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只猫引发的悲剧

官哥儿死于意外事件,肇事者是一只白猫。在世界上许多族群的传统文化当中,猫都是一个既神秘又有些邪恶的角色。我们民间常说“猫有九条命”,又说“猫往下看人,狗往上看人”。猫常常蹲踞在屋顶或墙头,冷冷地看着经过的人;狗在地上跑来跑去,看人的时候总要抬着头。这给人一种暗示:猫比狗不易驯服,且容易对人不利。

《太平广记》中收录了不少与猫有关的异闻,兹举一例。

进士归系,暑月与一小孩子于厅中寝,忽有一猫大叫,恐惊孩子,使仆以枕击之,猫偶中枕而毙。孩子应时作猫声,数日而殒。(《太平广记·闻奇录》)

这个故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猫的典型印象。稗官野史中用猫惊吓孕妇,使其落胎,或用猫吓死婴儿的,也时有所见。但人有时就是很矛盾,一边记下猫的许多“劣迹”,一边又要养猫避鼠或取乐。潘金莲的院子里有猫也有狗,狗是用来打的,猫则要派大用场。

却说潘金莲房中养活的一只白狮子猫儿,浑身纯白,只额儿上带龟背一道黑,名唤“雪里送炭”,又名“雪狮子”,又善会口衔汗巾儿,拾扇儿。西门庆不在房中,妇人晚夕常抱着他在被窝里睡,又不撒尿屎在衣服上。妇人吃饭,常蹲在肩上喂他饭,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唤他是“雪贼”。每日不吃牛肝干鱼,只吃生肉半斤,调养得十分肥壮,毛内可藏一鸡蛋。甚是爱惜他,终日抱在膝上摸弄,不是生好意。因李瓶儿、官哥儿平昔怕猫,寻常无人处,在房里用红绢裹肉,令猫扑而挝食。(第五十九回)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孩子从小得不到尊重,长大后也不知如何有尊严地生活,不会尊重后来的生命。官哥儿就是这样,表面上被捧在手心里,但他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是没人关心的。因此,《金瓶梅》对官哥儿之死的书写就显得很特别:文学作品中写到婴幼儿夭折的有很多,但像《金瓶梅》这样花大力气铺陈的,几乎没有。

第三十二回的绣像中,西门府正在给官哥儿办满月酒,潘金莲将官哥儿举得高高的,预示了二者的联结。西门庆曾经和吴道士说,官哥儿生来胆子小,平常不敢亲近猫狗,但在第三十四回的绣像中,我们看到李瓶儿正和官哥儿一起逗猫,并不把它当回事(如图10)。如果真的严防死守,潘金莲的雪狮子也很难接近官哥儿的。

第五十一回的绣像中,白猫第一次出现,看到西门庆和潘金莲在交欢,也扑向前用爪子抓弄。西门庆不知深浅,还很开心地逗猫;潘金莲却一扇子尽力将猫赶走,说明她深知此猫的凶险。第五十二回的绣像中,则出现了一只黑猫(如图11)。原本李瓶儿正和潘金莲在席上抹牌,李瓶儿被吴月娘叫走,留下潘金莲照看官哥儿。

那小玉和玉楼走到芭蕉丛处,孩子便躺在席上,登手登脚的怪哭,并不知金莲在那里。只见傍边大黑猫,见人来,一滚烟跑了。(第五十二回)

图10-献芳樽内室乞恩

原来,“那金莲记挂经济在洞儿里,哪里又去顾那孩子”,李瓶儿一走,她就赶紧钻洞找人去了。这件事,李瓶儿自己有很大责任,不久前刚被潘金莲气哭,转头就敢把孩子交给她。所以,一个悲剧会发生,往往不是独立事件,而是由许多人、许多关节有意无意地推动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黑猫将官哥儿吓成这样,也提示潘金莲此招可用,从此专意训练自己的小小“杀手”。官哥儿常穿红衣服,潘金莲训练雪狮子时便用红绢裹肉,使它形成条件反射。

接下来的日子里,西门府里戏没少唱,饭没少吃,但死亡的阴影正在慢慢笼罩过来。八月初二这天,出事了。

也是合当有事,官哥儿心中不自在,连日吃刘婆子药,略觉好些。李瓶儿与他穿上红缎衫儿,安顿在外间炕上,铺着小褥子儿顽耍。迎春守着,奶子便在旁拿着碗吃饭。不料金莲房中这雪狮子,正蹲在护炕上。看见官哥儿在炕上穿着红衫儿,一动动的顽耍,只当平日哄喂他肉食一般,猛然望下一跳,扑将官哥儿,身上皆抓破了。只听那官哥儿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被风搐起来。慌的奶子丢下饭碗,搂抱在怀,只顾唾哕,与他收惊。那猫还来赶着他要挝,被迎春打出外边去了。如意儿实承望孩子搐过一阵好了。谁想只顾常连;一阵不了,一阵搐起来。李瓶儿入在后边,一面使迎春:“后边请娘去,哥儿不好了,风搐着哩,叫娘快来。”那李瓶儿不听便罢。听了,正是:

