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仰与人生

SPIRITUALITY IN EVERYDAY LIFE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很高兴与北京大学禅学社、耕读社、医学社等许多社团的师生们一起交流。

我们集聚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种因缘,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佛缘。按照佛经的观点,若没有各种因缘聚合,万法是不可能形成的。因此,我和你们能在这里共同探讨、沟通,确实是彼此之间的一种缘分。

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是“信仰与人生”的问题。那什么是信仰呢?略而言之,就是对某种主张、宗教或某人极度仰慕,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它分物质信仰、伦理信仰、宗教信仰等许多种。正确的信仰,对整个社会来讲不可缺少,有了它,人们才会有道德的行为、良好的心态,否则,就会产生种种负面现象。所以,在当今时代,关心信仰问题十分有必要。

一、信仰≠迷信

信仰的内容虽有很多,但我个人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今天所讲的,主要是宗教信仰。

如今全世界有无数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教义,但你不管信仰哪一个,都需要有理性的智慧。现在很多人的信仰,常常是种迷信,他们到一个寺院、见了一位上师,或者接触某个宗教群体时,身心得到宁静、安乐,就将它认定为自己的信仰。可这种信心是非理性的,很容易随外缘而转变。那什么样的信心比较稳固呢?比如你对佛陀、佛法、僧众有信心,这是依靠智慧长期观察、反复对比,最终完全明白三界最伟大的是佛陀,他所传的佛法极其殊胜。这样的信念并非只是心血来潮、人云亦云,也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发自心坎深处的一种体会,这就被称为不退转的信心。

在座的知识分子,务必要希求这种信心。否则,自己的信仰特别盲目,带有一种迷信成分,那一旦遇到不太顺心的事,就很容易对所信仰的对境产生邪见。因此,只有建立在智慧、正见基础上的信心,才是最为可靠的。

我本人而言,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同时也在给一些人讲经说法,在此过程中,自己深深感觉到,正确的信仰很重要。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拥有名声财富,就像有些球星、明星,成千上万的人便会去疯狂追逐。目的是什么呢?也不是自己想当明星,只不过想跟他说说话、拍个照而已。若用智慧进行观察,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糊里糊涂地去追随,这种行为就是源于不正确的信仰。

你们各位长期研究文科、理科等学术知识,智慧应该很敏锐。那么这种智慧——最初听受有关知识,然后再去领会、思索、观察,最终体验到那种意境,跟佛教中的闻思修也很相合。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智慧,就应该好好观察自己的信仰,并树立一种正信,而不是迷信。若能如此,则无论对你个人还是社会群体,都是发展、进步的一种动力。

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1.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宗教的学习、研究不可缺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这句话虽有不同解释,但我认为,前半句是指依科技所取得的发明、发现,如果没有宗教指导,则必定是盲目的。为什么呢?因为佛教、儒教、基督教等大多数宗教,都有导人向善的一面,科学若没有以此为前提,反而一味地急功近利、唯利是图,那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下场?只能是人类自己毁灭自己。

所以,现在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对宗教的希求必不可少。假如你没有正确的信仰,成天盲目地追求物质,那在这个社会上,也许你的事业、财富、名声、地位等很成功,但它所带来的不一定是快乐。如今,常听人说“某某高校的大学生自杀了”“某某成功企业家跳楼了”“某某高官领导服毒了”……据统计,这几年跟前十年比起来,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自杀率却越来越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人们缺乏信仰,除了维护自己以外,根本不在乎他人的利益,也不在乎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样一来,即使外在的生活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自己内心也非常困惑、焦虑、痛苦。所以,这个社会特别需要宗教信仰,不然,物质文明越发达,伦理道德就会越下滑,久而久之,人类必定自取灭亡。

我平时不管是一人静坐,还是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始终都重视信仰的作用。尤其对如今很多人来讲,若能多多少少接受一点佛陀的智慧,这的确很重要。否则,你得个人身却没与佛法结缘,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就像在大海边渴死一样,实在特别可惜。现在不少人每天忙忙碌碌地追求,可是到头来,空空一世、一无所得,只有在后悔不已中撒手人寰。这种非常可悲的景象,在我们眼前已上演过无数次,故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而应将目光专注于佛陀无与伦比的慈悲与智慧上。

1)佛教在大悲方面的不共之处

佛教的智悲,其实远远超过其他宗教。尽管其他很多宗教对人类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尤其像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引导,才让他们摆脱了诸多困惑,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宗教的教义只提倡保护我们人类,却不涉及一切有生命的众生,这在大悲的广度上还不太够。那么,为什么要悲悯天下一切众生呢?因为它们的生命跟人类的一样宝贵,它们同样希求快乐、逃避痛苦。然而诚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这些众生由于愚昧无知、智慧鲜少,以至于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却反而去造招致更多痛苦的因;虽想求得快乐,却将自己的乐因当成仇敌一样消灭了。

现在好多人也是如此,由于后天的生活、教育所致,追求快乐的因缘根本不知道。在座的很多大学生,在世间上你们是成功的,因为从无数的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但到了这样的学校后,你想过没有:追求快乐的因是做善事,避除痛苦的根源是断除恶业。倘若对此一无所知,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正见都没有,那即使世人再羡慕你,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恐怕也不能列入“智者”的行列。

当然,这样的苦乐因缘,并非因为是佛陀说的,所以就必须要承认。造恶业必定受苦,造善业必定感受快乐,这是一切万法的真相。就像吃了毒药会损恼身心;吃了妙药的话,即使四大不调也会得以痊愈,这是一种因果规律,而不是因为佛陀是万能的,能主宰世人的苦乐。

2)佛教在智慧方面的不共之处

除了悲心广大以外,佛教在智慧上也超胜一切,不管对胜义谛、世俗谛的诠释,都找不到任何瑕疵。就拿世俗谛来说,世间包罗万象的种种知识,如天文、地理、生理、物理、化学,释迦牟尼佛早已在经典中描述过。举个简单的例子,《时轮金刚》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将一年三百六十多天的太阳运行,包括日食、月食的具体时间,算得连一个小时都不差,并能准确说出银河系和太阳之间的深妙关系。这种发现,在天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从而引起了当今学者的普遍关注。

