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佛法:永不过时的心灵科学

施耐德教授:

我们可以再回到原先的问题,过去二十年,佛教在华人世界复兴的原因是什么呢?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一方面是佛教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但是我们刚刚也谈到,佛教与当下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矛盾。那么您觉得那些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索达吉堪布:

汉族人学佛的心态,我还比较了解。佛教的有些行为,和他们的生活是直接矛盾的,比如说出家或闭关,对大城市里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多数的佛教理念,不但和他们没有矛盾,反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当然,有些古老的传统和仪式,如果没有与时俱进,贴近现代人的心灵,就没法真正进入人们的内心,也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延续下去。

我一直认为,藏传佛教是一种心灵科学,是一种关乎幸福的教育,不需要任何古老的包装,它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可以快速方便地直接运用,帮助人们减少痛苦、增长快乐。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让内心有满足感?怎样对治我们过多的欲望、嗔恨与嫉妒?对治这些不良心态之后,如何让自己心态平静……诸如此类调节心灵的方法,在任何地方推广,都很容易。

如果佛教一直是寺院里的古老仪式,那么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它的延续必然会受到阻碍。这个时代,人们的各种喜好,包括穿衣打扮都在快速变化,不过短短几十年,很多行为都不同了。

总的来说,佛教之所以可以紧跟时代,紧跟潮流,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不会过时的心灵教育。

施耐德教授:

一些传统仪式,更多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认同的基础,找到一种令人舒服的归宿感。

您关于心灵科学的说法,我觉得很有趣。您也提到了佛教理论与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您是否可以进一步介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哪些方面佛教理论与科学之间具有共同点呢?

索达吉堪布:

我之前对佛教和科学做过一些对比。佛教经论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而科学也是分类繁多,十分广博,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如果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些关于外部世界的研究,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性都不相同,可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如果有一种科学关乎人们内心的苦乐,关注日常行住坐卧中每一个起心动念,并能为我们的心灵带来平静,那每个人应该都会感兴趣。这也正是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能为人们带来的利益。

不管社会哪个阶层,不管他们有没有信仰,都需要一种平静的心态。尤其是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氛围特别浮躁,人们面临的压力也特别大,格外需要平复内心。这种需求,恰好在佛教当中能得到满足。

所谓科学,是暂时无法推翻的一种超级知识。而佛教中有很多人人都能用上的知识和方法,其实也算是一种科学。这种心灵的科学,可以给痛苦的人们带来安慰和清凉。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乐于探索佛教,也是因为他们在其中有所获得。人们追求佛法不是盲目的,而是带着目的进来,学着学着就不愿出去了。如果佛教仅仅是一种迷信,不能带来任何利益,那么很现实的就是,很多人学了一点后,没什么收获就不会再继续了。 p+1vhf0TWLYStDNny5Z8TtmjbsvxMBaIMBHI3q4CXqBKcd1MautBrnXAQoZjYs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