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请大家起立,热烈欢迎我们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和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
谢谢大家!请坐。今晚我们的演讲主题“心净国土净”正式开始。首先,有请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的学愚教授致辞——
学愚教授:
今天我们有缘聚会于香港中文大学,聆听索达吉大法师的演讲。我们都是慕名而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千载一时,一时千载。
大家应该都知道索达吉大法师的简历,今天的因缘非常殊胜,我们抱着很大的求法欲望而来。在座诸位大善知识,首先请认真聆听大师的讲座,然后对不懂的地方可以询问。佛教中有句话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大师今天来这里传法,就是来解答我们疑惑的。如果你在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乃至佛法修行方面有困惑,都可以提出来。刚才我们在吃饭时,堪布也说了,不怕问题问得深,有什么问题,堪布都可以回答。
现在,请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堪布给我们讲法——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到中文大学。我高兴的原因,并不是自己能在这里讲话,而是看到这里的学术气氛很自由、很开放,非常便于大家探寻真理。
今天早上在学术研讨会上 ,中文大学文学院的熊院长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受启发,她说:“在座这么多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集聚在这里研讨佛法,是来之不易的;你们能有这样一个信仰,也是来之不易的。”确实,在当今社会,有正确的信仰并不容易。尤其在大学校园里,能有这样一个互相交流、互相研讨的机会,引导很多年轻人追求真理,这是相当难得的,对每个人的人生观,也会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心净国土净”。这个道理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比较浅显,只理解为真善美可以改善外在的环境。但若以大乘佛教尤其是密乘的观点解释,那就相当甚深了。
比如说你们中文大学,后面依山、前面傍海,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这是怎么来的呢?是师生们共同的福业所感。假如你们往昔没有积过善因,就不可能现前这样的环境。像最近非洲在闹灾荒,1100多万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从电视中也可以看到,好多人的生活就像饿鬼一样,非常可怜,这也是他们的共业所致。
那么,业力又跟什么有关呢?跟我们的心息息相关。佛陀在《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剎。”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都是自心的显现。在凡夫人的眼里,这个世界粗糙不堪、凹凸不平;但在一地菩萨看来,由于断除了遍计我执,所见何物皆无不净;到了八地以上,看到的会更为清净。关于这方面的道理,藏传佛教《大幻化网》中有深刻的剖析。若想真正通达,大家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
大概在99年前,藏地有位非常伟大的学者,叫麦彭仁波切,他所造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中,就以显宗和密宗的观点,阐述了“心净国土净”的道理。十多年前,我也给部分知识分子讲过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感到“心净”真的是“国土净”。这一点,只有将大乘佛法的甚深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才会明白。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境界,只是想告诉你们,藏传佛教中确实有许多精髓,值得各位去借鉴、去学习。
昨天,学愚教授也讲了,他以前在日本、在哈佛大学,看到许多专门研究藏传佛教的机构,不少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此,从见解上、修行上探索藏传佛教的奥义。像这次来自英国的斯万教授 (Dr.Nick Swann) ,就对藏传佛教非常感兴趣,他本人是学萨迦派的,对很多道理讲得相当明白。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他竟然能用流利的藏语跟我交流。作为一个英国人,对藏语的造诣达到这种程度,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可见,如今很多学者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已不满足于仅仅只看几本书了。
藏传佛教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关键在于它的逻辑性非常强,修行次第十分明了,再加上传承上师的窍诀、未经中断的清净传承等,许多方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被当今学者誉为世界文化的宝库。包括汉地许多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博士生,近年来也都在研究藏传佛教的因明、中观、大圆满等。而且值得庆幸的是,青藏高原因为自然条件所限,无形中起到了保护文化的作用,这也是众生的一种福分,如此给全世界带来的利益无法估量。
或许个别人认为,藏传佛教的教义,只不过是灌顶、开光、洒净、加持、放生这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假如你真想了解藏传佛教,就一定要进入藏地的佛学院,或者有规范管理、系统学习的道场,这样才能明白它在教义方面的严密性。
