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

一、上海现代物流业2022年发展报告

r(一)年度行业发展概要

1.交通运输业发展凸显韧性

行业整体运行凸显韧性,虽受疫情影响,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14.53亿元,比上年下降8.1%。

2.物流保持高水平运行状态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41373.64万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铁路496.65万吨,增长0.1%;水运95700.53万吨,下降5.6%;公路44846.30万吨,下降15.2%;机场330.17万吨,下降24.4%。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32435.46亿吨千米,比去年下降5.0%。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32435.46亿吨千米,比去年下降5.0%。

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3227.16万吨,比上年下降5.7%;其中,进港量41869.50万吨,下降8.5%;出港量31357.66万吨,下降1.6%。

集装箱吞吐量4730.30万国际标准箱,增长0.6%。其中,进港量2358.28万标准箱,增长1.4%;出港量2372.02万标准箱,下降0.3%。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3.9%,国际中转比例12.0%,分别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和下降1.0个百分点。

3.经济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3097.4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4.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4.市场消费后续保持强劲

全年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42.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1%。分行业看,2022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312.5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

全年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3461.40亿元,同比下降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8.6亿件,同比下降23.6%;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45.40亿元,同比增长7.6%。

5.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巩固

全市贸易中心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创下历史新高,全市外贸进出口4.19万亿元,增长3.2%,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

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10.4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

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发展,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扩展至577家,支持布局海外仓数量达110个。

全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0万国际标准箱,连续13年位列全球第一。集装箱水水中转量突破25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3%。

6.交通运输投资保持平稳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下降7.9%。其中,交通运输投资与上年持平。市重大交通工程确定正式项目51项,安排投资796.33亿元,占市重大工程投资的39.8%。

7.长三角地域优势逐渐彰显

2022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成功举办,沪苏浙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沪苏嘉城际铁路在沪苏浙三地同步开工建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成果丰硕,2022年形成39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

8.航运要素集聚提升新能级

2022年本市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海铁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发布。

过去一年,本市不断完善物流体系,逆势提升应变能力,持续展现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影响力。

表1 2022年本市货物运输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二)年度发展亮点

1.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

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

上海港一季度生产实现开门红;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实现Ⅴ型反弹,以430.30万标准箱创同期新高;9月8日和11日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突破16万和17万标准箱大关,创下17.02万标准箱的昼夜集装箱吞吐量新纪录,并接连刷新单工班集装箱吞吐量、单船集装箱作业量、单码头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等多项纪录。2022年,克服疫情、高温、寒潮等巨大挑战,上海港保障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货运物流畅通。

此外,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上海港全面发力港口数字化转型。依托区块链技术,上海港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进口换单放货流程缩短至4小时以内。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港口服务平台、全新的散/件杂货码头生产运营软件、以“gis数据跟踪”“船舶信息大数据展示”“智慧港口三维数据融合”为主体的生产管理“智慧眼”等一系列自主创新工作持续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辐射能级。

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2022年7月11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在沪发布。上海以82.79的总得分排名第三,进一步缩小与新加坡、伦敦的差距。“软硬”实力互动并进,上海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

自2020年首次跻身前三名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日趋稳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正在从“基本建成”发展为“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也以82.79分,仅以距伦敦不到1分的差距稳居前三位置。

最新结果显示,2022年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纽约—新泽西、雅典—比雷埃夫斯、宁波舟山。

3.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

2022年12月9日,东方航空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用户,正式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新一代单通道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1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PC证)。该款机型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先进推进系统和先进材料,碳排放更低、燃油效率更高。

4.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

2022年1月4日,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主要包括航站区、飞行区、旅客捷运等六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满足2030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的需求;11月21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智能货站项目也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10月底竣工,将为上海口岸提供每年超过100万吨的出入境货物保障能力。

在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中,上海机场集团正在构建一套超大工程全流程、工序级、分层式的数字建设体系,对超大、超难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引领和借鉴意义。

5.中国首单保税LNG加注业务落地上海洋山港

2022年3月14日,马耳他籍“达飞希米号”集装箱轮驶入洋山港二期码头,完成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加注。这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也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港口。

船舶靠稳系缆后,“海港未来号”LNG运输加注船缓缓靠泊“达飞希米号”轮外档,通过吊装软管做好船舶LNG燃料加注准备。上海边检机关分别为两船办理入境边检手续和船舶搭靠手续,助力全球最大LNG动力集装箱轮与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在洋山港成功牵手。据悉,本次“达飞希米号”在洋山港靠泊24小时,加注7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6.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启航”

2022年5月31日,国内首单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在上海洋山深水港落地。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是中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

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是指外国国籍船舶在中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重箱的国内段运输。2021年11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的批复》允许外资班轮船公司开展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与上海洋山港之间,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7.第六届“云丰杯”全国绿色供应链与逆向物流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2022年10月22日,由上海市物流协会和上海市物流学会参与主办的第六届“云丰杯”全国绿色供应链与逆向物流设计大赛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决赛。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11所大学的1300余名学生参加。经参赛选手的预赛和决赛,并经评委专家老师的评选,评出了大赛一、二、三等奖,上海海事大学获特等奖。

8.本市首份《市域铁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标准》完成行业验收

市域铁路作为交通建设工程的新兴业态,全国范围内尚缺乏初期运营阶段的工程标准规范支撑,为填补该领域标准体系的空白,《市域铁路试运营基本条件标准》(拟更名《市域铁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标准》)在行业管理部门和参编单位共同努力下,已完成行业验收。

经市交通委、市住建委及市市场管理总站的有关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标准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标准编写规范,予以通过行业验收。与会专家还以此次评审会为契机,开展现场办公,就该标准的流程设置,以及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致力于市域铁路建设规范有序的发展。

9.上海市政府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22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际海事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国际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能级,以及服务全球航运事务治理的能力。

2022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港航业务、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绿色低碳航运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生态,共同打造升级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10.2022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沪举办

2022年11月22日,“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开幕,主题为“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多项航运业重要成果,包括“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揭牌等。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力争打造国际航运领域重要的观点交流平台、政策发布平台和规则孕育平台。论坛的举办将加强国际航运业交流合作,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分享行业发展经验,促进国际航运和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为世界航运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上海方案。

(三)政策指导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的更加完善。

2.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规划要求,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实现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服务更加高效,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安全保障更加可靠,发展模式更可持续,治理能力更加完备。

3.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

方案要求,千方百计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支持和服务,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等。

4.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四项主要污染物的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3万吨、0.99万吨、1.63万吨和0.12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循环型产业和社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5.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

方案的工作目标是,以提升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能力为重点,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完善,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运输方式绿色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上海铁路货运量比2020年增长10%,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进出港卡车航班网络通达城市数增长8%以上,新增城市物流车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6.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上海市进一步推动海铁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要求主要目标:上海海铁联运的发展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长三角,辐射中西部,进一步拓展内陆腹地的重要途径,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5年海铁联运集疏运量较2021年计划翻一番以上,即海铁联运箱量达到90万标准箱及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集疏运量比重达到3%(通道及场站设施能力达到90万标准箱及以上)。

2030年海铁联运集疏运量较2025年再翻一番,即海铁联运箱量达到180万标准箱,占集疏运量比重达5%(通道及场站设施能力达到180万标准箱及以上)。

2035年海铁联运集疏运量达到300万标准箱,力争完成340万标准箱,占集疏运量比重达8%~9%(通道及场站设施能力争取达到340万标准箱及以上)。

随着港站一体化运输及集疏运组织更加优化,上海海铁联运对公路集疏运的替代作用将更加明显,水路、铁路集疏运占比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财政局印发《上海市交通办法指出,节能减排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办法指出,交通节能减排专项扶持资金在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支持本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四)不足与问题

1.物流业整体规划需要区一级层面进一步明确。

2.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设计尚不清晰。

3.城市管理需进一步协调优化,持续缓解城区停车难、装卸难等困局。

4.物流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需要从政策、技术层面给予支持。

5.中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亟须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

