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怎样的企业才是未来好企业

我心中伟大的企业是那些致力于挣钱并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时代”是个伟大的变革力量,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对“什么是好企业”的认知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100年前,如果一家企业能雇佣100个员工,解决100个家庭的生计问题,那么这家企业肯定是好企业。如今,一家企业雇佣10000个员工,但是企业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那么大家肯定不会认为这家企业是好企业,这个企业主亦会被认为是“无良商人”。再往后100年,如果一家企业既能创造就业岗位,又不破坏环境,但它的存在只是为所有者或股东谋利益,那么它同样也不是一家好企业。

未来的好企业,一定是能为人类谋福利、为社会谋利益的企业。未来的好企业一定不再满足于“自我”“个体”的小利益,而是聚焦服务公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利益”,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自我价值”。

随着历史车轮继续向前,企业和商业的景象也将发生变化。未来的企业必将不局限于追求自身利润,而是会越来越多地瞄准社会问题,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这样的企业,我们将之定义为“社会企业”。

企业演化终极形态:社会企业

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在1998年提出“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的概念,他认为社会企业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认为,社会企业是“任何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私人活动,它依据的是企业的战略,但其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以及社会目标,而且它具有一种为社会排挤和失业问题带来创新性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十多年以来,它已经在全球各地落地实践,各国政府和学者对社会企业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大家对于社会企业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共识:

(1)社会企业本质上还是企业,有明确的营利动机、风险意识、竞争取向、创新精神和不断扩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冲动。

(2)社会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兼具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同时这两种力量共同驱动企业决策。

(3)社会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推动社会或环境的变革和进步,其获取的利润通常会用于实现社会或环境目标。

社会企业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仅仅为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利润而运作。社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力量,将商业策略最大限度地运用于提升人类社会的福祉。

企业演化过渡形态:共益企业

共益企业(Benefit Corporation,B Corp)是由2006年创办的非营利组织——共益实验室(B Lab)提出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它倡导商业力量不仅仅为了营利,还可以成为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有生力量。

共益企业在关注股东利益之外,也照顾到了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益企业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经济形态,是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企业形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于2019年在《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杂志上发表《向所有者经济演进》( Shifting to a Stakeholder Economy )一文,大声发出倡导:东亚应加快推动所有者经济向利益相关者经济演进。

B Lab建立了一套测评体系,通过员工、社区、环境、治理和客户5个维度,对企业进行共益影响力的测评,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称为“共益企业”。这些公司在员工福利、环境、社会影响力以及责任度上总分达到80分以上,可以获得一个B Corp认证。

共益企业是通过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将他们的需求融入商业模式之中,有机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企业。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关心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创造,社会属性越来越强,那么共益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企业演化的起点:公益外置型商业企业

当前,更多的企业还是纯粹的商业企业,以追求经济价值为唯一的目标,它们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外置型的,企业公益和社会价值并没有融入业务和经营目标之中。比如企业在社会大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之时的捐款,企业在某个时期发起的公益活动或公益项目。

一家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演化,往往也是从外置型企业公益开始,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开始。

图1 企业进化示意

近年来,社会问题频频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同时伴随数字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模式方兴未艾,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企业也掌握了更好的改造和服务社会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公益外置型商业企业向共益企业升级,向社会企业进化。

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是社会企业。从社会发展的趋势而言,未来企业的社会性会越来越强,从某个角度来说,未来的企业如果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那么它不可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甚至不具备存在的合法性。

知名学者资中筠在《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一书中提出了“新公益”概念,这个概念覆盖了“创投公益”“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等不同模式。资中筠洞察到了资本和商业发展的新趋势,即新的公益模式旨在从一开始就把资本引向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寓公益于商机,不满足于授人以渔,而是要掀起一场“渔业革命”。

企业社会属性与基业长青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企业越是具备社会属性、有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它就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越有可能把企业做到基业长青。

企业家都希望把企业做到基业长青,但经营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谈何容易。据美国《财富》杂志的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仅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然而,一家企业如果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比如通用电气(GE)让电灯照明走进千家万户,福特让普通家庭都买得起汽车,企业在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巨大的福祉的同时,也得到了持续的商业回报。

只有将企业的事业深深地嵌入社会系统之中,为人类和社会贡献独有的价值,企业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阿里巴巴要做跨越3个世纪、做102年的企业,必然要和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阿里巴巴的业务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无论业务怎么变,阿里巴巴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基于社会层面做战略思考与定位。阿里巴巴在创立之初就明确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似乎是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情,并不属于一个企业的职责范围。但是,阿里巴巴将此作为企业的使命,无论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还是构建网络支付平台、云计算平台、物流枢纽体系,都是为“做生意更容易”而做,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先生在《心若菩提》一书中提道:“在创业的道路上,自1983年承包工厂开始,我始终以企业家自勉,并认为企业家的责任,是应始终坚持下面三个信念:国家会因为有您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您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您而富足。” 经过40年的探索与实践,福耀玻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全球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如今福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福耀持续、稳健的发展,与创始人的家国情怀、格局担当,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建设更强大的国家、更美好的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对企业的社会属性的期待会越来越高,企业的社会属性终将越来越强。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企业不仅属于个人或股东,企业也属于它所在的社会;同时企业的社会属性越强,它越有可能基业长青。