那么,灌顶、加持是不是藏传佛教呢?是它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它的精髓。所谓的佛教,正如伟大的世亲论师在《俱舍论》中所说,唯一就是教法与证法 。不仅藏传佛教是这样,汉传佛教也是如此。
现在许多佛教徒,只执著于佛教的表面形式,尽管自己皈依多年,却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包括研究佛教的一些知识分子,像这几天参加研讨会的二十多位大学生,有些只知道佛教的几个公案、理论上的一点皮毛,却并没有深入佛教的核心。其实,要想通达佛教的教义,不能只看一些资料就够了,而要像前辈高僧大德那样,通过长期的学习、研究、辩论、实地修持,才能真正获得。
尤其像“心净国土净”这样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潜心研究才能通达。它不仅在藏传佛教中反复提及,而且汉传佛教的《维摩诘经·佛国品》中也讲到过:舍利子曾认为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净,是个具五浊烦恼的世界。但从东方刹土来的螺髻梵王说:“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可是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 。两人争执不下之际,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告诉他:“我的器情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只不过你没有见到而已。”
汉传佛教的《圆觉经》中,也讲过:“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所以,大家若想懂得“心净国土净”的道理,必须要学习《维摩诘经》《圆觉经》这两部经典。同时,最好再研究一下藏传佛教的“大幻化网”,以及大圆满中的“本来清净”。假如你依靠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引导,然后去观察自己的心,就会慢慢体会到,“心净国土净”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确实会有不可思议的清净境界纷然呈现。
当然,这个法特别甚深,只用一堂课的时间,肯定无法揭示其中深义。因此,我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个要点,那就是:心不清净的话,国土也不清净。
为什么这样说呢?打个比方,一个白色的海螺,正常人看来是白色;但在有胆病者的眼中,它却是黄色;对眼根毁坏的人来说,甚至连黄色也见不到,只能看到漆黑一片。可见,外境的清净与否,与自己的心有极大关系。
当今时代五浊横行,人们内心贪嗔痴充满,所造的恶业简直无法想象,如此势必会感召外境的一系列失衡。就算是再美丽的城市、再怡人的海岛,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也很难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bert Arnold Gore, Jr.,1948-) ,通过多年对全球暖化的研究,曾在一份报告中提醒世人:人类若再这样无节制地破坏大自然,那么用不了几年,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海洋淹没。这种现象的真实原因,他倒没有揭示得很清楚,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 Plato , 约公元前 427 -公元前 347 ) ,在描述大西洲 (亚特兰蒂斯) 这个神奇国度的毁灭时,却讲得非常明白。
他在两篇著名的对话著作——《克里齐》(Critias)和《齐麦里》(Timaeus)中,详细记述了大西洲的存在。他说如今的大西洋那里,在一万多年前,有一片美丽富饶、高度发达的陆地,即大西洲。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是一块得天独厚的乐土。当地人信仰海神,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时时加以供奉。后来,大西洲的人们开始腐化,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此举触怒了海神,降下灭顶之灾,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仅于一日一夜便沉沦海底,消失于滚滚的波涛之中……
对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洲,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有人却对此深信不疑,只是苦于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几个世纪以来,众多考古学家试图证明它的存在,但都纷纷无功而返。直至2009年2月,英国媒体对外宣布:英国航空工程师巴姆福德,通过“谷歌海洋”软件查看三维海床地图时,震惊地发现在大西洋海底,竟有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海床。这一惊人发现,让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兴奋不已,假如它真是一处城市遗址,那很可能就是传说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洲。
当然,我今天讲这个,并不是想说明它的存在,而是想告诉大家,众生造的业若日益严重,那么世界总有一天会趋向灭亡。像古罗马帝国,早期的人们崇尚纯朴、高尚,然而,随着它的经济势力不断强大,世风日坏,崇尚奢华、狂欢纵欲的现象到处可见。最终,道德精神的没落,成了古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诸如此类的事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理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倘若再继续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仙境,会变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凉写照。对此,每个人务必要重视!