还有,佛教的医学也非常先进,像现代西医和中医《本草纲目》等中所发现的东西,在藏地医学续部里早有明示。因此,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阅读了《贤愚经》《瑜伽师地论》等佛教经论后,对佛陀的智慧感叹不已,他对朋友说:“释迦牟尼佛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所以,在座的知识分子,对佛教应当深入了解、仔细观察。其实,知识分子的好处就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并依靠研究思维,所得出的结论不易退转;而知识分子的缺点,则是邪见比较重,怀疑心也经常产生。当然,怀疑也并非都一无是处,禅宗常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假如你有大的怀疑,那在研究佛教时,所得的收获也许不同凡响,最终可将相续中的疑惑遣荡无余。否则,就像现在有些人一样,对佛教一无所知便信口开河、肆意诽谤,这种做法实在令人震惊,而且也十分不可取。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61) 在《仲夏夜之梦》中说过:“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因此,你们研究任何一个宗教时,务必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观察。当然,佛陀也并没有说“必须接受我的宗教”,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都有自由,信仰哪个宗教也可以随意选择。但在选择的过程中,你最好是依止真理,否则,追随愚笨者的说法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不太美好。

所以,各位在选择信仰时,一定要依靠智慧观察,看其教义是否颠扑不破。比如释迦牟尼佛说“胜义中一切法皆空”,你对此若没有感受的话,那只是一种纸上谈兵,没有多大意义。只有依靠理论上的抉择,真正体会到空性的意义,你才会明白了然、明然、澄然或明空无别的境界。此境界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你却很清楚地了知,在这种境界中,众生与菩提没有任何差别。达摩祖师在《悟性论》中也说:“众生与菩提,亦如水与冰。”众生与菩提之间只是一线之隔,正如《经庄严论》所言,觉了就是菩提,迷了就是众生。

当然,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众生因为被无明、烦恼、分别所缚,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刹那也没见过,始终在迷乱妄念的作用下,于六道轮回不断流转,在红尘俗世中不断奔波。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务必要具有明辨取舍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来源于正确的宗教信仰。如果没有这个,那么科学技术再发达,也只能成为毁灭人类的因。

2.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反过来讲,宗教也需要科学的支持。任何一个宗教,若想广泛弘扬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趋入有缘众生的心田,就要适应当代社会,有一定的组织化、规范化,同时,科学也要能为其教义提供佐证,否则便很难为世人所接受。

以前汉传佛教中,太虚大师等人为了弘扬佛法,着重强调“人间佛教”。对于这种观点,我有两方面的看法:首先,“人间佛教”不能太过世俗化,否则,就会有损原始佛教的固有本质。比如对三宝的“信心”,你若用欢喜心、爱心等词来代替,便会扭曲它的意思,这样的人间化就不合理。但如果在其本意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以现代用语解释佛教非常深奥的内容,例如把“众生”“有情”叫做“生命”,如此便于人们理解是很好的,这样的入世法也很重要。

三、当今的信仰迷失与道德沦丧

现在人不像古人一样,有研究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精力,他们由于功利心比较强,将短暂的人生都用在物质竞争上了。对此,有人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每天一早,非洲的梅花鹿就想“我今天要用最快的速度跑,不然就会被吃掉”;狮子的话,则想“我今天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追,不然就会饿死”。每个众生制定的目标虽不相同,但根本上都是为了自己。所以,现在不管是大学、商业界,包括一些公务员、老师、医生,有许许多多的黑暗面,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缺乏慈悲心、利他心,否则,他们也不会时时耽著自己,多多少少都会考虑周围的人。

我以前看过一种说法,说是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如果前排的一两个人站起来,后排的人因为看不到,也只好从座位上站起来,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结果是:最终电影院里的所有人都站着,即使脚很痛也没办法。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很多人只考虑自己而不管别人,由于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以至于很多工厂都在造“毒”品,根本不顾他人的健康和利益。这种现象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的信仰,不相信前世后世存在,缺少善恶有报的因果观。这样的心理危机,实际上远远超过经济危机。发生经济危机的话,其他国家还可以支援,本国自身也有应急措施,但人的思想上、心灵上若出现了危机,这是很难以挽救的。

因此,如今高校的知识分子与大乘佛教徒互相交流,对这个社会来讲,确实有很积极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作为弘扬大乘佛法的人,虽然非常明白这些道理,但所说的话不一定产生什么影响;而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若能接受大乘理念,今后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尽管不一定能完全遣除自私自利,但最起码也会以利他为主,帮助别人是基本的人生原则。记得美国非暴力主义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 说过:“无愧的良心,是床上最好的枕头。”因此,每个人若想心安理得、获得快乐,是要无休止地索取,还是不间断地付出?相信大家都应该清楚。

现在这个社会上,善良之光已日益被遮蔽,黑暗的阴影越来越炽盛,甚至无法驱散。当然,也许我是太过悲观,但也许不是。放眼看看我们的周围,物质发展几乎到了极点,各大城市的享受应有尽有,而且不比国外任何国家逊色。可是人们满足吗?并不满足。快乐吗?不快乐。好多人都成了金钱的奴隶、房屋的奴隶、轿车的奴隶,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不惜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最终与快乐的距离越来越远。

四、佛教对心灵的作用

相比之下,在我们藏地,生活条件虽然并不丰裕,气候条件也极其恶劣,可幸福指数却相当高,这几年统计下来,上百岁的人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关。而在藏地,唯一的心理调整方法就是大乘佛教,故汤恩比博士 (Arnold J.Toynbee,1889-1975) 曾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这也确实言之有理。

现在的人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某些问题,一则可以研究孔孟之道,尤其这对汉地来讲相当重要,有了它,许多大学生就不会遇到一点点挫折,便开始选择自杀了。二则可以修持大乘佛教,有了这种信仰的话,不要说一点区区小事,就算遇到非常大的变故,自己也有坦然面对的能力。

我这次去玉树赈灾,看见那里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种种惨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我们几百位出家人去了之后,对死者进行超度,对生者进行安慰,在此过程中很明显地发现,当地人由于有信仰,对死亡的来临早就有准备。他们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并没有怨天尤人、痛不欲生,而是觉得理所当然,很多人都说“万法是无常的”“轮回就是痛苦”,所以在他们眼里,这并不是无法承受的打击。

当时有一名《中国新闻》的记者,我们在玉树赛马场和当地老乡商量事情时,他的感受相当强烈。他说:“我见过国内外许多灾难场面,包括汶川大地震,我也亲自到过现场,目睹了不计其数的惨状:有些人发现家人都死了,无法面对就自杀了;有些人见所有财富毁于一旦,精神上实在受不了也跳崖了,这种现象特别多。可是到了这里,却见到与预期完全不同的场景,这么多人在灾难面前,心态竟然非常安详,甚至有些人的家人全部死光了,他还在医院里一边拿转经轮一边念观音心咒,脸上带有微笑。我问他:‘你伤心吗?’他回答说:‘不,我很高兴。人终有一死,无常是免不了的,可这次有这么多出家人进行超度,死者实在非常幸运,我也替他们感到开心!’他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但他觉得这是前世恶业的果报,只有再去好好地忏悔,此外并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面对不了的事情。”

在这些问题上,我深深感到了信仰的重要。有了它,纵然面对天灾人祸、悲欢离合,乃至各种痛苦,你也不会束手无策。前段时间在我家乡,有一群小学生六年级毕业,离开母校之前,我带他们和老师去草原上玩了一天。当时,好多孩子一想到自己将要离开,就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说:“这没什么可哭的。我跟你们讲个佛教道理吧,它虽然看似特别简单,但实际上意义很深奥。这就是《贤愚经》中所说的无常四边——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这是什么意思呢?

