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选择点

你想过为什么我们被称为“人”(human beings)吗?我认为我们被称为“做事的人”(human doings)才更恰当。因为无论是吃饭、喝水、烹饪、清洁、说话、散步、玩耍还是阅读,其实我们都在做事(即使仅仅在睡觉)。

有时,我们做的事有助于我们实现理想的生活,我们称这些事为“趋向行动”(towards moves);有时,我们做的事会导致我们偏离理想的生活,我们称这些事为“偏离行动”(away moves)。

图2-1说明了这一点。

图2-1

趋向行动

当我们按照理想自我去行动,有效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做一些在长期内有利于生活的事时,我们的行动就是“趋向行动”。“趋向行动”包括:和所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保持身材和维护身体健康,关心和善待他人,满足兴趣爱好,娱乐,运动,放松,发挥创造力,投身大自然,积极为所在团队或社区做贡献,或是投身一些个人成长类的活动(比如阅读本书)。

就“趋向行动”的清单而言,并不存在什么是“对的”“正确的”或“最佳的”,每个人都要自主决定清单涉及的具体行动。总的来说,“趋向行动”是指你在当下的一言一行,它们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应该对生活有利,或是能令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本书的一个主旨就是帮助你更多投身这类行动。

偏离行动

当我们没有按照理想自我去行动,所作所为在长期内令自己陷入困境或是让生活更糟糕时,这些做法就是“偏离行动”。“偏离行动”包括:疏远所爱的人或事,回避锻炼身体,允许有害物质进入身体,发脾气,攻击他人或是表现得不友善,拖延真正重要的任务,等等。“偏离行动”也包括我们在“头脑里”做的事(专业名词是“认知”),比如担忧、思维反刍、纠结和过度分析。(“思维反刍”是指我们深陷其中、郁闷纠结和反复思虑某些事。)

换句话说,“偏离行动”是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糟的一言一行,会让我们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越来越差、成长受阻,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在长期内损害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我们最好减少或停止做这些事——本书的另一项主旨就是帮助你最大限度减少这类行动。

与“趋向行动”类似,也不存在关于“偏离行动”的官方清单,我们需要自行决定哪些行动属于“偏离行动”。例如,如果一个人笃信自己的宗教,而该宗教禁止信徒喝酒,此人就可能将饮酒视为一种“偏离行动”;但是,假设另外一个人是专业品酒师,他可能将饮酒视为一种“趋向行动”。就我个人而言,适量饮酒(每周喝2~3杯)就是“趋向行动”,但一晚上喝光一整瓶就变成了“偏离行动”。不过,你对这个“度”的把握可能和我完全不同。

非常重要的一点

接下来要谈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甚至都想把它做成文身文在我的额头上(使用红色大写字母),那就是:

每种行动都可以作为“趋向行动”或“偏离行动”,具体要视情境而定。

具体来说,假设我正待在床上,一直按着闹钟上“小睡”的按钮,主要是为了回避处理一些真正重要的任务,这么做对我来说就是“偏离行动”,但这对别人来说很可能是“趋向行动”。但是,假如是在假期,我再多睡会儿,享受一番赖床的快乐,那对我来说就是“趋向行动”,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不是“趋向行动”。有些人很喜欢在假期“黎明即起”,去跑步或是做瑜伽,他们觉得睡觉是浪费光阴(我不太确定这些人来自哪个星球,他们声称自己是地球人,反正我不相信)。

同样,如果我上班时间坐在办公室,在脑海中排练一次演讲,准备我的工作坊或是网络研讨会,我会将这些视为“趋向行动”。但是,假如我是待在家里,我爱的人正要和我说些重要的事,我却在心里继续排练演讲,我就会心不在焉,不能真正关注我爱的人,他们会因此难过。假如是这种情况,我会将在脑海中排练演讲看成是“偏离行动”。(我需要坦白:上述例子并不只是假设,我曾经这样做过,而且不止一次。相信我,我每次这么做都算“偏离行动”!)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设想你在最后一秒钟取消了一次社交活动。如果你是因为要处理一个紧急的医疗情况(例如,你要带一个生病的朋友去医院),我会认为你取消社交活动属于“趋向行动”。但是,假如你感到很孤独,处于社交隔离状态,养成了为回避焦虑而随时推掉社交活动的习惯,而且每次这么做都令你更加孤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因为焦虑而又一次推掉了社交活动,我估计你也会认为这么做属于“偏离行动”。

