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生命之根基:意识

5.意识的基本构成

查阅网上资料,对于“ 意识 ”的解释是:“ 意识是 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但同时也指出:

意识并非大脑独有;身体在任何与心灵有关的事情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体内的器官会与大脑相互传递反馈信号,由此成为意识的关键组成部分。

来自第七维度的齐瑞尔大师,对人类大脑和心灵的意识活动做了进一步的揭示:

大脑是个传导体,……传导的是你真实自我的灵性觉知。

就是说:其实真正思考的是人类的灵性自我。

上述资料告诉我们:人类的意识是灵性自我借助于物质身体对于外界的感知、思考与反馈。因此,它是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是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人类的意识为例,意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表意识。就是人类在自然活动中,经眼、耳、舌、鼻、身对外界的感知,在大脑思维下的发现与认知。

例如:古代的人类受到生活地域及观察工具的局限,每天看到太阳的升落循环,得出了“天圆地方”的结论;其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改进,才认识到大地是围绕太阳旋转的球体。这就是表意识认知的结果。

二是潜意识。相对于表意识而言,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察觉的意识状态,或表现为“无意识”、“下意识”,如原始本能、人格表现等因素。哺乳类动物包括人在内,刚出生时会主动寻找母亲的乳头吸吮,就是潜意识使然。

潜意识不是大脑思维的过程,而是潜藏在身体细胞之内DNA中积累的自身经验与记忆驱动的过程。有实证显示:人体细胞是有记忆的。例如,某人在移植了喜欢吃墨西哥食品的人的心脏后,突然变得也爱吃这些食物;某女性在移植了男孩的心脏后竟变得十分像男孩。 这说明某些器官尤其是像心脏这样的重要器官被移植后,潜藏在器官细胞里的意识也会随着器官而转移;也说明潜意识是以身体的细胞为物质载体的。

三是超意识。超意识即“超感官知觉”,通常是心灵感应、透视力、触知力、预知力等总称,也被称为“第六感”,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意识能量。

其实,超意识是自古以来每个人都具有的意识能量,只是后来多数人的这种能量被逐渐屏蔽起来了。

多年前,笔者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某个美国科学家到澳大利亚考察原住民古利人的生活状况,并随同十几名古利人一起外出采集、打猎。他发现这些人有时集中,有时分散,却未弄清他们彼此是如何联系的,便问与自己一起活动的古利人:你们想集中就能集中,是怎样做到的?这个古利人说:“我们心里想啊!想到哪里集中,就在心里告诉其他人,大家就集中了。”原来,这些土著居民具有心灵沟通的能力!这就是超意识的一种展现方式。

人类的超意识是灵魂的属性,直接来源于造物主的光粒子,也是人类意识和灵性生命的源头。齐瑞尔指出:

你的生命开始于能量的三者一体,每一方都是由光之粒子所构成,其目的就是在物质界创造出生命。首先要有来自女性的卵子,接着要有来自男性的精子,最后有神造物主的粒子之光,后者包含了你生命计划的波动本质。

灵性资料把来自造物主的粒子之光称为“超灵”,并指出其位于人体的心轮。在此,我们将来自“神造物主的粒子”称之为“ 超光粒子 ”,以示与普通光粒子相区别。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表意识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博览群书、对哲学有深入研究的毛泽东曾有一篇文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篇明义地指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思想即人的一些想法,与意识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如果从思想与表意识产生的方式而言,二者又是有共性的:都是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感官与外界接触产生的。

在这里,笔者想补充说明的是:人类的潜意识、超意识虽然最初与社会实践的积累有关,但并非直接来自社会实践,而是来自心灵,是心灵的体现;它来自造物主,是先天就具有的。

正如齐瑞尔大师所揭示的:

每个人的内在都具备造物主的粒子。

6.意识也是物质存在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涉及到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是否客观存在等等,目前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资料说:“ 意识的本质是大脑带电粒子的运 动过程 ”; 有的则认为“ 存在与意识是一个不能分割 的实体,它们本身只是实体的二个面 ”。 因此,关于意识的本质,可以说是当代科学中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

根据前面对物质和意识的分析,笔者认为:意识是从某主体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并释放出的超微粒子流,其本身既是超微观物质的产生和流动过程,也是物质的存在。

具体说来,意识所依存的主体物质,例如人类的表意识出自大脑,潜意识出自细胞,超意识则出自人体脉轮中来自源头的超微观粒子——“金刚粒子”:

当我们说:“神的源头持续不断地从祂自身的核心之内放射出纯净的基督能量流”,我们指的是金刚粒子。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们,你们自动地辐射和磁化能量。当你们从圣爱的中心发出共振时,你们会吸引金刚粒子。当你们为了全体的至高利益而选择与你们至高的命运对齐结盟时,你们就在放射出金刚粒子。

大脑、细胞和超光粒子也是运动着的物质;这些主体物质通过有指向的运动释放或发射出的超微观物质流,就是意识。

何以证明意识就是主体物质释放或发射出的超微观物质流?请看下面的实证:

前面说过:人体散发的肉眼看不见的辉光,运用卡尔良量子数位照相技术可以轻松拍摄到;同时,该相机还能将人体在意识活动中释放出来的超微观物质流拍摄下来。

当你对着亲密的另一半说“我爱你”时,一团物质 能量随即从你的胸口释出,飞向另一个人。——这听起 来像魔幻电影般的场景,却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现象。

下面图像显示的“ 一团物质能量 ”,就是由主体物质产生,并在表达“ 我爱你 ”的意识活动中释放出的超微观粒子流!