最近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心灵环保与生态环保,这二者归根结底,其实都与人们行持善法、断除恶业有直接关系。倘若没有从这方面着手,那表面上喊了多少口号,也不一定能起到真实作用。
而若想行持善法、断除恶业,最根本应当注意两件事情。是什么呢?一是大多数人不承认前世后世;二是人们杀生非常严重。这两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今许多人对前世后世茫然无知,这是相当遗憾的。昨天我坐在轮船上,途经香港科技大学时,很多人给我介绍这所大学如何先进。从远处望去,它的建筑就像中文大学一样壮观,但我当时冒出来一个念头:“它里面培养的人才再好,但大多数若不承认前世后世,那还算得上先进吗?”当然,我对科技大学没有任何敌意,只是自然产生的一种分别念。
不仅仅是科技大学,包括我们中文大学,乃至全世界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如此。许多大学刚一进校门,见到学生们来来往往、谈笑风生,感觉非常不错。但若深入了解这些人的内心世界,悲悯之心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呢?因为前世后世明明存在,他们却根本不承认,盲目以为人只有短短一世,这种人生观特别肤浅。有了这样的人生观,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许多人觉得既然自己只能活几十年,那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享乐,于是绞尽脑汁地追求金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幸福,这一点实在大错特错。不管你是什么学者、教授,假如有了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按理来讲,人类的智商超过动物,但你若连自己有前世后世都不知道,甚至有些佛教徒也心存怀疑,这辈子只为了衣食而奔波忙碌,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差别了。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做事不择手段,说到底就是因为不相信有来世。假如真的相信这一点,许多恶业自然就不敢造了,就如同明明知道是毒药,自己再渴也不敢喝。为什么呢?因为造了恶业以后,下一辈子肯定要受苦。
如今很多人因为环境、教育的影响,对来世的存在抱有怀疑,甚至根本不信,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研究。其实这并不是很深,不像明心见性或证悟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那么难,只要借助于法称论师的因明推理,我们就可以通达它。我曾翻译过藏地一位大德所写的《前世今生论》,里面就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将佛教的论证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完全可以建立前世后世的存在。
记得在2009年,美国也播报了一则轮回转世的案例:一个叫詹姆斯的美国小男孩,自称前世是二战海军飞行员,当年死于自己的飞机被日军击中。这个男孩从小只喜欢飞机玩具,对飞机结构有着惊人的了解,而且经常做些坠机噩梦。他能很详细地叙述自己的前世及死亡过程,有个二战老兵也证实了他的描述。后来,他还找到了前世的姐姐——90岁的安妮,二人一见如故,安妮确信他就是弟弟的转世。据说美国好莱坞导演准备将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如果真能拍得很好,相信会有不少人因此而受益,重新考虑来世是否存在。
当然,这种现象在印度、藏地,乃至世界各地,都非常非常多。可大多数人仍置若罔闻,不愿承认真有来世。甚至有些佛教徒,也只是口头上说有轮回、有来世,却从没有为此做过任何准备。因此,我今天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
还有一点,刚才也提了,就是现在杀害动物的现象特别可怕。许多人认为,人杀人是不可容忍的,但人杀动物理所当然,甚至个别宗教也赞同这种说法,这是非常颠倒的。
如今21世纪,是人类残杀动物最严重的一个世纪。在各种欲望的推动下、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海里的、空中的、陆地上的动物,都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长此以往,我们的地球母亲能否承受得了?这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有人可能认为:“人为什么不能杀动物?它们是低等的生命,本来就该给高等的人类吃掉。”这种想法非常不合理。动物的生命跟我们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喜欢活着、逃避死亡,动物也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有什么权力剥夺它们的生命?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使一千多万人、五千多万人离开了人间,这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鲜血淋漓的浩劫。而今21世纪,人类虽远离了这样的苦难,但更恐怖的灾难,却降临到了动物头上。
其实,高等与低等之间的不平等待遇,以往在人类身上也发生过。像几个世纪前的黑奴贸易,就根本不把黑奴当人看,他们被当成商品一样买卖,在码头上、在市场上,一天可成交无数笔这样的交易。这种黑奴贸易,延续了长达四百多年。《汤姆叔叔的小屋》 ( Uncle Tom's Cabin , 又名《黑奴吁天录》) 中,就真实地描写了黑奴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此书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畅销量仅次于《圣经》。在它发表的头一年,美国本土便销售了30万册。
那个年代,奴隶主眼中的黑奴,跟现在人们眼中的动物相仿。他们觉得奴隶是低等的人种,可以随便买卖、杀掉。而且在运输黑奴的途中,大量黑奴被塞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饮食恶劣,传染病猖獗。他们一旦身患重疾,就被立即抛入大海,葬身鱼腹,有时候几百个几百个被扔入海中……这种惨剧从15世纪到19世纪都在上演。直至1890年布鲁塞尔会议上,作出了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所以,在曾经的四百多年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等的白人奴役甚至杀掉低等的黑人,可谓天经地义。后来,美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1968), 在《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中呼吁,白人必须对黑人实现民族平等。之后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2013) ,也一直反对种族主义,提倡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的待遇。
同样,我们对动物也需要如此。在这个地球上,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力,人类不应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让它们付出最宝贵的生命——不过,每次我一提起人类的痛苦,比如汶川发生了地震、玉树发生了地震,很多人就泪流满面、感同身受。而若讲到动物的苦难,尤其是屠场上的惨不忍睹,好多人都没有感觉,表情也是一般般。
前段时间我参加“世界关爱论坛”,组委会提倡将每年的7月17日设立为“世界关爱日”,“7.17”意为亲一亲,这一天,每个人都应亲一亲身边的老人、孩子、亲朋好友。当时我就在会场上呼吁:这一天不但要亲一亲我们身边的人,还应亲一亲我们身边的动物,即使不能长期吃素、放生,这一天也最好尽量做到。但遗憾的是,大家对此反应平平,愿意为动物代言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在西方,彼得·辛格 (Peter Singer, 1946-) 等个别学者,也曾提倡要解放动物 ,然而大多数人在行为上,也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
其实,若想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我们理应从培养慈悲心开始。倘若没有慈悲心,未来各种灾难定会频频发生。汤恩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日本哲学家、思想家池田大作也认为,人的外在生活环境之所以出现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心灵出现了问题,是人类人性深处潜藏着无穷无尽的“魔性的欲望”所致。
如今人们的欲望极其可怕,不管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看到有肉就想吃,真是一种“魔性的欲望”。尤其是住在海边的人,觉得一天不吃海鲜就活不下去,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众生怎样的痛苦之上。这样的人类,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每个人都应当深思。
或许有人听后会提出抗议:“既然动物不能吃,那植物也不能吃,因为它也有生命。”这种说法不正确。佛陀在《涅槃经》中讲过 ,杀生的定义是什么?就是毁坏众生的五蕴。植物虽有生长、死亡的现象,在一些刺激下也有各种反应,但它并没有真实的五蕴,跟动物的生命完全不同。动物的生命,跟我们人类一样。我们怕死,动物也怕死;我们遇到生命威胁时,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取存活的机会,动物也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对动物的生命,为什么不能平等对待呢?