理解这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本书全部内容的根基,专业名词是“有效性”(workability)。如果你在某种情境下的所作所为有助于你趋向理想的生活,我们就说这些行动有效(即“趋向行动”);如果这些行动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就说它们无效(即“偏离行动”)。而且,只有你才能真正确定行动是否对你有效。

“偏离行动”的触发因素

如果生活没有遇到太多困难,事情进展得相当顺利,我们的感觉也很好……那么,我们通常很容易选择“趋向行动”。但是,这是生活的常态吗?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经常都会感觉到生活的艰难。我们通常很难心想事成,一直都在手忙脚乱地处理各种突如其来的麻烦和极富挑战的情况。我们总会体验到焦虑、悲伤、愤怒、孤独或内疚之类的痛苦感觉,也总是会产生无数没有帮助的想法:“我不够好”“我应付不了”“这不公平”“我是个失败者”“这一切都太难了”“生活糟糕透顶”,还有很多关于这些主题的变化的版本。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经常面对强烈的欲望和渴望、痛苦的回忆,以及无数令人不适的身体感受。在这本书中,我使用“困难的想法和感觉”这个短语来囊括所有这些令人不适的内在体验。

每当生活中出现这些困难的情境、想法和感觉,我们做出回应的方式可能是“趋向行动”,也可能是“偏离行动”,如图2-2所示。

不幸的是,每当出现困难的想法和感觉,我们很容易就被“钩住”——“如鱼上钩”。于是,我们经常陷入两种相互交织的情形:“服从模式”和“搏斗模式”。

图2-2

“服从模式”

处于“服从模式”(OBEY mode)时,我们受到想法和感觉的主宰,任由它们支配我们全部的注意力和行动。在完全服从想法和感觉时,我们要么过度关注它们以致无法留意其他有用的事,要么完全听命于它们。我们很容易被“这毫无希望”的想法钩住,一旦服从就会放弃尝试。我们的脑海中也经常闪现一段痛苦的回忆,一旦服从就会更多地注意它,仿佛被拖回过去,从而失去和此时此地发生之事的联结。我们还会被愤怒的情绪钩住,一旦服从就会大喊大叫、出言不逊,充满攻击性。我们还可能被冲动或渴求钩住,一旦服从就可能沉溺于某种习惯或是罹患上瘾症。

“搏斗模式”

处于“搏斗模式”(STRUGGLE mode)时,我们会主动阻止想法和感觉对我们的主宰。我们与之搏斗,竭尽所能地回避、逃离、压抑和消除想法与感觉。在“搏斗模式”下,我们有可能吸毒、酗酒、吃垃圾食品、陷入拖延、离群索居,或是尝试一切能从痛苦想法和感觉中解脱片刻的方法,即便这么做对我们的健康、快乐和幸福不利。

钩住+偏离=心理痛苦

一旦被想法和感觉钩住,我们就会被它们席卷而去、肆意玩弄,被拖入“偏离行动”。事实上,我们目前了解的几乎所有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成瘾、慢性疼痛、创伤、强迫症,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归结为这一基本过程:我们被困难的想法和感觉钩住,被拖入“偏离行动”。

换个稍许不同的说法,当我们用“服从模式”或“搏斗模式”(或者通常两者兼有)来回应想法和感觉时,就会采取自我破坏式的行动。这种方式也会导致各种“坏习惯”、生活不规律、人际关系困难、工作绩效降低、不健康的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和拖延症,以及其他各种我们在压力之下的自我破坏、自我消耗的行为模式。图2-3说明了这一点。

图2-3

脱钩,向理想生活迈进

幸运的是,我们时常可以设法从困难的想法和感觉中“脱钩”,转入“趋向行动”。我们越是掌握这种能力,生活就越美好:我们的痛苦会减轻,幸福会提升。简言之,这就是本书的全部要义。

