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可丽饼事件”还是“冰棍事件”,当事人的反应都是无意识的,等其意识到反应过激的时候已经晚了。情绪之所以难控制,就是因为其反应启动过程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反应不容易觉察,却也并非没有规律。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无意识反应的根源和机理,才可以有意识地干预无意识反应,通过刻意练习升级自己无意识反应模式的版本。
惯性的无意识反应模式是人在童年时在社会活动中通过无意识模仿和幼稚的心灵加工形成的,还没等到大脑皮层充分发育,惯性的行为反应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却已经固化成型了,可以说这种反应模式的版本很低。如果一个人成年后不去有意识地觉察和升级从童年带来的那些低版本的反应模式的话,就难免受制于这些无意识的低版本反应模式。很多人的人生都是童年经历的无意识翻版。修身的责任就是用成年后的心智主动升级迭代早期形成的低效能版本的反应模式。
要升级低效能版本的反应模式,首先要学会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反应模式。觉察就是自己有意识地回顾、分析自己的行为。用一个“旁观的我”看那个“事中的我”。过激负面情绪反应的本质是我们内在的“狗熊”被惹炸毛了,动物处在炸毛状态就会不顾一切地拼命,即进入“战斗—逃跑”模式。问题是“狗熊”什么时候会炸毛?炸毛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不能得到或被剥夺。我以为,内在“狗熊”有四大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这四大基本需求的某一个或多个不能被满足或受到侵犯时,内在“狗熊”必定炸毛。
第一个基本需求是安全感。身体或心理感受到某种威胁,没有最基本的安全感的话,我们很容易进入“战斗—逃跑”模式。进入陌生环境,人们的防御意识自然会加强。一旦内在“狗熊”识别到危险就会宣布戒严,就无意识地炸毛了。
第二个基本需求是满足感。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和情感需求要满足,如吃饭穿衣。婴儿一旦大哭大闹,多半是因为某种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饿了、渴了等,这都是无意识反应。
第三个基本需求是归属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意识到某些东西属于自己,不容被侵犯。动物都有地盘意识,孩子在这方面跟动物相似,他们意识到“这个玩具是我的”,谁也不能拿走,他开始捍卫自己的地盘;归属感的另一个含义是“我是属于某个系统的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系统,如家庭、班级等,当他感觉到被其他成员排斥时,归属感就受到了侵犯,照样引发“狗熊”炸毛。
第四个需求是效能感。孩子就喜欢不断地关灯开灯,通过关灯开灯来感受他对灯光的控制,然后特别高兴,这让他体验到了效能感。效能感也可以理解为控制欲的满足,局面失控必然引发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安全感、满足感、归属感、效能感是内在“狗熊”的基本需求。 一旦这四大需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没有被满足,就会在无意识层面引发内在“狗熊”炸毛。当你能够觉察到隐藏在过度反应背后的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之后,就能够理性地运用更高的智慧、用更恰当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无论自己的“狗熊”炸毛还是别人的“狗熊”炸毛,都需要被觉察。所以要养成觉察自己内在“狗熊”的习惯,也要善于觉察别人的内在“狗熊”。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没长大的小孩,父母要成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学会跟自己的内在小孩打交道。如果你不会跟自己的内在小孩打交道,其实你也不会跟自己的孩子打交道,更不会跟别人家的孩子打交道,也就当不好家长和老师。学会跟自己的内在“狗熊”打交道,觉察内在“狗熊”的基本需求,陪伴内在“狗熊”成长是每个人的功课。
“可丽饼事件”的主人公为什么发飙?他儿子对其妹妹吝啬的情境一下子激活了他小时候受哥哥打压的创伤回忆。小时候因为哥哥打压而缺失的满足感以及压抑的效能感被激活,进而无意识地启动情绪反应。全过程都在无意识的冰山下悄悄进行。再看“冰棍事件”的主人公,童年有一个冰棍的需求没有被及时恰当地满足,而这个没有被满足的感觉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引发了联想,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觉得自己不是家庭核心成员。这段记忆和解读,让她的满足感、归属感,甚至效能感都受到了伤害,就形成了创伤的情结,此后遇到类似情境,就会触发她那种“我不值得、我不重要、我没有能力”的无意识信念。继而引发情绪反应,不自觉地被一种非理性状态控制。
有位家长在教孩子刷牙的时候,孩子有点磨磨蹭蹭。他从孩子的眼神里解读到一种抗拒或者挑衅的感觉,瞬间进入炸毛状态,摁着孩子的脖子,拿牙刷在嘴里来回硬刷,直到孩子嚎叫不止,他才突然清醒过来。事后他非常自责,反问自己:“这是一个父亲的所作所为吗?”这个情绪反应完全是无意识启动的。在我的引导下,他经过很长时间的觉察和复盘,找到了自己的过敏源,即对挑衅信号特别敏感且易触发过激反应。原因可以追溯到他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候的创伤。当时他们班上有个同学跟他闹矛盾。该同学与自己的哥哥曾多次在放学的路上欺负他。有一次实在被逼急了,他趁那哥俩不防备,把同学踢倒受伤。幸运的是没酿成大祸,后来他妈妈带着他登门给人家道歉,他虽然一直低头认罪,但内心深处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却难以掩饰。此后,他就很容易把别人的拒绝或不配合过度解读为挑衅而引发过激反应。工作后当了管理者,他也只能领导那些听话的员工,领导不了有个性、有主见的人才。很容易把下属的不同意见过度解读为挑衅,继而引发歇斯底里的反应。
只有找到内在“狗熊”过激反应的过敏源,才有机会有意识地迭代更新小时候形成的过激的无意识信念。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特别在乎效能感的时候,就会刻意地觉察和控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过激反应的阈值。长时间进行有意识的觉察和控制之后,就会形成更高级模式的自动化反应。内在“狗熊”反应模式的升级,是一个“有意识地学,无意识地用”的过程,只有反复觉察复盘,增强意识,才会逐步训练成无意识的自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