图21 在GDV电子图像下,人体的辉光及向另一方示爱时的能量传递。(科罗特科夫提供)

上述实例揭示出:虽然意识与物质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物质存在。所以从根本上说,意识的本质也是物质。

7.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既然意识也是物质,那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传统的观点认为:物质是存在,存在决定意识,即物质决定意识。根据以上分析,二者都是物质存在,还能依旧得出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吗?

从前面的阐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意识的几种形态,都分别出自不同的物质主体。没有主体物质,就不会产生意识;而没有意识,主体物质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着,都具有能量;能量因振动频率的高低而有所不同,相同或相近的能量会形成同频共振。见下面的实验视频:

图22 钟摆《同频共振》实验——宇宙生命的真相

视频中的24个钟摆在陆续拨动之后,开始时摆动的速度和方向各不相同。但仅用了1分钟,摆动就从混乱到整齐划一,振动和声音也协同一致了。

同频共振本是声学中的一条规律,是指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相遇时,会实现协调共振。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是振动频率较低、释放能量较弱的个体受到振动频率较高、能量强个体的影响,即低频向高频对齐,直到形成同频共振。而一旦形成共振,释放出的能量就会更集中、更强大。例如军队在桥上齐步行进产生的共振甚至会造成某些桥梁的垮塌。

宇宙的本质是能量,能量的表现是振动。人的大脑、细胞、粒子,它们都有各自的振动频率。但它们所释放出的超微粒子流,只有以高出其母体物质的振动频率,才能从母体中发射或释放出来。因此这些粒子流即意识的振动频率必然高于其母体物质,具有更大的能量。这就如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样。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意识是高于物质的存在,是相对独立于物质,能自主创造、显化新物质的能量体;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意识的主要特征

意识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正如列宁所说: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的创造性是如何展现的?其创造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加以分析。

一个是双缝实验中的“诡异现象”。

早在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就发现了光的粒子现象。而法国科学家惠更斯却认为光是波动的。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进行的双缝实验,验证了光是波动的理论。爱因斯坦则综合了前人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量子特征。

对于双缝实验的结果和爱因斯坦的结论,早已为物理学界所公认,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在后期的实验中,科学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光或电子是如何通过缝隙的,使用了电子探测器。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使用探测器后,发射的电子通过双缝,却在双缝后的屏幕上只留下了由无数光点形成的两条平行的图案,电子的波动性消失了;而取消了探测器,显示屏上就重新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多条干涉条纹,显示出电子的波动性。

图23 光粒子通过单孔、双缝散射到屏板上显现的波动性质

对于上述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发射的电子受到了人的意识(通过探测器)的影响;有人则表示,人的意识不会影响到物质的变化,探测器也不代表人的意识;更多的人感到无法理解,甚至说是一种“诡异”的现象。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肯定:得出两个不同结果的实验本身是不容置疑的。而形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是否放置了探测器。这个探测器的功能并非参与实验,只是监测这个实验的过程。那么,它怎么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呢?对此,只要找到探测器是如何干扰了实验,事情就清楚了。

笔者认为:探测器干扰了双缝实验,首先是因为探测器自身所持有并散发出的能量所致。从本章第2节“物质的基本特征”中我们了解到:任何物质都具有能量,即使是放置未动的静物(例如硬币)也有自己的能量场,也会释放出能量,更不用说是正在工作的探测器了。

其次,科学家在双缝实验中设置探测器,是因为人的双眼功能有限,无法监测高速发射的光粒子或电子,才采用能捕捉到高速运动物体的探测器的。由此可以判断:代替科学家双眼的探测器,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并承载了科学家(个人或群体)的意识能量。如果把探测器换成任何一个人用双眼来“监测”实验,尽管达不到监测的目的,也会产生与使用探测器同样的干扰实验的结果。

第三,从双缝实验中被干扰的受体来说,实验中发射的光或电的粒子“势单力薄”,能量有限,这也是在实验中出现其他能量干扰的情况下,其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第四,因为万物皆有意识(详见第三章第9节),作为双缝实验中受体的光或电的粒子也有意识,它们对于是否有第三者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有人认为是发射的电子受到了人的意识(通过探测器)的影响,是有道理的。

关于人的意识的能量,从人类个体的经验上,也会找到实证。不妨想一想,你在前面散步,即使没有回头看或听到什么动静,如果后面不远的地方有人在注视你,你也会有所感觉。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你自身的感觉功能在发挥作用,更主要的是后面那个人的意识通过注视的目光释放出的能量对前面的人产生了影响。平时人们常说的某人目光“炯炯有神”或“目光如炬”,不仅仅是形容其眼睛明亮,也反映出通过目光可以释放出主体(人或动物)的意识能量。

依据上面分析的这几个因素,是否可以看到意识所创造的能量,能够解释双缝实验中放置探测器引起的所谓“诡异”现象了呢?