面向未来的企业新战略观:非市场因素的纳入

面向未来,以终为始,企业向共益企业和社会企业的进化,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如何去做企业公益,将公益作为一种外置活动,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将社会价值维度融入企业战略的定位分析,建立全新的面向未来的企业战略观。

企业制定战略一般基于对市场的洞察,包括对技术趋势、行业趋势、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等市场因素的思考,并以此谋划企业的整体发展。常用的企业战略分析模型也基本上是围绕经济、技术、产品等市场因素来分析企业的战略行为和战略定位的。比如大前研一提出的用于战略分析的3C模型,用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的SWOT分析、用于产品营销分析的安索夫矩阵、用于产品组织分析的波士顿矩阵、用于业务组合分析的麦肯锡矩阵,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提出的用于分析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等莫不如此。

实际上,企业的行为还受到若干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战略决策、运营管理、拓展市场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这些非市场因素不仅仅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必要的考量,也是建立正确的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导向(如政府的政策支持、公众的认可、媒体舆论导向)。这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支援型的,有时又会使企业陷入被动和僵局中。

1995年,戴维·巴伦(David P.Baron)在《商务学:市场与非市场环境》中指出:公司在市场环境中对其命运的掌控能力超出非市场环境,但成功的企业都很清楚,如果它们不好好管理非市场环境,自己会被它好好“修理”。要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有效管理非市场环境。

有充分的研究证明那些关注社会环境议题,并将其转化为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实质性议题的企业,它们的综合业绩往往比不关注的企业要好很多,也往往能更持久地得到投资人、股东和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将非市场因素纳入企业的战略分析模型,不仅仅关系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观。把利益相关者及有关社会因素纳入企业战略的分析框架之中,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认知,也是企业向共益企业、社会企业进化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的企业新战略分析模型:SMT模型

用于宏观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是一个将政治、社会等非市场因素纳入战略分析的模型。其中,政治环境(Political)指的是企业所处的宏观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府管理与法律限制、产业与投资政策、政局稳定情况、各政治利益集团等;经济环境(Economical)指的是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包括GDP及其增长率、贷款的可得性、利率与汇率、消费模式与失业趋势、货币与财政政策等;社会环境(Social)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结构及性别比例、人口出生及死亡率、教育状况、能源节约与污染防治等;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指的是技术发展动态、技术开发投资方向、技术转移和商品化情况等。

图2 PEST模型示意

PEST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我们在PEST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分析企业向共益企业、社会企业演化的新战略机会的SMT模型。

SMT模型是基于社会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和市场(Marketing)三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的新战略机会。具体分析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首先,在社会环境中找到具体的问题,即明确为谁服务;其次,在技术环境中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即明确如何服务;最后,在市场环境中确定商业的可行性。

图3 用于分析企业新战略机会的SMT模型

SMT模型与“开辟式创新”

企业在社会中发现问题,在新技术中找到新方案,在商业模式中确认创新战略定位,这是企业向共益企业和社会企业演化的新战略思考方式,也有利于企业跳出既有竞争的“红海”,走出一条“开辟式创新”(Market-creating innovation)的道路。

“开辟式创新”的概念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提出来的。克里斯坦森教授认为,由于成本、技术和商业生态环境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数量巨大的消费群体往往被排除在整个市场之外,使得这个市场被“遮蔽”了。“开辟式创新”就是面对一个看不见的市场,用创新的方式去“解蔽”这个隐藏的市场。

SMT分析模型立足于企业公益的视角,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同时也与企业创新和企业战略定位有关,它强调的是一种“从社会问题出发”的问题意识,往往能使企业发现由于技术、商业、成本等因素而被忽视的隐藏市场,比如残障人消费市场、下沉市场等。SMT模型强调“技术能力破解、商业模式闭环”的战略分析视角,倡导以新的技术去解放那个被压抑、被限制的市场,并在商业模式中确认其商业运行逻辑的合理性。因此,面向未来的新战略观和新战略分析模型,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辟式创新”。

中国有2000多万听障患者,重度听障患者有739万人,除了少部分人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觉,大部分听障患者仍身处无声世界。在中国,人工耳蜗市场长期被国外高价的产品垄断,浙江诺尔康科技于2006年创办,开发出中国首个人工耳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帮助中国广大听障患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人工耳蜗。现在诺尔康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神经电子医疗器械供应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各种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的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地海洋于2003年创办,在危废的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业务中发现了商机,确立了助力国家实现绿色循环的战略发展方向,并于2021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抓住了“无用之用”的绿色商机。

有鉴于此,企业公益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社会责任,而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宏大叙事,是一个有关企业创新的问题,是一个有关企业发展终局的战略性问题,它值得我们每一家企业认真去思考、用心去实践。 V0oMc1n98+LFBSpXim2y7+crEuMFGdPs9L9USI13BzXC3ta2w+LoBB6QfmmQVw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