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

THE BUDDHIST VIEW ON LIFE SCIENCE

主持人:

今天我们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的博士论坛,非常荣幸请到了来自喇荣五明佛学院尊贵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仁波切今晚将会给我们开演“佛法的生命科学观”。在此之前,请允许我把尊贵的仁波切介绍给大家:

仁波切年轻时就读于师范学校,之后舍俗出家,追随根本上师晋美彭措法王实修佛法。仁波切深入经藏,通达甚深和广大的佛法法义。由于其悲心的推动,仁波切弘法利生的事业遍及海内外。这不仅可从他等身的著作中获得印证,也可以从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种种社会慈善和爱心活动中得到明证。

能请到这样一位具足内证功德和广大慈悲心的仁波切来开演佛法,既是我们南大人的胸襟,也是南大人的殊荣。南大向来有“求真务实”的传统、“为己之学”的理念,我们相信,所有学问最高的究竟意义,在于获得智慧和生命境界的提升。南大有“知行楼”,南大人更有“知行合一”的传统和追求,所以,让我们以求实的精神和敞开的心胸来聆听佛法甘露,用自己的身心来真实体会书本知识是如何转为鲜活的生命体验,并从中产生智慧的。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仁波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与南京大学宗教学系博士论坛的师生共同交流。

我本人而言,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来过南京。因为以前读书时课本中有“南京长江大桥”,故当时还专门去看了这座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来这里。这次来了之后,发现南京有了很大变化,外在的物质、建筑上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不知道南京人内心的善良、宽容等道德方面有没有提升?不管怎么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让我谈谈“佛教的生命科学观”,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佛教的生命科学观是什么?

佛教的生命科学观,如果按照佛陀的智慧来抉择,即不管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无量无边的前世后世,乃至灭尽轮回获得佛果之前,定会一直流转于六道当中。

要懂得这样的甚深道理,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研究、思考、论证。不过大家既然都是知识分子,应该有开阔的眼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先观察人到底有没有前后世。

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前后世,这辈子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假如真有后世的话,你现在不为它做准备,以后必定会悔不当初。

那么,前后世究竟存不存在呢?通过长时间的详细研究,我们发现它确确实实存在,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世间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当然,没有学识的人不懂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可有些知识分子自认为智慧超群、广闻博学,也不承认前后世的话,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其实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前后世之说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古罗马、还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承认前后世存在。比如柏拉图就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照生前所作的善恶,会转生为人或其他众生。而在中国古文化中,儒教思想也并没有否认它的合理性,曾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是什么样的?”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从文字上看,孔子因为提倡积极入世,故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对身后之事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无。至于其他的宗教,大多数都正面承认前后世存在,例如道教向往长生不老;基督教和天主教认为,人死了之后,造善业者可上升天堂,造恶业者将堕入地狱……

可见,承许前后世存在,并不仅仅是佛教的“专利”。这种理念的涉及面实际上非常广,遍及于世界上很多宗教。如果你以前对这方面从未思考过,那有空时不妨翻阅一下古文化的典籍,看其他宗教或哲学中对此是如何分析的。

二、科学家们与宗教关系密切

不仅是古圣先贤承认前后世,而且近代对人类有重大贡献、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科学巨匠,绝大多数也信仰宗教,并承认这种观点。比如美国有位盖洛普先生 (George Gallup,1901-1984) ,曾对过去300年以来300位最著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242位信仰宗教,20位不信宗教,38位无法确定其对宗教的态度。换句话说,也就是92%的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尤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仰宗教者竟占93.27%。

如今不少知识分子认为,科学家是最理性的人群,不可能承认任何宗教。但这种想法,被上面的数据一下子就推翻了。不管是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爱迪生,从传记中看,他们不但信仰宗教,而且非常热衷于此。即使佛教当时还没有传入西方,宗教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但前后世存在的理念,仍被人们广为接受。

其实对一个人来说,倘若不承认前后世,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几十年,今宵有酒今宵醉就可以,不必去操心后世的事情。在这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他们的行为就没有任何约束,为了今生的利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就像《中阿含经》所形容的:“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反过来说,西方的许多国家,因为信奉自己的宗教,道德准则与此大不相同。包括新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也会手抚《圣经》,在神面前宣誓。这样的举动,或许在不信宗教的人看来是一种迷信,似乎多此一举,但实际上,人确实需要这样的道德约束。

那么,信仰宗教的话,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会不会起到障碍呢?绝对不会,因为二者并不相违。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 ,就是一个有强烈信仰的人。他在自己的实验室曾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他一生的发明有两千多项,但他的信仰不但没有阻碍他,反而每当遇到难题时,他认为向神祷告是获得力量的源头。

现在有些人在单位或学校中研究佛经、阅读佛典,旁边可能就有人指指点点,说他“太迷了”或者“被洗脑了”。其实被洗脑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不少伟大的科学家,比他们洗得更透彻、更有智慧。

不过,很多人之所以对宗教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跟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 的“进化论”有关。进化论完全否定了因果和前后世,一味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认为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是偶然的。这种学说当时轰动了全世界,达尔文也因此声名大噪。但据有些资料记载,他老年时经常有病,孩子也是白痴,最后他逐渐转向神学,并撰文对神表示了忏悔。73岁临终前,他说:“我观察这个世界,尤其是人类的物质,我不赞成‘世界是由任无目的的力量来支配’这种武断观点,我认为这个世界对于善和恶,必然有一个无所不在、巨细靡遗、遍及宇宙的定则存在其间。”

还有天文学家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1642) ,历来就认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念之间并无矛盾。他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月亮上的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神,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

所以,像这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都坚信自己的信仰与科学不会冲突,那我们这些一知半解的人,就更不该去盲目排斥自己所不了解的甚深领域了。

