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Python编程基础

本章详细介绍Python程序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和优先级、基础语法、常用函数等,这些都是学习Python编程的必备基础,对于从未接触过编程的初学者来说,本章内容十分重要。

2.1 Python数据类型

Python是一种动态类型的编程语言,因此它支持多种数据类型。Python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数字、字符串、布尔、列表、元组、集合和字典等。本节开始介绍这些数据类型的特点与使用。

2.1.1 数字

Python中的数字(Number)类型用于存储数值,主要有整型(int)和浮点型(float)两种。

例1: 我们知道客户是门店最重要的资产,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和为客户服务,门店经理让分析师小王统计汇总每日购买商品的客户数,其中今天的客户数为99人,输入代码如下:

     cust_num1 = 99

此时,cust_num1变量的值是99,此为整型数据。

例2: 门店经理需要统计本月销售数据,经实际计算为2984.5万元,将此数值赋予一个变量,即给门店带来直接利润的客户。会有部分客户进行退货,根据营业流水数据统计,共计8人,因此需要剔除,输入有效客户数的代码如下:

     cust_num2 = 2984.5

此时,变量cust_num2的值即为浮点型。

2.1.2 字符串

字符串(String)是Python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我们可以使用英文输入法下的单引号(' ')或双引号(" ")来创建字符串,字符串可以是英文、中文或中文和英文的混合形式。例如,输入以下代码:

     str1 = "Now or never!"
     str2 = "学习Python!"

此时,创建了两个字符串str1和str2,执行上述代码后两个字符串如下:

     str1
     'Now or never!'
     str2
     '学习Python!'

在Python中,可以通过“+”实现字符串与其他字符串的拼接,例如输入以下代码:

     str3 = str1 + " Work hard to learn Python!"

此时str3字符串如下:

     'Now or never! Work hard to learn Python!'

在字符串中,我们可以通过索引获取字符串中的字符,遵循“左闭右开”的原则,注意索引是从0开始的。例如,截取str1的前3个字符,代码如下:

     str1[:3]
     #或者str1[0:3]

输出结果如下:

     'Now'

可以看出,程序输出str1中的前3个字符“Now”,索引分别对应0、1、2。原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对应的索引号如表2-1所示。

表2-1 字符串索引

此外,还可以使用反向索引实现上述需求,但是索引位置会发生变化,分别对应−13、−12、−11,代码如下:

     str1[-13:-11]

输出结果如下:

     'Now'

同理,我们也可以截取原字符串中的“never”子字符串,索引的位置是7~12,注意包含7,但不包含12,截取字符串的代码如下:

     str1[7:12]

输出结果如下:

     'never'

Python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字符串运算,表2-2列出了可以用于字符串运算的运算符。

表2-2 字符串运算符

下面以成员运算符in为例介绍字符串运算符,例如,我们需要判断“never”是否在字符串str1中,代码如下:

     'never' in str1

输出结果如下:

     True

这里显示的是True,如果不存在结果,就输出False。

2.1.3 列表

列表(List)是Python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使用方括号([])表示。列表中的元素用逗号分隔,并且不需要所有元素具有相同的类型。

例如,创建3个门店有效客户的列表,其中list1为客户张三的个人信息,list2为一周有效客户的数量,list3为客户信息表的主要字段,代码如下:

     list1 =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list2 = [91, 78, 83, 85, 82, 129, 116]
     list3 = ["客户姓名",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运行上述代码,创建的列表输出如下:

     list1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list2
     [91, 78, 83, 85, 82, 129, 116]
     list3
     ['客户姓名',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列表的索引与字符串的索引一样,也是从0开始的,也可以进行截取、组合等操作。例如,我们截取list3中索引从1到3但不包含索引为3的字符串,代码如下:

     list3[1:3]

输出结果如下: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可以对列表的数据项进行修改或更新,例如将列表list1中索引为1的元素“男”改为“女”。首先查看索引为1的元素,代码如下:

     list1[1]

输出结果如下:

再修改列表的元素,代码如下:

     list1[1] = '女'
     list1

输出结果如下:

     ['张三', '女',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列表中的元素,代码如下:

     del list1[1]
     list1

输出结果如下:

     ['张三',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也可以使用append()方法在列表尾部添加列表项,代码如下:

     list1.append(29)
     list1

输出结果如下:

     ['张三',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29]

此外,还可以使用insert()方法在中间指定的位置之前添加列表项,代码如下:

     list1.insert(1,'男')
     list1

输出结果如下: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29]

2.1.4 元组

Python的元组(Tuple)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被修改。注意元组使用小括号表示,而列表使用方括号表示。元组的创建很简单,只需要在括号中添加元素,并使用逗号隔开即可。

例如,创建3个门店有效客户的元组,其中tup1为客户张三的个人信息,tup2为一周有效客户的数量,tup3为客户信息表的主要字段,代码如下:

     tup1 =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tup2 = (91, 78, 83, 85, 82, 129, 116)
     tup3 = ("客户姓名",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运行上述代码,创建的元组输出如下:

     tup1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tup2
     (91, 78, 83, 85, 82, 129, 116)
    
     tup3
     ("客户姓名",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如果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那么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否则括号会被当作运算符使用,示例如下:

     tup4 = (29,)
     tup4
     (29,)
    
     tup5 = (29)
     tup5
     29

元组的索引与字符串的索引一样,也是从0开始,也可以进行截取、组合等操作。例如,我们截取tup3中索引从1到3但不包含索引为3的元素,代码如下:

     tup3[1:3]

输出结果如下:

     ('客户性别', '联系电话')

在Python中,也可以通过“+”实现对元组的连接,运算后会生成一个新的元组,代码如下:

     tup6 = tup1 + tup4
     tup6

输出结果如下:

     ('张三', '男', 18966666666, '东方路666号', 29)

注意,元组中的元素是不允许修改和删除的,例如修改元组tup6中第3个元素的值,代码如下:

     tup6[2] = 18988888888

会输出如下错误信息:

     ---------------------------------------------------------------------------
     Typ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Cell In[45], line 1
     ----> 1 tup6[2] = 18988888888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2.1.5 集合

集合(Set)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序列,可以使用大括号或者set()函数创建,注意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使用set(),因为{}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的。创建集合的格式如下:

     parame = {value01, value02, ...}

或者

     set(value)

下面以客户购买商品为例介绍集合的去重功能,假设某客户周一分早晚两次在门店购买了6件商品,分别是中性笔、荧光笔、订书机、中性笔、胶水、计算器,这里有重复的商品中性笔,我们可以借助集合删除该重复值,代码如下:

     order_mon = {'中性笔','荧光笔','订书机','中性笔','胶水','计算器'}
     order_mon

输出结果如下:

     {'中性笔', '胶水', '荧光笔', '计算器', '订书机'}

运行上述代码,可以看出已经删除了重复值,只保留了5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名称。

集合的元素是无序的,因此打印输出的时候也是无序的。

例如,上述客户周三在门店购买了4件商品,分别是订书机、胶水、笔筒、会议牌,代码如下:

     order_wed = {'订书机','胶水','笔筒','会议牌'}
     order_wed

输出结果如下:

     {'会议牌','胶水',  '笔筒', '订书机'}

我们还可以快速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某集合中,例如,判断该客户周一是否购买了“计算器”,代码如下:

     '计算器' in order_mon

输出结果如下:

     True

此外,Python中的集合与数学中的集合概念基本类似,也有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1.集合的交集

例如,统计上述客户周一和周三都购买的商品,代码如下:

     order_mon & order_wed

输出结果如下:

     {'胶水', '订书机'}

图2-1 集合间的关系

2.集合的并集

例如,统计该客户周一和周三购买的商品,代码如下:

     order_mon | order_wed

输出结果如下:

     {'中性笔', '会议牌', '笔筒', '胶水', '荧光笔', '计算器', '订书机'}
3.集合的差集

例如,统计该客户在周一和周三不同时购买的商品,代码如下:

     order_mon ^ order_wed

输出结果如下:

     {'中性笔', '会议牌', '笔筒', '荧光笔', '计算器'}
4.集合的补集

例如,统计该客户周一购买,而周三没有购买的商品,代码如下:

     order_mon - order_wed

输出结果如下:

     {'中性笔', '荧光笔', '计算器'}

2.1.6 字典

与列表、元组、集合类似,字典(Dictionary)也是一种可变容器,且可存储任意类型的对象。字典的每个键−值对用冒号分隔,每个键−值对之间用逗号分隔,整个字典包括在花括号中,格式如下:

     dict = {key1:value1, key2:value2}

注意,键−值对中的键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值可以不唯一,且数值可以取任意数据类型,但键必须是不可变的,例如创建3个字符串或数字字典,代码如下:

     dict1 = {'客户数量': 91}
     dict2 = {'客户数量': 91, 2023:6}
     dict3 = {'客户姓名':'张三','客户性别':'男','联系电话':18966666666,'联系地址':'东方路
666号'}

运行上述代码,创建的字典输出如下:

     dict1
     {'客户数量': 91}
    
     dict2
     {'客户数量': 91, 2023: 6}
    
     dict3
     {'客户姓名': '张三', '客户性别': '男', '联系电话': 18966666666, '联系地址': '东方路666号'}

在Python中,访问字典中的值需要把相应的键放入方括号中,例如获取客户的联系地址,代码如下:

     dict3['联系地址']

输出结果如下:

     '东方路666号'

在Python中,当访问字典中的值时,如果字典中没有该键,那么程序会报错,代码如下:

     dict3['客户年龄']

会输出如下的错误信息:

     --------------------------------------------------------------------------
     Key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Cell In[18], line 1
     ----> 1 dict3['客户年龄']
     KeyError: '客户年龄'

在Python中,还可以向已有字典中添加新内容,方法是增加新的键−值对,也可以修改字典已有键−值对中的值,例如,向字典dict2中添加键“客户年龄”,并修改键“2023”中的值为8,代码如下:

     dict2['客户年龄'] = 29
     dict2[2023] = 8
     dict2

输出结果如下:

     {'客户数量': 91, 2023: 8, '客户年龄': 29}

在Python中,能够删除字典中的单一元素,也能清空和删除字典,例如要删除字典dict2中的键“2023”,然后清空字典,最后删除字典。输入代码如下:

     del dict2[2023]
     dict2

输出结果如下:

     {'客户数量': 91, '客户年龄': 29}

可以使用clear()方法清空字典,代码如下:

     dict2.clear()
     dict2

输出结果如下:

     {}

使用del()方法删除字典后,再调用该字典,将会显示字典没有被定义的报错信息,代码如下:

     del dict2
     dict2

会输出如下错误信息:

     --------------------------------------------------------------------------
     Nam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Cell In[28], line 1
     ----> 1 dict2
     NameError: name 'dict2' is not defined

2.2 Python运算符和优先级

与其他程序语言类似,Python编程中也会涉及运算问题,这样就会用到运算符。本节介绍Python常见的运算符,希望读者掌握它们的含义及用法。

2.2.1 Python运算符

Python运算符用于执行各种算术、逻辑和其他类型的计算,以下是Python编程中常用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常用的算术运算符有+(加)、−(减)、*(乘)、/(除)、%(取模)、**(幂),//(整数除法)。下面就%、**、//运算符举例说明。

· %运算符:%运算符用来计算两个数相除后的余数,例如x % y表示x除以y后的余数。下面是几个示例:

               7 % 3 = 1
               10 % 5 = 0
               12 % 7 = 5

· **运算符:**运算符是用来计算一个数的指数次幂,例如x ** b表示x的y次幂。下面是几个示例:

               3 ** 3 = 27
               7 ** 2 = 49
               4 ** 3 = 64

· //运算符://运算符用来计算两个数相除后的整数部分,例如x //y表示x除以y后的整数部分。下面是几个示例:

               7 // 3 = 2
               20 // 5 = 4
               11 //87 = 1

需要注意的是,整数除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向下取整,因为它只计算商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会被舍去。

