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玉楼和潘金莲的对比

孟玉楼本来嫁给布商杨宗锡,但她出场时已经守寡了。杨宗锡在外做买卖,不幸因病死去,留下大笔财产。和西门庆相遇时,孟玉楼已经守寡一年多。这段前情是在第七回加进来的。从文学结构上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没有这个情节,这部小说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前十回大部分是从《水浒传》过来的,可是第七回是独立创作,为什么不干脆把潘金莲的故事先讲完,再讲孟玉楼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用意。

第一,大家想一想,西门庆的个性是怎样的?贪财,而且很容易喜新厌旧。也就是说,插入的这一回,实际上是为了突显西门庆的个性。第二,潘金莲的好戏就要完了,这一段也突显了潘金莲被抛弃的危险,增加了戏剧的张力。第三,这个《水浒传》里没有的人物,也昭示着《金瓶梅》是一本全新的创作,有全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不再是《水浒传》的附庸。第四,在这里插入孟玉楼嫁给西门庆的情节,还有一个实际的作用,类似于科学实验中的对照组。西门庆娶孟玉楼是明媒正娶,有下定,有婚礼,婚礼后还有过三日,都是照规矩来的。可是潘金莲那边呢?词话本的回目是“西门庆急娶潘金莲”,崇祯本改为“偷娶”,烘托出潘金莲的不堪。潘金莲原本一无所有,最后居然逆转取胜,也是由孟玉楼这个故事烘托出来的。

后面我们会讲到,潘金莲好不容易做了三十个“夸馅肉角儿”(蒸饺),因怀疑被迎儿偷吃了一个,就把对方打得死去活来。除了突显这妇人个性的阴狠、强悍、无情之外,事实上也烘托出潘金莲当时的经济状况:那一笼饺子对她来讲很珍贵。而在第七回,西门庆到了孟玉楼那里,作者特别强调了茶食和茶具:“小丫鬟拿了三盏蜜饯金橙子泡茶,银镶雕漆茶钟,银杏茶叶匙。”这二者刚好可以拿来对比。

西门庆和潘金莲在一起是谁主动的?很明显是西门庆,他在王婆那里走来走去好几天。可是,孟玉楼和西门庆这一段婚姻我们可以确定西门庆是被动的,是薛嫂主动提亲的。

薛嫂来找西门庆,跟他计划好,要先去找孟玉楼的姑姑杨姑娘,从杨姑娘下手。第二天她马上去找孟玉楼,孟玉楼并没有觉得突兀。可见,孟玉楼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有可能她是主动的一方,安排由薛嫂穿针引线。如果薛嫂没有来找,西门庆可能就没有后面的动作了。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关系是“恃财猎色”。他仗着自己是一个大官人,家里“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便借此猎色。而他和孟玉楼的关系,则是“借色聚财”。不过,他借的是自己的色。不要忘记,西门庆长得很帅,风流俊俏,他将通过这个条件积聚起一笔不小的财富。

戏剧性在这里又出现了。西门庆明明是被动的,可是孟玉楼在一个月之内就嫁入了西门家,还有一个风光的婚礼。与此同时,曾被西门庆主动出击的潘金莲却还在那里望穿秋水、孤军奋斗。孟玉楼凭什么可以如此风光、简单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潘金莲却像一个快溺水的人,连一根稻草都抓不到呢?

我们很容易想到“钱”这个因素。书中第七回说道:“世上钱财,乃是众生脑髓,最能动人。”这是一个“普世价值”,钱到位了,什么事都好办。如果由这个角度来说,潘金莲真是处于劣势了。而她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之下,还能够逆转取胜,也是了不起,后面我们会进行分析。 jyTXrcLI+RsT3cecf/CTV+GDgEvA4OpNyEYLe1xMC9XaBTRwdmiIhlfE+sIwAz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