汉传佛教历来提倡吃素,这一点非常符合大乘教义。我本人是学藏传佛教的,但也十分随喜这种传统,它不仅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髓,而且对如今推迟全球暖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Al Gore, 1948-)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中警告世人:对付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只有10年时间。具体该怎么做呢?关键要提倡素食,因为肉食是全球暖化的主因。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研究小组(IPCC) 的主席帕乔里博士 (Rajendra Pachauri, 1940-) ,也曾公开呼吁“不吃肉、骑脚踏车、少消费,就可以协助遏止全球暖化”。
听说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对吃素很感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此举对自己健康也很有帮助。常有人认为,不吃肉就会营养不良。其实牦牛吃草,猪也没有吃肉,它们都有足够的营养,为什么我们就不行?而且,假如你吃了动物的肉,它们身上的各种疾病,也会间接传染给你,难道你不害怕吗?
吃素除了可让我们健康外,对环境保护非常有益。曾有一份报告中显示:吃素一天,就等于种了180棵树 。既然这么简单就能保护地球,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今晚在场有几百人,如果每个人都吃肉,那好几头猪也不够我们吃一顿。或者按照你们香港的习俗,海里什么动物都要吃,那一顿饭要杀多少个生命?我们的生存,若建立在摧毁其他生命的基础上,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也许我讲得比较过分,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假如我为了自己活着,而把你杀掉的话,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追求世界和平。其实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明白世界上不仅仅有人类,还有动物。况且按照考古学家的观点,地球上先有动物,后有人类,这样的话,地球就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人与人之间需要和睦相处,人与动物之间也应当如此。倘若我们肆无忌惮地杀害动物、乱砍滥伐、浪费资源,这个世界有可能和平吗?单单是各国之间不打架,彼此说说好话,这就是真正的和平吗?
因此,希望大家的一些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否则,再怎么提倡“心净国土净”,实际上也净不了。假如我们的内心都是害心、杀心,佛陀在《阿含经》中也讲了 ,这就是外物衰损的因,以此会感召天灾人祸层出不穷,诸多灾难此起彼伏。而且,我们死了以后,去向是哪里呢?就是地狱、饿鬼、旁生,这是谁都不愿意的。人活在这个世上,无非只有几十年,为了这么短暂的一期生命,而造下弥天大罪,给自己带来万劫不复的痛苦,这实在太划不来。
所以,一个人的将来是快乐还是痛苦,完全取决于自己一念间。藏地有句名言是“心善地道善,心恶地道恶”,也就是说,心善的话,前途是光明;心恶的话,前途是黑暗。佛陀在经中也经常说:“万法唯心造。”为什么呢?因为心善就会聚集许多“正能量”,投射的外在世界会非常美好;反之,倘若我们的心很恶,外境就会出现“负能量”,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一点,在日本学者所写的《水知道答案》 (Water knows the answers) 中,也有很充分的说明 。有些人认为这不可信,实际上并非如此。假如你去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心对外境真的会起到很大作用,这个世界美好与否,跟人们的内心有直接关系。对此,东西方的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佛教的《大乘起信论》中也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
因此,要想我们的国土清净,就先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只有心地善良、行持善法,才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阳光更灿烂,花朵更鲜艳。否则,人人都在造恶业的话,绝不可能带来外境的舒适安宁。所以,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维护,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都肩负着这个使命!