6.物流标准化工作需要加快推进。

(五)发展和展望

1.全力扩大有效需求将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

“全力扩大有效需求”,是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2023年,预计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随着相关扩内需、促销费政策与方案的出台和推进,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较快复苏势头。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将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需求,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完善功能;互联成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2.“三大任务”“五个中心”“三大平台”将成为物流业扩张的热土

2023年,上海深入实施“三大任务”、着力提升“五个中心”能级、加快打造双向开放“三大平台”,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机遇,也将成为物流业扩张的热土。上海航运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小洋山北作业区、罗泾港区改造一期、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为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船舶管理、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创造了条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将全面完成,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加快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同时,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实践应用和复制推广,在生态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3.现代物流深入发展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发展,现代物流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度融入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及金融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随着市场恢复、扩大消费、消费升级,食品冷链、即时零售、社区电商、医疗保健等将成为消费热点,特别是传统消费转变为线上化,将为物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深化物流与生产、流通和消费联动融合,依托数字经济,变革即时物流模式,促进消费线上、线下结合将成为趋势。物流业从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前、产后的采购和销售物流,逐步向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物流渗透,更多地提供全程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现阶段物流业努力向供应链各环节延伸,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支持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城市物流以“最后一千米”物流,保障力度、改造升级,城乡物流网络、分级配送网络体系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发展。同时,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也将为推动县域和城乡双向物流畅通提供机遇。

4.数字经济将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不断成熟和完善,将更多地应用到产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5G网络建设和深度覆盖的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也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有实力、有资源的物流企业,将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科技赋能、转型迭代,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将进一步增多。如何支持、培育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操作、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化服务能力,也将成为物流业的一大课题;如何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物流资源共享利用,也将成为物流业健康发展、资源共享的发展方向。

5.“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引导物流业加快融入国际物流

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国制造”“中国基建”和“走出去”战略思路的指导,将有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走出去”,融入并形成新的国际物流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物流强国”建设,都离不开“走出去”;与国际物流的高端发展相适应,也离不开“走出去”。这也显示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而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快境外物流网点铺设,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物流网络,正是物流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全货机、跨境直达运输、“门到门”物流等物流服务方式将提升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增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6.降本增效仍将是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课题

由于产业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特性,物流运行所必需的土地、燃油、人工等各项成本大概率总体上还会高位运行,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物流业,尤其是中小微物流企业如何打破成本约束,降本增效、科学发展,仍将是企业发展的一大课题。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将成为突破的一个途径。由传统单一环节的运输仓储提供商向仓、干、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商转变,由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突破行业边界,或将成为一个新的选择、途径,逐步从“企业自身降本”转向全链条“结构性降本”,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协同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将是更多企业的选择。

7.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发展绿色物流提供机遇

上海韧性城市的建设,包含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全面实施《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建设美丽上海新征程的实施意见》的一部分。2023年,推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着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打造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将是物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一个机遇。随着启动实施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也将进一步加大物流企业老旧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淘汰力度。

8.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物流业行业整体好转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主要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前期推出的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将会逐步落地见效,后续将有接续政策陆续出台。预计2023年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如财政部、税务总局已出台的《关于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公告》,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我们相信现代物流业将迎来新一轮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并对行业整体好转、平稳运行充满期待。

(上海市物流协会供稿)

二、上海邮政快递业2022年发展报告

(一)上海邮政快递业2022年情况综述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发展形势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上海邮政快递业在国家邮政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服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有效确保了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寄递服务保障平稳有序、行业运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1.统筹行业疫情防控,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1)抓好行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

①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指导各邮政快递企业上海公司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形成了专班工作机制;加强与市疾控办的部门沟通协调,先后加入市疫情防控口岸与交通组和物品防疫与物资保障组,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②全力抓好保供保通保畅工作。第一时间协调市防控办印发本市邮政快递业恢复工作方案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分两批发布28家邮政快递业复工复产白名单,积极组织行业复工复产。组织邮政、顺丰、“三通一达”、京东等企业参与全市保供应工作,全行业参与保供、保通、保畅运输车辆累计约8.1万辆次,运送生活物资累计约36.6万吨,参与人员累计约18.4万人次。指导上海邮政与上药、国药集团联手,开设邮政“绿色通道”,累计配送药品2.3万箱,服务居民44.5万户。累计办理寄递人员电子通行证8.7万张,发放全国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2.2万张、市内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3万余张。

③扎实开展助企纾困工作。组织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一揽子稳经济、稳增长政策,推动防疫和消杀支出补贴政策纳入本市方案,积极争取将一线从业人员首次纳入本市稳岗稳工政策补贴范围。行业企业全年获得各类税费减免和补贴总计46.51亿元,其中税费减免42.1亿元、防疫消杀补贴和稳就业补贴等1.91亿元、快递员获得的稳岗留工补贴约2.5亿元,惠及8万行业从业人员。持续加强行业运行监测预警和舆情监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参加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3次,及时向社会发布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开设《“疫”无情、“递”有情》和《堡垒·先锋》专栏,联系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刊载信息280余条。全行业疫情防控和保畅保通工作得到国务院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

(2)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进一步完善政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严格落实“两张清单”,推进清单式管理,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三项制度”落地。持续开展打击寄递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和寄递渠道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坚持协同治理,深入开展涉枪涉爆、行业禁毒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隐患整治。规范行业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督导企业贯彻落实《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全面推进绿盾工程应用。

(3)突出做好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任务

全面压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统筹做好安全和服务两项保障。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组织做好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第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和业务旺季期间寄递渠道安全服务保障。全行业运行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贡献逐年提高

(1)运输能力

持续加强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力度,与上海海关、上海检验检疫局、上海市口岸办、上海机场集团等部门建立联合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开展交流研讨、联合调研、定期沟通等方式,为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环境。通过上海地区“平安货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上海空港社区货运枢纽专业委员等成员单位全体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快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①公路运输快件情况

2022年,本市快递运输仍以公路为主。快递企业自有车辆占比不断提高,陆续增开干线运输线路。快递企业进一步升级公路运输能力,助力公路运输产能稳步提升,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落实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本市快递企业不断增加新能源车辆的投入使用比例,2022年底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新能源车辆累计数量3218台,2022年新增285台,新能源车占比20.61%。

②航空运输快件情况

航空运输快件快速高效,成为快递运输的重要助力。2022年,本市部分快递企业新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数条上海始发的国际航线,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不断提升航空货运能力。

③铁路运输快件情况

持续推进快递“两进一出”工程,加快推动“快递+高铁”联合运营,持续推进本市寄递企业与中铁快运深度合作,快铁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④水路运输快件情况

紧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推进“快递出海”新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资源优势,积极开拓“空改水”新路径,全力推进海运快船渠道,全力保障上海口岸国际邮件出口运输渠道通畅。

(2)分拣能力

①分拣转运中心情况

鼓励各快递企业加快分拣转运中心升级改造,提升快件分拣效率,保障快件分拣质量,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已基本形成了健全的转运配送网络。中通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2个,年处理量14亿件。圆通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3个,年处理量8.1亿件。申通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2个,年处理量7亿件。韵达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2个,年处理量9亿件。极兔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4个,年处理量5亿件。京东上海地区分拨中心总数4个,年处理量3.2亿件。

②自动化分拣设备及其他智能化设备使用情况

积极推动企业研发和使用自动化分拣设备及其他智能化设备,降低差错率和人工成本,提高快件的转运时效,为包裹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搭建技术平台。

③快递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积极推动快递物流园区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贡献逐年提高

①电商快递协同情况

持续推动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结合《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挥邮政快递行业优势,推动企业借助于新零售平台,助力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发展,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推进生鲜、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优化配送体系。精准助推马陆葡萄、崇明大米、松江大米、奉贤庄行蜜梨、浦东三林崩瓜等上海知名农产品销售,并进一步开发金山黄瓤西瓜、青浦练塘茭白等新项目。推动农村邮政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将邮政电商发展与邮乐购站点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的区域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支持发展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融合、高附加值都市现代农业。