聚际必散:今天我们集聚在这里,但过一段时间定会各奔前程,所以,凡是集聚的,终有一天会分散。比如两个人原本感情非常好,但不到几年就离婚了;一家人在一起本来很快乐,可没隔多久却各奔东西了。倘若你懂得佛陀所讲的这个道理,到时候就不会特别痛苦了。

积际必尽: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最后被怨敌抢走了,或者很不幸地全部流失了,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懂得佛理的人,并不会抱怨老天不公平。

生际必死:人既有出生,就迟早会死亡。明白这一点的佛教徒,不管死亡降临到自己还是家人头上,都可以坦然面对,根本不会认为人永远不死,非要求医生想办法让自己多活一段时间。要知道,在这个世间上,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是有生而不死的。

高际必堕:任何高高在上的人,不管曾经多么不可一世,早晚有一天都会堕下来。包括一些雄伟的高楼大厦,终究也会变成一堆废墟,这就是无常的必然规律。

这个道理,大家或许觉得简单,但等你以后在人生中遇到这些现象时,若能想起这个教言,肯定会有很大帮助。假如你记性不太好,这些教言记不住,那还是要把它写在日记本上……”当时我是这样跟他们讲的。

所以,佛教的确非常殊胜,这一点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自赞自夸,而是像《胜出天神赞》中所说 ,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看谁的宗教中有真理,我们就依止谁。其实佛教的思想对生生世世有极大帮助,即使你不承认有来世,那今生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中,它对身心调整也有相当大的利益。我常碰到一些大城市里的人,他们对佛教的道理了解之后,一旦发生猝不及防的违缘,就有面对的勇气、面对的能力。否则,《中观四百论》里也说了,大人物有大的痛苦,小人物有小的痛苦,整个世间都离不开痛苦。有些人表面上吃得好、穿得好,坐的是高级轿车,住的是豪华洋房,世人看了非常羡慕,但他们内心若没有调节能力,实际上是不会快乐的。

包括出家人也是如此。假如你对佛法有实修实证,那么遇到任何事,都会非常潇洒自在,根本不会耿耿于怀;但如果你没有看破、放下、自在的境界,不要说把头发剃了,就算把耳朵、鼻子都割了,内心的执著也丝毫无损。

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就是佛教思想的交流,这对当前来讲十分重要。然而在汉地,学习佛法的场所并不多,不像我们藏地,光是我家乡炉霍县,人口只有四万左右,寺院就有二十多座;五明佛学院所在的县城叫色达,人口也不到四万,但却有寺院近三十座。你们去过藏地的人也都知道,在那里坐车的时候,一会儿一座佛塔,一会儿一个寺院……这样的建筑数不胜数。而且,寺院大多都有讲经说法,孩子们从小就住在附近,每个月受八关斋戒等,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对佛教的教理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可是在汉地,每个城市的人口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寺院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作为在家居士,就算有人愿意听闻佛法,但听法的地方几乎没有,传法的上师也少之又少。

所以,现在佛教的形式并不重要,放鞭炮也好、唱歌也好,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懂得佛教的真理。佛陀涅槃之后,印度最伟大的弘扬佛法者世亲论师,在《俱舍论》的后文中曾说 :佛陀的法有教法和证法两种,教法是落在文字上的,可让我们去听受、去学习;证法是将理论融入内心,通过修行以调伏贪嗔痴烦恼,除此二者之外,根本不存在其他的佛法。所以,佛教兴盛并不在于寺院金碧辉煌、大家做了一些慈善,这些只不过是种形式,如果你心里没有慈悲观,表面上即使做得再风光,也不能称之为“佛法”。

因此,在一切行为中,学习佛法最重要,只有这样,到了一定时候,你的人生观才会有所改变。当然,在座的人当中,有些可能也不是佛教徒,但你就算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要懂得它的教义和思想。否则,光是天天敲锣打鼓、搞些仪式,我觉得意义并不是很大,到时你遇到一点点风吹雨打,信心就容易随外境而改变。所以,这种盲目的迷信一定要遣除。

总而言之,佛教对人类的作用,确实无与伦比。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长期研究后,也说过:“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我刚看到这句话时有点吃惊:“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虽然很伟大,但他对佛教会不会真有如是的研究啊?”于是就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在许良英等人翻译的《爱因斯坦文集》中看到过,英文中也是这样说的。所以,在这位科学家的眼里,一切宗教中完全经得起科学考验的,就是佛教。

五、“宗教是鸦片”被错解

现在有些人经常对佛教不信仰、甚至诽谤,究其原因,主要是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 说过:“宗教是鸦片。”这种观点,在“文革”期间出现得非常多——当然,你们比较年轻,没经过这样的十年浩劫,所以不一定很了解。在那个年代中,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成了很多人打击宗教的有力武器,他们将宗教斥为麻醉人的“毒品”,传教者统统是“毒贩子”,宗教信徒则是“鸦片鬼”……无数人听后也不加观察,盲目地用各种不恭敬的语言来攻击宗教。

实际上,马克思虽然说过这句话,但他的意思却被误读了。后来钱锺书也曾找过他的原话 ,发现马克思对宗教的比喻,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是一种昂贵的镇痛剂,它可以解忧止痛,息灭人们的痛苦,用它来比喻宗教,是就宗教功能而言的,并非指宗教的本质。而且这个比喻还强调,宗教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能使人们全身心地陶醉于其中,从而对世间事物渐渐丧失兴趣。只不过因为中国近代经历了鸦片战争,才将“鸦片”完全当作负面的理解,得出了“鸦片是毒品”这一认识。

其实,不管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对佛教的评价相当高。如恩格斯 (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 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马克思也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所以,他们对释迦牟尼佛的辩证思想非常赞叹,而且这种精神后经龙猛菩萨、法称论师等大德的努力,如今在世界上也遍地开花。因此,佛教智慧之高深显而易见,并不是想推翻就能推翻了,想说成迷信就成迷信了。

当然,你们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信仰,你信哪个教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须用智慧去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一辈子只追求金钱、地位、名声,那活在这个世间也不会有真正的价值。

今天能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交流,我从内心中确实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自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不希求发财、成名,但总觉得有种责任感,想把这么好的思想,在机缘成熟的条件下传递给别人,若能如此,它对人们的利益远远超过金钱上的帮助。试想,假如人人的心态都得以平衡、调顺,将对整个世界会有怎样的正面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就算没有太大能力,但得到这样的人身之后,也要尽己所能地为老母有情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你们若有什么疑问,对藏传佛教的也好、信仰与人生方面的也好,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我懂的地方,会尽量回答;不懂的地方,可以彼此探讨。谢谢大家!

