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我去哈佛大学就朋辈心理辅导(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的专题进行交流时,哈佛大学朋辈心理辅导的三个特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别是24小时朋辈接待值班制度、朋辈成员分专题小组设置和朋辈咨询定期督导机制。这次访问交流后,我就计划把朋辈督导的机制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委员工作中,创建心理委员督导机制。
2017年11月15日,哈佛大学朋辈心理辅导负责人应邀到南京大学出席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暨朋辈辅导论坛,心理委员督导机制的探索得以进一步推进。经过三年多的筹备,直到2021年7月23日,我们正式在井冈山启动了首届心理委员督导(朋辈督导)培训。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一百周年之际,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希望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能激励着大家去把相关工作做好。
为了把心理委员督导工作做得务实、高效、有意义,从心理委员督导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结合心理委员标准化课程教学和心理委员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赋予心理委员督导教学督导和工作督导双重内涵。
我们从心理委员这支庞大队伍本身的工作需求出发进行了广泛调研,实际调查10 401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心理委员,其中除3 589名心理委员没有提出问题,89名心理委员的提问无效(如仅说“有问题”却无具体内容)外,其他心理委员的有效提问累计共6 723个,从而获取了心理委员督导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本书正是从这6 723个心理委员需要督导的实际问题出发整理撰写而成,旨在为广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与撰写本书的作者有史同笑、李梦日、刘丹、彭维、王苏、宋方林、刘洋、张丽莎、张欢、李楚洁。其中,史同笑负责撰写第1~28问,李梦日负责撰写第29~57问,刘丹负责撰写第58~87问,彭维负责撰写第88~118问,王苏负责撰写第119~158问,宋方林负责撰写第159~191问,刘洋负责撰写第192~241问,张丽莎负责撰写第242~284问,李楚洁负责撰写第285~315问和第350~360问,张欢负责撰写第316~349问,张丽莎、刘心怡负责对全书各章节内容进行整合并校对全书。
北京大学刘卉、西安交通大学姚斌、复旦大学刘明波、华东理工大学李永慧、重庆师范大学陈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余金聪等老师分别对书稿进行了详细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全书由詹启生进行最终审核定稿。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