其实不说别的,人类一旦没有信仰,就会丧失道德约束,所作所为非常可怕;而有了信仰的话,生起恶念便会加以对治,这不但对今生的精神快乐有帮助,对生生世世的解脱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在座各位理应好好观察,看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样的学说最有价值。如果你想知道心的奥秘、宇宙的真相,就必须要借助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智慧。否则,光是凭自己的分别念,研究多少年恐怕也不能解开迷惑。前几天我在一所学校里,就引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的一句话,他是怎么说的呢?“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句话的意义相当甚深,你们信奉科学的人也应当深入思维。

我本人而言,虽说不是什么科学家,但却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古今中外许多书籍都涉猎过,对佛教不少经论也翻阅过。在对比二者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信心越来越坚定不移。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看了一本佛书就宣称“佛教是迷信”,却不知自己这样轻易断言、妄下评论,才是真正的迷信。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科学家、智者,都对佛教推崇备至、不敢蔑视,而你又凭什么对这样的甚深教义信口开河呢?

其实佛教所揭示的心理科学,在西方国家非常受重视。尤其是心理学家荣格,其影响力不低于同时代的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时至今日,许多心理学家对他仍有无与伦比的评价。那么,荣格对佛教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几十年以来,他始终把《西藏度亡经》 (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带在身边,当作自己常年不变的伴侣。他认为自己许多富于启示性的观念和发现,全部归功于这部佛典,并曾热情地将此书推荐给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学术巨匠。

那天我遇到一个剑桥大学的朋友,他还告诉我:荣格在离开人世前,曾谆谆叮嘱女儿:“我现有的谈论《西藏度亡经》的这些书,包括描述梦境的各种理论,过50年后才可以出版,不然,现在人们不一定能接受。”他这样做确实很有远见,因为当时的欧洲,并不像今天这样包容、自由、开放。不过他也很清楚,再过一段时间,东方的宗教将会在西方遍地开花,到了那个时候,他对《西藏度亡经》的研究,以及自己所体验的梦光明和濒死经历,完全可以得到印证。

在我们藏地,《西藏度亡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仅是一种佛教思想,而且已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然而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完全把它当成一种迷信,用比较奇怪的行为对待它。这样的傲慢态度,跟往昔的许多智者比起来,确实有云泥之别。因此,这方面值得大家深思!

三、寻找前世的印迹

对每一个众生而言,实际上生命都是延续不断的,而绝对不会人死如灯灭。我们的生命分为身体和心识,其中身体分粗大的身体、细微的身体,心识也分粗大的心识、细微的心识。

粗大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原本人们对此不太相信,但15世纪后通过化学分析,确实发现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四大构成的粗大身体,在人死之后就会灭尽,灭尽后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一种细微的身体,佛教称之为意幻身。它相当于我们梦中的身体,轻飘飘的,想到哪里马上就能到,跟现在的肉身有一定差别。

然后,粗大的心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等,这些逐渐融入一个阿赖耶识,这叫做细微的心识,它会不断在轮回中流转。关于这种细微的心识怎样延续,这辈子变成人,下辈子变成牦牛,再下辈子变成什么什么……在藏传佛教的《时轮金刚》中均有详述。

当然,前后世的存在,不一定非要让你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若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也不叫心的奥秘了。但你如果想了解这些,要么可以依靠推理进行论证,要么可通过有些人回忆前世,或者濒死现象、灵魂出窍来证明。

1.依因明推理前后世存在

倘若通过推理来证实,就必须要借助因明学,尤其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此论讲了不管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一种明清的心识,这种心识之所以会不断延续,原因就是具足了“因”——光明的相续不会断灭。

当然,这个刚学起来,稍微有点难,但它却是非常完整的推理方法。尤其是哲学思辨能力强的人,最好能看看《释量论》,还有《量理宝藏论》、中观的一些论典。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抉择,你最后会完全明白,众生的心不可能无缘无故断灭。因为心不像外在的无情法,比如外在的灯泡,摧毁了就没有了,而心相续与之完全不同。

这些推理在因明中特别丰富,且颠扑不破。尽管学起来不太容易,但你若想透彻地研究,就肯定要从复杂的方面下手。否则,只是简简单单看一两本书,就断章取义地说“佛教承认后世”不成立,恐怕不会那么简单;你若跟一位佛教大师进行因明辩论,最后也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大家如果想从理论上了解前后世,就应该深入研究因明和中观,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2.回忆前世的现实案例

此外,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能回忆前世,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依据。毕竟那是他自己想起来的,这个谁也无法否认。就像我说自己想起了昨天的事,别人不可能说我在胡说八道。他不信是他的事,但我确实有这种亲身体会。

佛陀在《十地经》中也明确讲过,有些众生可以回忆一世、二世、三世,乃至无量劫的前生往事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入胎之后被胎障所蔽,就会忘记过去的一切。只有极少数的人,因为具有禅定的力量,或者特殊的因缘,才能保留一部分记忆。

当然,拥有前世回忆的人,也不一定非要学过佛。以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史蒂文森博士(Ian Pretyman Stevenson,1918-2007) ,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收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千多个案例,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前世存在的真实性。此后,他又从中选取了极富说服力的二十个案例,撰著了《二十个暗示转世的个案》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一书,每个案例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标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想去一个一个否认,恐怕“工作量”会比较大。

在我们藏地,有些高僧大德也能回忆前世。像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经常在传法的过程中,忆起自己在莲花生大士时期身为降魔金刚的经历。记得有一次在道孚某地,法王传讲《六中阴》 (《西 藏度亡经》的一部分) 时,讲着讲着,突然显得非常悲伤,说自己回忆起往昔莲花生大士是怎么讲的,当时身边有哪些弟子,而今已经时过境迁,变成了这个样子……上师一边讲一边流泪。

还有一次,上师应邀前往藏地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为该寺僧众传法时,昔日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传授密法的场面,就像昨日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再现。法王一边讲述当时的情景,一边老泪纵横,显得非常哀伤。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而且像法王这样对佛教事业具有如是贡献的人,也没有任何必要随便说妄语。

