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走近“多动型”孩子

如果你此刻正在翻阅本书,相信你一定有过以下类似的育儿经历或困惑。

结束了繁忙的工作,你与爱人、孩子走进了一家期待许久的餐厅,伴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共进晚餐。但美好的氛围很快被你旁边的小家伙打破,他要么不停地用惊叹和兴奋的言语打扰你们,要么施展“分身术”随时出现在餐厅的各个角落……看着隔壁餐桌那个乖巧恬静的小孩,你刚刚被唤起的愉悦不由得再次化为惆怅……

你从不怀疑孩子的聪明伶俐,但是他们的“聪明劲儿”却总是让他们惹是生非。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充满刺激和危险的新鲜事物。“乖巧”这个词似乎并未被收纳进他们的行为系统中,取而代之的是数不胜数的“叛逆”。如果你常常做梦,或许你不止一次梦到过他们遭遇飞来横祸,原因却如昆汀·塔伦蒂诺 的电影般富有戏剧性,比如掉进仙人掌丛、打开抽屉时看到毒蛇、抓鸟时坠落山崖……

每次孩子单独出门时你都会提心吊胆,这倒不是说每次他们回来时手里都会提着一只野鸡或兔子,而是他们通常会把自己搞得很邋遢。当然,如果此刻他们没有负伤或让别人负伤,就已经让人很欣慰了,毕竟在他们那稚嫩的皮肤上,再也容不下新的伤疤了。倘若恰巧你还有些许洁癖,那么你一定曾渴望把他们关起来,因为你早已厌倦了永不停歇的教育和失望……

你常常抱怨“人类为什么要说话”,只因为语言这门技能在这些孩子身上体现得过于淋漓尽致了——他们太能说了!他们是天生的“评论家”“批评家”“演说家”,你的任何观点都会引发他们喋喋不休的评论,你会禁不住猜测“莫非嘴是用来思考的器官”。

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又会怎样?

再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无法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特质,既然上述现象普遍地发生在一些孩子身上,那么就一定存在与之对应的成人人格。所以,以下成人世界中的问题,或许你也曾经历过。

在交谈中,你很难忍受他人故弄玄虚,更受不了他人啰唆,对自己已经明确的话题,你会阻止并打断他人的谈话;你直言直语,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因为掩饰所思所想会让你极为憋闷;你很不愿参加冗长的会议,最不擅长应付那些商务面谈,你的善谈仅限于与你认同和认同你的人之间……

你不喜欢重复性强的工作,也不善于翻来覆去地思考一个问题的细节,相比而言,你更喜欢充满挑战的工作和充满变化的生活,虽然你也会因此感到焦虑或力不从心,但更不堪忍受生活的琐碎与平庸。因此,你可能会频繁地更换工作,职业生涯也因此曾变得支离破碎,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你“至死仍是少年”的冲动。

你的情感生活充满激情和浪漫,爱与性的界限并不清晰。可能你并非行为放纵之人,可能你对每一段感情都秉承过至死不渝的决心,但从一而终的爱情确实会给你带来更大的苦闷……

你也可能属于那些才华横溢的天选之人,一向我行我素,却顺风顺水。如果努力是必须的,那么你会更重视效率和效果,所以别人会误以为你是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但其实你不过是个快乐、高效、自由的“超人”。

如果以上问题让你感同身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你一定会猜测,我是如何预知的。你想得没错,我也是这样的人!而且,我还有一个这样的女儿!后来我还发现,我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妈妈!当我彻底睁大了眼睛环顾四周时,发现我的外公、阿姨、舅舅、我单位的老师、亲近的学员、无间的挚友……当然,或许还有此刻阅读的你,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本书的机缘

今年(2023年)是我从事儿童教育、心理行业的第15个年头,无论是教育指导还是临床干预,多动型儿童的案子总是最多的,而且在我看来多动型儿童也是最具挑战的一类孩子。在工作中,我总是能够很快地获得孩子们的信任,融入他们的世界,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强烈的同感力源于气质的相似性,我本人是典型的多动型人格,同时伴随着轻微的注意缺陷和学习方面的障碍。这使得我的整个学习生涯和成长过程,充斥着大量无效的努力和莫名的自卑,并且从小学开始便引发了相应的心理问题,直至整个中学阶段我都饱受着焦虑症与强迫症的困扰,成年之后更是在职业发展上遭遇各种挫折:自卑、懊恼、迷茫、痛苦、绝望……当心理学帮我揭示了命运的本质时,我逐渐重拾了梦想和自我,生活也变得熠熠生辉。

