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享受主义大行其道

虽然朝政如此败坏,但明朝还是延续了那么久,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的贸易很兴盛。我们知道,明朝前期有郑和(1371—1433)下西洋,拓宽了商业管道。南方的贸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而贸易的发达也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握有财富,向往自由,享乐主义也蔓延开来。晚明的张岱早年就是享乐派。《陶庵梦忆》中尽是对亡国前富丽生活的记述。虽然《金瓶梅》并不是一部历史书,但是我们讲到它写实的一面,总脱不开相关的历史背景。

《金瓶梅词话》开篇便是这样几首词:

阆苑瀛洲,金谷陵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莫也风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孰堪酗,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仡碴儿小小池塘。高低迭峰,绿水旁边,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  日用家常,竹几藤床,据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烹茶,热烘盏,浅烧汤。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磷磷床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  懒散无拘,此等何如。倚栏杆,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些香,说些话,读些书。

净扫尘埃,惜耳苍苔,任门前红叶铺阶,也堪图画,还也奇哉。有数株松,数竿竹,数枝梅。  花木栽培,取次教开,明朝事天自安排,知他富贵几时来,且悠游,且随分,且开怀。

这几首词代表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状态。他们觉得朝事不可为,便退而求其次,明哲保身,归隐山林,想在田园之乐中度过一生。居所不要多大,过得去就好,在里面能够燃香、说话、读书。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日子就这样过了。“明朝事天自安排,知他富贵几时来,且悠游,且随分,且开怀”,这句话很重要,勾勒出既不愿同流合污,也不去自寻烦恼,只想悠游于田园山林的知识分子心态。

而后面的《四贪词》,则刚好刻画了随波逐流的文武百官和城市商人的面貌。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亦是他。  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  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捋袖弄精神。一时怒发无明火,到后忧煎祸及身。  莫太过,免灾迍,劝君凡事放宽情。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金瓶梅》中,城市商人的代表就是西门庆。从“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切须戒”“莫恋此”“急缩手”“莫太过”等语句可以看出,《金瓶梅》并不反对酒色财气,但是反对过度。潘金莲也好,西门庆也好,后来一个死在街头,身首异处,一个死在女人身上,得了一身的烂疮,都是因为“过”,因为贪。这是《金瓶梅》的思想背景。

西门庆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情趣商品”。流行小说如《三言》《二拍》也常会带着色情色彩。当时的社会就是那个样子,单单用“淫书”二字来界定这部书,实在不太公平。

除了前面提到的阶层,当时社会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农民阶级。城市经济的影响力毕竟主要在城市,临海一带虽然比较发达,但内陆还是很闭塞的,贞节牌坊、三从四德、殉节、望门寡一类的情形仍然存在。当时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实行小农经济,人世世代代被绑在土地上,当城市经济已经很发达的时候,新的风气却很难吹拂到乡村。这就像民国初年,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已经有了“天足会”,可是乡下女性普遍还是缠足的。农民事实上是最可怜的,他们处在封闭、保守的环境中,也是受剥削最严重的。《金瓶梅》里经常有几两银子就买一个女人的事情,这些大多是生活不下去的农人。

压迫积蓄久了,民间就会有反抗。西门庆死后大约三十年(作者“骗”我们说是宋徽宗时的事情,但我们已经了解故事的背景是晚明社会),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就出来了。可见,历史课本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真人,有时却看不到真事;而小说里的人都是虚构的,有时却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nTDauBncuBUfDDao2rUaj43srwEwYaEM46oN5ceu4qM5TyC5T0JHLlKdXzyRn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