第二个实例,是关于意识扩展方式的“第100个猴子效应”的实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研究九州岛宫崎县幸岛上的猴子时,给猴子一种从来没吃过的洋芋。洋芋上沾了许多泥土,开始时猴子带着泥土吃;后来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水边洗干净再吃了,其他猴子很快纷纷效仿。当效仿清洗洋芋的猴子数量达到约100只时,这个岛上所有的猴子都开始使用了这种新的方式。更奇怪的是:与幸岛隔海相望的大分县高崎山的猴子也几乎同时学会了这种清洗洋芋的方法!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动物或人类的某一个意识点(例如学会洗洋芋),在达到100个个体左右时,就会扩展成一个“集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无障碍地通过空间“网络”向更广的范围乃至全球传播。 对此,联系到今天的无线电、互联网就很好理解了。

第三个实例,“玛赫西效应”:集体意识的强大力量。

集体意识形成共振与合力,其力量远远大于个体意识的力量。这个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印度著名瑜伽大师玛哈礼师·玛赫西·悠济( Maharishi Mahesh Yogi,1918-2008 )创立了超觉冥想静坐,在经过四十多年、五十多次的科学研究验证后,其效果得到了证实。特别是关于临界质量的概念,即聚集足够大量的人群(含网络上)同步静坐,当人们心中聚焦在创造正面改变(例如让世界更和平)时会发生伟大的影响现实的作用。因而这一现象被科学界称为“玛赫西效应”。

图24 玛哈礼师·玛赫西·悠济

例如,在上个世纪的英国,一项发表在《心理学,犯罪与法律》上的研究揭示:在英国默西塞郡,当人们大量聚集冥想的时候,犯罪率下降了13%。在为期3~5年实验期间,英国默西塞郡的犯罪率比预期的少了17万起,政府预计节省资金为8.5亿英镑。

美国华盛顿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93年6月7日开始,4000名不同背景的冥想者齐聚华盛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祈福冥想,结果同期当地的犯罪减少了大约四成。

上述实例充分说明,人们通过集体冥想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意识能量,这些目标集中的意识能量影响了更多人的意识,因而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

那么,意识的创造能力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创造能量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在前面几节已经了解到:意识是振动频率高于普通物质的能量体,并且作为生命体核心的超意识是源于造物主的超光粒子,因而具有强大能量,尤其是集体的意识能量。

关于意识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物质实相的,赛斯书《个人实相的本质》中作了具体的阐述。赛斯指出:

当你在心中创造出一个心灵形象时,……那么,一个心灵形象也是被某类“光值”(light value)浸染的具有电磁特性的一个内在声音的模式。就某种说法而言,而且是个非常真实的说法,心灵形象是开端的物质(incipient matter);而任何这样组合的结构,结合了电磁、声和光的“值”的结构,就会自动地设法使它自己诞生成实质的存在或具体化。

电子、原子和分子 全都有它们各自独立的内在的音值与光值。……你体内的原子和分子一直是真的死了又被完全取代的。每一刹那你都在实质地被创造,事实就是如此。

你的“想法”代表你心灵的意图,它们滋生出情绪感受与想象,而触发内在的模式。它们是行动的动力,也是所有内在事件被外在化的途径。

作为一个有形体的生物,想象与情感是你拥有最最浓缩的能量。任一强烈的情感在它内所带有的能量,远比,好比说,推送一枚火箭上月球所需的能量还要多得多。

是你的意念创造了实相。

将上面的话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意识、心灵作为开端的物质,具有“ 电磁、声和光 的‘值’的结构 ”;而组成身体的“ 电子、原子和分子 全都有它们各自独立的内在的音值与光值。 ”生物体的细胞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替之中,身体也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个人的意识“ 滋生出情绪感受与想象 ,”成为创造的内在动力;“ 强烈的情感 ”所产生的能量,远比“ 送一枚火箭上月球所需的能量还要多得多 ”。

结论: 是你的意念创造了实相

这就是意识创造物质实相的基本过程及其具有强大能量的原因!所谓“相由心生”,就是如此。

意识对个人实相的创造是这样,对于外部世界的创造也是如此。正如赛斯所说的:

你所知的世界就是一幅由你自己的期盼所显现出来的画,而整个人世间,就是你们每个人个别的期待综合之后的具体化。就跟小孩是从你们的身体组织中而来一样,这个世界乃是由你们共同创造而成的。

关于意识的力量尤其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样一个结论,对于我们许多人还是一个新的认知,其中也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发掘。然而,只要认清了意识可以创造物质,且具有强大的力量,就可以理解意识能创造整个世界。而宇宙就是拥有最强意识能量的源头造物主所创造的!

冈仁波齐 Fr3CJdR79rQsEX264lwCoi44irDXdgE5p/Vot7T0SFY1p0Clo3oF/X0Sr8UgR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