2.比较运算符

常用的比较运算符有>(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

3.逻辑运算符

常用的逻辑运算符有and(与)、or(或)、not(非)。

· and运算符:当两个表达式都是True时,它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下面是几个示例:

               True and True   # True
               True and False  # False
               False and False # False

· or运算符:当两个表达式至少有一个是True时,它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下面是几个示例:

               True or True    # True
               True or False   # True
               False or False  # False

· not运算符:将表达式的值进行取反,如果原始值为True,则返回False;如果原始值为False,则返回True。下面是几个示例:

               not True   # False
               not False  # True

这些逻辑运算符在编程中非常有用,可以用于控制语句中的条件判断,比如if语句中的条件判断。

4.位运算符

常用的位运算符有&(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按位取反)、<<(左移位)、>>(右移位)。

位运算符是一种在二进制数位上进行操作的运算符。下面是位运算符的解释。

· &运算符:两个位都为1时,结果才为1,否则为0。

                    x = 5           # 二进制数为 101
                    y = 3           # 二进制数为 011
                      print(x & y)  # 输出:1(二进制为001)

· |运算符:其中一位为1时,结果就为1,否则为0。

                    x = 5        # 二进制数为 101
                    y = 3        # 二进制数为 011
                    print(x |y)  # 输出:7(二进制为111)

· ^运算符:如果两个数相应位的值不同,则该位的结果为1,否则为0。

                    x = 5         # 二进制数为 101
                    y = 3         # 二进制数为 011
                    print(x ^ y)  # 输出:6(二进制为110)

· ~运算符:结果将二进制数的所有位取反,即0变1,1变0。

                    x = 5      # 二进制数为 101
                    print(~x)  # 输出:-6

因为Python的二进制表示使用了补码,所以~x对应的二进制数为010(补码表示),即十进制数为2,然后将其取反为101,再转换成补码表示,即−6。

· <<运算符:操作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相当于此数乘以2的移动次方。

                    x = 5          # 二进制数为 101
                    print(x << 2)  # 输出: 20(二进制数为10100)

将二进制数101左移两位得到二进制数10100,即十进制数20。

· >>运算符:操作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若干位,相当于此数除以2的移动次方。

                    x = 20         # 二进制数为 10100
                    print(x >> 2)  # 输出: 5(二进制数为101)

将二进制数10100右移两位得到二进制数101,即十进制数5。

5.赋值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用于给变量赋值。它们实现了将右侧操作数应用于左侧操作数并将结果分配给左侧操作数的功能。常用的位运算符有=(赋值)、+=(加等于)、−=(减等于)、*=(乘等于)、/=(除等于)、%=(取模等于)、**=(幂等于)、//=(取整除等于)、&=(按位与等于)、|=(按位或等于)、^=(按位异或等于)、>>=(右移等于)、<<=(左移等于)。

· =运算符:将右侧操作数的值赋给左侧操作数。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 <<=运算符:等同于x = x << y。

6.条件运算符

条件运算符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条件对程序执行不同的代码块。Python中常见的条件运算符有if-else和if-elif-else。

1)if-else

该语句根据给定条件来执行代码块。如果条件为True,则执行if子句,并跳过else子句;如果条件为False,则执行else子句。示例如下:

     x = 10
     if x > 5:
         print("x 大于 5")
     else:
         print("x 小于或等于 5")

以上示例输出x大于5。

2)if-elif-else

该语句包含多个条件,并在每个条件为False(所有条件为False)时提供一个备选行动方案。示例如下:

     x = 10
     if x == 5:
         print("x 等于 5")
     elif x >5 and x <= 10:
         print("x 大于 5,小于或等于 10")
     else:
         print("x 大于 10")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如果x等于5,那么将会输出“x等于5”。如果x大于5且小于或等于10,那么将输出“x大于5,小于或等于10”。如果x大于10,那么将输出“x大于10”。同时需要注意的是,if-elif-else语句是可以嵌套的。