除了这些大德以外,也有个别普通人天生具有回忆前世的能力。在我们佛学院附近的一个地方,就有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之前,对前世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家人很难理解她是怎么知道的,后来将她所讲的内容进行核实,发现全部能对号入座。在这些事实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前世存在。

此外,有个文学家叫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我们读书时还学过他的文章。他在一次郊外散步时,发现眼前见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于是情绪激动,想起这是他前生被人谋杀的地方。

大文学家冷熟,也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这世上已存在了无数岁月。在那些逝去的年岁中,他曾做过王子、奴隶、女人……而且未来还会一次又一次地重返人间。

还有苏东坡,能忆起自己前世是个出家人,名叫戒和尚。顺治皇帝也曾在《出家偈》中说:“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此外,《玉琳国师》的连续剧,尽管带有一些虚构情节,但却是改编自真实的历史。

所以,我们不能没有任何理由,就矢口否认前世的存在。倘若你对此心存怀疑,最好是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比如,慈诚罗珠堪布专门写过一部《前世今生论》,从科学、佛教两个层面对前后世存在进行了剖析,非常具有说服力。我读了之后觉得很好,就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它翻译了出来,并为学院的道友讲了一遍。

讲完之后,我跟很多知识分子说:“你们对于前世的存在,现在有没有推翻的能力?有的话,可以站出来。在真理面前,我们要以理服人,不能因为这是佛陀说的、上师说的,明明自己不信,却也不得不接受。真理必须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观察,这是佛陀一贯坚持的原则。”后来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很多人对前后世的存在,也真正生起了定解。所以,在座各位如果也有类似的疑惑,最好能系统学习这部论典。

另外,《西藏生死书》也很值得一读。1993年,我去法国时,见过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1947-2019) 。当时他这本书是用英文写的,正准备要译成中文。他刚开始想让我翻译,我说自己一方面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时间特别紧,恐怕没办法,最好还是找比较出名的人。后来他找了台湾的郑振煌教授翻译中文,又请锡金的一位堪布译成藏文。但藏文版目前还没有看到,不知道进度怎么样了。当时我看那位堪布翻译到一半了,1993年离现在已有18年了,也许他还没有翻译完——有一个我熟悉的美国人,8年前他说正在写两本书。前几天又碰到他,他说还在写那两本书。所以,有些人也许是“慢工出细活”吧。

当时《西藏生死书》英文版的效果很不错,索甲仁波切就又将它译成德文,印了好几本书。恰好那天法王刚刚到他的道场,他观察缘起非常好,便将德文版的《西藏生死书》给法王一本,给我一本。但是我不懂德文,只好放在顶上加持一下。

索甲仁波切说当时西方很多人虽相信因果,但对前后世存在、面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欠缺,于是他就写了这本书,希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死观。再后来大家也知道,西方人依靠这本书的引导,对生死确实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生死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如果后世真的不存在,那今生得过且过,怎么懈怠都无所谓;但后世若是存在的话,你现在不为此积累资粮,就实在太愚笨了。就像一个人认为明天不存在,于是拼命睡懒觉、干坏事,对将来没有任何打算与规划,这完全是愚痴之辈。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经常去思维?大家不妨好好想一下。

3.承认前后世并非佛教一家之言

我们讲的前后世存在,实际上也不是佛教中才有。从历史上看,就算是没有佛教的地方,这种观念也经久不衰。比如,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大概在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就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左传》中有齐公子彭生死后,变成野猪去报仇;《汉书》也讲了赵王如意在15岁被吕后杀害,死后化为苍犬扑杀吕后;《晋书》中还有宋士宗之母变为鳖等事例。

既然严肃的正史中都有这些记载,大家就不要一听到“前世后世”,就认为是佛教在搞迷信,而应当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仔细分析这些道理!

四、当前人们对此的困惑

佛教的生死观,其实是相当深奥的。约翰·冯·纽曼博士 (Dr.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在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分曾说:“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这个理论提出来之后,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过去人们都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可以创造一切,而到了如今,才发现佛教所讲的“万法唯心造”,与真相确实非常吻合。

人除了肉身以外,实际上还有生生不断的一种细微心识,它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科学家恐怕暂时还没有触及,因为他们对心的探索仍是一片空白。现今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物质领域,而且必须要借助仪器。科学家虽然在物质方面,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但心灵那块却是一片盲区。其实,他们若能研究一下佛教的《唯识论》《俱舍论》《阿毗达磨》,或者《华严经》《法华经》,就很容易揭开这个谜底。

以前我在学校读心理学时,一直被很多问题困扰着,有些迷惑实在解不开。有时候去请教老师,跟他们进行辩论,结果却招致老师的不满,认为我在故意刁难。 (听说有些心理学老师,现在仍对我意见蛮大。) 后来我遇到了大乘佛教的经论,通过学习这些教理,包括大圆满密法,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快就找到了一直寻觅的答案——“哦,原来是这样!没有佛教引导的话,那些理论再怎么宣说,也像盲人摸大象一样,始终无法指明正确的方向。”

曾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 (Brian David Josephson,1940- ) ,是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的内明状态。通过这种禅修,他发现了心的力量,并以此撰著成文,当时取得了多个奖项。我非常相信他的经历,如果依靠禅修认识心的奥秘,此时你应付外境也好、学术研究也罢,都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反之,倘若你没有掌握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即使口头上再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也抓不到根本。

因此,大家平时要多观察自己的心,用佛教的一些窍诀、教言来对治烦恼。假如你能这么做,不要说来世的利益,仅仅是今生当中,面对生活、工作的各种压力时,心境也会大不相同。