问:这个世界很不清净,因为我们有贪欲、无明。但无奈的是,有时不是因为我们的烦恼障,而是因为智慧有限、所知不多——就是所知障的问题,事情就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真正去感悟“心净国土净”呢?
堪布:严格来说,烦恼障在七地末才会断掉;而所知障是从八地开始断除,到十地末才会断尽。这在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诸多论典中,都有详细说明。因此,所知障是一种极细微的障碍 ,我们凡夫人什么粗大的障碍都有,还根本提不上所知障。
当今这个世间,正如佛陀早在经中所预言的,越来越末法、越来越恶浊了,人们的见解也越来越低劣,烦恼越来越炽盛,在这样的环境中,确实“心净国土净”很难呈现。但即便如此,万法的本体也是清净的,我们若能用短短几十年精进修行,到了最后,清净的境界就可以完全现前,这从历代大德的身上也能得以印证。
所以,只要遵照佛陀的教诲好好修行,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轻,这个世界从自现的角度来讲,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通讯工程系的。请问,传统的生命分类是动物、植物、微生物,那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是不是有情呢?如果是,我们吃药、消毒是不是也成了杀生?应该怎么样对待和处理?
堪布:传统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但我刚才讲了,植物并没有五蕴所组成的生命。现在很多人、甚至一些法师也声称,植物不能吃,它的生命与动物一模一样。若是这样承许,佛陀在《楞严经》中说了,这是外道的说法 。
至于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微生物,我们若是损害它,有没有过失呢?没有过失。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在喝水时,用阿罗汉的天眼看到水中全是众生,于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诉他:不应以天眼观察,而应以肉眼为准 。所以,微生物并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损害它不会构成杀生的罪业。
对于这样甚深的因果道理,我们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判断,而应以佛经的依据进行取舍,这才是智者的选择。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我们现在身处的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的清净刹土,可在我眼中却是满目瓦砾。如果我通过今生的积累功德和修行,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的我执并没有完全断除,到时是否依旧会满目瓦砾呢?
堪布:不会的。今年我传讲了净土宗的一些经典,前不久刚讲完《阿弥陀经》,如今正在讲《无量寿经》,用的版本是菩提流志翻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经中就讲了,娑婆世界的众生可以带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信心力、发愿力,黄金为地、七宝为池等种种清净现象,会顿时呈现。听了极乐世界的法音之后,有些人当下就证得一地菩萨的果位,有些则需要一段时间。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到了那里,就会断除我执,成就不退转的果位。
问:佛陀第三转法轮讲了明空无别,“明”到底是怎样的境界?既然是明空无别,为何又要一名以“空”、一名以“明”?
堪布:明空无别的境界,是指在究竟胜义中,明即是空、空即是明,相当于《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只侧重于佛陀第二转法轮的教义,并没有深入剖析“明”的部分。直到第三转法轮,尤其是密宗《时轮金刚》中,才揭示了“色”其实是光明的显现,在真实的境界中,明与空是无二无别的。但这种明分,我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用分别念无法想象,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文字上只能这样来描述。
问:我是中文大学经济系的硕士。刚才您提到了环境保护,我也很关注环保。所以,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佛教中对环境保护持什么态度?
堪布:你的问题很好!环境保护在当前非常重要,今天有位中文大学的老师说:假如释迦牟尼佛还在世的话,他也会站出来关心这个问题的。
如今不少人非常关心环保,我个人来讲,对保护环境、保护生命,一直就有兴趣。作为佛教徒,在这方面也应当略尽绵力,真正做一些事情。
有些人可能认为,佛经中并没有强调环境保护。这是不正确的。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些出家戒律中规定:不得染污净水净地,不可挖地割草,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种树,等等。这在佛陀对小乘行人开示的《毗奈耶经》中,就有很明确的说明。所以,佛陀不但要求我们保护动物,而且还提倡保护环境。
自古以来,佛教与大自然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佛教很多寺院都建于幽静的青山绿水间,令人一进去就感到特别清净、放松,一颗疲惫不堪的心能得以休息。还有,从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来看:他降生于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六年苦行于尼连禅河畔的树下,成道于金刚座的菩提树下,初转法轮于鹿野苑的林中,涅槃于娑罗双树下。所以,佛陀从最初降生到最后涅槃,全部都与大自然有关。正因为这样的缘起,印度、藏地、汉地的历代高僧大德,大多都在特别寂静的森林中、山洞里,获得了无上成就。
因此,佛教中重视环境保护,应该有很多的依据。
问:有些人之所以造了很多业,关键是不知自己有前世后世,所以你劝他不要造业,他根本不听。就好像一个糖尿病人,告诉他不要吃糖、不要吃香蕉,可他就是不接受。其实不管对亲人还是陌生人,我都真的很想帮他,但有时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或苦恼。这个时候,我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再,斯可矣”,也就是说,我跟他讲第二遍就够了,接不接受是他的事?