图11-潘金莲花园调爱婿

惊损六叶连肝肺,

唬坏三毛七孔心。

连月娘慌的两步做一步走,径扑到房中。见孩子搐的两只眼直往上吊,通不见黑眼睛珠儿,口中白沫流出,咿咿犹如小鸡叫,手足皆动。一见,心中犹如刀割相侵一般,连忙搂抱起来,脸揾着他嘴儿,大哭道:“我的哥哥,我出去好好儿,怎么的搐起来!”迎春与奶子悉把被五娘房里猫所唬一节说了。那李瓶儿越发哭起来,说道:“我的哥哥,你紧不可公婆意,今日你只当脱不了打这条路儿去了。”月娘听了,一声儿没言语。(第五十九回)

李瓶儿那句“我的哥哥,你紧不可公婆意,今日你只当脱不了打这条路儿去了”,说明她一直知道有人要陷害她们母子,平时为了避免祸端,才隐忍不说破。在这个紧要关头,她内心的真实想法终于冲口而出,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吴月娘又是“一声儿没言语”。作为主家娘子,她不能急着站在某一方,要先问询一番。

一面叫将金莲来问他说:“是你屋里的猫唬了孩子。”金莲问:“是谁说的?”月娘指着:“是奶子和迎春说来。”金莲道:“你看这老婆子这等张睛,俺猫在屋里好好儿的卧着不是?你每乱道怎的!把孩子唬了,没的赖人起来。爪儿只拣软处捏,俺每这屋里是好缠的。”月娘道:“他的猫,怎得来这屋里?”迎春道:“每常也来这边屋里走跳。”那金莲接过来道:“早时你说,每常怎的不挝他?可可今日儿就挝起来?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六说白道的。将就些儿罢了,怎的要把弓儿扯满了,可可儿俺每自恁没时运来。”于是使性子抽身往房里去了。看官听说:常言道:“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这潘金莲平日见李瓶儿从有了官哥儿,西门庆百依百随,要一奉十,每日争姘竞宠,心中常怀嫉妒不平之气。今日故行此阴谋之事,驯养此猫。必欲唬死其子,使李瓶儿宠衰,教西门庆复亲于己。就如昔日屠岸贾养神獒害赵盾丞相一般。(第五十九回)

潘金莲当然打死也不承认,凶巴巴地反驳之后,就回房了。刘婆子被急请来,一帖药下去,不见好转,遂建议用针灸。吴月娘怕西门庆责怪,本不赞成,但李瓶儿是亲娘,病急乱投医,她也不好阻拦。刘婆子折腾一番后,可怜官哥儿满身火艾仍不见好,正赶上西门庆回家,她便拿上五钱银子溜了。吴月娘将来龙去脉讲与西门庆听,“西门庆不听便罢,听了此言,三尸暴跳,五脏气冲;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直走到潘金莲房中,不由分说,寻着猫,提溜着脚,走向穿廊,望石台基抡起来只一摔,只听响亮一声,脑浆迸万朵桃花,满口牙零噙碎玉”。

先报仇再说,这是男人的反应。潘金莲看在眼里,却像没事一样。

那潘金莲见他拿出猫去摔死了,坐在炕上风纹也不动。待西门庆出了门,口里喃喃呐呐骂道:“贼作死的强盗,把人妆出去杀了才是好汉!一个猫儿碍得你 屎,亡神也似走的来摔死了。他到阴司里,明日边问你要命,你慌怎的!贼不逢好死变心的强盗!”(第五十九回)

事发之后到西门庆回来这段时间,潘金莲都在严阵以待。她没有参与对官哥儿的救治,也不能先行将雪狮子藏起、弄死或赶走,对她来说,没有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都留给作者去想象,这是小说的不写之写。在等待的过程中,她的心一定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她只能守着这个凶手,再不露痕迹地以适当的方式将其牺牲。西门庆将猫摔死就走,潘金莲的心也归位了,才一个人嘟囔着骂几句。她不是骂给西门庆听,而是在心理上给自己找台阶下,同时也在下人面前挽回一些面子。

有学者说,潘金莲这一刻已经不怎么在乎西门庆了。因为西门庆的大部分感情已经转移到李瓶儿和王六儿身上,而潘金莲也有了整日和她眉来眼去的陈经济,起初对西门庆的激情现在变成直接的咒骂。这里又有一个不写之写:猫可以找西门庆偿命,那官哥儿要找谁呢?两个无辜的小生灵,其实都是被阴险黑暗的人性所害。 Gz1g9crAqtNrJIEP8ZdOQFrG/T39Uu4EpCDA9arq9dGsmEjSDm3Zmm6dL5827I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