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为什么说保险公司的命脉是精算师?

2021年,央视网推出了一部全景记录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纪录片《大国保险》。在这部纪录片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李晓林院长说:“精算师,实际上是一个保险公司的命脉。夸张一点讲,保险公司可以没有总经理,不可以没有精算师。”

精算师,这个并不为大众所周知的职业,在保险公司里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专业解析

精算师,顾名思义,就是“在保险公司专司精算职责的人” 。精算,“就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学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简单来说,所谓精算,就是基于已知的条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个预测的结果,指导当下的决策。“精算”听上去很高深,其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我们在做家庭财务决策的时候,不仅要看现在手头上有多少钱,还要看将来有多少收入、可能面临什么花销。经营企业也要做精算,比如公司决定是否招聘新人,不仅要考虑当下公司的业务和现金流,还要预测将来的市场行情。

相对于其他企业,保险公司对精算更为依赖。我们从最简单的逻辑讲起。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组织。所有的公司,只要以盈利为目标,其底层商业逻辑就是:公司生产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产品,比如某项服务),然后把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差价,一部分用于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再生产,剩下的就是利润。

保险公司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低价生产,高价卖出,赚取差价。但保险公司和其他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确切的生产成本,只能预测;甚至连自己收到的钱是多少,也不能确切知道。

保险公司的主要成本,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赔付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保险金。可是,被保险人是否发生保险事故、什么时候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大小,都具有偶然性,只有将来确实发生的时候才知道。因此,卖出一份保单,保险公司对于是否需要赔付保险金、什么时候赔付、赔付多少,这些与成本直接相关的要素,都无法确切知道,只能预测。

保险公司收到的钱是多少,怎么也无法确切知道呢?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和赔付保险金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收取的保费可通过投资等实现增值。因此,一份保单的真实销售价格,是收到的保费加上它在赔付之前实现的增值。可是,保险金什么时候赔付,不确定;在此期间的投资收益能达到多少,也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因素,使得保险公司无法确切知道自己收到了多少钱。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得靠猜;收到的钱是多少,也得靠猜。如果猜不准的话,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产品定价太高,没人买,经营不下去;产品定价太低,收入小于支出,赔钱。

那么,保险公司猜得准不准,看谁呢?看精算师的精算结果。到了这里,相信你就明白,为什么说精算师是保险公司的命脉了。

当然,保险精算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预测不一样,它是以收支相等原则和大数法则为基本原理的科学。收支相等原则,“就是使保险期内纯保费收入的现金价值与支出保险金的现金价值相等”;大数法则,“是用来说明大量的随机现象由于偶然性相互抵消所呈现的必然数量规律的一系列定理的统称”。 这里面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我们只需大概了解,此处就不展开说了。

精算涉及的知识十分庞杂,对从业者的综合要求很高,因此精算师资格的获取也十分困难。

延伸阅读

作为保险行业的核心人才,精算师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只有三个人——陈思度、陶汉生、李守坤——获得了北美精算学会准精算师的资格,是中国仅有的精算人才。1949年之后,中国的精算事业陷入停顿。改革开放后,精算事业才又重新恢复。

1983年,乌通元兼任中国人保公司的海外机构精算师,“精算师”这个职位重新出现;1983年,万峰被派到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学习精算业务,并于1988年根据讲义写了国内第一本精算教材《寿险基础数理》;1988年9月,北美精算学会与南开大学联合开办了首届精算研究生班。至此,中国正式开始了精算教育。此后,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开设了精算专业,中国精算师队伍才伴随着中国保险行业一起逐渐成长、壮大。 CLKiieerHOINF90YaU0jHKm2e3r1SWZ6GZkWGBjEPB+ERDYZN/NqjesbMvCpj+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