2019年,我有幸见到了我的职业偶像,美国临床游戏治疗专家海蒂·卡杜森博士。在学习过程中,我惊讶地了解到她本人是一名“资深”的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80岁高龄的她仍然在服用药物。有趣的是她完全不避讳这一问题,总是坦然地谈论着自己的这种特质,并常常自豪地把它当成自己工作和研究的重要资源。这段美好的学习历程,让我重新开启了看待自我和职业的方式,我期待自己也能够结合切身体会,给予这些被误解颇深的孩子更好的帮助。

2020年,我在壹心理平台策划的“花果山的猴子”多动症主题项目中主讲的课程颇受家长好评。2022年年底,我再次受壹心理的邀请,创作一本与注意力相关的、适合家长阅读的、简单实用又独具特色的书籍,我心中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如今,与儿童注意力相关的问题成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市面上关于ADHD的书籍层出不穷,虽然阐述的视角不同,但其中的观点、思想和方法,越来越趋于一致和稳定。那么我的这本书该如何写?写给谁?会有什么特色?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本书的特点

首先,本书侧重于“多动型儿童”的成长问题,弱化了“多动症”的疾病取向。这种视角在儿童早期教育和气质类型研究中颇为流行,但由于对儿童早期问题关注的差异性及大众认知的局限性,该视角并未被广泛地提及和接受。更多时候,我们要么讳疾忌医地将问题看作性格特质,要么只关注疾病取向的症状干预。无论哪种,既不利于孩子融入环境,又不利于他们认同和利用自身资源。因此,我更希望帮助大众形成对这一群体的认知,无论他们是否达到ADHD的诊断标准,都不要影响我们正确看待和培养他们的方式。

其次,基于我与我女儿“同病相怜”的经历和思考,并且结合家长和孩子的切身需求。前三篇按照应用类型,分别介绍了基础认知、家庭中的问题和学业中的问题。前三篇各精心选择了12个核心议题。此外,在家庭篇中,我会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场景,并且给予家长们具体的应对策略。同时为了便于应用,我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工具性表格,但这既不意味着这是一本“傻瓜工具书”,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照搬书上的方案操作。教育的前提永远是理解,我更希望家长借助本书提供的框架,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和拓展思维,在创造性的互动中深入体会孩子的世界,帮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将他们“改造”成“正常人”。在每一章的最后,我会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一句话总结”,由于“花果山的猴子”项目的影响力尚存,我将这部分命名为“大圣心法”,寄予了我对每个多动的“小猴子”蜕变成“齐天大圣”的真诚期待。

最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发明及改进了24个有趣的训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师,我深知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由于现代教育文化的变迁,刻板的训练方式不再适合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多动型儿童。这些游戏的作用机理并不复杂,正如我所说,关于这一领域已经难有突破性的发展,所以我所做的更多指向于它们的形式——让这些游戏更具故事性和角色性,并兼顾延展性,无论是家庭亲子训练,还是机构专业训练,大家都能轻松上手。我比较担心的反而是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训练者的姿态、情绪和互动细节,这些往往是决定训练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通常需要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化的训练,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来获得相关的知识。

由于本书的定位是大众读物而非学术专著,书中提及的观点和理论并未呈现出处,很多观点和结论源自我个人的经验和临床实践,可能缺乏一定的学术客观性,因此本书并不适合作为学术专著进行考量。

最后要感谢北京大学医学部徐震雷老师的专业开蒙,感谢海蒂·卡杜森老师的精神引领,感谢沈健老师的职业教诲,感谢那些给予我信任的家长和孩子们。还要把感谢送给壹心理出版部经理张璐老师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策划编辑黄文娇老师。 tdvJtaE8R/+gOW3AalgayoAhULBJOFQRIFarGGFgLaXEKdacdoQDLRuc4v2gYN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