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漫画

人都说我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这话未必尽然。我小时候,《太平洋画报》上发表陈师曾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人家》等,寥寥数笔,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认为这算是中国漫画的始源。不过那时候不用漫画的名称。所以世人不知“师曾漫画”,而只知“子恺漫画”。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但也不是我自称,却是别人代定的。约在民国十二年左右,上海一辈友人办《文学周报》。我正在家里描那种小画。乘兴落笔,俄顷成章,就贴在壁上,自己欣赏。一旦被编者看见,就被拿去制版,逐期刊登在《文学周报》上。编者代为定名曰“子恺漫画”。以后我作品源源而来,结集成册,交开明书店出版,就仿印象派画家的办法(印象派这名称原是他人讥评的称呼,画家就承认了),沿用了别人代用的名称。所以我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我只承认漫画二字是在我的书上开始用起的。

其实,我的画究竟是不是“漫画”,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二字在中国向来没有。日本人始用汉文漫画二字。日本人所谓“漫画”,定义为何,也没有确说。但据我知道,日本的“漫画”,乃兼称中国的急就画,即兴画及西洋的cartoon和caricature的。但中国的急就即兴之作,比西洋的cartoon和caricature趣味大异。前者富有笔情墨趣,后者注重讽刺滑稽。前者只有寥寥数笔,后者常有用钢笔细描的。所以在东洋,漫画两字的定义很难下。但这也无用考察。总之,漫画二字只能望文生义。漫,随意也。凡随意写出的画,都不仿称为漫画,如果此言行得,我的画自可称为漫画。因为我作漫画,感觉同写随笔一样,不过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我作漫画,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今日回顾这二十年的历史,自己觉得,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划界,只是我的漫画中含有这四种相的表现而已。

我从小喜欢读诗词,只是读而不作。我觉得古人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或其一句。这一句我讽咏之不足,往往把他抄写在小纸条上,粘在座右,随时欣赏。有时眼前会现出一个幻象来,若隐若现,如有如无。立刻提起笔来写,只写得一个概略,那幻想已经消失。我看看纸上,只有寥寥数笔的轮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颇能代表那个幻象,不要求加详了。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笔加详描写,结果变成和那幻象全异的一种现象,竟糟塌了那张画。恍悟古人之言:“意到笔不到”,真非欺人之谈。作画意在笔先。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非但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缺乏艺术趣味的人,看了我的画惊讶地叫道:“咦!这人只有一个嘴巴,没有眼睛!”“咦!这人的四根手指黏成一块的!”甚至有更细心的人说:“眼镜玻璃后面怎么不见眼睛?”对于他们,我实在无法解嘲,只得置之不理,管自读诗读词捕捉幻象,描写我的漫画。《无言独上西楼》,《几人相忆在江楼》,《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便是那时的作品。初作《无言独上西楼》,发表在《文学周报》上时,有一人批评道:“这人是李后主,应该穿古装。你怎么画成穿大褂的现代人?”我回答说:“我不是作历史画,也不为李后主词作插图,我是描写读李词后所得体感的。我是现代人,我的体感当然作现代相。这才足证李词是千古不朽之作,而我的欣赏是被动的创作。”

我作漫画由被动的创作而进于自动的创作,最初是描写家里的儿童生活相。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所渭“社会”里的虚伪矜忿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见《缘缘堂随笔》 )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现在回想当时的意识,这正是从反面诅咒成人社会的恶劣。这些画我今日看了,一腔热血还能沸腾起来,忘记了老之将至,这就是《办公室》,《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弟弟新官人,妹妹新娘子》,《小母亲》,《爸爸回来了》等作品。这些画的模特儿——阿宝,瞻瞻,软软——现在都已变成大学生,我也垂垂老矣。然而老的是身体,灵魂永远不老。最近我重描这些画的时候,仿佛觉得年光倒流,返老还童。从前的憧憬,依然活跃在我的心中了。

后来我的画笔又改了方向,从正面描写成人社会的现状了。我住在红尘扑面的上海,看见无数屋脊中浮出一纸鸢来,恍悟春到人间,就作《都会之春》。看见楼窗里挂下一只篮来,就作《买粽子》。看见工厂职员散工回家,就作《星期六之夜》。看见白渡桥边,白相人调笑苏州卖花女,就作《卖花声》。……我住在杭州及故乡石门湾,看见市民的日常生活,就作《市景》,《邻人之爱》,《挑荠菜》。我客居乡村,就作《话桑麻》,《云霓》,《柳荫》……这些画中的情景,多少美观!这些人的生活,多少幸福!这几乎同儿童生活一样地美丽!我明知道这是成人社会光明的一面,还有残酷悲惨,丑恶黑暗的一面,我的笔不忍描写,一时竟把他们抹杀了。

后来我的笔终于描写了。我想,佛菩萨的说法,有“显正”和“斥妄”两途。美谚曰:“漫画以笑语叱咤世间。”就好比说法我何为专写光明方面的美景,而不写黑暗方面的丑态呢?西洋文学者巴尔札克(Barxac),左拉(Zola)的所谓自然主义,便是这个宗旨吧。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残忍相,悲惨相,丑恶相,而为他们写照。《颁白者》,《都市奇观》,《邻人》,《鬻儿》,《某父子》,以及写古诗的《瓜车翻覆》,《大鱼啖小鱼》等,便是当时的所作。后来的《仓皇》,《战后》,《警报解除后》,《轰炸》等,也是这类的作品。有时我看看这些作品,觉得触目惊心,难道自己已经坠入了恶魔派(devilism)么?于是我想,艺术毕竟是美的,人生毕竟是崇高的,自然毕竟是伟大的,我这些辛酸凄楚的作品,胡为乎来哉?古人说:“恶岁诗人无好语。”难道我就做了恶岁诗人么?于是我的眼就从恶岁转向永劫,我的笔既也从人生转向自然。我忽然注意到破墙的砖缝里钻出来的一根小草,作了一幅《生机》。真正没有几笔,然而自己觉得比从前所作的数千百幅精工得多,以后就用同样的笔调作出《春草》,《战场之春》,《抛核处》等画。有一天我在仇北崖家里,看见桌上供着一个炮弹壳,壳内插着红莲花,归来又作了一幅《炮弹作花瓶》。有一天,我在汉口看见截了半段的大树,正在抽芽。回来又作了一幅《大树被斩伐》。《护生画集》中所载的《遇赦》,《悠然而逝》,《蝴蝶来仪》等,都是此类作品。直到现在,此类作品是我自己所最爱的。我自己觉得近来真像诗人了,但不是恶岁诗人,却是沉郁的诗人。诗人作诗喜沉郁。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对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陈亦峰语)。此言先得我心。

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我近来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但也不完全如此,在酒后,在病中,在感动之下,在懊丧之余,心情常常变换,笔调也时时反复。所以上述的四个时期的作风,并不判然划界,却参差交互地出现在我的笔下,不过出现的程序大约如上而已。 m5XPWajeR7gz5bSCtsRI2Nfdgpwm6a+00XyHkuaC5zQKU7z4M/PNBcNDWxzgwr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