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不少追随者,他们为之出谋划策、出生入死。那么蒋介石究竟用什么办法让这些人为之效劳呢?在其尚未发迹的时候、在其上升发展之时、在其飞黄腾达之际,境况不同,蒋介石所使用的方法亦有变化。
蒋介石最喜与人结拜金兰,他可能是中国现代人物中盟兄弟最多的一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交友之道,又莫过于结拜盟兄弟,这是蒋介石的处世经验。他自己也承认一生中最喜“异姓昆弟之交”。现已查明他的盟兄弟主要有以下诸人。
蒋介石13岁时,去外公家葛竹读书,小小年纪,就和一些同学结成了“葛竹十兄弟”。其中有栖霞坑的王恩溥、剡溪的陈泉卿、江岸的董凤阳、肖王庙的何先德、班溪的章云、石门的毛如水、亭下镇的沈新成、陈世荣等。这十兄弟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就是在奉化搞过一次绑票,十兄弟中和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是王恩溥和陈泉卿。
陈泉卿是有名的恶霸地主,人称“剡山王”,也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并和蒋介石一起参加过光复浙江的战斗。其子陈式正,曾任国民党师长,抗战胜利后,与人合伙经营长途汽车公司,后逃往台湾。
1905年,蒋介石在奉化城里凤麓学堂读书时,又结拜了一个“凤麓十兄弟”,其中有胡朝臣、周采臣、凌阿道、周知外、周飞来、汪阿蟾、陈毓南、朱孔阳、刘祖汉等。和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是朱孔阳、刘祖汉。
朱孔阳,字守梅,又名鹤年,奉化城里人,北伐时任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军需处长,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军需署长,因贪污公款,在家乡大兴土木,被撤职。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病死于浙江金华。
刘祖汉,奉化城里北街人,小蒋介石7岁,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在福建白沙战斗中,因救护蒋介石左臂被打断。蒋送他去日本进修,后任惠阳县知事、水上警察局局长、监察院委员;随蒋介石去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7年病死。
在此期间,和蒋介石结拜的还有:
周日宣,字淡游,奉化城里东门村人,凤麓学堂的体育老师,长蒋介石6岁,对蒋多有关照,后去日本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是同学,经他介绍,蒋介石才结识了陈其美。辛亥革命前回国,是中部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和蒋介石一起参加过二次革命与肇和舰起义。1919年病逝于四川。其侄周天声,曾任蒋介石的侍卫官。
俞镇臣,字作屏,曾任广东淡水县县长,因贪赃枉法,被当地农民打死,其次子俞国华随蒋介石去台湾,曾任行政院院长。
陈杏佳,蒋介石在奉化读书时就住在陈家,二人十分要好,陈的侄女陈志坚还和毛福梅结为异姓姐妹。蒋经国在奉化读书时也住在陈家,陈志坚之弟陈舜耕,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多年。
陈积澍,字云汀,蒋介石在箭金学堂读书时,二人结为盟兄弟,后曾任宁波洋广税捐局局长、镇海船货税局局长等职。
何禄山,肖王庙镇何家村人,蒋介石在堂舅孙琴风家与何相识,结为金兰,他和丁志国一起曾救过蒋介石。
杨凡庆,曾任奉化县县长。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结拜的有:
孙星环、孙洞环兄弟,肖王庙人,和蒋介石是竹马之交,孙星环曾代蒋介石考学,后任镇海要塞司令、浙江省政府委员等职。孙洞环曾任陆军医院院长。
杨志春,溪口财神殿人,是蒋的近邻,曾任总司令部军械局局长、军委会总务处长等职。
竺绍康,浙江嵊县人,平阳党领袖,蒋介石在葛竹读书时与他相识,二人又在日本重逢,倍感亲切,结为金兰,蒋介石在一篇《自述事略》中说:“是时之知交,以竺绍康为第一人。”1910年竺绍康病逝,其部下大部为蒋收容。