有些知识分子心态非常糟糕,因为感情、工作、家庭不顺,经常想要自杀,但后来通过学习佛法,完全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了。这次我出来就碰到四个人,他们没遇到佛法前都准备自杀:一个是孩子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发生车祸成了植物人,她独自照顾,生活非常艰苦;一个是婚姻出现了危机;一个是因为工作和其他复杂的问题想不开;还有一个是秘密不能说。他们四个本来都不想活了,但因为遇到了佛法,心态得到了根本转变,事情虽然没什么变化,但自己从此不再怨天尤人,明白这一切都是因缘。

其实,这个世间就像《中观四百论》中所形容的:“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沉溺在这样的轮回苦海中,作为凡夫人怎么可能不害怕?不承认前后世的人,暂时觉得生活很美好、很开心,可是当轮回的幻变在你身上一幕幕出现时,恐怕你不一定快乐得起来。

佛在《观佛三昧海经》中也讲过:“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从这个教理可以看出,众生流转在六道轮回中,真的没有丝毫快乐,今生变成人,下一辈子就可能成了旁生,这样的无常变幻一直在上演。

前不久,我看了《中阿含经》的一则公案,看后对轮回产生了极大的厌离心。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天,佛陀去都提子家化缘,主人恰好出门了,他家养了一只白狗,正趴在珍宝装饰的床上,吃着金盘里的美食。白狗见佛陀进来,便跳下床,对着佛陀大声狂吠。佛陀怜悯地对它说:“你因过去造下恶业,今生堕落为旁生,如今怎么还不觉悟?”听了这个话,白狗闷闷不乐、不吃不睡,一直忧愁地蜷着。

都提子从外面回来,见白狗表现异常,就问家人:“我的狗今天怎么变成这样?”家人回答:“刚才佛陀来过。”都提子爱狗如掌上明珠,听到原因后火冒三丈,立刻跑去佛陀面前质问:“你干嘛无缘无故把我的狗弄成那样?”佛陀告诉他:“不要这样说,你的狗其实是你父亲都提的转世。如果不信,你可以回去问它前世埋藏的金银财宝在哪里。”

都提子满怀惊疑地回到家中,问白狗是不是父亲的转世,如果是,就请指示藏宝的地方。白狗即刻走到前世所止宿的地方,在床下用爪抓地,而且不断地吠着。都提子立刻亲自掘地,果然从地下挖出许多金银财宝。

都提子因此对佛陀生起无比的信心,于是前往佛陀那里请法。佛陀为他开示了因果规律,告诉他:“前世杀生的人,即生短命;前世放生的人,即生长寿;前世布施的人,即生获得财富;前世吝啬的人,即生变为贫穷;前世造善业的人,即生善心很容易增长;前世造恶业的人,即生恶分别念层出不穷……” (有些人常抱怨:“我的恶念太多了,恶心太重了!”这肯定跟你的前世有关。) 佛陀讲了这些法之后,都提子得到了无上法喜,在佛面前皈依三宝成为居士,后来也获得了解脱。

这则公案,不信佛的人看来,可能认为是一个神话。但实际上它完全是事实,你自己不理解的话,并不代表不存在。以前有个美国人写过一本书,叫《与天堂对话》 (Talking to Heaven) ,里面就介绍了很多他将亡魂从地狱或其他世界里召来,然后与在世亲人会晤的经历。刚开始不少人都不相信,于是他就先讲些只有生者和死者之间知道的秘密,让生者确信他想要见的亲人真的来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沟通。这本书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轰动,你们有空也应该看一下。

我还看过一个案例,说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个法国人也能从地狱召来亡灵,并且不必借他之口,屋里就会发出亡灵的声音,可以与活着的亲人对话,语调完全跟死者生前一模一样。

包括在西藏,也有很多很多的还魂师,有时候他们会离开肉体一个星期,看起来好像死了一样,结果是去了中阴界,将一些亡者的口信带回来,然后转告给生者。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极个别是假的,明明自己没有这种境界,却装作得到了死者的讯息。但尽管如此,确实也有许许多多是真的,这种事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

五、大学生理应具有正确信仰

作为校园里的大学生,你们不少人可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觉得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施展抱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然而事实上,这个社会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当你真正面对上上下下的关系时,才知道学生时代的悠闲、自在、纯朴是多么珍贵。所以,大家现在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不然的话,到时候出现一点点磨难,自己就可能手足无措,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好像《2012》电影里的场景重现了。

那么,要做好什么思想准备呢?至少要有一种正确的信仰,有个思想寄托。否则,就算你以后在社会上特别风光,到了晚年时,内心也会孤独无依,极其凄凉。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眼前、鼠目寸光,而应该站得高一点、望得远一点,以佛教的智慧来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这个物质世界、看待整个伦理道德。若能如此,你会发现在佛陀智慧的衬托下,一切领域的知识都显得那么渺小。

现在世间有不少出名的畅销书,我每次听说后都很有兴趣,心想一定要看一遍。但我看了以后,说实话还是比较失望,因为这些道理在佛陀的经典中都描述过。这一点并不是夜郎自大、否认事实。我们作为佛教徒,无论是佛教的观点,还是其他宗教或非宗教的观点,只要任何人都没办法推翻,我们就应当承认并接受。不过,在对比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后,我确实对佛陀的智慧越来越深信不疑。在座的各位不管对此信还是不信,都应当用自己的智慧加以分析。

今天跟大家讲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交流,懂得人生最重要的理念——前后世存在,并要为生生世世的快乐而积累功德资粮,最终趋往解脱之道!

还有一件事情是,大家都知道,最近日本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天灾人祸,9级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核泄漏……看了电视的画面,我心里很悲伤。虽然南京人由于历史原因,对日本有一些怨恨,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学大乘佛教的,假如易地而处,设想自己被卷在波浪中、感受地震的恐惧,那会是怎样的痛苦?而且有些人生前造了极大恶业,现在突然变成中阴身,连忏悔的机会都没有,来世必定是堕入痛苦深渊。诸如此类的道理一想起来,就会觉得这些人很可怜。

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念100遍观音心咒,回向给日本所有的遇难者,愿亡者得以超度,生者消除痛苦。嗡玛呢叭美吽、嗡玛呢叭美吽……好,谢谢!