②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有序推进快递进村,指导邮政企业积极打造农产品“一市一品”示范项目,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0238万元。邮快合作有新突破,2022年9月23日,举办了上海市邮快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组织邮政企业与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德邦、极兔等品牌快递企业市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形成邮政管理部门搭建平台,企业公平合作,一区一策、一企一策达成合作环境。制作下发邮政企业和品牌快递企业的区县对接表,并将崇明竖新镇育才村综合服务站、金山化工区邮局邮快合作项目等进行推介发布,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邮快合作。

③服务制造业发展情况

快递企业深化产业合作,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产品,发展智能仓储,延伸服务链条,为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物流,借助于科技力量,深化与制造企业物流科技自动化项目合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开发国内代理采购、集货、报关服务,利用多式联运,提供海陆空空铁一体化,一单到底国内国际物流服务。落实“5312”工程实施方案,联合市经信委开展上海快递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场景)选树工作,发布“两业融合”十五大典型案例。

④快递出海情况

推进快递出海,强化上海邮政快递国际枢纽中心建设,继续加强品牌创建和国际业务合作,引导企业完善境外网络和终端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跨境寄递服务能力,建强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桥头堡,开展“快递出海”品牌创建,万色、乐天、递一等国际快递企业加快拓展海外业务。

(4)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

①加强政策规划引领。编制“八五”普法工作实施意见。积极宣传贯彻“十四五”行业发展规划,落实分工方案。发布2021年上海快递发展指数报告和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上海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研究制订《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推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本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邮快合作”,举行邮快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研究《关于上海邮政快递国际枢纽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系,不断完善上海邮政快递国际枢纽中心基础设施布局。

②强化邮政普遍服务能力。落实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邮政企业加强农村投递服务,基本实现建制村邮件直投到户全覆盖。鼓励邮政企业加强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共办理警邮、税邮、政邮、医邮等各类寄递业务794.96万件。开展上海地区城市邮政普遍服务情况调查。抓好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递服务保障工作,开展考生满意度调查和高校满意度调查。扎实开展两轮机要通信全覆盖检查,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落实“扫黄打非”主体责任,检查307个邮政网点、647个快递网点、1个报刊亭。依法做好邮票发行和销售监督检查,做好仿印邮票图案及其制品审批,认真组织做好党的二十大纪念邮票发行,完成《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首发活动。

③优化市场环境。持续落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优化审批服务。继续落实国际快递经营业务许可审批权限委托下放上海工作。持续推动服务站、智能快件箱等末端形态应纳尽纳,截至目前,已核准19家新业态企业,其中菜鸟、递易等开办服务站企业9家,运营智能快件箱企业10家。强化落实市场主体合规经营责任,督促指导平台经营者增强合规经营意识,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经营信件寄递业务行为。

④完善末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新终端”工程,推动将快递公共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纳入《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快件箱服务用房设置行政协助,全年共完成项目审核439个,其中181个项目为住宅和商务楼宇建设项目,要求设置配套智能快件箱服务用房面积20487.21平方米。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智能快件箱保有量4.07万组,格口数483.79万个。宝山局推动崇明区邮政分公司与街镇合作成立便民服务站50家。邮政快递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⑤推进行业生态环保工作。制定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推进落实邮政业用品用具监管方式改革。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生态环保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与过度包装2个专项治理。《快递包装循环共用指南》地方标准正式立项。持续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本市第一批8家企业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工作,稳步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9954”工程全面展开,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3%,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7%,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规模达到101万个,企业回收复用瓦楞纸箱4000万个。

⑥开展2022年本市重点领域(快递行业)服务质量检测和提升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快递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在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指导下开展了2022年本市重点领域(快递行业)服务质量检测和提升工作,2022年上海市快递行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为80.97分。

⑦上海快递发展指数发布会圆满成功。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在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的指导下成功举办了上海快递发展指数发布会,作为省级快递发展指数,系国内首创,对上海快递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上海快递发展指数通过综合评价、预测预警、分析研判的新视角,引入了规模实力、服务质效、价值贡献、开放创新等指标,丰富了上海邮政快递业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加强邮政快递业运行对本市经济的贡献度研究提供了新维度;通过“季度+年度”双周期发布,整合行业大量数据资源,对行业进行多方位科学监测,为行业发展查找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力抓手,为政府宏观决策、为市场有序发展、为企业合法经营提供了新指引;通过全方位拓展“数字+”在邮政快递业创新应用,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打造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优势,为全国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上海新探索。

(5)保障快递员合法权益

与市人社局联合开展本市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年共新增缴纳社保41246人,其中优先参加工伤保险6092人。推荐行业优秀代表人物和优秀一线从业人员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开展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推荐工作。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称评审工作,全年共培训快递从业人员30246人次,争取政府补贴资金233.5万元;共聘任初级职称324人,1人通过“直通车”申报正高级职称。深化“暖蜂行动”,持续推动快递企业建工会、快递小哥入工会工作,达7万余人。开展“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迎新春送温暖”和“高温送清凉”慰问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向全行业从业人员发出慰问信。全年累计开展各级慰问活动1717次,组织开展快递员免费体检和义诊累计11481人次。推动快递企业为快递员购买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累计覆盖272507人次,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为5000余名快递员参保“沪惠保”。依托上海12355青春在线为快递员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3993人次。会同市房管局和各区政府为快递员累计协调落实889张公租房床位。全市共计12755个“党群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等服务阵地向快递小哥开放提供暖心服务。奉贤局联合奉贤区委组织部、相关街镇设立“骑乐融融”户外职工驿站。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开展“快递小哥公益法律咨询月”专题活动,为快递小哥解决法律问题。同心守“沪”,法律护航。

(二)上海市邮政快递业运行情况良好

2022年,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稳增长目标任务,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贡献逐年提高,圆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全行业生产经营目标。2022年全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966.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45.4亿元,同比增长7.6%。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8.2亿件,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8.6亿件。

1.上海快递2022年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统计

表1 2022年全市及各区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情况表

2.上海市快递行业全国排位

(1)快递业务量前50位城市排位,上海位列第七

表2 快递业务量前50位城市情况表

(2)快递业务收入前50位城市排位,上海位列第一

表3 快递业务收入前50位城市情况表

(三)上海邮政快递业2023年将继续推进更贴近民生的七件实事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邮政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邮政快递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稳增长、强监管、优服务、保畅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邮政强国,奋力谱写加快交通强国建设邮政新篇章,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行业将持续提高邮政、快递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持续增强寄递渠道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行业发展质效,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和推进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

1.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邮政基础设施能力,鼓励邮政企业开放乡镇网点、实现一点多能。加快合作,推动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市新增智能快件箱(信包箱)3500组。积极培育邮快合作多样化合作模式。推动邮政快递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

2.巩固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提升普遍服务建制村直投到户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邮路汽车化水平。

3.持续做好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邮政快递业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市场主体运行和从业人员上岗保障工作。全力畅通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类医疗药品、防疫物资和民生物资的寄递需求。

4.强化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继续推广快递企业末端派费核算指引,督促企业落实派费调整承诺,开展快递员劳动定额试点,保障快递员合理收入。督促企业完善机制,建立快递员投诉申辩受理、心理疏导专线。督促快递企业依法用工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加大推广基层网点优先参加工伤险工作力度,实现工伤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鼓励企业为快递员购买商业险,不断拓展险种覆盖面,通过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共同提高快递员社会保障水平。引导企业建立民主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关爱快递员“暖蜂行动”“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解决快递员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体检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引领,开展寻找“最美快递员”活动。

5.深入开展寄递安全“三项制度”专项整治。加强寄递渠道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提高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的安全防控效能,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严防各类违禁物品流入寄递渠道,持续打造安全放心用邮环境。

6.实施绿色发展“9254”工程。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低碳转型,到年底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5%,深入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循环次数达到5000万次,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4000万个。

7.提升快递员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升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服务技能,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实现各类培训达2万人次。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提高邮政快递服务质量水平,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供稿 执笔人:陈明)

三、上海港口行业2022年发展报告

(一)行业概述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这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上海港口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稳中求进,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息,奋楫前行,展现了上海港口人的强港使命和硬核担当。

