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通过本书找到你应对悲伤情绪的方法

我们很清楚,面对悲伤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自己完全推向情绪的另一边,让悲伤“终结”,这样就可以重获“快乐”;要么“深陷”其中,把自己锁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终日不修边幅,在角落里哭泣颤抖。

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这仿佛是一场要么通过要么就不及格的考试。

治疗悲伤的疗法很多,例如放下过去,借助积极思考的力量等。仿佛每个人都认为你的悲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将悲伤当作某种疾病来对待其实于事无补。

悲伤从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段需要背负的经历。

若想从悲伤中挺过来,你需要找到将之妥帖安放的方法——在“一切安好”和“无可救药”这两种极端情绪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需要一些工具,在经历失去的同时,去搭建你的人生,而不是试图让那份“失去”消失不见。

尽管这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但你确实可以从悲伤中恢复过来。虽然这一过程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和玫瑰,也非轻而易举之事。我在本书中提供的所有方法旨在帮助你与悲伤建立起一种联结,帮助你学习如何去承受和背负它,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你依然能够善待自己。

如何使用这本书

把它当成一本日记,你要诚实地讲述有关悲伤的一切。在这里,你可以将自己的悲伤铺陈开来,赋予其形态和样式,无论喧嚣、漫长、糟糕、痛苦、忧郁、悲伤还是甜蜜,任其自然发生,这里没有人试图去美化它们,或催促你行动。在这里,你甚至可以记录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找到能够令你更加从容应对悲伤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好。在这些纸页上,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写下任何事。

你会发现,写下或绘制给自己鼓劲儿的话语或图案比“和我们说说葬礼的事”要有用得多,而那些同样来自伤心人的鼓励总显得苍白无力。在本书中,你需要填充一些互动漫画,写下一些秘密的“情书”。我还为你设计了可裁剪的内容,便于你指导那些友善的朋友和家人(其中大多数资源都可以通过下载获取)。我还专门收集、整理了一些对话脚本,在面对尴尬的交谈时或许你会用到。

此外,本书还可以给你一点点安全感。每天回顾其中的提示、摘抄和练习,这样可以给你找点事做——即使处于悲伤当中。当生活如汹涌潮水般扑面而来时,那些“精神支持”至关重要。

记录你的抗拒心理

陷入悲伤情绪的前几个月,我发现自己抗拒一切许诺会治愈我伤痛的东西。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觉得没有什么能够将你的悲伤带走。这本书也不能。我们无计可施。与其说消除悲伤的情绪是我们的目标,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找某种陪伴、认知和工具,能让悲伤对我们的内心和大脑稍微“温柔”些。我想要帮助你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内心深处依然存留的爱,并跟随它的指引踏上未来的人生旅程。

假如你抗拒本书中的任何实践或练习,你可以随时把感受写下来或者画出来,然后仔细研究它。有时候你能从中发现引人深思的东西。

对我而言,与悲伤有关的工作大多涉及死亡,但你也可以参考本书来处理其他类型的“失去”所引发的问题。鉴于我无法在书中列举全部的情形,所以在阅读某些段落时你可能需要带上“翻译器”,聆听这些文字如何与你的生活建立联结。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你未必喜欢本书的全部内容。不同的练习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你只需要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用的,然后跳过其他的。我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慰藉。

那么,我们开始吧。

你可以在本书里写写画画,把它带在身边,当作身处于暴风雨中的一个支撑点;如有必要的话,你甚至可以用力把它扔到房间的另一边。

在我们正式开始前,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则可能会有帮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遵循这些规则,也可以无视它们。

本书中涉及的图表、清单和地图有助于你认清自己的悲伤情绪,并学习如何在悲伤中为自己提供支撑。无论你的人生中已经经历了多少次失去,这都将是你第一次面对“这份”失去。请对你的经历保持好奇。

请记住,你可以随时回顾这些练习。像其他自然过程一样,悲伤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或转移,你对书中各类提示的反馈亦然。你第一次完成某个练习所需要的东西可能与今天、明天或者下个星期都是不同的。一切都在变化。

如果你不太会使用写作提示,以下是一些小技巧。

●设定计时器。认真地说,你一定会惊讶于它的功效。十分钟是一个好的开始。

●让你的手动起来!一直写,直到计时结束。

●如果你感觉无从下笔,不妨先把要点写出来。反复地写,就好比给一个干涸的水泵引水:想要让文字流淌出来需要一些时间,但它们终归会涌现。

●提示内容不应涉及太多有争议的观点,或者需要去探讨的话题。它们更像是你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看看它们能够将你带往何处吧。

●当你完全打开自我,投入到写作当中时,文字自会显现。它们经常会这样。虽然这些文字并不总是最贴切或者最简单的,但它们确实会出现。画画也一样,其他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亦然。你在纸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越多,在纸面上袒露得越多,这些内容便越容易显现。有时,你会感觉文思泉涌;另外一些时候,文字则浮现得非常缓慢,充满迟滞感。重要的是,你要给自己说话的空间。

绘制图片须知

●挑选你此刻最喜欢的用具:铅笔、马克笔、蜡笔——什么笔都可以。倘若画画这件事令你抓狂(或者就算它不会让你抓狂),你还可以用拼贴画的方式去创作图画。记住,它们是属于你自己的图画,没有“正确”的绘制方法。

●制作拼贴画之前,你可以找一摞杂志、一把好用的剪刀以及各类黏合剂(胶棒、胶带、胶水等)。在浏览杂志的过程中,脑海中要想着提示或者练习的内容。如果哪幅图片引起了你的注意,可以把它剪下来。让你的思维游走于这些纸张之间。你不必非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有时,即便是令你厌恶的东西也有故事可讲。这些图片不一定要有意义,也无须同“艺术”沾边。你可以找张大一点的图做背景,然后再找几张小的当前景或者主图。在纸页上“排兵布阵”一番,直到你觉得准备好了,就开始粘贴吧。

尝试用文字和图片将内在情绪体验呈现出来可能会令你手忙脚乱。若你想做到尽善尽美,则很难吐露实情。本书所呈现的,俱是原始的、未加工的文字和图片:草图、初稿、冲动和意识流。这是一个可以尝试新鲜事物的地方。你所创作的东西未必赏心悦目,也谈不上十全十美。真想要吹毛求疵的话,在另外一本笔记上尽情发挥吧。有时候,一心二用是件很棒的事情。自我批评可以留到日后再说。

本书并非心理治疗或其他医学或心理健康类干预的替代,但你可以将本书中的练习和所得同你的治疗师或其他支持者进行探讨。

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可裁剪内容。 8xQcT4wouHpbnGIoD5BRaudby4rHf+Xnj+3VSTBPyZVFbw7jpk+mX0cOMj5vuR4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