现场互动

问:我是辽宁北部一所普通高校的学生,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今天想问您一个问题:在多元价值观冲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怎样才能保持一种祥和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堪布: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多元文化互相冲突,若想获得一种祥和平静的心态,我始终认为学习佛教最好。

因为佛教提倡放弃自我、帮助他人,以这样的精神与人相处、面对生活,必定是和谐的、快乐的。对此许多学者也很赞同,说全世界要想实现最大的和平、最好的和谐,应该从大乘佛教自他交换的精神入手。

问:我是南京大学商学院2010级的博士,学的是会计系。请问,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王菲曾唱过一首歌叫《心经》,这首歌的要义是什么?唱出来的话,对众生有怎样的利益?

堪布:王菲唱的《心经》我也听过,并建议大家大力推广。《心经》主要讲了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等一切皆空。我们这个社会有非常多的痛苦、挣扎,万法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形象,但这些追究到本源,其实完全是空性。所以,《心经》的主要精神,就是让我们对万法断除执著,这是一种至高无上、不可思议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中,就讲了这种般若空性,而般若空性法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即是《心经》,这种智慧就像人的心脏一样。

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平时若能念《心经》、唱《心经》的歌,内心的各种分别念就会减少。我认识一位老师,她说自己心里特别烦时,念一遍《心经》,心就能安静下来,然后再坐一会儿,原来的痛苦便全部消失了。

问:您刚才给日本灾难回向的时候,用到了“嗡玛呢叭美吽”。有些大师说“嗡玛呢叭美吽”代表一种无上的智慧,到底这几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堪布:“嗡玛呢叭美吽”的功德特别大,这在有关论典中都有描述。如果给死去的亡人念“嗡玛呢叭美吽”,他即使原本要遭受痛苦,通过这种声音的无上力量,马上也能获得快乐。尤其是现在灾难频频发生,我们若能祈祷观世音菩萨,念他的咒语,以这种力量就能最大程度地化解灾难。这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教理可以说明。

总而言之,它不仅是一种无上的智慧,还是非常强大的无形力量。

问:我是中文系的博士,不信仰佛教也不信仰基督,属于那种没有信仰的人。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是大多数。但拿佛教和基督的弘扬来说,我是来自乡下的,如今在乡村里,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堂,很多人特别是乡下妇女,每到周末的时候,就很早很早去虔诚地做礼拜。那么,您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广大的没有信仰的人相信佛祖呢?

堪布:这位无信仰的博士,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不管到哪里去,都希望交流的对境不仅仅是佛教徒,因为人们的思想、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不一定非要千篇一律。

现在不信仰宗教的人确实非常多,尤其像中国、前苏联,信奉无神论的比比皆是;而在美国,95%的人都信仰基督,美国总统去清华演讲时也是这样说的,这跟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有关。在中国的清朝以前,像唐、宋、元、明等朝代,相当多的人都信仰佛教,但由于众生的共业、历史的变迁,现今信佛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实你也说得对,如今基督教的弘扬非常广,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中,甚至许多高等大学里,都有他们很多专职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来招信众,甚至也有强迫性的——刚才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非要强迫她入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佛教并不强迫一个人必须信佛,一切都是随缘的,让大家信佛也是希望你懂得人有前世后世,除了物质的执著以外,还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快乐。鉴于此,我们在机缘成熟时,会给世间人尤其是无信仰的人,传达一些佛教的教理。

作为佛教徒,我们在弘法的过程中,若想像基督教一样把佛陀的思想弘扬于世间,应该需要组织性、年轻化、统一的管理、不同的途径,否则,恐怕很难让更多人接受。尤其在一些大学,建立佛教研究机构、禅学社很有必要。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有佛教的研究中心,包括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也设有禅学社,里面有些学生对佛法不仅有一种信心,而且有相当高深的见解。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弘扬佛法,是将来非常有必要的一件大事,望大家务必记住!

然后,对于无信仰的世间人,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学佛并行持善法。但若实在没有这种缘分,那也没必要勉强。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居住的城市中不信佛的人就占大多数,这也是众生的业力所致。因此,让别人学佛不能强迫,弘扬佛教是有因缘时抓住机遇,应机施教。

问:我是商学院的博士,对佛学也不了解。请问,从佛学的角度来看,有没有提过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我们如何更快乐地实现个体目标?

堪布:讲起目标的话,佛陀在《阿含经》《毗奈耶经》中都提到过。个体目标分为暂时的目标、长远的目标,最长远的目标并不是这一生一世,而是无数世以后所获得的果位,这个好多人想都不敢想。而集体目标,则是僧众的利益、居士们共同行持善法等等。所以,在佛教当中,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早有提及。

那一个人如何更快乐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呢?首先要懂得“随缘”。禅宗中常会提到这个词,也就是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你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了,即使途中的道路太曲折,一直跨不过去,也没有必要非常痛苦,而要学会随遇而安。有了这种心态,自己就会特别快乐。

此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如果漫无目的,一步步没有具体安排,则不可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总之,在工作中、生活中无论你遇到什么违缘,都不要特别去执著它。如果越执著,事情的成功率就越低;看得越淡,成功反而会不期而至。

问:佛教中讲因果报应,我们起一个善念会有善报,起一个恶念会有恶报。那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底是一种信仰,还是一个真理?如果是一个真理,能不能用逻辑或实验的方式证明它?