现场互动

问:我是北京大学电子系的研究生,非常荣幸得到堪布的摄受,并聆听您讲法。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我感觉自己做事优柔寡断,但让勇猛心不断增上的话,又担心变得莽撞冲动、不计后果,给自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该如何用智慧去辨别呢?

堪布: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用心观察:“做它的后果怎么样?做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违缘?……”现在好多人没有这种概念,不管是办企业、做事情,只看好的一面,对不好的一面,却从来没有心理准备。甚至有些人连想都不敢想,比如自己死了怎么办?突然生病怎么办?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吉祥,但却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想逃避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作为佛教徒,平时在处理问题时,不但会看事情的正面,对负面也考虑得比较多。这样一来,提前若有最坏的打算,将来一旦事情真正发生了,到时也有面对的勇气和能力。

因此,不论你做什么事,首先详细观察很重要。藏地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也说:“智者愚者之差别,事后观察即愚者。”一个有智慧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必定会冷静分析:“我成办这件事的后果如何?期间违缘大不大?用什么途径才能成功?最后的效益怎样回馈社会?……”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先考虑清楚。有了这个前提之后,做事既不会优柔寡断,也不会不计后果,而是会走中道。

问: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博士,今天听了您的讲法,感觉特别受用。我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佛教、儒教、道教,都是向内求得精神安宁,对物质没有过多希求。但现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只有中国变得很和谐,凡事都能看破、放下,那其他国家拿飞机大炮掠夺我们怎么办?难道就对其听之任之吗?

堪布:所有的中国人全部看破、出家,这也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这样。我所强调的角度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这个时代,一定不能忽视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尤其是你们的传统文化,如老子、孔子、孟子的学说,现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而在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这些道理却被运用得极其成功,令无数人受益无穷。这对中国人来说是相当可悲的,因为它的来源就是中国。还有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汉地、藏地及欧美国家之后,印度本土就被婆罗门教占据了,如今反而是藏地大德去那边弘扬佛法,这种现象也令人唏嘘不已。所以,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否则再过几年,中国去请美国人、朝鲜人来弥补这个传承,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当然,我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放下物质追求,任凭其他国家来肆意掠夺。你们作为在家人,生意可以做,钱也可以赚……但有一个前提是:不能采用非法、不合理的手段。不然,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与时俱进,你们如果天天内观自心,什么都不做,那很可能就被时代淘汰了。可是在极力发展物质的同时,对内在的精神也要重视,不能将目标一味地盯在金钱上,而应在二者之间寻找个平衡点。

问:不同人有不同的信仰,但信仰在带给我们精神安慰的同时,不同信仰之间又会产生冲突,如中东那边的战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堪布:不同的信仰之间互相冲突,甚至宗教徒跟非信仰者之间也有冲突,这些现象如今确实比较常见。但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多年来一直研究佛教,却从来没有发现佛教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

2009年,日内瓦“国际联合宗教会”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世界五大宗教为主的各大团体,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一致表决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颁奖之后,有人对参会人员进行了采访,一位国际联合宗教会的研究主管说:对于佛教能得到这个奖项,他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并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而产生的,这是与其他宗教明显不同的地方。

所以,佛教是以非常广阔的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当然,有些佛教学得不好的人,也存在内在冲突和不如法行为,但这是他个人的过失,并不代表整个佛教。因此,不同信仰之间有冲突,只是少数宗教的行为,不能说全世界的所有宗教都是如此。

问:我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研究生,现在已经工作了。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在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十分荒芜,现在国家对个人信仰慢慢放开了,那么中国有十几亿人,就存在一个庞大的信仰市场。我看过一个报告说:此时几千种邪教也盯住了中国,并通过各种方式渗入进来,甚至很多书店都有他们大量的书在卖。那我们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能较快地识别正教与邪教呢?

堪布:现在的中国,大多数人心理比较空虚,以至于许多宗教都想利用这一点,占据这些人的信仰领域。但一般来讲,如果是邪教的话,跟人们的心态不合、道德相逆,即使在你的生命中出现了,甚至已渗透到你的心灵中了,但它存留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最后注定会被人类历史所淘汰。

如今世界上的几大宗教,古往今来,一直在东西方文化中不断发扬。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宗教之间应当和睦相处,国外很多佛教大德也提倡这一点,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应该尊重彼此的宗教仪式,这也是宗教信仰不断向前发展的标志。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不能互相抵触、互相排斥,假如你声称“只有佛教是正教,其他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邪教”,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那么,正教与邪教该如何区分呢?概而言之,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有害的这种教,就可以叫做邪教。然而,现在世界上很多宗教,不仅对人类没有危害,反而有特别好的向善作用。像儒教,对人伦道德有极好的规范;还有基督教,在各地建医院、修学校,做了很多福利事业,这都是值得赞叹的。我以前也讲过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她虽然是个非常平凡的教徒,但从12岁开始就帮助可怜人,短短6年时间中,便收留了6万多弃婴。这种行为非常不可思议,包括我们大乘佛教徒,有时在她面前也觉得很惭愧。

当然,各大宗教在互相团结的前提下,各自的观点没必要混用,同时,用教理建立自己的宗派也是合理的。我们藏传佛教就有很多派别,如宁玛派、格鲁派,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观点,阐述正确的理论,而不能认为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在过去的历史上,由于人们了解、认识得不够,以致发生了很多丑恶现象,宗教徒之间互相排斥、杀戮,这都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其实,凡是对人类有利的宗教,就是正教;凡是对人类健康、发展无利的,就是邪教,这一点是最根本的原则。当然,具体应当如何辨别,这要通过智慧进行剖析,不可能由我一人断言谁是正教或邪教。

问:我是中央民族大学大三的学生,在学佛的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的心越来越收缩,越来越紧张,没有以前那么活泼、放松了,我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

