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整理《金瓶梅》的文人之谜

《金瓶梅》的版本实在太多了,前面我们大概比较了一下《金瓶梅》的词话本和崇祯本。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就我个人而言,比较能接受的说法是兰陵笑笑生后面要加个“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在一开始多是集体创作,往往是由书会中的才人创作出话本,再从说书人的嘴巴里面出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如此,它们的定稿已经是明朝中晚期的事了。文人对流传已久的各种版本进行加工,将一个个故事连接起来,形成定稿,再由书商刊印发行,流通于世。而后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李汝珍的《镜花缘》、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则都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过程。《金瓶梅词话》刚好落在集体创作和文人加工写定之间,文字介于“听”与“看”之间,还不能被称为成熟的纯文学作品,但它的珍贵难得也在于此;纯文学作品要更晚一点儿才出来,就是崇祯本。

现在问题来了:崇祯年间整理《金瓶梅》的这个文人到底是谁?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可以接受的说法是,这个人可能是李渔。

李渔(1611—1680),字谪凡,号笠翁。他写过一部《闲情偶寄》,还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对于社会风俗、戏剧理论都很有研究。有一个版本的《金瓶梅》中出现了署名“回道人”的两首词,而回道人是李渔的化名。再者,李渔和张竹坡(1670—1698)的父亲往来很密,而张竹坡“第一奇书本”上曾署“李笠翁先生著”。除非以后有更新的资料,否则,李渔大概可以像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一样,冠上名著写定者的名头。

为什么我选《金瓶梅词话》作为讲授的底本呢?崇祯本和词话本相比,回目变动很大,内容倒是基本一致,只是大量修改了词话本中的说书口吻,比如“看官听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这种。其他像重复的内容,像嫁接他人故事的,或者所谓“套话”,崇祯本也删掉不少。词话本中山东土话比较多,到了崇祯年间,崇祯本的作者便将当时人已经不是很熟悉的语言,变成了当时使用的语言,更适合阅读,更接近纯文学。这是崇祯本比词话本进步的地方。但是崇祯本也有缺点。词话本中保留了最珍贵的社会史料,你可以看到那时候人的吃喝玩乐,那时候的戏剧演出方式,等等;而崇祯本中没有这些。从社会史、经济史、风俗史、饮食史来看,这些内容才是重点所在,才是很有趣的地方,删掉蛮可惜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看词话本。“里仁版”好在将崇祯本中的绣像全部收了进来,这些画刚好反映了晚明时期的建筑、装潢、衣着等方面的风尚,很难得。后面我们所提到的《金瓶梅》这部书,一般指的就是词话本了。 GWuBGcvSLN7KhlvzcsxK6GQ0kQMOtFProCTE5Y7gCwCH2qtnQfL89NV/tJzfvA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