堪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实际上是一种客观真理。这句话不但在佛经中随处可见,包括中国的陈毅元帅,也曾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如果你想用实验来证明它,应该也可以。比如你今生做一个善人,这对你只有帮助,不会有危害;来世虽然现在看不到,但当你感受果报时,定会丝毫不爽。想验证因果报应的话,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了。

而用逻辑证明的话,首先要建立佛陀是量士夫,然后确信他说的话真实不虚。如佛陀在《百业经》中讲过:“众生所造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会时,彼果定成熟。”因此,你所造的善恶之业,最终会感召快乐和痛苦,这就像你播下妙药的种子,定会产生妙药的果;播下毒药的种子,产生的也是毒药的果。

问:我是南大中文系2010级的博士,之前学的是国学专业。我有很多同学是学藏传佛教的,去年暑假,我还跟他们去了塔尔寺、夏琼寺、拉卜楞寺,看到很多藏传佛教的大师。我想问一下:现在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交流是怎样一个状况?是互相学习,还是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争论?

堪布:现在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可以说是彼此学习、彼此了解。在汉传佛教中,有许多值得藏传佛教学习的地方。比如自梁武帝以来,汉地出家人就一直吃素,这对保护众生的生命直接有利;还有,汉传佛教的禅宗有很多绝妙的教言、公案,净土宗也有专心致志念佛的精神;此外,我还经常跟汉地的高僧大德接触,学习他们弘扬佛法的精神等等。

而汉传佛教的很多大德,也经常到藏地,系统学习藏传佛教的因明辩论、中观修法,乃至密法的仪轨和窍诀等。如今就有不少汉地的出家人、在家人,历经千辛万苦去往藏地,在许多具传统修行经验的寺院中求学、禅修,而且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方面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觉得汉藏之间这样交流非常好,至今没有发现互相排斥、互相冲突、互相侮辱的现象。就算极个别人之间有一些思想争执,但从大的趋势来看,应该不会有这种担忧。

问:您日常是怎么修行的?能不能介绍一下。

堪布:我本人对修行十分有信心。以前刚出家时,不管是背书、辩论,还是自己讲课,在十来年中还是很精进,心中除了学习佛法以外,什么都没有,修行上也一直保持夜不倒单。

但后来修行就比较放松了,主要是因为要管理汉地来的很多修行人,需要给他们翻译。没有翻译的话,他们听不懂藏语;而要翻译的话,对自己精进禅修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问:您在修行的时候,会不会有过怀疑或者动摇?您是如何克服的?您有没有开悟的体验?

堪布:我自己确实是个凡夫人,但对释迦牟尼佛有虔诚的信心,对生死轮回有不可退转的定解。如果别人说前世后世不存在,我绝对不相信,并且有千百个理由可以破斥他;如果别人说佛教不好,那怎么说是他的自由,但我不会有丝毫动摇,因为我从骨髓里对佛的诚挚信,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变的。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任,而是通过二十多年闻思修佛法,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最后变成了一种“固体”。在我的血液里,这样的信心“固体”不可能轻易融化。

不过,作为一个凡夫人,我看到很多好吃的东西,肚子饿了的话,心还是会动摇。这时候也觉得很惭愧,口口声声给别人讲空性,自己却做不到言行一致。

所以,说证悟的话,我不算什么证悟,更没有开悟,只不过对佛教有一颗坚定的信心而已。

问:我是文学院的。大师,我觉得您非常有智慧,您平时喜欢读诗歌吗?国外的诗歌也读吗?

堪布:我的诗歌写得不太好,但是喜欢读。尤其是国外的一些,譬如泰戈尔的诗、莎士比亚的诗,我还是觉得蛮好。

问:我是文学院的,想问一下您的休息时间。因为看您好像五点半就起来了,晚上也挺迟才睡。按照中医的说法,休息时间要有一定规律,但有些高僧大德甚至不睡觉。我很随喜,但根本做不到。请问,我们到底要不要遵循中医的规律?

堪布:以前我在学院里,早上起来、晚上睡觉各方面作息都很有规律,但后来事情比较多了,有时候白天一直在忙,到晚上功课还没念完,拖的时间就比较长,有时候也睡得晚一点。

但我可能身体跟别人不一样吧,从小就睡眠比较少。在读师范学校的时候,全校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个。他们全部都睡了,我还在看书;他们还没有醒来时,我已经在锻炼身体、看书了,以至于同寝室的人常怀疑我到底睡了没有。所以,我的身体对睡眠不是特别贪执,以前睡四个小时就可以,现在随着年龄增长,尽量让自己睡五六个小时。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好是按照中医的要求,尤其是《黄帝内经》里讲的那样,晚上11点到3点之间保证睡眠,这主要是身体造血、排毒的时间。而我们佛教中,《毗奈耶经》也讲了修行人应在前夜、后夜行持善法,中夜的时候入眠。我觉得这样很好。

只不过有些人的习惯,可能略有不同。像巴尔扎克 (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 ,他每天只睡4小时,即晚上8点到12点,12点钟起来喝点咖啡,利用夜深人静的机会奋力写作,以至于他一生中写出了九十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他来说,晚上是最快乐的工作时间,所以这也要因人而异。

问:对我们来说,在没有成佛之前,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同等重要,所以世间法也要学好,出世间法也要学好。但暇满人身这么难得,我们的时间实在有限,到底该把精力投入哪个方面呢?

堪布:作为在家人,在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平衡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关系。不能刚开始学佛特别精进,把世间法统统放弃;到了最后,生活遇到了各种挫折,又把世间法重新捡起来,把佛法全部放弃,这样的行为有点极端。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等经典中也讲了,在家人应该过正常的在家生活,但尽量将散乱的因素排除,挤出一些时间来修行。

其实,在家人学佛并不是没有时间,只不过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胡花在散乱、睡眠、闲聊上了。假如你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至少每个礼拜抽出一天半天,如此坚持学佛很有必要。

我在学院的时候,散乱的事尽管比较多,但每天下午都会把手机等全部关掉,尽量空出三四个小时,静下心来看看书,强制性给自己一些修行时间。你们作为在家人,这样做恐怕不现实,但早上起得早一点,晚上睡得晚一点,或者一个礼拜空出半天、一两个小时来修行,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修行也不会耽误,自己该做的事也可以成办。

问:我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放假回家时,妈妈给我杀鸡杀鱼。她虽然在杀生,但我知道她发心是好的,这样她也会造很大的恶业吗?