堪布:那怎么办啊?这样我也有点紧张了。 (众笑)

你的心之所以不能放松,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前世的业力。《俱舍论自释》中讲过,假如你前世把小虫乱抛,让它在恐惧中死掉,那今生心态就会不正常,始终有一种恐慌之感。这种情况,看病、吃药也不起作用,让别人念仪轨也不一定起作用,因为有些业力必须要自己承受,依靠其他外缘则很难改变。倘若你属于这一种,就应该多念忏悔文,慢慢消除这些业力。

二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境的变化,心情也会起起落落。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心情很不错,但过了不久又特别低落。这种时好时坏的现象,通过调整生活也可以改变,若能如此,慢慢地,你的心态就会像以前一样放松、自在了。

问:我是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研究生,现已毕业,是某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是:我引导父母信佛的过程中,讲善恶有报、六道轮回的道理时,善恶有报他们比较接受,但六道轮回,他们却非常排斥,说这辈子过好就行了,不用去管下辈子。对此我十分苦恼,因为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引导他们信佛,可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很不够,这该怎么办?

堪布:很随喜你的发心!确实,孝顺的儿女想对父母报恩的话,按照大乘佛教的观点,引导他们趋入佛门、行持善法是最好的方法。这跟世间人的想法大不相同,他们认为给父母买栋房子,令其吃穿不愁就可以,却不知这些用几年就没有了,所以,你用这种方法报父母恩,是非常令人欢喜的事。

你父母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容易接受,但他们也许只承认今生的善恶报应,却不一定承认来世的。我以前曾分析过,中国很多娱乐明星、文学巨匠,他们说是信佛教的,但也只承认今生做点善事,马上就能得到保佑,而不相信来世存在,甚至觉得来世怎么样都无所谓,这种想法就不合理。为什么呢?假如你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今天而不管明天,那为什么又去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呢?因此,对来世根本不考虑的人,完全是一种鼠目寸光的做法。

当然,一下子要改变父母的观点,可能也有一定困难,但只要你长期努力、毫不气馁,相信迟早有一天可以感化他们。在我的印象中,有些儿女不仅仅用一年、两年,而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最后让父母也成了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你要不断地努力,加油!

问:我在做技术工程时,发现公司在日本那边的网站,放了一些黄色图片,就跟同事说这会毒害青少年。但他们不认同我的观点,说日本人是不会被毒害的,而且这些可以吸引流量,流量就可以转变为钱。我不知道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堪布: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相同,这可能也没有一定之规。但从大乘教义来讲,不管是日本人、中国人,这些都是众生,不应该厚此薄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人特别痛恨美国人、日本人,那是因为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有这种心态也情有可原。但如今完全是国际性合作的年代,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种肤色的人,都应该用菩提心去平等对待。

我们佛教中讲的菩提心,其实这就是大爱。现在世间人的爱,只是一种小爱,仅仅局限于“我”的家人、“我”的同事……只有将这种爱慢慢扩大,遍及全世界的人类,乃至所有众生,这样的爱才会令人快乐。

现在科学家通过观察人脑,发现人脑的构造对利他最为适应,倘若传递一种自私的信息,则会给它带来痛苦。所以,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对人类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谁有这样的心态,他始终会处于快乐中,即使所成办的事情不成功,但只要尽心尽力了,也会问心无愧。反之,假如你只是爱自己,动不动就觉得别人对你不公平、对不起你,这样的生活会非常不快乐。因此,爱是奉献给别人的,不是让别人来爱自己,你在公司的时候,也要尽量地帮助别人,要知道,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

问:我是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的博士,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藏传佛教在汉地的发展,以及您对此发展形势的评价。

堪布:藏传佛教在汉地的弘扬,很可能会日益广大。因为佛教不是一种形式,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话,那藏传佛教在汉地建寺院、搞活动,这些不一定被允许。但由于藏传佛教在闻思修上有不共特点,故汉地的高僧大德、知识分子在了解到之后,如今对它越来越感兴趣了。

我刚才跟有些同学聊天时也说,1987年法王如意宝来北京时,人们基本对藏传佛教一无所知,甚至我们穿这种衣服的人去百货商场,服务员都特别惊讶,全部放下工作看着我们,认为来了“外星人”。他们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尚且不会如此好奇,因为当时北京已对外开放,外国人都见怪不怪了。可我们来的时候,大家稀奇得不得了,觉得这是“罕见物种”,于是纷纷围观、指指点点。

但如今不是这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地上师将佛法带入汉地,大家对藏传佛教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汉地大德、学人也不断入藏求法,彼此之间在学习佛法方面,有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这种趋势将来应该会不断加强,了解藏传佛教的人也会逐渐增多,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其实佛法是对人心的一种教育,人们若依此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利益,这个地方佛法就会兴盛。所以,我相信今后通过光盘等科技手段,认识藏传佛教的人会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弘扬这样对人类有利的佛教!

问:现在汉地许多人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论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您对汉地众生学习这部论的一些建议。

堪布:《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所造,以前法尊法师翻译过。法尊法师是汉地特别了不起的翻译家,入藏后翻译了许许多多论典。他在世时并不是广为人知,但圆寂之后,人们才渐渐认识到他对汉地众生的深恩。自从他将此论翻译出来之后,台湾的日常法师传讲过,我们佛学院的益西彭措堪布也传讲过,听说汉地许多佛学院、包括一些大学,如今都在学习。

这部论,把整个菩提道的次第讲得很清楚,学习它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宁玛派也有一部《大圆满心性休息》,与它的修法基本上相同,只不过多了一层密宗的次第。因此,对于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我个人而言十分赞叹。而且此论后面的胜观部分,宗喀巴大师在造的时候,觉得意义太深,可能无人了知,于是打算停笔不写。此时文殊菩萨亲自显现,劝勉他继续写下去,并说未来一定会有人通达。所以,该论的加持不可思议,大家若以其作为学佛的基础,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

问:我是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梵文专业的博士,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比较有兴趣,祈请堪布进行介绍。

堪布:哎哟,不能传哦,呵呵。

问:那简单介绍一下吧?

