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武则天权力的延伸

武则天统治后期,从流放地召回李显,历法恢复以寅月为正月 ,诸多举措大体上已经明确了将政权交给儿子而不是武家子弟的方针。中央权力格局基本分为李、武两派势力——当然李家还有李显和李旦两派。武则天希望能够融合李武两家,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一直掌握权力。在这种背景下,张易之兄弟登场了。

武则天任用张易之兄弟当然并不只是因为他们长得好看。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精力大不如前,掌控全局的能力下降,通过张易之兄弟,她能够把权力之手延伸出去,继续操控全盘。

张易之出身士族,是贞观时期大臣张行成的族孙。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并挑选朝中重臣到东宫任职。张行成时任刑部侍郎,以本职兼任太子少詹事,成为李治的东宫属官。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子李治在张行成与高季辅的拥戴下,即位于太极殿。张行成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并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张行成是高宗前期非常重要的宰相,但去世较早。

张易之幼以门荫入仕,逐步升迁到尚乘奉御。据史料说他成年以后是个美男子,个子高,皮肤白,擅长音乐。太平公主举荐他的弟弟张昌宗,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张易之。张易之“善治炼药石” 。武则天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了,希望长寿,需要张易之这样的人才,便拔擢张昌宗为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张易之为司卫少卿,并且赐给他们宅第、财物、奴婢、牲畜;没过几天又授张昌宗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赐防閤(唐代给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配备的服役人员),以及朔望日朝见的特权。在武则天的刻意提拔之下,张昌宗和张易之很快进入了权力中心。

武则天对张易之兄弟的父母也很好。追赠张易之的父亲张希臧为襄州刺史,母亲韦阿臧并封太夫人,派尚宫(宫中的女官)探问她们的起居。张易之的父亲过世后,母亲守寡,武则天还特地下敕让凤阁侍郎李迥秀为臧氏私夫。李迥秀是开国功臣李大亮的族孙,做过宰相,是当时的重要官员。张 在《朝野佥载》中记载,“张易之为母阿臧造七宝帐,金银、珠玉、宝贝之类罔不毕萃,旷古以来,未曾闻见。”阿臧与李迥秀私通,其实是阿臧逼迫李迥秀的。李迥秀畏惧张氏兄弟的权势,又嫌弃阿臧年纪大,经常饮酒无度,酒醉不醒。后来到外地担任衡州刺史。张易之倒台后,阿臧没入官,李迥秀连坐,被降职为卫州长史。不过后来他又升官,做到兵部尚书。

按照《旧唐书》的总结,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在当时“兴不旬日,贵震天下”,崛起非常迅速,不难想象此时的武则天有多相信身边这些服务人员。八十岁的老太太跟二十岁的年轻人,可能谈谈养生或是说说自己过去的辉煌岁月,床笫之事恐怕只是外界的捕风捉影。武则天任用他们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虑,这是一个年老君主的无奈之举。大家纷纷巴结新贵张氏兄弟,“诸武兄弟及宗楚客等争造门,伺望颜色,亲执辔箠,号易之为‘五郎’,昌宗‘六郎’” 。著名诗人宋之问亲自替张易之捧尿壶,被传为笑柄。

圣历二年(699)正月,武则天为了让二张兄弟有自己的工作平台,设立控鹤监,由张易之担任控鹤监,张昌宗及吉顼、田归道、李迥秀、薛稷、员半千等诗人、文学之士充任控鹤监内供奉。第二年,控鹤监改名为奉宸府,张易之担任奉宸令。

有谄媚者上奏,说张昌宗是周朝王子晋(周灵王之子,据《列仙传》,其喜爱吹笙,后乘白鹤升天登仙)转世。武则天让张昌宗披上羽衣,乘着木鹤,一起吹笙,文士皆赋诗以美之。武则天还下令挑选美少年担任左右奉宸供奉,大臣朱敬则进谏道:

陛下内宠有易之、昌宗,足矣。近闻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衒,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

