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相与无相的喜悦
禅修开示
INSTRUCTION ON FORM AND FORMLESS MEDITATION
A MEDITATION INSTRUCTION

2015年8月3日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到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校区的大经堂。来到这里后,我看到很多参会朋友,双手合十,仿佛都在为世界和平、幸福安康而虔诚地祈愿着。

在开始今天的禅修前,先有请泰国松德寺的住持、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校区的教授,尊敬的帕库·孙通桑卡毗尼长老致辞。

帕库·孙通桑卡毗尼长老: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各位长老、居士、年轻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泰国清迈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共同讨论佛学。松德寺有六百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便为出家人提供学习场所。近代的松德寺也依然坚持办学,而且,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新校区,就是松德寺的旧址。当前,这里有巴利语佛学院,也有佛教大学,为出家人、在家人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机会。祖师大德们建立松德寺的目的,就是为大众提供禅修、学佛的便利,从而将佛教教义流传于世。因此,我再次代表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以及松德寺,热烈欢迎大家来到这里聆听索达吉堪布的禅修开示!

主持人:

再次感谢尊敬的长老!

在本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期间,我总会不经意地听到大家在交流着有关瑜伽的话题。其实,瑜伽分为身、语、意三种。除了身瑜伽中各种不同的身姿,语瑜伽是持诵佛号,意瑜伽是谛观心的本性。若能通过这一整套瑜伽来净化生命,不但会让身心愉悦,成办事情也会非常高效。然而,瑜伽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禅修?我们该如何在繁杂匆忙的生活中,依然享受宁静的喜悦?请大家一起聆听索达吉堪布开示——

非常感谢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所有的教授、工作人员为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提供这样舒适、安静并具有加持力的禅修场所和各种便利。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些禅修方法,并与大家一起禅修。我今天要讲的禅修,涉及藏传、汉传以及南传佛教的观想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会在同一道场、同一时间当中,学习这三种传承的观想方法。

皈依的道理

在经堂后面的人,可能没办法坐在地毯上,也许有些人会不太适应,甚至有点痛苦,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山洞里面修行,相比而言,在地板上坐一两个小时,应该还是可以忍受的,希望大家坚持。

昨天有人提出想皈依佛教,所以今天会先做一个皈依仪式。已经皈依的人,这次既可以再次皈依也可以不再重复皈依,不会有任何矛盾;目前还不想皈依佛教的人,也不用担心,因为佛教不会强行令你皈依的;已经皈依其他宗教的人,也不用改变自己的信仰;而以前没有皈依过三宝,但今天想皈依的人,则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仪式皈依三宝。

皈依是指皈依佛、法、僧以及上师,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这一点上应该是相同的。我昨天也特意请教了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副校长,他说南传佛教也讲皈依三宝,同时皈依师父。所以,皈依三宝和皈依上师的道理,在三个传承之间,应该没有太大差别。

从皈依的发心上来看,有些人是为了在即生中获得名声、钱财、健康而皈依,有些人是想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而皈依,还有些人是为了帮助天下一切众生而皈依。一般而言,最后一种发心是最高尚的。

下面,我用藏语念皈依偈——“南无咕如呗,南无布达雅,南无达 玛雅,南无僧伽雅”,也就是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论你们是哪一种发心,都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和后来高僧大德们所讲的法,以及藏传、汉传、南传佛教的出家人,即以佛、法、僧作为自己的皈依对境。

接下来,我念三遍皈依偈,你们跟着我念三遍,最后一遍时,我会弹一下手指,这个时候你们观想已获得了皈依戒。

“喇嘛拉加森切欧,桑吉拉加森切欧,秋拉加森切欧,根德拉加森切欧……”

对上师的忆念应随身携带

每位参会者都收到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是藏传、汉传、南传佛教都承认的佛像,而且每尊都经过严格的装藏并开光加持。因此,这些佛像非常珍贵,大家应该好好保存。此外,每位参会者都还得到了一颗念珠,我念了很多咒语加持,它也算是我个人给大家的纪念品。大约在二十年前,我的上师也给了我一颗念珠,从那以后,我一直把它戴在身上,这也是对上师的一种忆念。如果你们觉得这颗念珠有价值,可以把它保存起来;如果觉得没什么价值的话,也可以把它扔在清迈的河里或草地里。 (众笑)

对于有信仰的参会者来讲,能得到这一尊佛像,即使是从美国飞到清迈,这个机票钱也值了。听说有些工作人员还没得到佛像,但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之内,一定会补发到各位的手里。

排浊气,净身心

今天的禅修分两个部分:有相禅修,即观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无相禅修,即安住在自己的心性当中。

