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PREFACE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死亡、生病、意外、失业……这些风险的到来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学术上所说的“客观风险”。

面对客观风险,几千年来人类想出了各种应对办法。比如,传统社会中有个说法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道德义务;再比如,在古代地中海地区,有共同海损分摊的规则。在应对风险的各种办法中,最好的就是建立保险制度。从另一个角度说,保险就是人类发明的专门用来应对客观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和法律制度。

保险制度起源于西方商业社会,进入中国还不到200年时间。在这近200年里,中国逐渐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浮浮沉沉,最终,保险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越性,成为现代社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思想文化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经济制度的变革。今天,保险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大众依旧对保险常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常识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广大民众对保险的陌生与误解,即便是保险从业者,也有一部分人缺乏对保险常识的了解。比如,有一位从业十几年的保险销售人员跟我说“保险公司不会倒闭”,某保险销售团队中有几十人都认为“重疾险的重疾保险金应该给予重疾险的身故受益人”……

18世纪的托马斯·潘恩凭借一本《常识》,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我跟谭啸老师当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但我们都认为,“常识”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民众和从业者都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常识,这个行业的发展必然是不够健康的,保险行业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决定写作这本《保险常识100问》。

对于这本书的写作,我们有三个追求:

第一,严谨。我们首先要保证书中的每一个说法都是准确的。书中的内容,虽不敢说如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历”,但里面的每一个观点,我们都有所依据,并反复推敲。比如,对于书中的关键概念,我们大都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保险学》等权威的法律、国家标准和教材;对于每一节的内容,我们都力求逻辑自洽、结构完整。

第二,通俗。这是一本保险常识的普及读物,而非考试或培训教材,因此,在力求严谨的基础上,我们尽可能让内容更具有可读性。比如,在讲到关键概念时,除了引用权威文本给出严谨定义,我们还会对它进行通俗化解说。此外,我们还在书中添加了大量的案例、思维导图、表格等,就是为了让你阅读时感觉更舒服。

第三,深入。这虽然是一本介绍保险常识的普及读物,但我们希望它不只是停留在常识的表面,而是能探入更深的层次,让你对保险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比如,在说到现金价值的时候,我们会介绍“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在讨论“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时,我们要看看这项条款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合理性……理解了这些常识背后的逻辑,以后再遇到相关问题时,你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当然,由于水平所限,能否实现这三个追求,我们也不免忐忑。书中若有讹误,欢迎你批评指正。本书若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能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略尽绵薄之力,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知我罪我,可发邮件:lvzheng1302@126.com。

吕征
2022年10月于北京 GdbkLXYyo050GxG08hP9YawlRV6tckcrwEvdH+hondo9dvSizCbllvamzwGT3j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