看到张氏兄弟飞黄腾达,很多人想模仿,希望得到武则天的垂青。朱敬则认为,放任这种情况,无礼无仪,有碍观瞻。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因张氏兄弟的恶名传到宫外,武则天想制造一些美谈为他们遮丑,便命张易之、张昌宗于内殿引李峤、张说、宋之问、富嘉谟、徐彦伯等二十六人编撰《三教珠英》。

张易之、张昌宗突然掌握权势,行事遂肆无忌惮。他们的弟弟张昌仪担任洛阳令,有一次早朝,有一个姓薛的选人拦住他的马,给他黄金五十两,希望能在选官时得到照顾,还把自己的简历给了他。张昌仪到了朝堂,把简历给了负责选官的吏部侍郎张锡。过了几天,张锡把简历弄丢了,又去问张昌仪,张昌仪骂道:“不了事人!我亦不记,但姓薛者即与之。”张锡畏惧张家的权势,不敢不从,索性把这次所有姓薛的候选官员都授予官职。

701 年,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女婿魏王武延基私下议论二张专权。张易之知道后去找武则天告状,武则天把事情推给李显。李显为自保,把这几个人缢杀。李重润 (682—701)是李显和韦皇后的嫡长子,武延基是武承嗣之子,继承的是武士彟的魏王爵位。张易之一举害死了中宗和武家的两位继承人。长安二年(702)八月,张氏兄弟的权势到达极点。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先是上表请封张昌宗为王,未获允准。他们再次上表,张昌宗获封邺国公。

图9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杖图》1

图10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杖图》2

张氏兄弟几乎得罪了当时所有势力。宰相魏元忠与张氏兄弟不睦,双方关系紧张。长安三年(703),武则天一度病重,张昌宗怕武则天哪一日晏驾,他们会被魏元忠所杀,就诋毁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计划扶持太子上位。武则天大怒,将魏元忠、高戬下狱。张昌宗私底下找凤阁舍人张说,希望他做伪证。但临头上张说在宋璟的劝说下反水了,使得张易之在朝堂上的论辩全无实据。但武则天最后还是贬魏元忠为高要尉,高戬、张说流放岭南。司礼丞高戬是太平公主的心腹,这下张氏兄弟又得罪了太平公主。张氏兄弟随着权势增长不断膨胀,最后得罪李、武两家,把自己置于死地。他们的权力来自武则天,孤悬一线,一旦武则天不在,他们势必成为李、武两家屠戮的羔羊。705 年那场静默的政变中,干掉二张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张易之不是没有才华,传世文献中留有他的诗,有《横吹曲辞·出塞》一首:

侠客重恩光,骢马饰金装。

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

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

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

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

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

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这首诗写的是将军在外追求自己的理想,到远方去征战,最后建功立业,而他的爱人在等待着他。整体感情很细腻,征战的场景气势雄浑。

神龙元年(705),张易之兄弟的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张柬之、崔玄暐等率羽林兵迎皇太子进皇宫,诛杀张易之、张昌宗于迎仙院,又杀了其兄弟张昌期、张同休、张景雄等,他们的脑袋挂在洛阳皇城前的天津桥上示众。党羽数十人被流放贬官。

《朝野佥载》记载:

周张易之为控鹤监,弟昌宗为秘书监,昌仪为洛阳令,竞为豪侈。易之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其内,当中取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回,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昌宗活拦驴于小室内,起炭火,置五味汁如前法。昌仪取铁橛钉入地,缚狗四足于橛上,放鹰鹞活按其肉食,肉尽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复可听。易之曾过昌仪,忆马肠,取从骑破胁取肠,良久乃死。后诛易之、昌宗等,百姓脔割其肉,肥白如猪肪,煎炙而食。昌仪打双脚折,抉取心肝而后死,斩其首送都。谚云“走马报”。 [1]

可见当时就流传着张氏兄弟虐待动物遭到报应的故事。唐代佛教非常昌盛,这种因果报应的说法很流行,这也是张氏兄弟事迹在民间盛传的一个侧面。

[1] (唐) 张 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第 31—32 页。 bw8JrwNGXSPALBl0ozXXupELmFvVnxZZVCpFjBs4gQ0LhMAS4ZEqF3TU4aNCrq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