1.港口生产业绩实现逆势增长

2022年,上海港扛起了全力保障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使命担当,克服巨大挑战,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30.3万标准箱,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连续十三年位列全球第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归母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172.24亿元,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2.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再创佳绩

2022年,上海港内河港口标准低压岸电设备安装率达到100%;上港集团完成科技创新项目31项,荣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展上获金奖8项、银奖4项、铜奖1项;集装箱港口节能型轮胎吊和新能源集卡比例,均达到99%,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全年能源消耗、每万吨吞吐量能耗完成上海市下达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洋山四期获评全国首家五星集装箱绿色码头;助力推动港航业绿色转型发展,努力实现港口产业生态圈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运行。

3.守正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落地,有力提升洋山港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加强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以色列海法新港提前超额完成35万标准箱的年度生产目标,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港口拓展母港辐射范围。一是成立上港集团长三角多式联运(上海)有限公司,通过ICT(内陆集装箱枢纽)业务模式全力保障供应链运输通道畅通,为出口企业解决实际运输通道问题;二是增密上海港与连云港两港航班,提升沪连同港化效应,促推形成“东西双轴联动、沿海南北联通”的长三角港航物流新格局,上海港口行业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上海港口人坚守岗位,攻坚克难,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实行专班制,员工以港为家,全力以赴保通保畅,集装箱吞吐量实现逆势增长。纵观全球,巨变在即,国内经济增长也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上海港口人要积极把握新发展阶段,主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的新赛道上勇往直前,引领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二)上海港口运行情况

1.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港口集疏运

(1)全港货物吞吐量

2022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227.16万吨,同比下降5.7%。其中,海港码头67054.52万吨,同比下降5.3%;内河码头6172.64万吨,同比下降10.0%。上海港公用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50892.37万吨,同比下降4.7%,全港占比69.5%;专用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16162.15万吨,同比减少6.9%。

表1 近五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22年,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39862.4万吨,同比下降3.9%,外贸货物全港占比54.4%;内贸货物吞吐量完成33364.76万吨,同比下降7.7%。

(2)主要货种吞吐量

①集装箱吞吐量

2022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其中,全年进港2358.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出港2372.02万标准箱,同比下降0.3%。

2022年,上海港重箱吞吐量为3214.17万标准箱,同比下降5.7%,全港占比68%;空箱吞吐量为1516.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0%,全港占比32%。

表2 2021—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底,上海港每月国际集装箱航班达1386班,国际航线全年完成集装箱量3341.1万标准箱,同比下降3.2%。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共完成619.2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3%。其中,内贸中转集装箱共完成441.0万标准箱,同比下降5.8%。

表3 2022年上海港外贸集装箱航线航班

yy〔资料来源: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上海港水水中转箱量254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4%。其中,长江内支线573.3万标准箱,沿海内支线196.7万标准箱,内支线共计770万标准箱。国际中转567.7万标准箱,同比下降6.9%;内贸中转441.0万标准箱,同比下降5.8%。

表4 2021—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结构

〔资料来源: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洋山深水港区班轮航班每月达394班,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1.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占全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50.6%。

表5 2018—2022年洋山深水港区吞吐量及水水中转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②散杂货吞吐量

2022年,全港煤炭吞吐量共完成了4655.31万吨,同比下降3.7%。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完成2425.4万吨,同比下降1.6%。非金属矿石共完成1150.03万吨,同比增长30%,增幅显著大于全港其他主要货种。

表6 2021—202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分货类

(资料来源: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③汽车滚装吞吐量

2022年,上海港完成滚装汽车282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出港完成180.67万辆,同比增长64.2%。出港汽车中,前往海外市场的滚装汽车共完成137.02万辆,同比增长55.2%。汽车滚装全年外贸进港26.34万辆,同比下降25.8%。内贸进港75万辆,同比增长52.9%;内贸出港43.65万辆,同比增长101%。

表7 2021—2022年上海港商品车和零部件运输业务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④危险货物吞吐量

2022年,上海港危险货物吞吐量4314.04万吨,同比减少3.1%。其中,专用码头3077.25万吨,同比减少1.6%,公用码头1236.79万吨,同比减少6.8%。

表8 2021—2022年上海港危险货物吞吐量

(资料来源: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3)港口集疏运

2022年,上海港完成集疏运货物总量9.48亿吨,同比下降6.76%。全港海港完成货物集疏运量8.86亿吨,同比下降6.52%,占全港集疏运总量的93.5%。内河港完成货物集疏运量6172.64万吨,同比下降10.0%,占全港集疏运总量的6.5%。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57.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8.1%,上海港海铁联运量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首次突破1%,达到1.2%,远高于2018年的0.2%。

上海港集疏运系统运行以水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集疏运网络不断完善。2022年,水路集疏运量7.32亿吨,占集疏运总量的77.2%;公路集疏运量2.2亿吨,占集疏运总量的22.7%;铁路及其他方式集疏运量比重不足1‰。

2.邮轮及水上客运

(1)邮轮旅游

2022年,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旅游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已开工实施,长江口水上运动体验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宝杨路崇明码头航线搬迁方案不断优化,阅江汇、长滩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不断提升邮轮度假区环境品质和服务功能。结合国客中心码头880米岸线功能及空间布局,虹口区正加快建设北外滩航海公园。

2022年,“招商伊敦号”邮轮在吴淞口首航,成为自2020年1月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停止经营性停靠以来的第一艘经营性航次。

(2)水上客运

2022年,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旅客运输量184.42万人次,同比减少49.0%;黄浦江城市轮渡旅客运输量1524.4万人次,同比下降32.8%;浦江游览完成游客运输量35.13万人次,同比下降79.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航线客班轮旅客运输量为0,国内水运航线旅客运输量为1.54万人次,同比下降92.3%。

3.绿色低碳港口

(1)建设成效

2022年,上港集团内场集卡共1395辆,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内集卡1311辆、纯电内集卡50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达到97.6%;轮胎式龙门吊(RTG)共503台,完成油改电或混合动力改造498台,改造比例达到99.0%。2022年,上港集团完成油改电、混合动力等节能改造的RTG(橡胶轮胎门式起重机),以及集装箱港区新能源集卡的比例均达到99.0%,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上港集团全年能源消耗5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4.0%,每万吨吞吐量能耗5.33吨标准煤,完成了上海市下达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碳排放试点单位落实年度核查并完成清缴工作。尚东分公司获得国内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口,振东分公司和盛东公司分获四星级绿色港口。继续开展港区污水纳管工程,加强船舶废弃物排放管理。

(2)主要项目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首次“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上港集团始终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全力助力推动港航业绿色转型发展。2022年3月,上港集团旗下全球最大LNG加注船“海港未来号”轮,为达飞集团中美“珠江快线”上的1.5万标准箱LNG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锡米号”顺利提供保税LNG同步加注作业服务。该加注船配备2万立方米舱容,可满足目前最大的LNG动力船舶的一次性加注需求。这项加注服务为“船到船”模式,即实现LNG加注时与LNG动力集装箱船装卸作业同步,大幅缩短了大型国际船舶在港停泊时间,保障其高效运营,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能力的港口。

(3)优惠政策

2022年3月,上港集团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4月1日起,对经停上海港使用新能源燃料及靠港时使用港口岸电的外贸船舶,给予靠港船舶减免50%停泊费的优惠。上港集团此项减免政策,将持续至2022年12月31日,旨在鼓励船公司使用新能源燃料,以及在船舶靠港时使用港口岸基供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促进港航业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积极践行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双碳”目标。港口岸电技术可以让船舶在靠港期间,使用岸基电源代替燃油发动机,满足船舶的通讯、照明、泵组等用电需求。岸电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将赋予绿色港口、绿色航运建设更大动能。

