当天需要学习的内容,就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第一遍理解,上课听讲的时候,就已经是你的第二遍学习了,自然难度要小很多。
即使现在你没有预习,学习成绩也还不错,我还是建议你开始使用这个学习方法。相信我,多预习一遍,你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中考和高考(后文统称为“中高考”)中,决定你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的不是分数,而是你的名次。
虽然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但养成这个习惯的同学并不多,所以如果其他同学都不预习,而你预习,你或许就能一鸣惊人,遥遥领先。
预习的习惯该如何养成呢?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较为科学的时间是在你完成当天某一个科目的学习任务后,马上预习这个科目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原因有两点。
首先,今明要学的知识基本都是前后相连的,你可以趁热打铁,预习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其次,在这个时间点预习,你就不用另外专门花时间和精力,没有给你增添额外的学习负担。你轻轻松松地提高了成绩,看到了效果,自然就能坚持预习了。相反,如果你是早上起来预习,那就要专门花心思,可能还要先去翻看昨天学过的知识。况且早上的时间本来就紧张,你的预习难度就会增大,效果也未必会特别好。
总结下来,只要你能坚持在每天学习结束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你就能很容易养成预习这个“投入小、收获大”的学霸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