堪布:从你的表情来看,确实承认有前世后世,而且很关心周围的人,想用佛法去饶益他们。
可现在大多数的汉族人,跟我们藏族人不同,你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几乎都不信佛,劝他们相信因果,真的非常费力。而我们藏族,尽管如今个别年轻人被西化了、被汉化了,但99 %的人仍然信因果,家里有一个出家人的话,也觉得十分光荣。
但即便如此,你在看到别人造恶业时,也不能劝了两次没用就不管他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有一世为了调化一个人,就用了千百万年的时间。一个人,用了千百万年啊!当时人的寿命也特别长,不像现在只有一百岁左右。所以,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一定要不断努力,若能如此,总有一天他会被你感化的。
包括在我们佛学院,有些人刚开始也不信佛,他的孩子读了大学后去学院出家,他特别特别反对。但后来他的孩子再三跟他讲道理,两三年以后,他自己也跑去出家了。这样的事例非常多。
有一个人,就蛮有意思的。最初她孩子在学院出家,她拿着刀子追去威胁:“你今天敢出家的话,要么我杀了你,要么我自杀。”当时我们很多人一直劝她,她才不甘愿地放下刀子,勉勉强强回去了。结果过了五年后,她竟然也来学院出家了。现在,她和她的孩子都是非常清净的出家人。
所以,有些人的见解和行为,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需要一定时间,故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在当今商业经济当道的社会中,您如何看待环保与消费之间的对立矛盾?
堪布: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思考过。现在这个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与环保之间,有时候是对立的。
不过,我们佛教提倡一种生活观:不能特别奢侈、挥金如土;也不能极度拮据、衣食无着,若像乞丐一样,也会寸步难行。而应当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知足少欲,不要纵容自己的欲望,也不要为了竞争而活着。
如今大多数人,购置大量东西并不是因为需要,而是源于竞争。看到他人的房子不错,自己就非要买一个;瞧见别人的轿车很好,自己也要买辆好轿车。否则,就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样的人活得很累,所以,我们应该随遇而安,根据自己的福分来维持生活,如此才会活得比较开心,自己的消费与环保之间,也不会有很大冲突。
此外,我们平时还要有环保的概念,电水应该节约,不要随便浪费。我以前去新加坡时,他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但最近在香港,我看到晚上所有高楼的灯几乎都亮着,两三点钟也是如此。其实,这时候很多人都睡了,这些电白白地浪费掉,好像有点可惜。当然,也许是有人要上“夜班”。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问:我是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的。我和另外一位居士在色达见过您,一直很关心您,请问您现在身体好不好?
堪布:好好好,身体蛮好的,没事。
问:我之前问过您一个问题,您的答案是帮助这个世界。我希望也能像上师一样帮助这个世界,不过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我是学电子的,不知道钻研科技是否有帮助。如果有,科技带来的有利也有弊;如果没有,那怎么做才能对这个世界有益?
堪布:要想帮助这个世界,是钻研电子还是其他科技,这些都是次要的,自己的心才是主要的。
如果你心里有因果观念、帮助众生的愿望,那无论是在家、出家,随时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行持利他之举。但若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希望每个人都围着自己转,一直想方设法宣扬自我,那即便是披着袈裟的出家人,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根本利益不了什么众生。
你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并不清楚。但一个人无论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就是要有一颗利他心。倘若时时刻刻将利他放在首位,自己的前途自然会光明。否则,每天只想着自我的话,久而久之,社会对你也不会认可的。
问:我是香港城市大学会计系的毕业生。我是佛教徒,但回答不了身边朋友的问题。朋友曾问:“佛教徒用很多时间作经忏,认为念经可以帮助别人,但为什么不将时间实际用于帮助别人?念经究竟如何帮人,只是口头念念就有功效吗?”我该如何回答呢?
堪布:你虽然学了佛,但我觉得还要继续深入佛法,这样的话,对非佛教徒的问题才可以回答,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你那个提问题的朋友,对佛教不一定很了解。其实,佛教中并没有说,念经后什么事情百分之百都能解决。就像现在的一些中医,并不敢说自己的药能包治百病,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你既然不能包治百病,那干嘛还要当中医?不如亲自去帮助众生。”要知道,每个众生的病是不同的,对于有些疾病,中医是可以治的。同样,佛教徒用很多时间念经,也可以从某个角度帮助到众生。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比如,我平时生病了,或者出现违缘了,就赶紧交钱请僧众念经。也许不信佛的人认为这是迷信,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念了经以后,很多事情马上就有好转了。如同药本身有治病的功效一样,念经的话,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与自己清净的发心力,自然也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作用。当然,念经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必须要深入经藏才能彻底明白。
问:我信仰佛教,觉得爱情是无常的,对恋爱也没有太大兴趣,那我要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的基础一定是爱情吗?
