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灵水

人离不了水。据清徐珂《清稗类钞》:“盖人之体中,水占七成。不仅血管血液之为水也,脑浆一百分,含水七十八,而骨中亦含之。且人身所出之水亦甚多,口涎、溺汗其显者也。即皮肤毛管,时时出气,固如水气之流通。又凡用脑之时,脑气运动,亦为肌肤出水之证。”古人统计,人体一天肌肤所出之水,大约合十五两。人体每天出气出水,日无所间,而腹中之食物悉为渣滓。若不时时饮水,渣滓填积,多则成毒。何况全身血液,亦全靠饮水调匀。所以,古人谈饮食,首先都必须先谈水。

清朱彝尊《食宪鸿秘》中说:“从来称饮必先于食,盖以水生于天,谷成于地。‘天一生水,地二成之’之义也,故此亦先食而叙饮。人非饮食不生,自当以水谷为主。肴与蔬但佐之,可少可更,惟水谷不可不精洁。天一生水,人之先天只是一点水。凡父母资禀清明,嗜欲恬淡者,生子必聪明寿考,此先天之故也。《周礼》云:‘饮以养阳,食以养阴。’水属阴,故滋阳;谷属阳,故滋阴。以后天滋先天,可不务精洁乎?”

古人认为,天是一,地是二,水生于天,谷成于地,人之先天只是一滴水,所以要以水与谷食为主,菜肴佐之。水谷之间,水滋阳而谷滋阴,所以水最重要。朱彝尊认为,品茶、酿酒应该用山泉,烹饪则宜用江湖水。江湖水中未尝无原泉之性,但得土气多耳。水要无土滓无土性。且水大而流活,得太阳也多,朱彝尊称这种水为“第一江湖长流宿水”,称山泉雨水为第二。他介绍取江湖长流宿水法为:在江湖长流通港内,半夜船只未走时泛舟到中流,多带一些坛瓮把水舀回来,多备大缸贮下。用青竹棍左旋搅一百下,成旋涡状就住手,盖上用竹篾制的盖,不要再动。在装水之前先留出一个空缸。三天后用干净木勺把存了三天的水舀入空缸,舀到七分为止。缸内余水滓淘洗干净,令缸洁净,再把别缸水舀入此缸七分。这样逐缸倒运后,再用竹棍旋搅后盖好,三日后再舀过缸,去泥滓,如此三遍。然后预备干净的灶锅,水入锅煮成滚透,舀取入坛。每个坛里还要先放上三两白糖霜,然后入水,盖好,停宿一两个月才能使用。

《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又说:“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无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说:“水者,坎之象也,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 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李时珍把江湖水归为“流水”。他认为,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江湖水有顺流水、急流水与逆流水之分。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甘温而性柔。急流水湍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逆流水为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这三种之中,顺流水饮用为好。但李时珍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认为地水还是不如天水。

明人高濂也持这种看法。他认为饮膳之水,应该用“灵水”。他在《遵生八笺》中说:“灵,神也,天一生水而精明不淆,故上天自降之泽,实灵水也。”高濂认为,只有天降之水才是精明而不浑浊的,所以被称为灵水。高濂说:“灵者阳气胜而所散也,色浓为露,凝如脂,美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是也。”“雪者天地之积寒也,雪为五谷之精。”“雨者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下,辅时生养者也。和风顺雨,明云甘雨。《拾遗记》‘香云遍润,则成香雨’,皆灵雨也。”高濂认为,可食之灵水,其实也就露雪雨三种,“若夫龙所行者,暴雨霪者,旱而冻者,腥而黑者,及檐溜者,皆不可食”。

元代有一学人名贾铭,自号华山老人,一直活到明初,享年一百零六岁。其所著《饮食须知》中,对种种“天水”做了介绍:

天雨水:味甘淡,性冷。暴雨不可用,淫雨及降注雨谓之潦水,味甘薄。

立春节雨水:性有春升始生之气。妇人不生育者,是日夫妇宜各饮一杯,可易得孕。取其发育万物之义也。

梅雨水:味甘,性平,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须淬入火炭解毒。此水入酱易熟,沾衣易烂,人受其气生病,物受其气生霉。忌用造酒、醋。浣垢如灰汁,入梅叶煎汤,洗衣霉,其斑乃脱。

液雨水: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百虫饮此皆伏蛰,宜制杀虫药饵,又谓之药雨。

腊雪水:味甘,性冷。冬至后第三戊为腊,密封阴处,数年不坏。用此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酒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食,永不虫蛀。春雪日久则生虫,不堪用,亦易败坏。

冰:味甘,性大寒,止可浸物。若暑月食之,不过暂时爽快,入腹令寒热相激,久必致病,因与时候相反,非所宜也。服黄连、胡黄连、大黄、巴豆者忌之。

露水:味甘,性凉,百花草上露皆堪用,秋露取之造酒,名秋露白,香冽最佳。凌霄花上露,入目损明。

冬霜:味甘,性寒,收时用鸡羽扫入瓶中。密封阴处,久留不坏。

冰雹水:味咸,性冷,有毒。人食冰雹,必患瘟疫风癫之症。酱味不正,取一二升纳瓮中,即还本味。

这些水中,自然是露水最好,甘凉润燥,涤暑除烦。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记》:“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有各种露水之性能:“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荷花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露水有秋前秋后之分,秋后之露比秋前之露要好,因“秋前之露皆自地升”。

甘露固然好,毕竟太金贵。于是,贾铭提出要贮“神水”。“神水”一般都指节气日水。比如立春日、清明日的雨水,比如谷雨日要取长江之水,若五月端午午时有雨,要急伐竹竿,剖开后,其中“必有神水”。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及腊日水宜浸造滋补丹丸药酒。这些说法,现在看来都没什么道理。

除江河水、灵水以外,还有井水。井水味有甘淡咸之异,性凉。贾铭《饮食须知》说:“凡井水远从地脉来者为上。如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者,不可用。须煎滚澄清,候碱秽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如雨浑浊,须擂桃杏仁,连汁投入水中搅匀,片时则水清矣。”朱彝尊《食宪鸿秘》说:“煮粥,必须井水,亦宿贮为佳。”井水中,最好的是井花水,即清早第一汲者。朱彝尊说:“凡井水澄蓄一夜,精华上升,故第一汲为最妙。每日取斗许入缸,盖好宿下。”他叮嘱,汲井水要轻轻下井绳,以免浊者泛起。凡井久无人汲取者,不宜即饮。

每种水各有利弊。明人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井,……其清出于阴,其通入于淆,其法节由于不得已,脉暗而味滞,故鸿渐曰“井水下”。他谈到“江水”说:“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泉自谷而溪而江而海,力以渐而弱,气以渐而薄,味以渐而碱,故曰‘水曰润下’。”所以,水之最佳者,就是泉水。

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试水美恶、辨水高下的方法有五种:

第一煮试。取清水置净器煮熟,倾入白瓷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质浊也。水之良者无滓,又水之良者,以煮物则易熟。

第二日试。清水置白瓷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视日光中,若有尘埃絪缊如游气者,此水质不净也。水之良者,其澄澈底。

第三味试。水,元气也,元气无味。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佳者次之,味恶为下(天泉最淡,故烹茶独胜,而煮粥不稠)。

第四称试。有各种水欲辨优劣,以一器更酌而衡之,轻者为上。

第五纸帛试。用纸或绢帛之类,色莹白者,以水蘸而干之,无痕迹者为上(“白”“水”为泉,故水以色白为上)。

江河、井泉、雨雪之水,其实试法都一样。 2GVMcaBMB1Ha8Cwvx8ranfHMJ1jN6kbAgYONqn7d+G1+EiNnXA9THtAv2G6qhcq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