堪布:行,就简单介绍。大圆满法,按照密乘观点来讲,是九乘次第中最高的境界。它的修法非常简单,而且特别适合现代人。

大家都知道,现代人工作非常繁忙,很难在短暂的人生中,闻思浩如烟海的佛教经论。法王如意宝去美国波士顿的某中心时也讲过:“大圆满最适合现代人,尤其是你们这样忙碌的城市人。”当时有个博士就问为什么,法王回答说:“你们要广泛地闻思大量教理,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一定困难。而修学大圆满的话,依靠自己不共的信心和上师的直指,有缘者当下即可开悟。就算你没有开悟,但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此时就如同站在最高的山巅上一览众山小般,其他任何法都不在话下。”所以,此法对当前的人来讲,确实相当适合。藏地著名大德噶托度达也说过,末法时代五浊黑暗越厉害,大圆满加持的日光就越明亮、越炽盛。因此,现在的众生很需要殊胜密法,尤其是大圆满的窍诀。

问:我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现今在读博士后。我想请教堪布一个问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在某些方面都很相似,不管做生意还是盖寺院,都需要聚合资源、做些判断,还要排除一切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才能既把事情做好,又不增长贪心、分别心?

堪布:不管是做世间的事情,还是建造寺院等佛教道场,都需要积聚各方面因缘。许多人在做的时候,逢人便讲、滔滔不绝,这也说明他对自己的事业特别重视。但重视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产生分别念、贪嗔心,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可实际上能不能完全做到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人格而定。

比如在藏地,很多地方经常修造寺院,有些是以十分正当的途径,依靠有福报的大施主捐款建成;而有些则到处化缘,最终带来各种不愉快的现象,对神圣的藏传佛教也是一种抹黑,让人们都以为“藏传佛教是四处要钱的”。其实,佛教并非仅仅修个寺院、建个佛塔,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作为代表,如果是这样,那么佛教灭尽之后,这些道场依然存在,佛教教义有没有都无所谓了。要知道,外在的建筑只是提供一种条件,最关键的还是内在的思想。就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并不是喜欢这栋房子,或者想看看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在藏地修学了很长时间,你们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得到一点收获。同样,我来北京大学也是如此,并不是想参观这里的建筑,或看看你们每个人长得什么样,而是想了解这里不同的思想氛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正如刚才所说,藏传佛教有非常深的思想体系,这个没有了知的话,反而因有些人的不如法行为,对藏传佛教产生邪见,最终毁坏自他,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所以,判断任何事情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一概而论,理应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否则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问:我去年去过一趟青海,发现藏族人和汉族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很不一样。那么,藏地的人如何看待做事业积攒财富的意义?

堪布:在藏地,相当一部分人对财富的态度,不像汉地人看得这么重。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信仰上的,所以物质条件虽然一般般,但依然过得很快乐。我曾去过很多牧民的家,他们生活十分清贫,你们有时候的一顿饭,抵得上他们十多个人几个月的吃穿,可是相比之下,他们心情上的快乐,却远远超过汉地许多有财有势的富人。

古人说:“有富不一定是福。”在佛教中,知足少欲才是最大的富翁,有了这种满足感,做什么都会比较快乐。可是现在许多人缺乏这一点,他们有一辆轿车想买两辆,有了两辆又想三辆,而且质量也要越来越提升……这些人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副作用,最终只能招致无尽的烦恼、痛苦。而我们藏地很多人,从小就信仰大乘佛教,内心有种满足感、利他心,因此,内心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的人。

当然,现在藏地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由于信仰丧失的原因,走向社会之后,行为比汉地人更疯狂,经常去一些不正当的场合。对你们汉地人来说,毕竟有些事物已司空见惯,对此也看得比较淡,而这些人到了大城市以后,拼命地追求物质享受,天天耽著醉生梦死,这种现象如今也不在少数。

问:我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在已经工作了。由于各种原因,我觉得佛教非常好,故不希望公司里的手下都只认钱,而应该有种信仰,崇尚良知和道德。但我又不可能让他们全部信佛,相信有轮回,那该怎么做才好呢?

堪布:不管在什么样的团体中,不一定非要用某个宗教的理论去灌输,只要能引导所有员工心地善良,以此作为准则的话,这一点人人都可以接受。我以前在云南、四川等地,看到一些企业家,他们对员工长期进行爱的教育,例如集体学习《弟子规》等,这样对人心肯定会有帮助。

问:我在搞生物医学工程期间,接触过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大家的车坏了就去汽修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的车并没坏,或者只是小毛病,结果修了以后,他把你的零件全换走,再给你一些旧的、失效的零件。还有,你的刹车本来没问题,但更换全套刹车系统很赚钱,修理工为了让你换刹车,就给你刹车油里灌进酒精溶解掉,这样的话,过段时间你的刹车肯定要坏。所以,现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很多就是这种原因引起的。但外行不太容易知道这些内幕。

再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搞生物医学工程的最初,对癌症接触比较多,老在谈怎么去检查、怎么去治好。但后来慢慢才知道,其实很多病是医生没法治的,因为我们日常食物中有大量致癌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衰竭的化工原料也被大量采用,而这些暂时又没办法控制。我说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光是室内建材而言,据北京医院统计,几乎80%得白血病的少年儿童,患病前半年之内家里都作过装修。现在国家关于室内建材的标准,我也了解过一些,比如什么叫合格呢?即几年之内不引发重大疾病的,就叫合格。但人的寿命并不仅仅只有几年啊!

所以,现在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物质利益,好像到了疯狂的地步,完全置他人生死于不顾。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多数人毕竟不能完全出世,还是要入世修炼。为了团结大家的力量弘扬佛法,让人间变得更有佛性、更美好一些,我创立了非营利的公益组织——食品安全协会,尽量免费为团购检测一些农药等,以减少对大家的危害。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做得很艰难,所以想请您明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下去,才能让这条路一直走得更远,而不是中途夭折?

堪布:很好!你还是考虑得比较周全,了解得也很有深度。

如今社会上的黑暗面,我们在座的人,尤其经历过许多事的人都比较清楚。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的信仰,诚如《涅槃经》中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很多人由于不相信后世,所以只为了眼前利益,为了赚更多的钱,医院可以开假药,学校也不考虑学生的将来,包括你刚才说的汽修厂、食品厂、建材厂,很多内幕都非常恐怖。但即便如此,厂家也可以昧着良心,打各种广告、买通各种关系、以各种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给人们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这确实也是一种事实。

这样的社会潮流,个别人若想力挽狂澜,确实也有一定困难,但若借助公益组织的力量,或许可以多多少少起点作用。前两天我参加了“国际慈善论坛”,里面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的很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慈善理念,及对国家慈善立法的设想。其实,公益组织今后若向组织化、管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影响力会非常大,否则,只是个别人偶尔捐点钱、做些善事,这种力量毕竟有限。

因此,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知识分子,我从经济等其他方面,没办法帮助你们;但在佛教的心理咨询、指导上,我毕竟在学院待了这么长时间,这方面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大家以后的目标,若能唯一就是帮助别人,除此之外没有个人希求,这样的组织对现在社会来讲非常重要。

