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幅科学的“全景图”

“图景”是我们这些搞空间艺术的人再熟悉不过的词语或概念了,它应该就是图画与景色的组合或融合之意。但如果不是夕庆的这本书,我们还真不太了解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竟然将“科学”和“图景”加以组合,让数学、空间、时间和机械等概念图景成为世界的表象。这种世界的图景化也和我们画家所面临的情况相同,其体验与描绘来源于人的主体意志——这些曾以为对我们搞艺术的人才成立的关系,怎么对“客观”看世界的科学家也成立呢?其中还含有数学化、空间化、时间化、机械化等诸多图景,我想这些表现形式可与我们画家所运用的线条、色彩、光影和构图等相类比。

在本书的前言中,夕庆援引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非常精彩,这段话让我们理解了上述关系,而且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人们总想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而又易理解的世界图景;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都把世界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情感生活的支点,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可见,爱因斯坦的大格局,让他将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探索归结于对世界图景的主观追求——这对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艺术观与科学观来讲,都是一次深刻的纠正。原来,自然科学家和我们这些画家一样,都是充满激情地去描绘一幅幅简化而又易理解的世界图景,只不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需要实验验证,而我们这些艺术家的创造作品需要同行认同。

这本书的100篇图文深刻地表述了上述观念,读者会在享受个性化艺术的同时,接触到普适化科学的方方面面——那些图景化的科学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弗朗西斯·培根那句“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名言的内涵,在夕庆所创作的科学肖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但给了我们双重的体验,而且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科学与艺术的美美与共,以及二者融合所带来的思想升华。

过去,我们曾看到过一些关于科技发明的想象性漫画作品,漫画家们幻想并创作出来的实体发明图景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它们中的很多后来都成了现实。但夕庆创作的科学肖像不一样,采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手法,象征性地描写了100位科学人物的主体性形象,而后用他们创造力所凝练的方程、图形、短语和实物等形式,巧妙地借用联想、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使之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部分,赋予科学与艺术图景以深入的关联内涵,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图景”的含义。这无疑是一种创新的、可视化的科普表现形式,给人一种庄重、严谨和奥妙之感。

本书的主书名——“画解科学图景”,让我们这些搞绘画艺术的人感到兴奋:通过绘画艺术也可敲开科学技术的大门吗?细读了此书后,感到确实如此——夕庆已将漫画手法变化了,将绘画功能也扩大化了,关键是在以形象解析抽象上有了大胆创新。以前只看过一些表现实体发明的漫画,反映科学精神和思想的作品很少。夕庆在这本书里将写实主义与现代画派的一些画法相融合,再通过特有的绘画形式,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等融入画中并进行解析,真有点让我意想不到。

当下国家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我个人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是大力支持文化领域各方面原始创新的。通俗地讲,好点子、新形式就是艺术与科学发展的硬核。在本书“屠呦呦篇”中,我们看到的新中国本土首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不就是在“idea”(点子)的闪光点作用下努力描绘出了伟大的科学图景吗?

简言之,夕庆的这本书图文并茂、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逻辑构架严谨且覆盖面广,不仅是一本领略科学家肖像及其成就的好书,而且具有中国山水画中所特有的“全景式”的画法形式,他将科学人物作为主体,与其所创绘的科学图景融为一体,多视角整合,正有些“高入云端、鸟瞰全景”的意味。


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 xru6je5Z24aEvjrl4VXgIGFpU7aGrQ71p1wNW8v8x/NjLOsD+3IhEfj5YxVmBv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