堪布:虽然一般来讲“心善地道善,心恶地道恶”,只要你发心好,造的业就会是善的。但像杀生这样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众生的生命,那么这个时候,戒律中说心态不重要,物质重要。物质是什么呢?就是你真正断除了众生的生命。

所以,就算她对你的心很好,但由于断了其他众生的命,此举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肯定会有极大的危害。就如同你好心好意往别人的肚子捅一刀,别人死了的话,那么法律肯定会惩罚你的。

问:我是文学院2010级的博士,今天听了您的演讲很有收获。您主要讲了转世轮回、前世今生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您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没有接近过自己的前世?如果有的话,能不能透露一下?

堪布:我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呢?的确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之前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藏传佛教中有位一千多年前的修行人,他的名字我暂时不说,每次我在史书中一看到他的事迹,说他在什么山洞里,当时是怎么死的,我就一直流泪,已经好多次了。我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是不是以前曾当过他身边的一只虫,或是什么?除此之外,就像刚才讲的一样,我也不知道什么前世。

但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我深信前世肯定存在,而且我前世应该是修学佛法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小一看到佛经、佛像、出家人,就非常非常的欢喜,对杀虫、造恶业等却深恶痛绝。我当时住在非常偏僻的牧区,条件十分艰苦,为了维持生活,家人和邻居都要杀些小羊、小牛。这时候如果被我发现了,我会死命护住被杀的动物,恳求他们不要杀。我从小就有这样的“基因”,估计前世可能是个出家人,或者行持佛法的人,这方面的习气比较重一点。

问:我们身为普通人,有没有办法接近自己的前世?比如用催眠等等。

堪布:现在西方流行很多催眠术,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些假的成分。以前中国就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但有些内容也存在不实之处。

我们佛教中也有一些禅修,类似于西方的催眠术。比如乔美仁波切在修行记录中,就记载过一种方法,说是能让人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在这种潜意识的状态中,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前世。这种现象虽然比较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回忆自己的前世。

问:既然有转世轮回,那我们灵魂最深处的本我,是不是延绵不绝的?我前世的性格会不会有一个继承?

堪布:在转世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灵魂是不断延续的,前世的性格也会有一个继承。这方面,佛经中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依据。

现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开发智慧非常非常容易,而有些人,尤其是前世做过牛马的,思维分析就特别愚钝。这些差异的根源,生理学中认为是“基因”,而在佛教中,则归于阿赖耶上的善恶习气。

当然,这些习气也是可以不断升华的,通过一世二世乃至无数世的努力,最终能净化一切恶习,获得佛菩萨的果位。我们每个众生都有这样的提升机缘。

问:我是南大天文系的。我知道佛学很注重逻辑性,但它更强调一种非逻辑、最高层次的证悟。我想问一下,这种非逻辑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堪布:我们佛教确实讲逻辑,而且这种逻辑极其严密。佛教的逻辑有两种,一是推理,一是教理。推理的话,主要是因明中的三相推理,这相当于西方哲学通过大前提、小前提来推出结论。

教理的话,是首先成立释迦牟尼佛是实语者,而且他的教言2500多年来任何科学家也没推翻过,由于很多甚深奥秘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揭示的,故肯定真实不虚。依靠这种方法,对比较隐藏的未知现象,我们完全可以证明。

你觉得佛教有一些非逻辑,其实不一定是非逻辑,用逻辑也能成立。要么用现量的证据,要么用比量的推理,以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成立。

问:我还想问一下,关于这个世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比如在日本大地震中,如果我是那里的人,当天突然起一念想去海边玩,结果就被卷到海里了;但也可能我没产生这个想法,而是留在家中,因此躲过了一劫。那么,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的吗?

堪布:一个人在日本地震中被海水卷走,表面上看是偶然的现象,但实际上存在一种必然的规律。

就像你如果杀了人,恶因已经造下了,之后偶然在饭馆里吃饭,或者你不去饭馆,而是去了海边,或待在家里,这时就有警察来抓你。表面上看,警察在某某地方抓到你,似乎是一种偶然,但其实不管你在哪里,因为已经犯了法,警察肯定会出现在你面前。那么同样,众生一旦造了恶业,就势必要招致恶果。虽然你跟海浪没有结过恶缘,但今天被海浪卷走了,究其根源,则跟自己前世或今生造的恶业有密切关系。

所以,从对境的角度来讲,也许是有偶然性;但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问:我是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去年有机缘去学院听过您讲课,如今在学习《入菩萨行论》。在此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上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我想请教上师,我们如何才能有这样的广大发心,去利益有情、断除我执?

堪布:你说我一言一行都在利益众生,其实也没有。刚才我喝水就是为了自己,不是利益众生,呵呵!

我们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多多少少产生一点一滴的利他心,这个很重要。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尔虞我诈,好多人所作所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故很需要大家发出一种利他的光。若能如此,不管你是公务员、老师、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贡献都远远超过物质价值。

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只希求一些金钱财物,其实这并没有多大意义,只有拥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善心,而且这个心持续不退的话,利益才是最大的,即使你今生没有因缘帮助别人,它的价值也会永远散发光芒。

问:您刚才讲现在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那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力去看那么多书,翻译那么多论典,还要讲经说法、弘扬佛法?