以前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政府各部门可能比较害怕民间慈善。但现在步入国际化之后,中国基本上与以往完全不同,很多决策都是开放性的,在这样的气候和形势下,我们应该多建立像国外那样的慈善公益组织,以帮助那些精神上贫穷、物质上贫穷的人。

我经常都在想: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应该是为了天下人,若能为他们哪怕做一点一滴的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你不用担心个人会失去什么,这些不是很重要。如果你真想为他人做好事,也许暂时要面对各方面的误解、不理解,但是逐渐逐渐,你会像太阳从云中出来放出耀眼光芒一样,最终定能帮助无量的有缘众生。

问: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科的研究生。我前不久碰到一个小伙子,他失恋了,心态很悲观,我估计他要么会自杀,要么反社会,要么可能成为流浪汉。我很想帮助他,也尝试用心理引导的方式劝过他,但他很难听进去。请问堪布:我该怎样去点化这种人?或者,我这么执著地帮助他,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堪布:这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虽然他是一个失恋的人,但如果大家详细地思维,其实我们都有责任,这个社会中有无数的苦难者,都是我们应该帮助的对象。

关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我在玉树的时候,见到全国各地、包括香港那边,来了很多心理专家。我也遇到过几位,但他们都说:“在汶川地震时,我们起了很大作用,不少人准备跳楼自杀时,通过我们的努力,都把他们成功劝住了。可是到了玉树,按理来讲,这么大的地震,那么多人家破人亡,应该也能起到作用。但我们一直找,却找不到需要安慰的人,这些人都不太痛苦,所以这次算是白来了。”

可见,在这个世间上,对感情、财富等实执特别重的话,自杀率才相当高。听说你们北大就有个未名湖,常有大学生在那里跳湖自杀,以前老舍等也在那儿投湖自尽了,这些都是对世间法特别执著的缘故所致。如果他们早一点听过空性法门,不要说是感情、名声、财产,一切万法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什么可执著的?

不过,对现在很多人来说,一下子明白这个道理比较困难,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状况,确实也有点悲观。我们若以善心尽力帮助他们,也许逐渐会起到作用。但实在不行的话,那也没办法,毕竟佛陀这么伟大、断证圆满的圣者,都不能度无缘的众生,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我常常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实在是无能为力的话,只好念一些偈颂,默默地发愿:“我今生中确实没有办法了,但愿来世能帮助你……”

问:我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之前报名参加这次座谈的几个理工科同学、一个德语系同学,临时有事不能来,所以他们有些问题想请我代问堪布。

1、学了佛法或传统文化之后,觉得自己的专业很没有意义、特别枯燥,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堪布:许多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从幼儿园开始读到大学,算起来将近二十年时间,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知识,但到了社会上的时候,大多数都用不上。比如数学里的几何、解方程,以及物理、化学等,在工作中基本都没有用。所以他们就特别困惑,觉得以前的时光都浪费了。

对此,其实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你读书时所学习的这些知识,工作时虽不一定用得上,但却可以提升你的综合素质,培养你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话,以后无论遇到什么知识,有了这种较高的智慧为基础,学起来就不会特别困难。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教授,在听受中观时,理解能力完全不相同。或者,你以前是学理科的话,现在转到文科的领域工作时,即便以前所学的用不上了,但由于你的综合素质不错,中间就不会有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来讲,从80年代到现在,经济改革非常成功,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方面,中国却“革”了传统文化的“命”脉,尤其是“文革”期间,通过“批林批孔”等运动,把孔子当作封建迷信的对象来批斗,以至于现在想恢复起来有一定困难。由于那种思想的影响,如今学校里所传授的知识,道德修养方面的比较少,很多课文要么是讲战争,要么是特别枯燥的理论,故而现在也有许多知识分子要求:尽量在课本里加一些对为人处世有用的学问。像我们藏地,从小就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凭良心来做善事,但现在的汉地,一下子要转变过来也不太现实,许多人就处于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

2、怎样才能把外语的听说读写也变成修行?这个应该如何观想?

堪布:在我们密法中,不管是写字、念经、吃饭,都要以一种正知正念来摄持,安住于禅定的境界中不动摇。但这对一般人来讲很困难,比如你开车、走路、做事,始终都要处于禅的光明境界中,或者自己要做善事的状态中,这可能有点不现实。不过若能如此,那无论你在做什么,都是一种修行。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法让你边学外语边观修了。

3、怎么样才能证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不知道堪布方不方便回答?

堪布:不方便,要保密。开玩笑!

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大圆满的“直指心性”,净土法门则称为“一心不乱”,这些词虽然不相同,但意义都是指达到最高境界。“明心见性”在禅宗很多大德的传记中经常出现,即通过特别简单的方便方法,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光明与空性无二无别的状态。这种状态当你认识的时候,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当然,要想证悟这种境界,方法有几种:一是次第性地闻思、修学显宗经论;二是依靠善知识的指点;三是阅读高僧大德传记,祈祷上师三宝,以了然通达心的本性。当你真正明心见性时,尽管无法用言语表达,但自己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并不是偶尔的一种快乐舒适,而是非常稳固的境界,即便诸佛菩萨来到面前想转变你,你这种见解也不会动摇。以前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尊者,在《中论注释》的结文中就说:“纵然千百万个智者认为我的见解不对,我也不会有丝毫转移。”这说明他已证达了特别高的境界,故对此很有把握。

关于明心见性,汉地《高僧传》中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故事,你们有时间应该看一看。现在许多人喜欢看明星、歌星、舞星,其实这些没有什么意义,你们应该去探寻大德们是怎样开悟的,若能依此修行,生死大事就解决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4、我自己有个修行中的小问题:傲慢心、嗔恨心这两种顽固的习气,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而不是等它暴露出来之后再去惭愧忏悔?

堪布:嗔恨心有两种对治方法:一是显宗的方法,在《入菩萨行论·安忍品》中讲得很清楚,它通过各方面的理论,详细剖析了嗔恨心是怎样被摧毁的。所以国外很多大德到西方国家时,若没时间讲《入行论》的全文,就会单独把《安忍品》拿出来给大家讲。而密宗摧毁嗔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下观察它的本体。比如我对某人特别生气,此时就看看这个嗔恨心在哪里,是在肚子里?还是脑袋中?或是身体其他部位?这样一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嗔恨心只不过是分别念的假象,实际上本体一点都不成立。因此,对于嗔恨心,显宗、密宗各有不共的窍诀加以对治。

傲慢心的话,我以前也有这个毛病,觉得自己的记性、智慧、能力都超人一等。但后来一想:“其实我是众生的仆人,跟过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无私付出相比,我自认为很了不起、很不错的这些,没有一点一滴值得傲慢之处。所以,我是所有众生中最卑贱、最可怜的,不应该有超越别人的傲慢心。”因此,只要比较诸佛菩萨的行为和发心,我们就会感到特别惭愧,自己明明我执那么重,自私自利那么强,烦恼、分别念如是强盛,凭什么还生起傲慢心?