一般来讲,禅修时要先调整身体坐姿,即双手结定印,双脚跏趺坐或半跏趺坐,身体端直,不要动来动去,这是禅修的基本坐姿。此外,就像盛水之前先洗净碗具一样,禅修前,我们要先排浊气,清净身心。排气的时候,一般先用右手握金刚拳,用一个手指压着右边的鼻孔,从左鼻孔里面排三次气,同时观想自相续中以贪心所造的一切恶业,都变成红色的气体被排出去。然后,换左手压住左鼻孔,从右鼻孔中排三次气,同时观想以嗔恨心所造的一切恶业,都以白色气体的形式被排出。然后,两手可以放在自己的腿上,同时从两鼻孔中排三次气,并观想无始以来以痴心所造的一切恶业,都以黑色气体的形式被排出。

如果我们以贪、嗔、痴等妄想所造的恶业,全部以红色、白色、黑色三种气体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那我们的身心就像被洗净的碗一样,不论再往里面放任何食物,都不会被污染。所以,修禅之前最好先以这样的方式排浊气,让我们的心里没有贪嗔痴的垢染,再开始禅修。

有相禅修带你领受佛陀加持

首先向大家介绍有相禅修。大家可以将佛像放在前面,并专注在这尊佛像或者经堂前面所供奉的佛像上。像这样将心专注在佛像上是非常有加持的,这也是佛教比较独特的禅修方法,因为其他的禅修方法,比如什么都不想,在其他宗教和一些大学里也有。但《华严经》中讲,任何一个人,看到佛像、听到佛语、观想佛像,都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遣除无始以来的罪障。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无数次为众生布施头目脑髓,所以,我们应怀有感恩之心,认真思维佛陀的功德。你们可以闭着眼睛观想释迦牟尼佛,但如果观想不起来,也可以直接看着面前相好庄严、金光闪闪的佛像。其实,不论你身处经堂,还是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观想佛陀,佛陀就在面前。正如经中云:“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因为佛陀的智慧身没有远近之分,因此,任何一个人只要观想佛陀,佛陀就会现前,并恒常对他作加持,令他从一切罪障当中解脱。这就像把水器放在地上,只要天空中有月亮,月影自然就会出现在水器中。

以上是对有相禅修的简单介绍,如果你观想不起来,也可以看着释迦牟尼佛像禅修,重点是心不要散乱。如果发现心稍微有些散乱,就立刻想办法把它收回来,并再次专注到佛像上。

无相禅修带你认识自心

刚才我们在心里面观想的释迦牟尼佛,具有相好庄严的金色身相,实际上,这是由我们的信心、智慧而显现的,但当我们再进一步观心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心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它远离一切边,远离一切戏论。这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而佛教修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令我们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虽然善心显现清净刹土、佛像,恶心显现地狱等等,但这些仅存在于尚未认识自心本来面目的阶段;而当我们用心观察心,就会逐渐认识到,其实心远离一切戏论,同时又并非空无一物。实际上,心有光明,而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这就是依靠窍诀来认识心的本来面目。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无相禅修。大家可以安住在自己的心性当中,用心来认识心,这就是修行,也是修行的根本目的。佛教将认识自心称作开悟,它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如果你在认识心性方面稍微有一些境界,那禅修时即使外界十分嘈杂,也不会产生任何干扰。

修行非常重要,我们在短暂的即生当中一定要修行,不然理论上讲得再好,也没有任何用处。希望大家都能安住于自己的心,用心观察自心,并认识到其实自心与光明、空性无二无别。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无相禅修。如果你已经认识了自心的本来面目,可以安住在你的境界当中;如果对心没有任何认识,那禅修时可以什么都不想,就像大众所熟知的那种禅修一样。但千万不要睡着了,不然等会儿我们都走了,你还在“禅修”中……

出定时观想作七支供

以上所介绍的有相禅修和无相禅修,统称为入定的观修方法,接下来,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出定观修方法。

出定时,我们可以观想在佛前作七支供——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回向。实际上,之前入定所积累的功德叫智慧资粮,而出定时依靠七支供所积累的功德叫福德资粮。修行要成就,就必须积累这两种资粮。

在出定时,大家的心不用像入定时一样专注,只要以很真诚、恭敬的心来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就可以。佛经里记载,佛陀、观音菩萨等都是依靠这个咒语而成道的。此外,我们出定后修七支供的功德非常大。《观佛三昧海经》中讲到,往昔在空王如来的教法当中,有四位比丘犯了很多的罪业,他们特别后悔。正当伤心欲绝时,空中传出声音说,虽然空王如来已经示现涅槃,但如果你们观想空王如来,依然有机会清净罪业。于是,这四位比丘开始观想空王如来,并在其佛像面前作忏悔等七支供。最后,他们的确灭除了无量劫的罪,并能经常面见佛陀。这四位比丘后来成佛,分别是东方的阿閦佛、南方的宝相佛、西方的无量光佛以及北方的微妙声佛。由此也可见,观想佛像并作顶礼、忏悔、供养等七支供,是十分殊胜的。

下面,我教大家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嗡牟尼牟尼玛哈牟纳耶索哈。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为大家介绍了入定、出定的简单修法,希望以这个因缘,已经皈依佛陀的人,在今生当中,乃至生生世世都依靠有相和无相的方式禅修。我以前翻译过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后来就每天念诵释迦牟尼佛的仪轨,而且不管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希望大家也能随时忆念、观想佛陀。

今年只安排了这一场禅修指导。如果明年我们还在清迈举办世青会,应该会准备两场,上午教授南传佛教的禅修方法,下午教授藏传或者其他传承的禅修方法。期待届时再与大家一起禅修!

