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科技时代的人们:信仰基于理智

施耐德教授:

您的观察和思考让我想到了其他问题。科学发展带来的物质富足的舒适生活,好像缺少了一种灵性的基础,缺少一种信仰。宗教的复兴很大程度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满足内心需求,让人生具备更深层次的意义。

其中的问题是,物质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与宗教信仰本身是互相矛盾的。因为科学发展的前提是把所有人之外的存在都对象化,即全球资源都是人类可以操纵、可以随意改变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地球生态和一百年前完全不同了。

这种世界观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除人之外没有其他,我们所面对的外在世界并不存在一个超越的宗教性力量。在这个世界观的前提下,科学才那么发达,物质生活才那么进步。您所说的宗教复兴能弥补物质发展带来的内心空虚,刚好与这个世界观是矛盾的。

我们无法理解正发生在中国的宗教复兴。佛教的理念有不少地方是与当代科学、现代生活有所矛盾冲突的,当然也有一些可以共存之处。您觉得中国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模式、生活态度与宗教复兴之间,是不是有矛盾呢?

索达吉堪布:

我是这样思考的:如果我们的宗教信仰只是停留在信心的层面,那么跟物质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此时的信仰只是内心一种主观的意识形态,是感性的。这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必定是会有矛盾。

但是宗教不仅需要感性的信心,同时也需要理性的智慧。物质世界的发展需要智慧的指引,同时,人们在享用物质生活时,也需要用智慧加以抉择。

一般而言,宗教信仰与社会外在的物质发展之间会存在矛盾。如果对宗教的信仰还停留在一种迷信的心态,或者虽然不是真正的迷信但没有智慧摄持的一种心态,那就会和客观理性的物质发展产生矛盾冲突。

如果人们真正认知到佛教中包含的智慧,如平等观、慈悲观等的价值,那么世界上的物质越进步,就越需要这样的智慧观念。

我认为,现在中国的佛教复兴,实际上是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其中可能也存在盲目的追求,但本质上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并不会对物质发展有所阻碍,或有所冲突。 g0BxQ8G3FoUmO2aYb5TLDYWVqj6nAyzlSCQGBZveCtXXVBlc3X/s+p3TIJL6O2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