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

读完《叩问我们的时代》和《兴衰的幻剧》,仿佛陪伴索达吉堪布走过了那几年的海外旅程,真正感受到了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智者与智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在大学演讲相比,与科学家对谈的堪布更像一位谦和的学者,既虚心听取他人的见解与长处,又在关键处给予明确的立场与回复,让人感到堪布虚怀若谷的胸襟和深不可测的智慧。

这一场场智慧的对谈像是一面双面镜,一面向着世界,让我们看到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海外学者对智慧与真理的求知若渴;一面向着藏传佛教,让我们看到堪布对藏传佛教及藏文化的爱重与珍惜,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许。

二三十年前法王的海外弘法是一颗颗种子,当堪布再次接续上这份缘分,可以看到有些种子已经萌芽成长。对于热爱藏传佛教和藏文化的学者们来说,藏地仿佛是取之不竭的神秘宝藏,是生生世世投入其中都不会觉得枯燥的智慧宝库。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本杰明教授坦言,研究藏文化,几辈子都不会无聊。

每遇到一位学者或教授,堪布都会灵魂发问:“您为什么要选择藏传佛教作为信仰,您为什么要修学藏传佛教,您修学的感受是什么?”不同于一般民众,这些教授学者的选择里有感性的一面,更多的是理性的抉择。藏传佛教富有次第性的学修体系与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正是堪布非常引以为豪的地方。同时堪布也总是遗憾于现在藏地的年轻人与知识分子不再那么看重本族的文化传承,很多珍贵的传统都在时代浪潮中被丢弃了。正如堪布在对谈中所举的一个例子:拉萨布达拉宫旁边的觉沃佛像,是无数佛教徒心目中的朝拜圣地,而拉萨本地人对此却没有什么感觉。自家的珍宝,自己看不上,却让那么多海外的智者学人为之痴狂,甚至付出一生去研究。我们都应该好好地珍惜这些宝物啊。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很多西方的研究者本身就与佛教有着殊胜的缘分。比如,本杰明教授的舅舅是创巴仁波切的弟子;威廉·道格拉斯教授自幼就能见到文殊菩萨;还有美国西北大学的萨拉教授,十九岁时在印度佛教史的课上偶尔听闻了佛陀所宣讲的无常、苦、无我这些概念,就此沉迷其中,二十多年也不曾厌倦。

从这些对谈中,也能感受到西方学界所聚焦的兴趣点,如女性权利、素食主义、同性婚姻、环境保护、脑科学等等,堪布举重若轻地一一作了答复。太阳底下,从无新鲜事,也无任何事逃出了佛陀的慧眼。

关于佛教中男女是否平等、藏传佛教中堪姆的地位如何,很多学者都非常感兴趣。堪布的回答让所有女性修行人都非常安心。

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位西方学者一直在研究伏藏法,堪布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惑:“世间有那么多可研究的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冷门的领域?”这位学者的回答让我非常受益。

对话朱清时和潘宗光两位知名教授,也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促膝长谈。两位大科学家对佛教的信心令人动容,在实修领域也十分深入。朱清时教授和堪布聊起自己的禅修感受,也得到了堪布的认可。潘宗光教授坦言要将生死大事完全交托给佛教,有非常坚定的意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不禁让我自己思考:那么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坚定地抉择了,那我们自己的内心呢?是不是也一样地坚定与不动摇? BJx6BcNQzHX3OgUmEQ6z9bUS+AJFlVFDYsF/TRvWCPxXLRDQD6SMRBa/GvV7fV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