本书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让你触及自身的“价值”(value):你内心深处想要如何做人的深切渴望;你想要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例如,假如你深爱某人,当你在这段关系中以理想自我行动时,你将如何对待你爱的人?我猜想(当然,我可能猜错),你希望表现得满怀爱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诚实可靠和关心体贴。如果我猜对了,这些就是你希望在行动时呈现的特质,我们称之为“价值”。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何为价值,请你选择一个你经常扮演的重要角色,该角色涉及你和他人的互动关系(例如,朋友、合作者、父母、邻居、员工、学生或团队成员)。现在,想象你正在扮演这个角色,而我正在采访和你发生互动的人,我会询问对方关于你的情况。首先,我询问他们感觉你平时如何对待他们,你在他们痛苦挣扎和遇到难事时会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其次,我询问他们你通常会如何待人。最后,请他们概括你在与他人互动时最明显的三项特质。

现在,如果奇迹发生、梦想成真,你最想听到他们给出什么答案(真心话)?请至少用两分钟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请你换一个角色来扮演,重复这项练习,再用两分钟思考并给出答案。

进展如何?如果你真的做了练习,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个人价值:你在扮演相关角色时希望呈现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感到困惑或觉得太难,别担心,我们接下来会深入探索,目前只是浅尝辄止。)

你正在阅读本书,这个简单的事实足以表明你此刻正在遵循价值而生活。你之所以阅读,或许是因为你很关心减轻痛苦和改善生活的方法,也可能是因为你希望成为一位更好的朋友、伴侣、父母、亲戚或邻居。这都指向“关心”的价值:关心自己或关心他人,或是同时关心。

对我们来说,澄清价值非常重要,一旦澄清价值,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利用价值。我们可以将价值作为“内在的指南针”来引导生活,协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还可以将价值作为自我赋能和自我激励的源泉,以便更多地投入“趋向行动”。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提供“脱钩技能”,这些方法能让我们留意困难的想法、感觉、回忆或冲动,在将要被拖入“偏离行动”时迅速脱钩。越是擅长脱钩和投入“趋向行动”,我们就越能提升生活品质,拥有健康、快乐和幸福。如图2-4所示。

图2-4

选择点技术

图2-4的正式名称是“选择点”(choice point),用这个名称是因为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困难的情境和痛苦的想法、感觉时,我们都面临一种“可能”的选择。在回应发生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有效的、有利生活的行动方式(即“趋向行动”),也可以选择一种无效的、损害生活的行动方式(即“偏离行动”)。但请留意“可能”这个词,唯有很好地掌握各种脱钩技能,我们才能真正拥有选择权;如果不具备这些技能,我们就别无选择,毕竟人类的“默认设置”就是被钩住和被拖入“偏离行动”(这一切通常在我们还没发现之前就已发生,发现了为时已晚)。总的来说,我们越是不善于脱钩,就越是别无选择,只能受到想法和感觉的主宰,任凭它们掌控和支配我们的行动。

“选择点”技术最早是由我与乔·西阿若奇(Joe Ciarrochi)和安·贝利(Ann Bailey)两位同事共同开发的,旨在简化ACT模型,本书通篇都使用“选择点”的理念。我很快就会邀请你填写一张选择点图示,立足当下生活填写即可,用于指导你接下来的生活。不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有助于你从本书中获得最大收获的三个策略。

将一切当成实验

在本书中,我会邀请你尝试很多我希望对你有用的工具、技术和策略。不过,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方法,你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个实验:你永远不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在尝试每一个实验时,都请怀着一种开放和好奇的态度,真正注意你的体验。如果某个实验的效果如预期中一样有用,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某次尝试并无帮助,你就可以考虑调整练习以适应你的意图,也可以搁置,继续往下读。

换言之,请不要因为我说某些方法有用,你就照单全收,而是要信任你自己的体验。你总是能从这本书中取用适合的内容,舍弃不适合的部分。

预料到头脑的干扰

每当我邀请你做一些将你带离舒适区的事情时,你的头脑很可能会抗议。我们的头脑里仿佛装着一台“找理由机器”,每当我们想做一些可能会让自己不适的事时,这台机器就开工了,负责生产关于我们做不到、不能做和不必做的所有理由:“这个方法对我无效”“这么做很愚蠢”“我做不到”“我没时间”“我没精力”“我没心情”“我以后会做”“我太焦虑了”“我太抑郁了”“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等等。