问: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博士,学中国哲学,是研究佛教的。我有个问题请您开示:像我们学哲学和宗教的人,平时经典读得比较多,那佛教的理论学习和修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堪布:学习佛教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重要。我认识许多宗教系的学生、佛学院的讲师,他们理论知识很丰富,读过许多经典、论典、历史,可实际的修行、行持却比较差,佛法好像成了一种纸上谈兵,说的时候头头是道,什么都讲得出来,但实际上,自己从来也没有行持过,这样以后,理论与实践就会相脱离。

现在很多法师或修行人,就常犯这样的毛病。自己在理论上的辩论非常厉害,可是从未实地修行的话,内心并没有丝毫转变,那最后离开人间时,面对生死会束手无策。所以,大家在了解佛教的同时,也应该去实地行持。

像我们藏传佛教,理论和实践的修法是配套的。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特别喜欢藏传佛教,也并不是一种盲目,而是因为它首先有理论的描述,然后有配套的修行方法,还有仪轨的辅助,这被称为“闻思修”,就像一件产品,一次性地全部包装好了。否则,你只是理论上了解得不错,但缺少修行的话,对自己起不到什么作用,对社会公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大家在学习佛法时,既要去研究,也要去实践,这一点非常关键。

问:请您从法、报、化三身的角度,谈一谈显教修行和密教修行的关系。

堪布:从法、报、化三身来讲,显宗与密宗实际上没有很大差别。显宗的《现观庄严论》中也讲过法、报、化三身的功德,以比喻而言,法身是万法的本性,就像是虚空;报身则如同虚空中出现日月;化身是日月发出的光芒。在这个世间上,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属于化身,他如同日月所放射的光芒,跟无有阻碍的虚空、日月都有关系,有些经论是用这种方式观修的。

而在密宗中,心的本来面目是空性,这称为法身;空性妙力不舍弃的情况下,明明清清的这一部分,就称为报身;现和空不离不合、无二无别的境界,遍于所有众生,这个部分叫做化身。所以,法报化三身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三种法,其实它们是一个本体,只是分别从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在众生界中以不同形象利益众生三个角度安立的。密宗的这种说法,是就认识本性而言的,是一种比较深的境界。

问:但我听说禅宗是只修法身,密宗是法报化三身都修,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堪布:这可能没有真实的依据吧。因为法报化三身是无二的,一旦证悟了,这三者都可以现前。禅宗明心见性的本体,就是所谓的法身,即一切法的法界;这个法界在显现上有自利、利他的不同点,此即为报身、化身。所以,禅宗开悟时也是现前三身的,刚才那种说法不一定成立。

问:我是拉克斯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这个房间的隔壁,就是基督教的会所。身为一个佛教徒,我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有非常强烈的传教精神,以至于基督教铺盖面特别广,而佛教徒这一点却很缺乏。我想请教一下堪布:怎样才能增强我们佛教徒的这种精神,以更好地让佛法去利益更多的人?

堪布:基督教传教的精神、方法、途径各式各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据基督教的许多资料显示,他们计划在50年之内,尽可能占据汉地信仰市场,把相当一部分人变成自己的教徒。而我们很多佛教徒,不要说传教,甚至还内部不和、勾心斗角,诽谤这个上师、那个教派,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尤其是作为在家人,对于出家人的过失,尽量不要去传扬,因为这并不是你们的责任。

那么,佛教应当如何弘扬呢?一方面可以学习基督教的做法和行为,同时要清楚地知道,佛教精神对当前来讲不可缺少,我们挨家挨户地送妙药、送金钱,不一定对他们有帮助,但若将佛教的智慧传入千家万户,确实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利益。这几年以来,我依靠现代科技等方式,为大家传授了《入行论》等法,通过这样的闻思,有些人真实得到了切身的利益,生活上有了改变,面对困境也有了勇气,这是特别令人欢喜的事。

所以,希望各位以后对弘法利生有种责任感,不要只是遇到地震、灾难,见到一个痛苦的人,就应急性地筹集资金支援一下,平时根本没有长期的利他打算。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许多人都会讲“要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但实际上,你若把佛教的伟大思想传给他人的勇气都没有,这是非常值得惭愧的。

我今天也说不出什么好方法来指点大家。但你们北京的学生团体中,最好是有一种组织,偶尔小范围地安排大家该怎样交流、怎样学习。当然,这没必要很高调,因为我们不需要名声,也不需要新闻宣传,而是想切切实实为众生做点实事,若能如此,这就是利益众生,也是弘扬佛法。

其实,你们不考虑的话,就另当别论了;但只要好好考虑,便会发现知识分子该做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很多事都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不是一个人默默无闻就能成办的。现在的社会是信息时代,大家若能以组织性、合作性的方式来推广佛教精神,这样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问:堪布您平时非常非常繁忙,各方面的事情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下,您怎样更好地调节身心,以勇猛精进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堪布:我平时的生活确实很忙,但即便如此,只要自己有一口气,也想多多少少地帮助众生,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也担心身心逐渐会被社会各种恶习染污,所以在学院的时候,基本都是上午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到了下午,就尽量空出时间来翻译和修行;早上起来时,也会念一些经文、咒语。

我处理事情时也常遇到困难、别人不理解,但我会让自己坦然面对,不要因一点点小事而痛苦半天、伤心很久,情绪始终调不过来。作为一个闻思多年的修行人,遭遇逆境、不顺是正常现象,我尽量把这当成是诸佛菩萨的加持,然后将其转为道用。比如别人给我制造违缘,我会尽量地给他回向,就算最终事情不成功,也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加持,暂时看来是个违缘,但究竟是最好的一种修行验相。

不知道我以后有没有能力帮助更多众生?但有也好、没有也好,反正只要在有生之年,我都会把自己的少分力量,尽心尽力地奉献给老母有情!

心态调整好了,

一切病就从根本上铲除了。 Gr7w9DuHF1HZdQ3nXNuFGMtMEvhCkFFbGRR4e8ZLYLKMq/8mhF81T16AHcKR+m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