堪布:要不要结婚,最好由你自己决定,我作为一个出家人,来决定可能不太合适。 (众笑)
但婚姻也好、爱情也好,刚开始是会有一种感觉,大多数年轻人也非常向往,觉得这是通往幸福的阶梯。但从我们佛教的眼光来看,一旦你结婚以后,自由的钥匙就交给对方了,从此之后,你就被困在无自由的空间里了……
当然,世间人也有另一种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都有经验,可以让他们来回答。
问: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访学,从事近代藏传佛教的传播研究。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现在汉藏佛教的交流情况?
堪布: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汉地就有很多高僧、学者远赴藏地求法,在一些寺院里钻研藏传佛教。随后的90年代,藏地也有不少大德来汉地交流。我第一次随法王来香港是1990年,后来1993年去美国时也途经香港,当时住在白玉中心。那个时候,香港比大陆开放很多,经常接待来自尼泊尔、印度的藏地大德,此处也建立了很多道场,大家都在互相学习,让人看了非常随喜。后来,汉地的宗教政策恢复后,藏地也有许多出家人,去北京高级佛学院进修,甚至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读书,彼此间在佛教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佛教各大教派之间,也有了很好的条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像这次中文大学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就涉及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而且其他文化体系的人也共襄盛举。那么,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还欢迎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人士,也都能前来参加。
我自己虽然是学藏传佛教的,但对佛教的其他宗派都很尊敬,对其他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也非常有兴趣。毕竟人类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价值,所以,这次看到中文大学以非常包容、开放的心态,传播世界文化,真的感到由衷欢喜。
关于汉藏佛教之间的交流,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就很有远见。他老人家在1987年,首次提出去汉地五台山。当时藏地大德来汉地的,应该说根本没有,不像现在这么多,现在有些是好的高僧大德,有些则打着藏传佛教的旗号,行为不太如法。以前我去台湾时,就听说有“好仁波切”“坏仁波切”之分,如今汉地的城市里,也开始有了这种说法。不过,这种现象不仅在藏传佛教中有,汉传佛教中也有;不仅在佛教团体中有,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以及世间的政府机构中也有。所以,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好人、坏人都会存在。
当年法王去了五台山之后,就有许多汉地佛教徒纷纷前往藏地求法,参访我们五明佛学院为主的各大道场,两地学者之间,也开始有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哪个宗派的人,若能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对自他都会有很大的利益。否则,只认为自己的最好,一味地闭门造车、排斥他宗,那自宗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
在我们藏传佛教中,对显密各大教派都非常欢迎。这次中文大学的研讨会,以及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念,也无不体现了这一点,这都是十分值得赞叹的!
问:我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您讲显宗、密宗对“心净国土净”的理解,有极为甚深的含义,可否请您简要地开示?
堪布:若想“简要地开示”,我刚才在第一段中已经讲了。但要再次补充的话,关于“心净国土净”,藏传佛教有一部论典叫《定解宝灯论》,里面就通过比喻进行了阐述。比如同一杯水,在业感不同的六道众生看来,显现也会各不相同: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旁生和人类看到的是能止渴的水,天人或持明者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萨以上看到的是非常清净的一种光明,而佛陀看到的则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光明。
究竟而言,这杯水的本体是清净的,但因为众生心的清净程度各有不同,所见也有清净、不清净的差别。不过,从接近实相的角度来说,上者所见为正量,下者所见为非量。比如,地狱众生业障最重,所以看到的就是铁水;而饿鬼的业障稍轻一些,故看到的是脓血。二者相较之下,饿鬼看到的是正量,地狱众生看到的就是非量。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推,佛陀所看到的,则是最清净、最真实的正量。
不但对一杯水可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是如此。就拿香港来说,一个修证不好的凡夫人,正处于嗔心大发时,会觉得这里的治安非常乱,看什么都不顺眼;而若是心地特别清净的人,看香港就是一片净土,完全没有娑婆世界的任何烦恼。
所以,外境的清净与否,与自己的内心有很大关系,这是将显、密理论结合后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密宗方面,有大圆满的独到见解,有了这个见解的话,不需要太多语言,通过自心对外境的认知,就能觉察到它的本体到底如何。
问:可否请您用佛学来解答一下生命的起源?