有时,头脑想出的理由建立在苛刻的自我评判上:“我太愚蠢/软弱/懒惰了,所以做不到”“我只会把事情搞砸”“我并不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有时,这些理由的底色是焦虑的情绪:“我做错了怎么办”“别人不高兴怎么办”“我出丑了怎么办”;有时,这些理由是出于过往经验:“我之前试过,失败了”;还有时,这些理由受到感觉的影响:“我没心情”“我不想麻烦”“我不喜欢”。

无论你的“找理由机器”拿出什么理由,都请记得上一章说的:这些基本说明你的头脑正在为你“保驾护航”,帮你避免可能的不适想法和感觉。因此,每当那些理由又跳出来试图说服你跳过实验环节时,你都面临一个“选择点”。

选择1 :让你的头脑支配你,说服你不再做这个实验。

选择2 :让你的头脑畅所欲言,你不用买账,就当它是一台喋喋不休播放背景音的录音机,不管它,继续做实验。

(如果你读过很多自助书籍,或许会惊讶我为什么没有提出第3个选择:和头脑辩论,挑战那些“消极想法”,推开它们并用“积极想法”取而代之。嗯,我们使用ACT时不会这么做,之后的章节会探讨原因。简言之,这种做法大多无效。)

关键在练习

一位新的来访者走进我的咨询室,手里紧抓着《幸福的陷阱》第1版那本书。她坐到沙发上,把书扔到茶几上,不满地说:“我读过这本书!根本没用!”

“我知道了,”我颇为吃惊,继续问她,“那你读书时有没有完成书中的所有练习?”

她望着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没有。”

“好吧,”我说,“难怪你觉得没用。”

如果我们想要熟练掌握一种新技能(弹吉他、开车、做日本料理),就需要练习。我们不可能只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就学会这些技能。阅读当然可以让我们获得有关新技能的思路,理解其中的要点,参考一些如何发展新技能的建议,但仅凭阅读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掌握这些技能。即使读了上万本关于弹吉他、开车或烹饪的书,也不等于具备这些技能;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拿起吉他弹奏、开车上路,或是下厨房感受锅碗瓢盆的协奏曲。学习心理技能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真正需要的是投身本书的所有练习,仅是阅读如何脱钩无法真正掌握脱钩,你需要切实投身实验并反复练习。

完成“选择点”图示

现在,我们要完成“选择点”图示。准备一张纸,画出一个选择点图示(很简单,从一个中心点画两个发散的直线箭头)。

在你画出之后,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你的“选择点”图示。(如果你现在不方便,不妨先花几分钟考虑怎么写。)本章结尾有一个完整示例(见图2-5),如果你填写时感到困难,不妨跳到那里参考。

A组块:钩住你的是什么

(1)在“选择点”图示的最下方,写下你目前面临的4~5个最困难的生活情境(例如,工作问题、医疗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遭到霸凌或拒绝、受到偏见或歧视、经济问题、缺少朋友、失去亲人)。

(2)在下面继续写下你容易反复出现的困难情绪(例如,悲伤、焦虑、内疚、孤独、愤怒)和痛苦的身体感受(例如,胸闷、胃绞痛、心跳加速、麻木感或空虚感)。

(3)写下你正在与之搏斗的那些冲动(例如,吸烟、饮酒、赌博或大喊大叫的冲动)。

(4)写下经常出现的无益想法,尤其是自我评判的想法(例如,“我很愚蠢”“我处理不了”“我总是把事情搞砸”“我是个失败者”)和信念(例如,“做事必须尽善尽美”“必须一直取悦他人”“我的生活永远不会变好”)、一些负面的预测(“我会失败”“我会生病”“他们会拒绝我”),还可以写下一些相关的、反复出现的痛苦回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将学到各种各样的脱钩技能,它们能够帮助你减轻困难的想法和感觉带来的冲击,那些想法和情绪将很难再欺骗、阻碍或是击垮你;你会学到如何让想法和感觉“流经”你,而不被它们卷走;你还将学会如何在自身价值的引导下投入有效行动,改善困难的生活情境。(如果离开是更好的选择,那就“走为上计”。)