1912年,蒋介石与陈其美、黄郛结拜,蒋还特制了三把短剑,将他们的结拜誓言刻在上面:“生死与共,安危同仗”,留作纪念。后蒋多得二位盟兄的帮助。
同年,蒋介石再与黄郛、张群结拜。
1915年,在上海讨袁期间,蒋介石与杨虎结拜,杨是安徽宁国人,小蒋2岁,曾任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四一二”政变时,是有名的刽子手,后离蒋而去。
1916年,蒋介石与中华革命党的财政部部长张静江、军务部部长许崇智结拜。
同年,蒋介石去山东讨袁军中任参谋处处长,与参谋巴英、王柏龄二人结拜。王曾任黄埔军校教务部主任,成为蒋介石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主要助手。
同年,又与邵元冲结拜,邵为浙江绍兴人,1914年与蒋介石相识,一同参加过肇和舰起义,又同去山东讨袁军中工作,回到上海后二人结盟。
1922年元旦,蒋介石与吴忠信结拜,吴是安徽合肥人,长蒋介石3岁,1913年在日本与蒋相识,一同参加过肇和舰起义,后蒋任援闽粤军少校作战科主任,吴任上校参谋,后蒋任第二支队司令,吴任第七支队司令。后吴一直是蒋的得力助手,1959年在台湾病逝。
在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曾和陈策(曾任虎门要塞司令)、欧阳格(曾任中山舰舰长)等人结拜。
1926年北伐时,与李宗仁在长沙结拜。
1928年二次北伐时,与冯玉祥结拜。
1930年与张学良结拜。
还有三个人,蒋介石要与之结拜,却遭到拒绝。
一是汪精卫,1925年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对他毕恭毕敬,总想与他结拜,并主动送去了拜帖,汪也表示同意,但遭到陈璧君的坚决反对,陈对汪说:“你愿做他的阿哥,我还不愿做他的阿嫂呢。”汪历来惧内,此事只好作罢。
二是唐生智,北伐时蒋与唐在长沙相会,蒋提出与唐结拜,唐却说:“结拜也靠不住,从这次湖南大变动中,我摸透了,过去和我拜过把子的人,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拜把兄弟干起来,比外人还狠一些。”因而遭到拒绝。宁汉对峙时,蒋介石再次提出结拜,并请蒋百里来说,仍被唐拒绝。
三是陈铭枢,1931年,汪精卫、胡汉民、孙科、李宗仁等联合起来反蒋,在广州另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蒋请陈铭枢、蔡元培、张继三人出面调停,粤方要求由陈铭枢出任京沪卫戍总司令。这时,蒋介石提出要和陈铭枢结拜,陈恳切地对他说:“桃园结义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今天搬用这一做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总司令,你现在身为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只需你能开诚心,布公道,政策方针昭示得正确,自然四海归心。一切忠义才智之士不待招而自至。倘若不然,但凭极少数人的恩情结合,将示人心不广,反堵塞了道路。因为现在是民主时代,人人都在看你的所作所为,来决定对你的背向。”一席话,恰似一盆冷水,结拜之事再也不提了。
在蒋介石那里,照片自有妙用,它不仅可以显示自己,还可以用来拉拢部属。
蒋介石最善于使用照片。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到永丰舰避难。蒋介石听从张静江之谋,从上海奔赴广州,登船护驾,在危难关头,随侍孙中山左右,出谋划策,在炮火硝烟的情况下,蒋介石也没有忘记与孙中山合影留念。这张照片成了他忠实于孙中山的见证,也为后来他争当继承人,捞到了一个政治资本。
到了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更加踌躇满志,极想网罗天下名士,以备他建立大业之用。这时,邵力子奉国民党中央之命,去上海宣传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并与上海各界人士联络。蒋介石请他带去一张亲自签名的照片,转赠给陈布雷,并转达他对这位报界才子的仰慕之情。陈布雷当时是《商报》主笔,才思敏捷,文笔犀利,赞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蒋介石不仅佩服他的胆识和才气,还特别看重他是浙江同乡,所以着意延揽,陈布雷接到蒋的照片后,既见其人,又领其意,深受感动。1927年2月,又经张静江、戴季陶推荐,前往南昌见蒋。后成为蒋的幕僚长,一直追随蒋20多年,直到1948年自杀才算了结。而两个人交往的开端,竟然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