4.数字化与智慧港口

(1)建设成效

2022年,上港集团开展科技创新项目42项,其中,牵头实施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课题)7项;完成科技创新项目31项,实现港口科技创新投入占比在0.8%以上。“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取得阶段成果,全年完成10万标准箱作业任务。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试点在沪东公司深入推进,18台无人自主导航运输车(AIV)投入试运营,累计测试里程8000多千米。上港集团完成BTOPS3.0第一版功能开发及上线,进一步提升上海港散杂货码头信息化与运营管理水准;持续推进生产业务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实现智慧港口数字化平台看板2.0的上线应用。“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展上,获金奖8项、银奖4项、铜奖1项。

(2)主要项目

①哪吒科技全新单品。2022年12月28日,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五周年之际,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公司全新单品——“箱区集卡安全智能识别系统”正式发布上市。通过深度研究业务逻辑,哪吒科技研发了基于现有设备的箱区集卡安全智能识别系统,为箱区提供车头防砸、集卡防吊起的安全保障。目前,此套系统已在洋山四期成功落地,进提箱作业效率平均提升10%以上;全面部署后,预计相当于为洋山四期新增5.78台陆侧轨道吊的作业能力。该系统可部署于各类集装箱码头,在桥吊、轨道吊、轮胎吊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②码头道口智能“场所码”。在重点场所推行“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是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市统一部署,上港集团积极推动“场所码”“数字哨兵”推广应用工作,港航数科结合集团生产运行需求,成功推出智能应用于码头道口等处的场所码,做到驾驶员全程无感行驶,相关功能运行顺畅。2022年5月9日凌晨,港航数科接收到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团队发放的密钥后,迅速整合相关数据产品,以数据接口方式通过集团业务系统体现场所码管理功能。凭借着对数据产品与业务流程的深度了解,港航数科于当日17时上线了有关智能场所码产品,可实现从集卡派单到电子防疫通行证、进港流程的全程闭环监管。该智能场所码功能的优势在于集卡司机抵达码头道口时,OCR系统扫描车牌自动匹配后台EIR数据,判断司机符合相关要求后,则司机绑定场所码,数据自动归集到市数据中心。通过后台业务流程逻辑的紧密镶嵌,驾驶员全程无感行驶,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港口的正常运转。

③港口物流数字孪生管控系统。上海咪啰信息科技公司将大数据、智能算法和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运用,研发了实时高保真、虚拟量化、海量实时数据接入的港口物流数字孪生管控系统,系统融合智能算法和拟真评价技术,实现码头事前智能决策、事中孪生监控、事后离线分析的全域多维度管控,为码头生产作业提供实时感知、态势推演、运行评估、拟真评价、异常预警等决策支持。该系统作为码头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突破全港动态在场箱还原、动态船舶建模以及机械作业实时动态效率分析和拟真推演等一系列技术难点,为码头数字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颠覆性地取代传统TOS的堆场监控和船舶监控等业务模块,构建起超大型码头智能算法拟真数字孪生研发平台。该系统优势具有低延迟:实时刷新率1秒内;强通用:基于WEB框架,主流集成显卡即可;承载大:70G/天以上数据流;孪生体多:单码头超过10万个;规则引擎独创:自研Port Meta3D孪生引擎,极大减少集成和运维成本;模块比高:可复用模块比例超过80%;融合算法:整体提升码头10%的效率,降低30%人工干预成本。数据和智能算法双驱动的码头智能孪生管控系统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强,不但适用于自动化码头,同时能够服务于传统码头、园区、危险品堆场以及仓储物流等场景。2022年底,咪啰公司已经协助上海港洋四期码头数字孪生数智平台顺利上线,并在南通港、大连港等传统大型码头和内河码头得到广泛推广,有力地赋能港航物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咪啰公司研发的港口物流数字孪生管控系统提升了港口物流生产运营精细化、精准化管控水平,成功地将“经验管理”转为“数据管理”“智能管理”,有助于打造数据驱动的港口智能决策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港口物流业务流程的虚拟化,进一步打造“港口物流元宇宙”,从技术层面实现港口物流流程重构和运营变革,引领港航物流智能化发展。

④基于图像识别的桥吊钢丝绳自动检测系统。2022年初,盛东公司对桥吊进行“基于图像识别的桥吊钢丝绳自动检测系统”加装测试。该系统可基本消除桥吊钢丝绳检查所需停机时间,大幅减少人力。以单机单次钢丝绳检查(起升、小车、拖缆)为例,单起升桥吊需6人1小时完成,双起升桥吊需8人1小时完成,使用系统后,钢丝绳断丝和异常将被自动记录并报警标记,同时记录异常发生的起升高度和小车位置,技术人员只需查看、核对报警内容即可。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电脑界面实时观察检测数据和图像,所有工作都无需停机。若推广应用于全部37台桥吊,每年钢丝绳停机检修时间可节约超过1000小时,减少近3000人次检查作业,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成本,有效提升桥吊使用率,削减了原先钢丝绳检查所需的动车能耗。

⑤空箱调运中心系统。冠东公司参与建设的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经过一年多开发建设,于2022年9月3日在公司D2箱区揭牌启用。在集团指导下,冠东公司开发了TOPS空箱中心堆场模块、自动铅封发放机、智能道口等系统,有效提升了空箱调运中心管理服务能级。流程设计是空箱调运中心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但关乎空箱中心正常运营,更承担着串联上海口岸及船公司各平台业务的重任。设计初期,业务流程从零开始,各家船公司的工作标准及信息要求各不相同,如何合而为一、统一标准是工作的重心,经与船公司历时数月沟通、协调,甚至“争论”,最终达成共识,为后续系统开发打好了基础。2022年7月,公司陆续完成了马士基、地中海、达飞、长荣等船公司的TOPS空箱中心堆场模块实际测试工作,并开上海港铅封号及箱号自动匹配功能之先河,投入使用自动铅封发放机,替代传统人工输入模式,实现了在客户提箱系统(EIRAPP)中的数据交互,客户拿取铅封时间基本稳定在15秒左右,铅封号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智能道口系统的建成,实现了箱号和铅封匹配自动化,取代了人工操作环节,大大提高了集卡出场效率。

5.平安与效率港口

(1)平安港口

2022年,全市两级交通执法队伍共出动执法人员84694人次,执法车辆22575辆次,执法船艇1186艘次,实施日常巡查航道23.4万千米;上户检查港口企业6188户次,水路运输企业383户次;检查行业船舶12859艘次;全市共立案查处出租汽车、省际客运、危险品运输、港口、货运车辆超限运输等重点监管行业违法案件1.92万件。

市交通委加强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监管。持续推进落实大型油品储罐安全风险管控和港口危险货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场所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监管,落实与道路运输相衔接的集装箱危险货物全流程监管等;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集装箱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实施8类、9类货物与普货混堆,协调推进外高桥六期集装箱危险货物堆场扩容;积极保障洋山港保税LNG船舶加注,全球最大LNG加注船“海港未来号”已投入运营,并实现常态化“船船”加注。

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牵头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分析研究本市内河搜救工作,形成内河搜救研究报告,并编写发布《上海市内河水上搜救值守站、应急物资储备点建设和人员、装备配置导则》;着力打造3个搜救基地工作,3个基地基本框架功能已经确定,应急物资逐步丰富配齐。

上港集团强化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装卸、运输、储存、拆装等作业的监管,做好现场监护、视频监控和督查巡查等各项安全措施等;主动作为应对危险货物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推进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三维监管系统的建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辅助监管人员更加精确、高效、科学的对堆场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管理、监控及响应,从而提高对危险货物集装箱的监管水平及效率。

(2)效率港口

继2022年5月3日创造了桥吊单机每小时装卸58.95自然箱的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纪录之后,上港集团洋山四期在2022年6月16日又接连创造了桥吊平均台时量58.28自然箱/小时、桥吊单机作业效率63.88自然箱/小时等两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生产指标新纪录。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叠加的复杂局面,全球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依托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ITOS智能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这颗“智慧大脑”,充分发挥装备制造、新技术应用、集成创新及运营模式上的先发优势和领跑实力,进一步深化与口岸单位、港航物流企业合作,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保障物流畅通,始终保持港区生产作业高效运转,为稳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正常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效助力上海港持续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