7.成员运算符

成员运算符in和not in用于检查一个值是否存在于某个序列中,即检查值是不是该序列的元素。

1)in运算符

若指定的值在序列中找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示例如下: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if "apple" in fruits:
         print("apple 在水果列表中")
     else:
         print("apple 不在水果列表中")

2)not in运算符

若指定的值不存在于序列中,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示例如下: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if "orange" not in fruits:
         print("orange 不在水果列表中")
     else:
         print("orange 在水果列表中")

在上面的示例中,in运算符用于检查列表fruits中是否包含字符串"apple",结果为True,因此输出"apple在水果列表中"。而not in运算符则用于检查字符串"orange"是否不存在于列表fruits中,结果为True,所以输出"orange不在水果列表中"。

8.身份运算符

身份运算符is和is not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判断两个对象是不是同一个对象。

1)is运算符

若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相同,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示例如下:

     x = ["apple", "banana", "cherry"]
     y = ["apple", "banana", "cherry"]
     z = x
    
     if x is z:
         print("x 和 z 是同一个对象")
     else:
         print("x 和 z 不是同一个对象")
    
     if x is y:
         print("x 和 y 是同一个对象")
     else:
         print("x 和 y 不是同一个对象")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两个列表x和y,它们包含相同的元素。然后我们将x赋值给变量z。因为z和x引用的是同一个列表对象,所以x is z的结果为True。但是x和y引用的是不同的列表对象,所以x is y的结果为False。

2)is not运算符

若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不同,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示例如下:

     x = ["apple", "banana", "cherry"]
     y = ["apple", "banana", "cherry"]
     z = x
    
     if x is not z:
         print("x 和 z 不是同一个对象")
     else:
         print("x 和 z 是同一个对象")
    
     if x is not y:
         print("x 和 y 不是同一个对象")
     else:
         print("x 和 y 是同一个对象")

在上面的示例中,is not和is的作用是相反的。因为z和x引用的是同一个列表对象,所以x is not z的结果为False。但是x和y引用的是不同的列表对象,所以x is not y的结果为True。

2.2.2 运算符的优先级

Python运算符是一些用于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操作的特殊符号。通常,Python中的运算符及其优先级有以下特点:

· 一元操作符优先级最高,例如正号和负号。

· 先乘除,后加减,例如乘号和除号的优先级高于加号和减号。

· 同级运算符从左到右计算。

当然,代码中可以使用圆括号“()”来调整计算的优先级,在具体计算时可以改变运算符的优先级。

Python中的运算符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以下举例说明。

(1)加号和减号:

     x = 5
     y = 3
    
     print(x + y)  # 输出:8
     print(x - y)  # 输出:2

(2)乘号和除号:

     x = 6
     y = 3
    
     print(x * y)  # 输出:18
     print(x / y)  # 输出:2.0

(3)取模运算:

     x = 7
     y = 3
    
     print(x % y)  # 输出:1

(4)乘方运算:

     x = 2
     y = 3
    
     print(x ** y)  # 输出:8

(5)比较运算符:

     x = 5
     y = 3
    
     print(x > y)   # 输出:True
     print(x < y)   # 输出:False
     print(x == y)  # 输出:False

(6)逻辑运算符:

     x = 5
     y = 3
    
     print(x > 3 and y < 6)  # 输出:True
     print(x > 3 or y > 6)   # 输出:True
     print(not(x > 3))       # 输出:False

2.3 Python语法基础

前面我们介绍的程序代码都是按顺序执行的,也就是先执行第1条语句,然后是第2条语句、第3条语句,以此类推,一直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称为顺序结构。但是很多情况下,仅有顺序结构的代码是远远不够的,Python程序还会涉及条件判断和循环执行等较为复杂的情况,这些也是Python程序经常遇到的语法结构。本节介绍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格式化语句及其使用。

2.3.1 条件语句:if及if嵌套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if else语句对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果执行不同的代码,此结构称为选择结构或者分支结构。