1933年,蒋介石在庐山创办了军官训练团,自兼团长,陈诚任副团长,其目的是对军官进行法西斯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同时借机收买和分化地方军阀的部下。比如孙桐萱被任命为第一营营长,就是为了对他进行拉拢。
孙桐萱,河北交河人,是韩复榘属下的总指挥兼第十二军军长,山东的第二号人物。蒋介石感到韩不驯服,于是想拉孙排韩。6月5日,训练团第一期毕业,恰逢孙桐萱父亲七十大寿,蒋介石得知后,特送来照片一张、礼金5000元、寿幛一幅,上书“孙伯父大人七十寿辰之喜”,下款“蒋中正”。孙桐萱收到后极为感动,当即向陈诚表示:“委员长对我的深恩厚德,我一生感念不忘。”1938年1月,蒋介石将韩复榘处决之后,所部就由孙桐萱接管。
抗战期间,蒋介石在重庆浮图关成立了中央训练团,仍自兼团长,每期一个月,除讲授抗战形势和国民党的方针政策外,主要是灌输“效忠领袖”的思想。受训期间,蒋介石分批接见学员,每批十多人,谈话十多分钟。结业时每人赠送照片一张,上款写“某某同志惠存”,下款写“蒋中正赠”,并盖有私章。送这张照片,既可给学员造成深受宠幸之感,又能以“天子门生”到处炫耀,来更好地为领袖尽忠效力。
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蒋介石决定派唐生智之弟唐生明去上海,假意投靠汪精卫,利用各种关系,完成以下任务:其一,设法掩护和营救在上海和南京的军统特务;其二,向大小汉奸转达蒋介石的“宽大政策”,动员他们弃暗投明;其三,尽一切力量发展“忠义救国军”,打击新四军。唐生明怕背上“投敌”的罪名,更怕蒋介石将来翻脸不认账,便推托说:要和老母商量一下再定。蒋介石立即表示:可以送给老夫人一张照片,请她放心。这张照片成了唐生明假意投敌的护身符。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把30多万伪军全部收编,以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1946年春,蒋介石偕宋美龄到河南新乡视察,为了让这些曾经投敌的伪军将领给他卖命,特地召见了庞炳勋、孙殿英等20余人,除设宴招待外,还一起照了集体相,随后又让每个人站在他的身旁合影,以示恩宠。
1949年4月,蒋介石由奉化来到上海,5月7日乘“江静轮”逃离上海,“江静轮”的船长名叫徐品富,也是奉化人,又与蒋经国同庚,一路上提心吊胆,小心侍候。5月17日,总算平安抵达舟山。蒋介石对徐极为感激,特与他合影留念,又送他一张24寸的半身照,以示格外器重。
1974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寿辰,他也仿照大陆“文革”的做法,制作了大量的“蒋总统万岁”的徽章,命令公务员佩戴。当天,又用巨型气球向大陆投放了1000万张照片,据统计,当年共向大陆投放了1.8亿张照片,想以此唤起大陆人民对他的怀念,其实,这完全是他的痴心妄想。
照片的作用已经不凡,然而蒋介石用起银弹来,也毫不逊色。
土匪军阀孙殿英曾这样说:“会捞钱,更要会撒钱。会捞钱是二流学问,会撒钱才是一流学问。”又说:“蒋介石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懂得如何将钱捞到手,二是知道如何把钱撒出去。”
李宗仁也在《回忆录》里说:“蒋先生在中国纵横几十年,他所凭借的武器,不外金钱收买和分化离间的伎俩。”还有人说:别人打仗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蒋介石打仗是“兵马未动,金钱先行”。
请看蒋介石在战争中是如何使用银弹战术的。