堪布:我也没有故意去减少睡眠,只不过这个身体本来就不太贪睡。

平时我很喜欢看书,如果看到一些特别好的论典,汉地又没有的话,就很想让更多人懂得这个道理,这样他们可能会得到一点点利益,于是就会着手翻译。有些是平时给大家讲课后整理出来的讲记,收录在“课程系列”里,这也不算是我的翻译。

至于其他的,跟往昔大德或现在做慈善的人比起来,简直不到沧海一滴,也没什么可提的。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因缘,我自己也很难固定,反正慢慢来吧!

问:我是文学院的博士。想问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堪布:这个问题可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是从个人角度来观察,符合自己心态的叫对,不符合心态的叫错。

若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符合真理、不可推翻、经得起论证的叫对,犹如火的本体是热性,水的本体是湿性;而相反的,就叫错。

问:您说会在空余时间读泰戈尔、莎士比亚的诗,那您会读仓央嘉措的诗吗?您对他的诗怎么看待?

堪布:我很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在读的过程中有两种感受:第一种,仓央嘉措是非常伟大的一位诗人,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以人们特别执著的感情为切入点,逐渐将我们引入看破、放下、自在的境界。

还有一种,从仓央嘉措的密传或传记来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仍洒脱地面对现实。当饱受各种挫折时,不但没有怨天尤人,被痛苦打败,反而还能写出那样的诗歌,描写心里最微妙的境界,如此高尚的情操非常值得赞叹。

仓央嘉措的情歌,实际上有外、内、密三层意思。世间人大多只懂外层的意思,觉得这适合在家男女的心意,却不知它里面还有更深的修行教言。

问:我是河海大学通信系的一位老师,今天特意到这里来听您开示。我有个困惑很久的问题:现在国家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包括我自己也感觉到,好像人们内心却越来越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呢?

堪布:这不仅仅是一两个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个全球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包括2010年美国幸福指数的统计显示,跟十年前比起来,现在美国人的痛苦指数增加了两倍。所以,当人们把金钱或物质视为成功的象征时,道德观念定会越来越下滑,自己的欲望日益炽盛,内心也会越来越痛苦。

所以,我很喜欢藏地的生活,虽然有些地方比较偏僻,物质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但人们内心却自由自在、特别悠闲。而刚才在演讲开头我也说了,这里的建筑虽然越来越高,跟十年前相比,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和变化,但人们内心的道德不知有没有提升?这也是在间接暗示,跟十年前比起来,有些人现在可能很痛苦。

人们之所以如此痛苦,关键是因为缺乏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有了这两者的话,在物质发展的同时,大家就有种满足感、知足心,到了一定的时候,会适可而止、随缘而转,而不会一直去拼命贪求。所以,若想消除当前人们的内心困惑,我个人觉得,儒教做人的道德和佛教提升智慧的信仰,都是不可缺少的!

问:我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博士。请问,佛法有一个“空性”的概念,但现代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中,空性观怎么很好地培养起来呢?

堪布:其实不管是哪一个时代,佛教的空性观都不受影响。

如果你真想培养佛教的空性观,我建议最好学习一下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圣天论师的《四百论》。这三部论典学了之后,你对万法皆空会有一定的认识,在这种见解的前提下,面对现实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我经常在想,现在人们忙忙碌碌,如果对佛教的空性观能有所认识,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也不会如此痛苦挣扎。所以,很希望大家在面对生活的同时,也学习一些加持非常大的空性教理。

问:我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通常是以包容别人而收场的,但对方往往不理解,反而认为我很傻,这样我就很郁闷。怎样才能在我包容别人与我不郁闷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呢?

堪布:这种现象在当今比较常见。包括有些人学儒教思想,懂礼貌的话,有些老师和学生就常欺负他。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对善良都带有蔑视态度,所以,极个别人行持善法、包容他人,不一定会受到认可。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抛弃自己的善良、包容。

藏地曾有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叫麦彭仁波切,他就说过:“纵然整个大地遍满恶人行持恶法,我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的行为,要如淤泥中的莲花一样清净。”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别人认为你很傻、很蠢,你也会觉得问心无愧。只有这样,不管你自己还是这个社会,将来才有一点希望。

问:我是金陵科技学院的学生。佛陀当年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宣说佛法,可我们一般人没法单独见到上师,跟随在上师身边学习,只能听上师给很多众生宣说佛法,那怎样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修法呢?

堪布:最主要的是看你对哪个法有信心、有兴趣。如果你对《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或者禅宗有极大信心,则说明你跟此法有殊胜的缘分,可以选择这样的法门来学习。

问:有时候上师讲的教言,我自己去做时,感觉力不从心,那该如何对待呢?

堪布:在学佛的过程中,常会有人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提前要有思想准备,明白学佛修法的道路非常艰难。

同时,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一个人的修行要想圆满,其实也需要一定的福报。没有福报的人,不论是弘法利生,还是自己修行圆满,都会障碍重重,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所以,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祈祷诸佛菩萨加持。

还有,必须要有坚定的誓言,无论遇到什么违缘和挫折,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了这样强大的心力,违缘魔众才无法摧毁你,也不会有可乘之机。所以,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每个人应当发广大的誓愿,以一种坚定不移的心来摄持,这一点极为重要!

主持人:

感谢仁波切慈悲和智慧的流露!同学们也很踊跃地问了很多问题。

今天在这样一个众缘和合的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古老的智慧“佛法的生命科学观”,仁波切还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迪大家,相信各位内心都得到了佛法甘露的滋润。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身心的和谐、生命的提升有很大裨益。同时,由个人身心的和谐而到家庭、社会的和谐,由此也可以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造和世界人类的和平。所以,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仁波切,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仁波切再次到来!

同时,也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来自其他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有心人士!因为大家善妙的众缘和合,圆满成就了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夜晚。希望今天这样一个夜晚,可以开启我们今后人生的佛法之旅、智慧之旅、慈悲之旅、究竟安乐之旅。谢谢! t42o8D0UPJG+kmtiNYH9ogAYMhlQNafk7+UjS1s3YEYPTYrA3l6Y0WBm6JnVwN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