6.主要港口企业

(1)港口主业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业务包括码头装卸、仓储堆存、航运、陆运、代理等服务在内的港口物流产业链。2021年,上海港(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4703.3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707.8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6.82亿元,A股总市值1275.67亿元。在本报告期内,公司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为1.1775元。

①生产经营稳中有进。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公司铆足干劲抢抓生产,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和航线布局,高标准兑现昼夜计划和服务承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正增长,同时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创下多项历史新高。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1月份,完成435万标准箱,刷新月度历史新高;9月11日,昼夜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7万标准箱,同时创造了单工班、单船、单码头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等4项纪录。公司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91.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0.6%。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14亿吨,同比下降4.7%。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7819.3万吨,同比减少5.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80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母净利润172.24亿元,同比增长17.3%,在高位上实现新的突破。

②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全力推进港口能力建设。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在沪浙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后,公司与浙江海港集团商讨形成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总体方案,并于2022年10月30日获得施工许可证,于11月28日实现正式开工;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同时通过股权收购,获得百联集团罗泾地区码头岸线资源及后方陆域相关资产;洋山水公铁集疏运系统整体工程项目推进有力;洋山深水港区空重箱堆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等。

③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持续做大“朋友圈”。以色列海法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04万标准箱,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成为迄今为止地中海沿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投产最迅捷的码头,为该地区物流经贸提供了便捷服务。此外,公司持续深化长江战略,与湖北省港、江西省港分别推动阳逻一至三期、九江城西和红光集装箱码头一体化运营;与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围绕航线协同、信息化及智慧港口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参股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深化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与沧州市在港口建设、运营发展等方面的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增资入股中集物流,促进在海铁联运和物流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合作等。

④融合创新打造智慧绿色港口。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全年投入节能减排项目资金2.89亿元,完成油改电、混合动力等节能改造的RTG,以及集装箱港区新能源集卡的比例,均达到99%,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完成上海市下达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全年能源消耗50万吨标准煤,每万吨吞吐量能耗5.33吨标准煤。2022年,尚东分公司获评国内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口,振东分公司和盛东公司分别获评四星级绿色港口。

表9 2022年上海港口主业部分单位经营概况

(2)港口辅助业

①船舶引航

2022年,上海港引航站共高效引领各类中外船舶57658艘次,其中,进港27858艘次、出港27990艘次、移泊1810艘次;进出长江20552艘次,引领集装箱船28575艘次。面对疫情,上海港上半年保障了港口运输通畅,维护了民生稳定;下半年引航量明显回升,2022年9月份以来,月引领艘次同比平均增幅达8.9%,引航资源效能充分挖掘释放。

洋山港区2022年引领船舶9464艘次,同比增长9.2%,其中,5月份完成引航任务994艘次,创历史新高。分站克服港区大风、多雾等影响,通过创新不断升级套泊、雾航等引航操作法,助推码头装卸效能持续释放,全年各类特殊操作法实施占比58.7%。开展各类套泊作业4264次,其中,“双套泊”作业1844艘次,“三套泊”作业102艘次,各类大型船舶顺流离泊作业577艘次,完成1.8万标准箱及以上集装箱船安全靠离1322艘次,多次引领全球最大装载量的集装箱船“长益号”轮、“长彩号”轮安全靠离。

②船舶拖带

2022年,上海港全年拖带作业量完成100888艘次,同比下降2.1%。其中,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拖带作业量66786艘次,同比下降3.2%,营业收入75370万元,净利润6610万元。上海深水港船务有限公司拖带作业量完成34102艘次,同比上升0.1%。

③外轮理货

2022年,全港共完成外轮船舶理货88559艘次,同比下降2.5%;共完成理货42953.4万吨,同比减少1.7%;集装箱理箱量4256.96万标准箱,同比下降5.0%;安全质量实现无重大事故。

表10 2022年上海港外轮理货业绩

(资料来源: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中联理货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表11 2022年上海港口其他相关经营单位经营概况

(三)基础设施建设

1.码头

截至2022年底,上海港共有海港码头泊位1051个,海港码头长109.17千米,货物年通过能力5.8732亿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657万标准箱。

按生产类型分类,上海港(海港)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66个,码头长度77.46千米;非生产性码头泊位485个,码头长度31.7千米。按使用类型分类,公用码头泊位224个,码头长度共31.1千米;专用码头泊位827个,同比下降24个,码头长度共78.07千米。全港万吨级码头泊位共239个,其中,103个公用码头泊位均为生产性码头泊位,专用生产性码头泊位86个,专用非生产性码头泊位50个。

海港码头单位共有198家,减少4家。公用码头企业拥有仓库面积22.82万平方米,堆场面积941.34万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面积784.66万平方米,堆存能力可达441.54万标准箱。

表12 2021—2022年上海港海港码头泊位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截至2022年底,上海港共有内河码头泊位741个,码头长度为37.72千米,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1.09亿吨。

表13 2021—2022年上海港内河码头泊位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2.航道

(1)沿海航道

截至2022年底,沿海航道里程约431.43千米,主要由洋山深水港区航道(进港航道和港内航道)、黄浦江航道(闵行发电厂至吴淞口)及其支流河口航道、杭州湾航道、长江口沿岸港区部分支航道(罗泾、外高桥港区和宝山支航道)组成,其中,10万~20万吨级航道79.61千米,5万~10万吨级航道6.20千米,5万吨级以下航道269.88千米,内河常年通航海轮Ⅰ级67.4千米,剩余8.34千米属内河黄浦江支流河口航道。

(2)内河航道

截至2022年底,内河航道有120条,航道里程约1589.49千米。其中,Ⅲ级航道157.79千米、Ⅳ级航道22.5千米、Ⅴ级航道46.73千米、Ⅵ级航道318.17千米、Ⅶ级航道260.35千米、Ⅷ级(等外级)航道783.95千米。内河航道上共有跨航道桥梁3000余座,通航船(套)闸32座,航标57座,其中,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是本市交通部门管理的第一座船闸,设计最大船舶载重吨为1000吨级,设计通过能力为2900万吨/年,2020年投入试运行。

3.行业重大建设项目

(1)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

2022年9月3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正式启用。伴随其建成投产,全球资源配置的关键“钥匙”——集装箱将进一步集聚洋山港区。这也意味着,上海港服务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能级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进一步完善。为应对因进出口箱量不平衡所导致的季节性缺箱,2021年8月,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年来,空箱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平面箱位约1.2万标准箱,具备300万标准箱年吞吐能力。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空箱中心启用后,将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促进港口和航运企业互联互通,为船公司以及东北亚、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客户提供空箱服务,有效提升港口航运综合服务水平,同时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2)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

2022年9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正式获批,将新建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同时,洋山港全新的集疏运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是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对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3)上海港滚装码头资源整合

2022年,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以及上港集团和临港集团的推动下,南港码头交由海通码头统一经营管理。自此,海通码头成为上海口岸唯一专业从事汽车、重大件和件杂货滚装业务的公共码头服务商。建立了“两港三地”协同发展的战略新格局,形成集“生产服务+消费服务+水水中转”三位一体的口岸汽车物流服务功能。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内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带动上海港汽车滚装出口业务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海通公司积极响应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目标,致力将上海港汽车滚装业务打造为世界第一。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在资源建设方面,公司在外高桥港区加快推进自动立体库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外高桥资源能力,以满足外贸业务对场地资源的需求。公司全面承接临港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同时赋能临港港区。在岸线能力建设方面,于2022年底动工进行码头局部改造,提升夜间作业能力,实现港区24小时作业。同时,做好港区新建泊位和配套资源建设规划。

(4)上海港岸基供电服务

2022年1月28日,上港集团和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集装箱船舶靠港使用码头岸基供电服务协议书,标志着双方携手积极推进大型远洋干线船舶在上海港的岸电常态化使用。上港集团将在上海港范围内为中远海集运公司提供岸基供电服务。上港集团始终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重视岸电技术发展与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2010年在外高桥二期集装箱码头建成国内首套港口移动式岸电系统以来,积极与航运企业对接,开展岸电测试、使用工作,并与岸电设备制造头部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上海港岸电技术的进步与安全性能、接电成功率的提升。目前,上港集团已在上海港所有国际集装箱码头配套高压岸电设施,并完成设施运行测试,具备常态化使用条件。