堪布:以前学过达尔文“进化论”的人,会觉得生命是突然冒出来的,就像草地里突然长出蘑菇一样,而人最后死时,犹如火灭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这种观念,对我们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观有很大损害。据基督教的有些人说,达尔文在晚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撰文表示了忏悔。
在我们佛教中,按照十二缘起的观点,生命应起源于无始以来。从久远开始,众生就漂泊在轮回中了,所以生命的流转没有起点。而当你想终结这种轮回时,可以通过修行获得成就,最终犹如种子被烧焦了不会再发芽一样,这种生命会转化成一种智慧,这在《成唯识论》中称为“清净转依”。
问:我是台湾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倘若我暂时不能去学院追随您出家,在台湾台北这样的大城市里,又找不到藏传佛教的大僧团可以依止共住。就算是一些藏传师父,自己也住在公寓大厦里,跟世俗人相处很密切,环境没有那么清净。这样的话,我要如何护持别解脱戒?如果违犯了别解脱戒,没有僧团可以作羯磨来忏悔,那犯了戒要怎么忏悔呢?
堪布:你想出家的话,一定要再三考虑。毕竟出家是“终身大事”,不能凭一时冲动,而要长期地观察、抉择。在大城市里,其实以居士身份也可以受别解脱戒,像三皈五戒等,这都是菩提心的基础,也是佛教四众弟子的一类。
当然,想出家也非常好,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都示现为出家身份。据我了解,现在台湾也有许多藏传佛教的法师,像图登诺布仁波切等,在佛教方面跟大家交流得非常好。
作为一个大学生,能生起这样的出离心,我身为出家人非常随喜。我以前也是刚从学校里毕业,自己想来想去,觉得在世间娶妻生子,过这样一种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然后就跑去出家了。
当然,一些知识分子想出家的话,我每次都会劝他们要深思熟虑。一旦真的考虑清楚了,以后就最好不要改来改去。
问:对于被杀的动物,我每天如果记得,都会给它们回向,希望其再投生时也能吃素。请问,这种回向有意义吗?还有,回向给它们往生净土好呢,还是让它们投生为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好呢?
堪布:回向的方法有多种,但最好能像《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等回向文中所念的一样,而不是自己非要让它吃素,让它必须什么什么……不然,万一它哪天实在没办法吃素,又吃肉了,你可能会很伤心。 (众笑)
其实,如果回向让它“离苦得乐”,范围会比较广,《普贤行愿品》的内容皆可涵摄于此。至于它以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快乐、什么样的果位,则应该随缘而去,这样可能好一点。
问:我是来自深圳的居士,在广东粤北的一个城市工作。当地的山很多,我希望能在那里多挂些经旗,要怎么样挂才如法呢?
堪布:挂经旗,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它的意义。在我们藏传佛教中,挂经旗对亡者非常有利,比如有人因车祸而横死,若能在出事地点挂经旗的话,亡灵就不会在那里再再感受痛苦。因为一般来讲,人横死之后,还要在死亡的地方,五百次反复感受死时的痛苦。但这里如果挂了经旗,亡灵就可以避免此种恐惧和苦难。还有,家人若想为亡者做些善事,那么挂经旗也很有功德。
另外,对生者来讲,若想消除自己诸事不顺、身心不健康等,挂经旗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然,具体挂的地方,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不管挂在哪里,都应选择比较清净的地方,不容易被人践踏,也不影响环境美观。在我们藏地,挂经旗在神山随处可见,而在汉地,可能就比较困难了。你好不容易挂上了,别人又把它扯下来,统统扔进垃圾桶,很有这个可能性。因此,对这个问题需要再三考虑。
主持人:
这里有一位国外的听众,他给上师写了一句话:Thank you for the inspiration.就是感谢您给他带来的灵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上师给大家的开示!
现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有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愚教授总结,并赠予索达吉堪布纪念品——
学愚教授: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我想我没什么可总结的,只是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我们真实体会到了“心净国土净”。为什么这么说呢?堪布在给我们讲法,我们的心在聆听,我们的心都净下来了,那这个地方就是清净的国土,清净的国土就在这儿。然后把它扩展至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世界。
所以,今天我们很高兴,非常的法喜充满,也感谢堪布给我们带来这种清净的世界、清净的心灵。好,再一次感谢堪布!
主持人:
今天晚上的演讲到此结束!相信大家听了索达吉堪布的演讲,都会收获良多。如果大家对堪布传授的佛学课程有兴趣,可以去香港国际菩提学会咨询。大家手上的简介,都有它的联络方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