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既然音乐是唯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具有矛盾属性的语言,那么音乐的创造者就堪与神相比,而音乐本身就是人类科学的终极奥秘。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

现在听音乐的人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听众人数急剧增加。唱片、广播以及电视使音乐能够接触到无比广泛的大众,这是五十年前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尽管有耸人听闻的言论称,录制品将会让歌剧院和音乐厅空无一人,但观看现场演出的观众却在成倍增加。

受我个人喜好的影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古典或西方“艺术”音乐,而不是“流行”音乐。这两种音乐竟然变得如此迥异,真是令人遗憾。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产阶级财富的增加,人们对通俗音乐消遣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奥芬巴赫(Offenbach)、两位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夏布里埃(Chabrier)、苏利文(Sullivan)以及一些轻音乐作曲家,这些天才作曲家至今仍令我们着迷。这一传统被格什温(Gershwin)、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和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等作曲家延续到了20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差异才逐渐扩大成一条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

尽管音乐能够被广泛传播,但音乐本身仍然是一个谜。对于那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音乐太重要了,失去音乐是对他们残酷至极的惩罚。此外,不仅是专业人士,那些有天赋的业余爱好者也都把音乐视为生命的核心。的确,相比于没学过音乐创作的人,学习过创作的人对音乐作品结构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于会演奏乐器或会唱歌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从而丰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弦乐四重奏中演奏,哪怕只是在大型合唱团中当一个无名歌者,对参与者来说都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活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不识谱和从未学过乐器的听众也能深受感染,对参与者来说,只要一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到音乐中,这一天就荒废了。

在现代西方文化的背景之下,音乐的意义让人迷惑不解。许多人认为艺术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文字或图片才是影响人类心理活动的唯一途径。那些不喜欢音乐的人认为,音乐除了提供转瞬即逝的快乐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他们认为音乐只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虚饰,是一种无害的嗜好而非必需品。毫无疑问,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政治家很少把音乐列为他们教育计划的重点。现如今,教育日趋功利化,以高薪工作为导向,不重视充实个人素养,音乐可能会被当作一门“额外”的学校课程,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担负得起,对于没什么音乐“天赋”的学生来说,则没有学习的必要。那种认为音乐可以强大到对个人和国家产生或好或坏影响的观点已经消失了。在由视觉和语言主导的文化中,音乐的意义是令人困惑的,也是被低估的。音乐家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爱好者都知道,尽管感官上的愉悦的确是音乐体验的一部分,但伟大的音乐带给我们的绝非仅限于此。然而,它究竟带来了什么,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本书是一次探索性的搜寻,试图发现音乐何以对我们影响至深,缘何属于我们文化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1TiBjb5tgf1h9CP2G/171oVXelJsyBGPzVuUl7+zvPsBZxN7rFp+ULrAD4KF7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