(5)崇明公共货运码头

2022年12月,崇明岛公共货运码头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码头位于崇明区新河镇,从高空俯瞰,整个码头呈“π”字形,包含水域、陆域两部分,码头结构按照5000吨级校核。崇明岛公共货运码头工程规划建设成保障崇明岛城市运行和民生所需物资的综合性公共货运码头,主要功能包括船舶燃油加注、船舶LNG加注和崇明本岛日常所需危险货物运输。码头共布置了8个泊位,前沿布置2个2000吨级货船LNG加注泊位、2个2000吨级柴油加注泊位,1个2000吨级件杂货泊位;后沿布置1个2000吨级货物滚装船、2个2000吨级货船待泊泊位。本工程将解决上海崇明客运轮船有限公司及上海市客运轮船有限公司所属船舶加油问题,远期逐步替代现有危险品作业码头,承担全岛的船舶加油、加气和包装件危险品滚装作业。

(6)油墩港航道(北青公路—朱家浜)整治工程

2022年6月30日上午,油墩港航道(北青公路—朱家浜)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本市高等级内河航道网西侧环线骨干航道正式启动提标整治。油墩港航道主要位于松江区、青浦区,南起黄浦江上游横潦泾、北至吴淞江,全长约36.2千米。全线按“Ⅳ级限制性航道”(远期兼顾90标准箱内河集装箱船)要求实施整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拓宽浚深航道、新改建护岸工程、新改建跨河桥梁、新建油墩港水利枢纽和东大盈二线船闸、新建2处港航管理站点等配套设施。油墩港航道整治包括5项工程,即东大盈、油墩港2项航运枢纽工程,西胜路桥—北青公路桥段和朱家浜—区界段、北青公路桥—朱家浜段、区界—闵塔公路桥段3项航道工程。率先实施的油墩港航道(北青公路—朱家浜)整治工程,位于青浦区内,北起北青公路桥、南至朱家浜,航道整治中心线长3.68千米、航道面宽70米,两侧陆域控制宽度15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68千米浚拓宽航道、7.20千米护岸新建及加固,新建16544平方米防汛道路和3座支流桥梁,以及新增景观绿化49230平方米、导助航标志66处等。预计2024年6月30日完工。与此同时,后续工程的技术前期已全面展开,2022年、2023年将先后具备开工条件,力争“十四五”期末航道护岸建设过半,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构建、上海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完善助力。

(四)服务国家战略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年度进展

跨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海空枢纽能力保持领先。枢纽港跨区域合作建设加快推进,上海港与连云港港、南通吕四港合资合作,充实长三角北翼港口战略布局。洋山港小洋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获得核准,陆域工程开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连通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稳步推进航空枢纽港建设,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苏州高新区城市航站楼完成运营前准备工作,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航站楼完成土建工程。提升空地联运服务水平,扩大以上海为枢纽的空铁联运服务网络。上海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和货邮吞吐量2889万人次、330万吨。集疏运系统运行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3.9%。海铁联运业务拓展到9省32市,全年完成海铁联运57.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8.1%。临港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完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启用。

智慧绿色加快发展,可持续航运生态逐步形成。港航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作业能级达630万标准箱/年,全面实现设计吞吐能力。上海港主要进口电商货物集装箱单证上链办理,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洋山智能重卡启动“减员化”运营测试。“北斗水上交通运输分理服务中心”基础服务系统有序推进。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B岛完成改造并试运行,实现行李全流程跟踪、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务。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突破,上海港实现保税LNG加注“中国首单”,船船同步LNG加注实现常态化运营。上海港与洛杉矶港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获人大表决通过。《上海市鼓励靠泊船舶使用岸电扶持办法》出台。国际集装箱泊位岸电用电量突破300万度,机场桥载电源使用率达99%以上。国家海难预防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大纲完成编制。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长三角水域实施海空联动执法。

航运服务创新突破,服务品牌效应显著增强。航运服务日益转向高质量、品牌化发展,部市合作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基本建成。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启动试运行。《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编制规范》获评“上海标准”。涵盖26大类船供物料产品的系列团体标准发布。上海海事法院顺利审结全国首例“承认英国法院判决案件”。在沪海事审判系统、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航运法治发展联盟”。新一轮上海国际航运保险财政扶持政策出台,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保费收入达24.56亿元和24.46亿元,全国占比分别为36.4%和13.7%。中国首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豪华游轮“招商伊顿号”实现上海港自疫情停航以来首班邮轮运营航次开航。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全船贯通,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邮轮品牌“爱达·魔都号”邮轮揭幕。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航运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上海市政府与国际海事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关注和解决海事安全和安保、海员权益保护、智能航运等重大事项。中国船东协会成为国际航运公会正式会员,积极争取国际航运公会设立上海代表处。上海海事局加强国际海事热点议题跟踪研究,全年共向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标协会等国际组织提交提案17篇,并全部被采纳;承担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备忘录技术工作组主席工作。上海港与鹿特丹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深化友好港合作。成功举办“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2022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

(2)上海港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举措

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表14 2022年全球前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单位:万标准箱)

〔资料来源:《全球港口发展报告(2022)》〕

2022年,上海港港口连接度指数得分为146.63(该得分为4个季度得分的平均值),比2021年得分略有增长,港口连接度指数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

表15 2022年上海港港口连通度指数得分及排名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全国首票境外船舶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2022年5月31日,27个从加拿大温哥华进口至中国的集装箱,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被装上“美若马士基号”轮,涉及转关商品为青豌豆,重725吨,将于6月1日从洋山三期码头出发,运往最终目的地天津港。这标志着中国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是指外国国籍船舶在中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重箱的国内段运输。根据2021年11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的批复》,允许外资班轮船公司开展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与上海洋山港之间,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是中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上海港地理位置优越、航线网络四通八达,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正加快协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将有利于发挥洋山港区位优势,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进一步带动上海港中转业务发展,吸引境外船公司将国际中转业务从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打造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

2.“一带一路”建设

(1)“一带一路”建设年度进展

2022年,新增5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增至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2022年,我国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对外投资平稳发展,稳中有进。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元,同比增长5.2%(折合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0.9%)。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859.4亿元,同比增长7.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424.9亿元,同比增长4.3%,新签合同额17021.7亿元,同比增长2.1%。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49.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296.2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4.8%和51.2%,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出积极贡献。

②部分行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2022年,我国投向批发和零售业21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投向制造业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7.6亿美元,同比增长5.8%。

③地方对外投资活跃。2022年,地方企业对外投资939.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1%,占总额的80.4%。其中,东部地区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0.3%,占地方投资的81.6%,广东、浙江和上海位列地方对外投资前三位。

(2)上海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举措

①海法新港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目标。这是以色列60年来首个新码头,也是迄今为止地中海沿岸最先进、最绿色、建设速度最快的码头,是点缀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明珠,给以色列港口行业带来了重大提升,也为地中海地区物流经贸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2022年11月14日,在上港集团指导和统筹部署下,在以色列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以色列海法新港完成了37.25万标准箱集装箱,提前、超额完成35万标准箱的年度生产目标,为2023年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通电话时,把海法新港称为“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一直以来巨大地鼓舞着、指引着以色列公司全体员工。

②保供保畅疫苗工厂整套设备出口摩洛哥。2022年5月,一艘62000载重吨的多用途重吊船——中波公司“皮莱茨基号”轮搭载着中国出口非洲摩洛哥疫苗工厂整套设备,从罗泾分公司码头起航驶向摩洛哥。这艘疫情防控期间“诞生”的新船,首载承运货物是由摩洛哥政府、中国国药集团和摩洛哥Sothema制药集团达成的新冠疫苗生产协议所涉及的相关设备。该船装载近4万立方米设备,包含111件大型工厂模块化组件,并且有运输要求高、发运货量大、交付期限短等严苛要求。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公司主动跨前一步,成立项目组,认真做好前期了解和信息跟踪,对计划受理、货物集港、船舶靠泊等环节做出细致安排,与客户保持良好的线上沟通,确保货物有序集港、船舶及时靠港。装船过程中,公司党工团突击队发挥积极作用,与船方持续沟通,各部门默契配合,以优质高效的装卸服务确保了该船的顺利离泊,为共建“一带一路”、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贡献了力量。