现场互动

问:我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老师,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就是禅修时应该双盘还是单盘?

堪布:能双盘当然最好,但若没经过训练,一开始就双盘会觉得非常痛。此外,有些人因为生理原因,也很难双盘。如果无法双盘的话,也可以单盘打坐。

问:我在观想释迦牟尼佛的时候,脑海里到底是该观想我们发的这尊佛像,还是观想我自己所喜欢的某尊佛像?

堪布:可以观想自己所喜爱的佛像,但佛像应该标准、庄严。

问:刚刚禅修时,我觉得自己的念头很纠结,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像打架一样,不清净。我该如何对治呢?

堪布:一般来讲,初学者都会有“打架”一样的分别念,这是精进心与烦恼在斗争。但任何事情都可以串习,时间久了以后,每个人都会在修行中有所收获,内心越来越清净,最终证悟究竟。

问:我是深圳大学的一名学生。刚才禅修的时候,我是散盘的状态,但坐在地板上面会觉得脚疼。虽然一开始还在观想佛像或者自己的心,但后来就关注在身体疼痛的地方了。请问,我该如何转化这些疼痛,从而专注在禅修上呢?

堪布:还没开始禅修时,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也提醒大家,禅修时要坚持、安忍。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在这样的地板上坐过,更没有修行过,所以,禅修中可能会有些疼痛。

我刚才也说了,很多高僧大德一辈子住在山洞里,坐在石头上禅修,而我们这次没有特意准备坐垫,也是为了让大家看一下自己的禅修功夫如何。虽然这次禅修感觉腿疼,但只要你不断努力,以后就不会再感到疼痛。所以,还需要努力。

问:我是来自澳门大学的一名学生。我在打坐的时候,感觉腰部有一股力量,自然地往上升,然后身体自然地抖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又该如何处理这个情况呢?

堪布:藏地古大德的教言中讲:“夏天的草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而修行人的境界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显现。”因为很多人从来没有观过心,所以,刚开始观心时,各种好的、不好的现象都会出现。但如果你不去执著,并坚持以欢喜、真诚和恭敬的心来坐禅入定,时间长了,什么问题都不会再产生。

问:我来自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我的问题是,对于曾患过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如何在禅修时避免精神疾病复发?

堪布:从广义上讲,在证悟之前,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因为我们把不净当作洁净,把无常当作常有,把无我当作有我,把空性当作不空。当然,对于不同的病情,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调心方法,如果病情在禅修的过程中加重,那最好用念咒语来代替禅修。

问:我很想契入无相禅修,但禅修时,脑子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重复法义,比如中观的见解、万法如梦如幻、心性本来离四边等等,像是在做推导题一样。您在开示中也曾提到,听见声音时,应观想它对我无利无害,但这句开示也一直在脑海里反复呈现。请问这是正常的体验吗,还是误入歧途呢?

堪布:修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人都可以轻易地讲出很多道理,但真正通过修行体会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即便我们一生中学过很多道理,但面临死亡时,却不一定能用得上。昨天有人提到“临时佛教徒”,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讲,只有当自己遇到违缘、患病时,才会求佛保佑,可实际上,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忆念佛陀。

因此,我们虽然在禅修中不停地告诉自己,外面的声音远离一切戏论,它是空性、光明的,但仍被其干扰,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修行还远远不够。如果从今往后每天用一两个小时修行,那原来像猴子般调皮的心,就会逐渐变成大象一般稳重,最后就像雪山狮子一样威严,不随外境而转。所以,我们需要用坚定的心去修持,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念头、外界声音干扰。

修行很重要,否则,外表再庄严也没用。

问:我是来自加拿大的参会者。我在观修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脑袋观成一张白纸,佛像在中间,每当杂念出现的时候,就把它扔到一边去,最后只剩下佛像。但问题是,只剩下佛像时,我又很害怕,觉得四周空荡荡的。请问,这种感觉该怎么消除?

堪布:今天讲的观修方法,是依照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仪轨。我们应该根据前辈大德们的教言来观修佛像,哪怕是观修当中的一个比喻,也要有大德和传承上师们的依据,不能按自己的喜好观想。

听说以前有一个人,他在观修的时候,把佛像观在前方,然后把各种各样的分别妄念观想成老鼠。每当老鼠出现时,他就把正知正念当作工具,把它们撵走。其实,这样的观修方法,不一定很适合。

当你有妄念的时候,尽量制止它,更重要的是,要如法观想佛陀。 ZpVJKQ6Kh0zOkJE4eDoyNXONNoykpMKwxMybb3eLZKCfoOnpOD4lwq+f0Zqqk5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