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赴美实习

1.与西屋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及培训合同

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一、二、三厂分别与英国、美国、德国的有关公司开展了技术合作,唯四厂有待开拓新局面。1944年8月,美国第二大电气制造商西屋电气公司主动向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提交了向中国转让技术的合同草案,拟与中方商谈合作,翁文灏等认为与外商合作正是战后中方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于是在10月组成了技术考察团,恽震等人于年底到达匹兹堡西屋公司总部,正式开始谈判。考察团参观了西屋公司的电机总厂、电瓷厂、变压器厂、汽轮机厂、高压开关厂、电表厂、电器配件厂,还主动联系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公司)和艾利斯查默斯公司(Allis Chalmers Co.,AC公司),请这两家公司也各自提出合作方案。AC公司无回应,GE公司同意。考察团访问了GE公司总部,并且参观了GE公司在美国东部的工厂。考察团认为,西屋公司与GE公司在工艺技术水平上难分高下。但后因GE公司表示暂时不在中国投资而作罢,于是考察团与西屋公司开展了深入探讨。参加决策的人有资源委员会派往美国考察的专门委员许应期、卢祖怡、任国常和陈良辅等人。一批实习人员褚应璜、林津、朱仁堪、汤明奇、葛世儒、俞恩瀛、王兆华等人一同前往,恽震同西屋公司负责人谈定了“技术援助”协议的主要原则、购买电工技术专利的范围、产品主要品种范围,以及供给产品的图纸、工艺技术资料和材料规格。

协议规定,西屋公司为中国设计一座综合性电机制造厂,按品种范围确定产品方案,年生产总值计划为3 442.8万美元。培训一批产品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给付报酬方式为:一次性付“技术援助”报酬340万美元。电机制造厂建成投产后,按产品值给付一定百分比的“专利费”若干年。属于专利范围内的产品,限制中国工厂对某些地区的出口,以免影响西屋公司的业务。

恽震命褚应璜根据以上原则(还有一些其他原则),组织电工实习人员同西屋公司指定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具体产品形式规格、培训人员的主要实习内容和新厂设计任务书,由西屋公司草拟协议中有关上述项目的具体条文,内容经恽震审阅后形成“技术援助”协议草案。随后恽震回国汇报,西屋国际公司协理麦克曼尼格尔随行,向资源委员会呈报草案,得到核准,于1945年7月31日双方正式签订协议,由王守竞(时任中央机器公司经理,当时在美国)、恽震代表资源委员会签字,协议告成。

合同的具体条款参见恽震的《电力电工传略》或《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第37—38页。

2.在西屋公司实习

签署协议之前的1941年第四季度,经时任资源委员会驻纽约办事处副主任陈良辅联系,西屋公司同意接受两名中国工程师前往实习电机与开关制造,恽震决定派褚应璜和林津前往。实习过程详见后文褚应璜的《自述》。

与西屋公司签订合同之后,资源委员会任命褚应璜为驻西屋公司代表,负责会同西屋公司的代表办理下列事项:①安排中方培训人员的岗位分配和考核调动;②接受西屋公司依据合同分批交来的技术图纸和工艺文件,加以核对审阅,装箱分批运华;③西屋公司派规划设计工程师负责中国新厂的布置设计、机床设备清单和平面图的编制工作,由褚应璜负责联系协调。除技术谈判工作外,褚应璜安排和指导派遣人员做好实习工作。

关于培训人员规模,合同规定在合同签字生效的20年内的头5年,西屋公司接受中方派遣的培训人员不超过300人,且在任何一年内的人数不超过100人。从本合同的第6年起,培训人员每年以6人为限。恽震与在昆明的代总经理张承祜往返函商,慎选优秀技术人员(包括部分财会、经营管理人员)分批派来实习。入选标准是,只要德才兼备、工作勤奋有成绩即可,不论其出身于何校,是否大学毕业,或是否国民党党员。此外,请褚应璜、林津、汤明奇、朱仁堪四位工程师一同物色在美留学人员,邀约参加这一实习队伍。恽震在印度约好赵硕颀、纽约办事处工作的王兆华,褚应璜约请了朱春甲、张均、朱维衡、张大奇、王述羲。实际参加实习者为分布在电机、汽轮机、水轮机、变压器、开关、仪表、绝缘材料、经营管理、工具基础等专业的96人,甚至可能多至100余人(其中13人名单散佚)。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一书统计的实习人员有83人,具体名单如下:

电机专业:褚应璜 丁舜年 沈从龙 朱仁堪 张弘夏 吴天霖 孟庆元 姚诵尧 杨锦山 叶自仪 蓝毓钟 刘隆士 高庆荣 朱春甲 张 均 朱维衡 管敦信 贺天枢 张大奇 张延禅 顾谷同 刘 塽 王金仁 陈俊雄 姒六谦 郑纯涛 吴国城 沈宝书 苏兆久 卢荣光 成众志 朱琪瑶

汽轮机专业:王兆华 赵硕颀 丁敬华

水轮机专业:俞炳元 陶 炜 王述羲

变压器专业:孙瑞珩 汤明奇 俞恩瀛 艾维超 周茂培 王文铮 冯勤为 史习棻 邵廷庆 李子白 吴楚方

开关专业:林 津 严筱钧 温建中 彭俊甫 谢应洪

仪表专业:张鸿吉 吴履梯 路树华

绝缘材料专业:葛世儒 邹时琪 殷向午 祝宗寿 倪钟甫 何时雨 游恩溥 汤永谦 黄乃良

经营管理专业:陈良辅 周杰铭 许声潮 林世让 方纪难 王镇中 丘 伟 陆鸣嘉 蒋家鑅 邓金城 陈之颉 杨沁尘

工具基础专业:姚肇怡 章守华 刘忠同 陈良杰 丘华山

实习任务是繁重的,褚应璜在函件中表示:“以本厂新计划生产项目之繁,工程及制造上工作之艰巨,按照近代电器制造工业精密分工之原则,300人中每一岗位实习之范围,约相当于西屋公司5~10人之工作。果能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前途之困难,尚难预料。”此外由于人员经费由派遣来美的中央电工器材厂和中央绝缘电器公司筹备处负担,外汇严重不足。按照实习外汇估计表,每人每日平均仅有2美元,必须竭力节省实习开支。他特意买下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大道7137号大屋,供实习人员居住,可以节约不少住宿费,还请了一位黑人阿姨,帮助打扫房间以及做其他家务。此大屋距离匹兹堡西屋公司总部车程大约半个小时,1948年他离开美国前,此屋被售出。实习人员的生活待遇是按月发放生活费150美元,国内领取的工资上交。

自从1945年签订《西屋公司“技术援助”协议》之后,恽震于年底到美国任资源委员会驻纽约办事处主任。他想进一步获取美国投资,但又排不上队,就想方设法说服西屋电气公司将投资新厂建设的一部分费用,反过来促进争取美援借款。他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要使培养实习人员、设计工厂和收集技术资料的工作做出成绩,以期获得西屋电气公司的好评,从而对投资中国发生兴趣;第二是要同西屋国际公司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一再嘱咐褚应璜从这两个方面努力,要用实习人员的优异成绩来显示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实力,增加西屋公司对执行协议的重视,从而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兴趣。如果西屋公司暂时不愿意投资,就要通过他们的赞赏为争取美援优先投资创造条件。褚应璜按照恽震的指示,一方面抓紧培训工作的检查、落实,尽可能同指导实习人员的科室、车间搞好关系,必要时还请客吃饭以示友好;另一方面组织实习人员参加工厂设计,务使采用当时最新产品和先进技术,本人也尽量同西屋公司中国援助处处长华莱士保持好个人友谊,同中国援助处的工作人员搞好关系,如介绍杨锦山利用业余时间教他们汉语,介绍华莱士等到中国参观访问,由恽震出面欢迎,请实习人员向他们介绍中国情况,增进私人友谊等。褚应璜先生还举办短期“业务训练班”,组织实习人员参观附近的电工企业及机械、工具等的展览会。这些努力都使西屋公司对我们的实习工作表示满意。