3.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1)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年度进展

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计约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4,与上年相比,合计量增加1.42万亿元。随着安徽黄山市GDP越过千亿元“门槛”,长三角所有设区市的经济体量均达到了千亿元以上。

G60科创走廊建立首批项目库、无锡、黄山实现线上“跨域庭审”有力推动实现长三角仲裁一体化、苏浙沪皖合推免罚清单系全国首次、长三角首条跨省市市域铁路获批建设(上海金山至嘉兴平湖市域铁路浙江段)、沪苏浙皖联合打造长三角“文化发展高地”、安徽立法支持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共享、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成立、长三角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等一批跨界区域率先突破。2022年10月,沪苏浙皖共同制订《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携手共建、全球创新网络协同构建、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一体化推进等五大行动,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上海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举措

①上港集团成立长三角多式联运(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11月,上港集团出资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港集团长三角多式联运(上海)有限公司(简称“长三角公司”),作为其在长三角区域市场发展的运营主体,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长三角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上港集团在长三角区域参与投资企业的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及项目建设,管理长三角区域参与投资的各航运物流企业,落实该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服务,做大做强内河业务;将为上海母港箱量的持续增长、提升水水中转比例,实现绿色环保发展等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上港集团在长三角港口群的集疏运枢纽地位。

②上港集团ICT项目解痛点、保通畅,服务长三角发展。2022年3月以来,受疫情反弹影响,长三角地区公路集卡运输受到制约,运作效率明显下降,这已成为外贸进出口供应链通畅的主要瓶颈。上港集团所属同盛物流集运通苏州公司充分考虑港口服务前置及“公转水”业务优势,积极与内河码头、驳船公司、车队企业协调,通过ICT(内陆集装箱枢纽)业务模式全力保障供应链运输通道畅通,为出口企业解决实际运输通道问题。据统计,3月15日—4月9日期间,上港集团ICT水路运输完成吞吐量6012标准箱,同比增长98.94%。后续,上港集团将继续充分发挥好ICT业务模式优势,加大业务推广力度,为疫情防控和保供保畅做贡献。

③增密沪连航班。2022年2月24日,上港集团旗下锦江航运所属“集海钟山号”轮顺利靠泊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船舶装载有国外进口由上海中转至连云港共计184个标准箱,这标志着上海港与连云港两港深化合作项目之一的支线航班增密进入实际运行阶段。随着长三角两港之间航班的增密,上海港作为长江“龙头”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关键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该沿江、沿海、沿陆桥的“π”形区域开发也贯通串接起来,有助于提升沪连同港化效应,促推形成“东西双轴联动、沿海南北联通”的长三角港航物流新格局。“连申快航”密度的增加是更好服务客户、提升物流效率的第一步,未来随着该快航天天班的实现,将为地区客户带来更多新的商机,为港口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4.长江经济带建设

(1)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展

面对新冠疫情压力,以及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的指引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落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总要求,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创新驱动力稳步提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展示出黄金经济带的活力和潜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长江经济带的GDP逐年上升,从2017年38.22万亿元,占全国的45.9%,上升至2022年56万亿元,占全国46.3%。三大城市群GDP总量持续上升,发展加速。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内升级差距缩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有千秋。2022年,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94.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成效显著。

另外,在航运方面,2022年,长江干线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9亿吨、集装箱245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7.7%,创历史新高。

2022年,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引领国际航线船舶3.5万余艘次。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船闸、升船机通航保证率100%。在保通保畅同时,长航局建立了运行长江航运公共服务平台,海事移动执法、国产化单北斗新型航标灯、船闸运行监测等一批创新成果全面应用,长江电子航道图已在汉江、赣江、信江、京杭运河等主要支流推广应用,覆盖航道里程近5000千米。在航运降碳减污扩绿方面,2022年,长航局统筹船舶污染治理与清洁低碳能源利用,3.3万艘船舶实现“零排放”。绿色航道建设加快推进,已实施生态固滩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彻底整治非法码头1361座,近两年实施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约1350万立方米。岸电应用全面推广,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近80万艘次、900万小时,同比均增长近60%。

(2)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

上港集团与江西省港集团组建合资公司。2022年11月,上港集团与江西省港口集团,在南昌签署协议,合资组建江西集装箱码头运营管理公司。根据协议,为共同推动江西省集装箱资源整合,双方设立合资公司,通过九江城西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和九江红光国际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一体化运营,优化运输结构,推动集装箱业务一体化发展。同时,将九江作为江西省内长江流域的集装箱枢纽港,双方通过整体租赁经营城西码头与红光码头,重点在港口经营、水路普通货物运输、水路危险货物运输、港口货物装卸搬运、集装箱租赁、普通货物仓储、国际国内船舶代理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两家码头统一运营管理的目标。双方签约落地,既有利于上港集团推进“长江战略”,进一步巩固发展优势,扩大国内基本盘,也有利于江西省港口集团借船“出赣”“出海”,加快与沿江港口交流合作,延伸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链、供应链。

(五)年度行业大事记

1月28日,上海港和洛杉矶港倡议共同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以实现上海港和洛杉矶港之间以最清洁、低碳的方式实现港到港货物运输。

3月6日,中国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靠泊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3月14日,马耳他籍“达飞希米号”集装箱轮驶入洋山港二期码头,完成LNG燃料加注。

3月15日,上海港完成中国港口首次LNG“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

3月15日,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World)中国区总部——迪拜港务(上海)有限公司在临港完成注册登记。

4月1日,上港集团对经停上海港使用新能源燃料及靠港时使用港口岸电的外贸航线船舶,给予靠港船舶停泊费50%的优惠减免。

5月7日,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揭牌运营。

5月31日,27个从国外进口到中国的集装箱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被装上“美若马士基号”轮,于6月1日从洋山三期码头出发,运往最终目的地天津港,标志着国内首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

6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连线上港集团,听取上海港生产恢复、集装箱转运等情况汇报。

6月23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6月25日,嘉兴东—上海洋山港首趟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开行。

6月30日,洋山港海事局首次通过“不停航办证”的方式对在航船舶开展“中国洋山港”籍船舶登记。

7月1日,上海港ICT(内陆集装箱码头)常州分中心启用,开通常州—上海港的首条集装箱河海直达航线。

7月4日,国内能效等级最高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舶“锦源融和号”轮靠泊洋山港。

8月23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召开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会上颁发了上海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地方牌照。

8月24日,洋山深水港首次为全球最大型2.3万标准箱双燃料集装箱船加注LNG燃料,标志着上海港LNG燃料加注服务能级跃升。

8月29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正式获批。

9月3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正式启用。

9月6日,上海口岸外高桥港—洋山港“两港联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实现全流程贯通。

9月29日,洋山深水港上线“海上数字哨兵”,实现对进出洋山港外国籍船舶智能化“预检”。

10月18日,上海外港口岸“离港确认”新模式覆盖11个省市的30多个长江沿线港口。

10月26日,沪通合作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运营。

11月10日,安庆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正式落地。

11月22日,由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联合承办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国际海运平行论坛举行。

11月23日,上海南港口岸适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径予放行”首单启动,首批径予放行车辆过卡、进港,标志着上海南港口岸正式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径予放行政策适用口岸。

12月15日,达飞集团与上港集团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岸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备受电条件的达飞集装箱船,在上海港实现全面岸基供电。

(上海港口行业协会供稿) WqY51gbd3yZ3LA0JHTLMLmcf3FNNyUo9iQB/P7QhVajl0K9aXjrsi0fbEQERLd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