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就是自觉做好分内事的态度,是一个人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人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他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做事态度敷衍,遇事推脱。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对学习的责任感是激发他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动力,也是他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有责任心的孩子,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对自己负责,不依赖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呢?
增强孩子责任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一员,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让他也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分配一些日常家务。
我们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餐前帮忙摆碗筷,餐后帮忙收拾餐具,负责收拾自己的玩具,保持自己的房间干净整洁,洗自己的袜子,等等。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可以适当扩大家务的范围,比如说打扫卫生、洗碗、倒垃圾等。让孩子从小事中认识到一份责任,他以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担当。
做家务不但能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还能让孩子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这是对孩子身份的认可和肯定。所以,我们需要为孩子创造承担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实现自己的价值。
请记住,价值感和归属感所带来的安全感,是孩子从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获得的。当孩子的内心总是想着为家庭做一些贡献,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家人为自己付出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承担过失,当孩子犯错之后,很多父母二话不说便帮孩子收拾了“烂摊子”。这样往往会使孩子失去认识错误,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人。
当孩子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犯错时,我们可以先倾听孩子的声音,再说出自己的感受。记住,不要在盛怒的时候采取任何措施,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待大家都能够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解决问题。
你可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告诉孩子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启发他发现错误,进行自省,并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解决。我们也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然后借机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让孩子主动去承担责任,弥补错误。必要的时候陪孩子一起解决,但绝不是代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美国自然天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也指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父母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父母除了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父母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此,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懂得自我控制,学习习惯良好,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