B组块:你的“偏离行动”是什么

请在“选择点”图示左边的箭头旁,记录你处于“服从模式”或“搏斗模式”时经常采取的“偏离行动”(用来应对你写在底部的那些想法和感觉的方法)。“偏离行动”通常都有身体的参与(例如,过度食用垃圾食品,对所爱的人大喊大叫,看太长时间的电视,躲进卧室闭门不出,过度饮酒)。不过,“偏离行动”也包括你在脑海中干的事(专业术语是“认知过程”),比如担忧、纠结和思维反刍。

因此,你可以将出现的每一个想法都记录在“选择点”图示的最下方,比如“我就要失败了”,这些想法就这样突然冒出来,你对此无能为力。如果你对冒出的想法自动反应,就会开始陷入担忧、纠结和思维反刍,那么你可以把这些认知过程列入“偏离行动”那栏。

请记住,“偏离行动”是你个人认为对你没有用的行动,它们让你偏离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这些完全是从你的个人视角出发而非从他人视角出发做出的判断。

也请记住,“偏离行动”是指你实际做的事,而不是你的感觉。因此,情绪、感觉、身体感受和冲动都不属于“偏离行动”,它们通常出现在“选择点”图示的底部,而不是在“偏离行动”箭头旁边。在“选择点”图示的底部,记录着你的心理反应和身体反应,而“偏离行动”是你为应对这些心身反应采取的无效行动。

C组块:你的“趋向行动”是什么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被想法和情绪钩住得多么严重,也无论有多少“偏离行动”……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你有时会有一些“趋向行动”(比如阅读这本书)。因此,请在右侧箭头旁记录你目前的“趋向行动”(例如,阅读《幸福的陷阱》)。

然后,继续写下你希望开启的“趋向行动”(确保包括“学习脱钩技能”),还可以写下你希望追求的目标、采取的行动和奉行的价值。请注意:“趋向行动”是指你希望做的事情,而不是希望拥有的感觉。所以,这一栏并不适合填写“感觉很放松”或是“感觉很快乐”,而是需要具体写下你在希望自己有这些感觉时会做什么不同的事情。

如果你在练习时遇到困难,请尝试以下做法:

仔细探索一种“偏离行动”,问自己:“我希望做什么来代替这种行为?”

回顾你在上一个练习中选择的两个价值角色,思考如果你进入并维持这些角色,将会怎么做?你可以将得到的答案作为给自己的建议。

回想我在上一章提到的有关健康和幸福的三大基石: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和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你希望在这三个领域开始做什么或是继续做什么?

如果你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填写“趋向行动”箭头那一侧的内容,那真的很好。但如果你感觉很困难或无法完成,请放心,这完全正常。大多数人在开始时都会感觉完成这些工作很有挑战性,因此,如果你在“趋向行动”箭头那一侧什么都没写或是写得很少,那也完全没有问题,简单承认你目前想不出能做什么让生活更有意义的事情就行。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我会在之后的章节带领你做一些练习来填补这些空白。

前方的路

至此,你对本书多少有了一些了解,请花些时间留意你的头脑在说什么。它是热情洋溢(“让我们开始吧”),是深表怀疑(“这家伙也就这点水平”)和担忧(“这些工作听起来好像很难”),还是觉得不太可能(“我不认为这对我有用”)?抑或是说,头脑只是保持沉默?

无论你的头脑说些什么,如实承认就行。

如果它说些让你坚持的话,那挺好,头脑有时会给我们很多帮助和鼓励,我们要心存感激。

图2-5 一个完整的“选择点”图示

如果头脑对你说些劝你放弃的话,你就面临一个“选择点”:你是因为头脑的消极言语就选择放弃,还是允许它畅所欲言,承认它只是好心想保护你免于不适,然后你接着阅读?

我希望你选择后者,因为下一章将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anBLa7LuTjQeQkjm36T0jmAj6M7D2ewsBexHIy2xHCKqjHMUQpnMdATuElBaWR2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