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空无

我们如何与这灵性让人类参与其中的力量和智慧和谐共振呢?通过空无。

同意并放下

这里的空无是什么意思?将我们带入这空无的内在过程是什么,感觉如何?在这层意义上,空无并非缺失或匮乏,而是一种临在和圆满。通过全然地同意万事万物如其所是,空无可以带领我们与创造性的灵性共振。这灵性是遍及一切的原始力量。通过同意,我们与这灵性所创造的、掌管的和注入生机的一切一起,变得丰富。而且,通过同意一切如是,我们达成圆满与空无。唯有放下个人执念并扩大视野,我们才有可能完完全全地同意。然而这样的放下并不会导致空虚。接受如其所是的样貌,不再与我们自己的某些面相发生冲突,放下执着,换来的是圆满与空无,并且与那股能移动一切事物的力量合一。

唯有当我们同意时,才可能自在地放下;也唯有当我们自在地放下时,才可能真正地同意。空无与圆满彼此相互依存。我们能以相同的灵性行动和态度同时达成这两种状态。

归于中心

我们所体验的过程即归于中心。归于中心时,我们退守,同时对超越表象的某些东西敞开自己。没有任何行动。归于中心是从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中抽离——换言之,是专注且如如不动的。归于中心是行动后与行动前的休止。归于中心时,等待着另一股力量来影响某些我们所关注的事物,等待这股力量通过我们来工作。我们只为这股力量的运行而工作,且仅仅在这股力量运作的时候。

期望

什么会阻碍我们进入空无以及归于中心呢?就是我们希望事物不应该是其本来样貌,还有我们想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去改变一个既定的事实。显然,这样的要求意味着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取代源头的创造力,并与之竞争,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从而展现我们的优越性。这多么愚蠢啊!有这样的期望并采取行动去实现,这样的举动就似乎是我们的洞察力和知识有可能源于这股力量之外,似乎我们拥有了来自别处的创造力,这甚至是与源头的力量相违背的。这种企图将令人耗尽自己的能量而失败。

有些人或许会辩驳说,人类的确具有创造力,我们从人类的探索、研究和规划以及勇于冒险的行动中得到很大的好处。问题是,重要的概念和成就真的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灵魂和灵性吗?还是当我们成功时,这种体验就像是收到一份礼物,是源于我们与另一个超越想象的维度的共振呢?这件事情是出于个人的计划和行动,还是与更大的灵魂以及另一个更大的灵性共振——我们从其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即使这种任性的计划和行动也可能在创造性原始力量的运作之外获得成功,只是持续的时间有限。我们也通过失败来学习,同意事情如其所是,并且在这种同意的状态下,我们找到了自己通往圆满以及空无状态的道路。

创造力

即使认为某些事注定要失败,我们在认同一切如其所是的空无状态下,也将拥有最高的创造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创造力从来都不是完美的。追求完美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期望,与人类的灵性或原始创造力的灵性运作不一致。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创造力会走到尽头。

无论不可缺少的、迫切需要的净化和自我克制进行得多深入,在空无状态中我们都并不完美。虽然我们在其中保持静默并警醒、无为,这具创造力的灵性也可以自由地通过我们来工作,因此也意味着到最后,仅仅是我们的临在,就能影响世界上的事物。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我们无须刻意安排,万物自然会各归其位。

在空无中我们不索取而有所得,顺应而不强求,发现而不寻觅,直观了悟而绝学无忧;我们无条件地爱;我们行动而不引人注意,且无须选择,自由自在。

在空无中,我们超越自我而不迷失。唯有在空无中,我们全然地存在。

暗夜

与空无的体验和意象紧密联结的是暗夜的意象:我们感官的暗夜,我们灵性的暗夜,我们意志的暗夜。有些人对于走这条路感到犹豫,是因为这些意象来自神秘主义。在西方,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神秘主义分开的,神秘主义似乎与信仰有更多的关联,而不是一种普世的人类经验和洞见之路。但并非总是如此,许多早期的欧洲哲学家,以前述意义来说,都是神秘主义者,譬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或普罗丁(Plotin)。

“灵魂的暗夜”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是进入空无的第一步,进入不看、不听的状态,在寂静中暂停,为归于中心做准备。只有当感官沉静下来并进入暗夜,我们的灵性才能融入与万物和谐一致的整体,而无分别心。

即使灵性不安定且被许多事物占据,灵性也会在暗夜中找到平静,那里没有干扰;灵性能在纯粹中歇息,平静地合一。“灵性的暗夜”是归于中心的第二步。

人们会有欲求,会想要许多东西,向着渴望与需求的方向移动。从渴望和恐惧中退出,是“意志的暗夜”的任务。如此我们的灵性才会找到真正的平静,我们的感官才能真正休息。只有在“意志的暗夜”中,我们才会将精力完全集中于某些隐匿的东西,朝向空无,静待其以某种方式显现,来推动我们,并通过我们工作。

归于中心的途径是一条哲学之道,这是应用哲学的道路,唯有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灵性才能与那开启根本知识和智能之门的原始力量产生深刻的共振。我们在此唤醒最深刻的爱,在此找到满足。

行动中的智慧

不仅西方哲学发现并体验了这通往创造性智慧的根本途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已经揭示了这条道路。我们在西方称之为灵性——不等同于人类的灵性——在中国则称之为“道”。道也运作于那些悟入空性的人,那些进入感官的暗夜、灵性的暗夜和意志的暗夜之人以及那些归于中心和宁静安详的人身上,“道”在其中对他们敞开,并允许他们安住于无为的状态而献身于服务。

通过空无,我们的灵性就能找到它的命运,我们的灵魂也达到圆满状态。灵魂在与灵性的神秘共振中找到了自己的秩序,现在就可以是一个有秩序的场域,让身体在其中发现自身的秩序、健康和力量。

所以,哲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起始于灵性,以及灵性的智慧,唯有如此,它才能转向灵魂,与灵魂同在。对身体也是一样的,它同时影响灵魂和身体,让人在行动中印证灵性的智慧,在此特殊意义上,它显然是应用哲学。 XvouvEyyOfL+DFcT2VFMyu0eLQg0wIZD+x/Af6sgNakUE4wvgv+5F82AxJy0Mg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