1925年,第一次东征陈炯明,攻打易守难攻的惠州城,损失惨重,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蒋介石高呼:凡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每人赏大洋500元,连长赏1000元,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革命军队是不应讲究金钱的。蒋介石则认为革命当然讲究信仰,但只有信仰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金钱奖励。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汪精卫和冯玉祥举行了郑州会议,蒋介石和冯玉祥举行了徐州会议。这时,冯玉祥的态度对时局影响重大,为了拉拢他与南京合作,一下子送给他200万元军饷,冯玉祥立即给武汉发电,敦促汪精卫驱逐鲍罗廷,实行清党。
1927年底,蒋介石先是和汪精卫密谋,利用第四军在广州发动政变,把李济深赶出广东。政变失败后,蒋介石又反过来送给李济深30万元军费,请他打回广东,结果汪精卫逃亡国外,李济深也元气大伤。
1929年,发生了蒋桂战争,战端未开,蒋介石就利用金钱和官位收买了俞作柏和李明瑞,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武汉,打败了桂系。
在蒋桂战争中,冯玉祥应蒋介石之邀,派韩复榘进兵武胜关,名为援蒋,实则静观战局变化。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邀请韩复榘到武汉,礼盛宴丰。招待得十分热情,临别时送给他一个精致的楠木盒子,上刻“总理遗教”四字,要他回去仔细阅读。韩并不在意,回去后即交给了副官。副官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三民主义》,内中却夹着一张200万元的银票,立即交给了韩,韩复榘就这样被蒋收买。同时,蒋介石又给石友三送去50万元军费,石也被蒋收买。
5月,发生了蒋冯战争,冯玉祥刚刚做了军事布置,战争尚未开始,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等人就叛冯投蒋,冯只好宣布下野。蒋介石曾高兴地对他的亲信讲:“我拿40个师,不见得能打胜冯玉祥,现在我用一个木匣子,就胜过40个师的力量。”
1930年,爆发了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蒋介石先派张钫用50万大洋收买了孙殿英,谁料孙殿英耍滑头,收下钱并没有马上表示拥蒋,张钫心中不安,向蒋作了汇报,蒋却说:“只要钱收下就好!”果然,孙殿英还是退出了反蒋阵营。
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是个关键人物,东北军的动向关系着战争的胜败,蒋、冯、阎都派人前来拉拢。蒋介石的代表是吴鼎昌,给他的活动费有几百万元,每次宴请东北军将领,一开就是十几桌,每桌500元大洋,饭后打麻将,他都预备四份钱,每份1万元,玩一次就输几万元。而冯玉祥给代表的活动费只有400元,阎锡山的代表多一点,也只有1000元。结果张学良倒向了蒋介石,9月 18日发表通电,随即派兵入关,冯、阎很快就遭到失败。
1930年,张治中40岁生日,他自己都忘了,蒋介石特地派他的侍卫官送来祝贺诞辰的一封亲笔信、一幅亲自书写的“自强不息”的条幅,外加贺礼6000元。张治中收到后,心中自然十分感激。
1933年,蒋介石和福建人民政府作战,做了大量的军事预算,没想到战争进展顺利,钱没有花那么多,剩余的应该归还国库,蒋介石为拉拢下属,决定将这笔钱作为奖金发下去,一个团长可得5000块大洋。当时一个警察每月的工资才只有9元。
1936年,发生了两广事件,陈济棠举兵反蒋,他手下有几十架飞机,有新的也有旧的,是陈的命根子。蒋介石派人收买了他的空军司令黄光锐,答应每架飞机给20万块大洋,一些将领不同意,认为即使这些飞机是新的,也不值那么多钱,不如打败陈济棠,这些飞机一文钱不要,也都是我们的了。蒋介石却不这样看,并把每架飞机提价到25万元,很多人以为蒋介石疯了。结果黄光锐带着几十架飞机全部投奔过来,陈济棠的部队马上就瓦解了,不用花军费,几十万大军就被蒋改编了。
1949年,淮海战役炮火正浓,杜聿明在徐州前线为蒋卖命,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的生日,立即派蒋经国去上海,送去10万元金圆券的寿礼,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杜聿明得知后,既吃惊又感动,决心为蒋介石死战,一直战到无一兵一卒,突围时在永新县被俘。
直到蒋介石退居台湾,仍不忘将上海的黄金、白银和外汇运走。正是这些银弹,有力地维持了他在台湾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