3.在摩根史密斯公司实习

摩根史密斯公司(Morgen Smith Company)是当时美国著名的水轮机制造厂家。1945年,它与资源委员会以3万美元的入门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恽震除指派俞炳元去系统实习外,还加派桂林四厂的陶炜和褚应璜介绍的王述羲去该公司。公司老板史密斯先生亲加考询,十分满意,就派公司的几位技术老手,带着他们到有关项目现场勘察设计,研究水轮机结构,根据不同的水头和流量,设计具有最佳性能的不同形式的水轮机成套系统;同时又指导他们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铸造焊接的工艺方法,把他们训练成为知识比较全面的工程人才。摩根史密斯公司的历年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对他们三人全面敞开,听凭他们查阅,必要的可以复制拍照,所以他们从摩根史密斯公司所获图纸资料的数量不少而又切合实际。

史密斯先生通过俞、陶、王三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的性情气质,十分称赞三人的好学苦干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把他们当作自己公司的人看待,诙谐欢笑,情同一家。史密斯先生认为,他们能胜任具体参加过的一些研究、勘察和设计的工作,已经经受了考验,所以他们日后回国,都可以承担所负责的工程,尤其是俞炳元,成绩更为突出。

1948年6月19日,宾州约克郡当地报纸曾刊发并配图报道:中国实习人员正在摩根史密斯公司学习制造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该报道说,他们将返回中国,在中国建立电力项目和电气工业。

4.其他实习项目

除在西屋公司和摩根史密斯公司实习的人员外,参加国外实习的还有以下人员。

资源委员会挑选了在美国的留学生张朝汉、刘卓钧在美国亚克屈勒电子管公司实习电子管技术。

张承祜、葛和林、娄尔康、吴维正、胡懋书、李杜、马盛模、毛安民、陈俊雷、胡国澄等人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各厂实习电线电缆技术。

赴德国实习的有在AEG电机制造厂实习的许声潮,在西门子电气公司各厂实习的毛鹤年,在西门子霍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实习考察的黄修青、沈家祯、卢祖谋,在克虏伯公司(KRUPP)各厂实习轧钢的史通等。

赴英国实习的有孙瑞珩、王宗素、艾维超、蔡金涛、游善良、孟庆元、方福林、殷关元等人。

随着国内战局的发展,西屋公司的合同履行和人才培训计划不得不终止,最后一位驻西屋公司技术代表孙瑞珩于1949年结束工作回到祖国。西屋公司培训开创了中国电气工业发展史上大规模出国培训的先河,造就了一批技术领军人物。

5.中共主动争取留学与实习人员,开展团结统战工作

早在1944年,周恩来就做出指示:共产党也需要自己的科学家,从现在起就要注意培养。抗日战争胜利后,蓝毓钟赴美前得到共产党的指示,与南方局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钱瑛大姐谈话;张大奇到重庆红岩村受到董必武的接见,董老鼓励他积极争取留美学习,并开展与留学实习人员的团结工作(详见第四章中相关怀念文章)。

1945年,由董必武建立以“星五座谈会”为代号的领导小组,并且由中共南方局和上海局展开工作,建立了旧金山支部。1949年年初,周恩来指示,“星五座谈会”应该被称为“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1946—1947年,中共地下党员徐鸣、赖亚力、薛葆鼎、计苏华、张大奇、蓝毓钟等受命赴美留学或工作,主动联系并且广泛团结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1947年年底,薛葆鼎组织成立了进步团体——建社。“建社”这个名称是周恩来同志亲自起的,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同时,芝加哥的中国留美学生创建了“芝社”,明尼苏达州建立了“明社”,三社之间经常交流。建社作为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的筹备组织,其成员包括蓝毓钟、杨锦山、侯祥麟、陈冠荣、付君昭、李桓德、褚应璜等。1948年年底,三社的重要成员二三十人决定,以三社为基础,成立美国“美中科协”。1949年6月18日至19日,留美科协在匹兹堡正式成立。相关情况参见褚应璜的《自述》及蓝毓钟、张大奇等人的介绍。 GcPe+LxDMenh89hEGuOmWjjKmuWP4RcwtVW7rcfHpztVthK1pUQhUKp6sIFajf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