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流量盛宴结束,新品牌还有机会吗?

流量即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流量就是线下门店,位置好才能人流多,商家的竞争就在于占领商圈、旺铺和好地段。

互联网出现后,尤其是电商出现后,线上流量开始冲击传统线下零售。还记得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的那个世纪赌约吗?“2020年,电商零售份额能不能占到总零售份额的半壁江山?”马云甚至豪言:“如果2020年王健林赢了,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输了。”

今天再看这场赌约,趋势已很明显。多年前,天猫在中央电视台打出的第一条广告语“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正在成为现实。2017年“双11”全网总成交额突破2500亿元,网络流量已经成为商家获客的主流渠道。

互联网流量,我们一般用PV(页面浏览量)和UV(独立访客量)来界定。不同于线下人流,线上流量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企业自有流量(官网、App、微信、CRM等)、媒体内容流量(媒体、自媒体)和广告采购流量(各类型广告,如搜索竞价、信息流、视频贴片等)。

和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历程一样,互联网的流量时代也经历了一段从野蛮到疯狂,最后惶惶然结束的过程。

2012年左右,企业的网上获客成本大约只需要几角钱。当时的百度推广是企业厮杀的强有力武器,企业只要凭借精明和莽性就可以通过搜索轻易收割百万用户。

很快,流量成为一个失控的乐园。少数巨头(主要是新闻、电商、搜索类网站,如新浪、搜狐、淘宝、百度等)几乎垄断了PC(个人计算机)端80%的流量,转化的成本不断提升,有些行业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投放的资金被迅速吸食,很多企业只能在巨头制定的流量规则下被迫合作。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正以某种颠覆的姿态而来。

从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移动互联网开始重塑社会生活形态,人们对移动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流量也从PC端开始向移动端导入。

按照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来看,移动互联网对于人类来说已不是信息接收那么简单,而更像是人类移动着的“外部大脑”。

在移动端,人们通过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通过团购App获取生活类团购信息,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日常沟通交流等,后来又增加了诸如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娱乐。而且,线上线下的渠道渐渐打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企业连接受众、进行营销的重要通路。在BAT(百度、阿里、腾讯)之外,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行)等移动App也成了企业在移动端的流量新入口,同时开始逐步取代百度等PC端流量霸主地位,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主宰。

给大家看一组更直观的数据:

2016年,今日头条的累计激活用户达6亿,1.4亿为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头条号日均阅读量超过18亿条(人均30条),用户平均阅读时长超过76分钟。

时长76分钟代表着什么?

2016年第二季度友盟数据显示,新闻资讯类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大概是26.6分钟,视频播放类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是40分钟。两个数据加在一起都不如今日头条一款App的使用时长多。而且2016年的艾瑞报告中显示,今日头条的用户黏性和用户满意度排在首位。

微信的流量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款高频次的以“社交+通信”为需求的软件,微信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9亿。

前几年我们还在感叹国外生活的便捷,只需拿一张信用卡出门,钱包、现金一律不用带。可是现在,就连街边乞讨者都有一个二维码,让你扫码转账支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追求“无纸币生活”。

这些“空气级”的移动应用,都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流量增速。即使如此,2016年以后,移动端流量的盛宴也集中到头部的几大豪门,获客成本再次上演了PC时代的一幕,从几元飙升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优质流量被瓜分殆尽,而更多互联网初创企业仍然面临着“彷徨无措”“挣扎求生”以及流量生存底线的营销困境。

它们还有新的突破机会吗? bsrQ0+WmufENWoBzl3BPAVPL7ZDcvqCAsu3G0DGSShl+jXTbKFw4UTpZtYxBWt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