比如一个程序限制了只能成年人使用,儿童没有权限使用。这时程序就需要做出判断,看用户是不是成年人(年龄满18周岁),并给出提示。

Python中的if else语句可以细分为3种形式,分别是if语句、if else语句和if嵌套语句,它们的执行流程如图2-2~图2-4所示。

图2-2 if语句的流程图

图2-3 if else语句的流程图

例如,在门店销售业绩考核中,通常会对业绩分等级,这种情况就可以使用if嵌套语句实现,代码如下:

     order_sale = 84
    
     if order_sale < 60:
         print("业绩不达标")
     else:
         if order_sale <= 75:
             print("业绩一般")
         else:
             if order_sale <= 85:
                 print("业绩良好")
             else:
                 print("业绩优秀")

图2-4 if嵌套语句的流程图

输出结果如下:

     业绩良好

当然,这个需求还有很多实现方法,这里就不再逐一列出了。

2.3.2 循环语句:while与for

在Python中,while循环和if条件分支语句类似,即在条件(表达式)为真的情况下,会执行相应的代码块。不同之处在于,只要条件为真,while就会一直重复执行代码块。

while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

     while条件表达式:
         代码块

这里的代码块指的是缩进格式相同的多行代码,不过在循环结构中,它又称为循环体。while语句执行的具体流程为:首先判断条件表达式的值,其值为真(True)时,则执行代码块中的语句,当执行完毕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判断条件表达式的值是否为真,若仍为真,则继续重新执行代码块,如此循环,直到条件表达式的值为假(False),才终止循环。while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如图2-5所示。

在Python中,for循环是使用比较频繁的,常用于遍历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序列类型,用于逐个获取序列中的元素。

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如下:

     for 迭代变量 in 变量:
         代码块

其中,迭代变量用于存放从序列类型变量中读取出来的元素,所以一般不会在循环中对迭代变量手动赋值,“代码块”指的是具有相同缩进格式的多行代码(和while一样),由于和循环结构联用,因此又称为循环体。for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如图2-6所示。

图2-5 while语句的流程图

图2-6 for语句的流程图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while循环输出九九乘法表,代码如下所示。

     i = 1
     while i<=9:
         j = 1
         while j <= i:
             print('%d*%d=%2d\t'%(i,j,i*j),end='')
             j+=1
         print()
         i +=1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1*1= 1
     2*1= 2  2*2= 4
     3*1= 3  3*2= 6  3*3= 9
     4*1= 4  4*2= 8  4*3=12  4*4=16
     5*1= 5  5*2=10  5*3=15  5*4=20  5*5=25
     6*1= 6  6*2=12  6*3=18  6*4=24  6*5=30  6*6=36
     7*1= 7  7*2=14  7*3=21  7*4=28  7*5=35  7*6=42  7*7=49
     8*1= 8  8*2=16  8*3=24  8*4=32  8*5=40  8*6=48  8*7=56  8*8=64
     9*1= 9  9*2=18  9*3=27  9*4=36  9*5=45  9*6=54  9*7=63  9*8=72  9*9=81

也可以使用for循环输出九九乘法表,代码如下:

     for i in range(1, 10):
         for j in range(1, i + 1):
             print(j, '*', i, '=', i * j, end="\t")
         print()

当然九九乘法表还有很多其他实现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了。

2.3.3 格式化:format与%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format函数和%对字符串进行格式化,以输出特定格式的字符串。下面重点讲解format()函数及其使用方法。

1.利用f+strings进行格式化

在Python 3.6中加入了一个新特性:f+strings,可以直接在字符串的前面加上f来格式化字符串,例如输出“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的代码如下:

     store = '南京路店'
     sales = 965.08
     s = f'2023年5月{store}的销售额是{sales}万元。'
     print(s)

输出结果如下:

     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
2.利用位置进行格式化

可以通过索引来直接使用*号将列表打散,通过索引来取值,例如输出“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利润额是39.01万元。”的代码如下:

     sales = ['南京路店',965.08,39.01]
     s = '2023年5月{0}的销售额是{1}万元,利润额是{2}万元。'.format(*sales)
     print(s)

输出结果如下:

     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利润额是39.01万元。
3.利用关键字进行格式化

也可以通过**号将字典打散,通过键(key)来取值,例如输出“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利润额是39.01万元。”的代码如下:

     d = {'store':'南京路店','sales':965.08,'profit':39.01}
     s = '2023年5月{store}的销售额是{sales}万元, 利润额是{profit}万元。'.format(**d)
print(s)

输出结果如下:

     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 利润额是39.01万元。
4.利用下标进行格式化

还可以利用下标+索引的方法进行格式化,例如输出“2023年5月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利润额是39.01万元。”的代码如下:

     sales = ['南京路店',965.08,39.01]
     s = '2023年5月{0[0]}的销售额是{0[1]}万元,利润额是{0[2]}万元。'.format(sales) print(s)

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2023年5月份南京路店的销售额是965.08万元,利润额是39.01万元。
5.利用精度与类型进行格式化

精度与类型可以一起使用,格式为{ :.nf} .format(数字),其中.n表示保留n位小数,对于整数直接保留固定位数的小数位,例如输出3.14和26.00的代码如下:

     pi = 3.14159265359
     print('{:.2f}'.format(pi))
    
     age = 26
     print('{:.2f}'.format(age))

输出结果如下:

     3.14
     26.00
6.利用千分位分隔符格式化

"{:,}".format()函数中的冒号加逗号可以将一个数字每三位用逗号进行分隔,例如输出截至2021年底的全世界人口数据7,888,408,686的代码如下:

     print("{:,}".format(7888408686))

输出结果如下:

     7,888,408,686

2.4 Python的函数

函数是一段代码块,通常是为了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计算特定的值。在编程过程中调用函数可以避免编写重复代码,提高编程效率,因此掌握函数的概念和用法很重要。

2.4.1 函数的概念及使用

与其他编程语言类似,Python中包括数学函数、随机数函数、三角函数等。表2-3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数学函数。

表2-3 常用的数学函数

例如,我们要返回数值圆周率近似值3.1415926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在Python中,数学运算常用的函数在math模块中,因此首先需要导入math模块,然后使用其中的modf()函数提取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程序代码如下:

     import math
     math.modf(3.1415926)

输出结果如下:

     (0.14159260000000007, 3.0)

可以看出,3.1415926的整数部分是3.0,小数部分是0.14159260000000007,注意这里不是0.1415926,这是因为Python默认的是数值计算,而不是符号计算,其中数值计算是近似计算,而符号计算则是绝对精确的计算。

我们可以通过函数来传递参数,也可以利用函数返回结果。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Python函数的例子:

     def add_numbers(x, y):
         result = x + y
         return result

这个函数的名称是add_numbers,有两个参数x和y。它计算输入参数的和,并将结果赋给一个叫result的变量。最后,它通过使用return语句返回结果。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计算任意两个数字的和:

     sum = add_numbers(3, 5)
     print(sum)

这将输出8,因为add_numbers函数将3和5相加并返回结果8。

在编程中可以随时调用函数实现想要的结果,比如,以下例子调用了内置函数len():

     string = "Hello World"
     length = len(string)
     print(length)

这个函数接收一个参数,返回给定序列或字符串的长度,从而输出11,因为字符串的长度为11。

2.4.2 数据分析中的常用函数

在Python中,函数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内置函数,是Python已经定义好并集成到解释器中的函数,例如print()、len()、type()等;另一种是用户定义函数,是由用户在程序中定义和实现的函数。本小节主要介绍几个在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内置函数。有关自定义函数,读者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本书不做介绍。

1.map()函数:数组迭代

map()是一个内置函数,它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另一个是迭代器(Iterable)。map()函数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一个元素上,并把结果作为新的迭代器,返回结果。

例如,求一个数值型列表中各个数值的立方,返回的还是列表,就可以使用map()函数实现,代码如下:

     def f(x):
          return x**3
     r = map(f, [1, 2, 3, 4, 5, 6, 7, 8, 9])
     list(r)

输出结果如下:

     [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map()函数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f,即函数对象本身。由于结果r是一个迭代器,迭代器是惰性序列,即表达式和变量绑定,你不主动遍历它,就不会计算其中元素的值。因此,通过list()函数可以让它把整个序列都计算出来并返回一个列表。

其实,这里可以不使用map()函数,使用循环也可以实现,代码如下:

     def f(x):
          return x**3
     S = []
     for i in [1, 2, 3, 4, 5, 6, 7, 8, 9]:
         S.append(f(i))
     print(S)

输出结果如下:

     [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map()函数把运算规则抽象化,因此,我们不但可以计算简单的f(x)=x**3,还可以计算任意复杂的函数,例如把列表中所有的数字转为字符串,代码如下:

     list(map(str,[1, 2, 3, 4, 5, 6, 7, 8, 9]))

输出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列表中所有的数字都转为字符串了。

2.reduce()函数:序列累积

reduce()函数接收的参数有3个:函数f、列表list和可选的初始值,初始值的默认值是0。reduce()函数传入的函数f必须接收两个参数,对列表list的每个元素反复调用函数f,并返回最终计算结果。

例如,计算列表[1, 2, 3, 4, 5]中所有数值的和,初始值是100,代码如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list_a = [1,2,3,4,5]
     def fn(x, y):
          return x + y
     total = reduce(fn,list_a,100)
     print(total)

输出结果如下:

     115

此外,还可以使用lambda函数进一步简化程序,代码如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list_a = [1,2,3,4,5]
     total = reduce(lambda x,y:x+y ,list_a,100)
     print(total)

输出结果如下:

     115
3.filter()函数:数值过滤

filter()函数用于过滤数据序列,与map()函数类似,filter()函数也需要接收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与map()函数不同的是,filter()函数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一个元素,然后根据返回值是True还是False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

例如,利用filter()函数过滤出1~100中平方根是整数的数,代码如下:

     import math
     def is_sqr(x):
         return math.sqrt(x) % 1 == 0
     print(list(filter(is_sqr, range(1, 101))))

输出结果如下: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其中,math.sqrt()函数是求平方根的函数。

此外,filter()函数还可以处理缺失值等,例如,将一个序列中的空字符串和None都删除,代码如下所示。

     def day(s):
         return s and s.strip()
     list(filter(day, ['order_mon','','order_wed',None,'order_fri','  ']))

输出结果如下:

     ['order_mon', 'order_wed', 'order_fri']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使用filter()函数关键在于正确实现一个筛选函数。

提示 filter()函数返回的是一个迭代器,也就是一个惰性序列,计算结果需要用list()函数获得所有结果并返回列表。

4.sorted()函数:列表排序

排序是程序中经常用到的算法。无论使用冒泡排序还是快速排序,排序的核心是比较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是数字,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但如果是字符串或者两个字典,直接比较数学上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比较的过程必须通过函数抽象出来。

sorted()函数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代码如下:

     sorted([12, 2, -2, 8, -16])

输出结果如下:

     [-16, -2, 2, 8, 12]

此外,sorted()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可以接收一个key函数来实现自定义的排序,例如按绝对值大小排序,代码如下:

     sorted([12, 2, -2, 8, -16],key=abs)

输出结果如下:

     [2, -2, 8, 12, -16]

key指定的函数将作用于列表的每一个元素上,并根据key函数返回的结果进行排序。

我们再看一个字符串排序的例子,代码如下:

     sorted(['Month', 'year', 'Day', 'hour'])

输出结果如下:

     ['Day', 'Month', 'hour', 'year']

默认情况下,对字符串排序是按照ASCII码的大小排序的,大写字母会排在小写字母的前面。

现在,我们提出排序忽略大小写,按照字母顺序排序。要实现这个算法,不必对现有代码大加改动,只要我们能用一个key函数把字符串映射为忽略大小写排序即可。忽略大小写来比较两个字符串,实际上就是先把字符串都变成大写(或者都变成小写)再比较。

这样,我们给sorted()函数传入key函数,即可实现忽略大小写的排序,代码如下:

     sorted(['Month', 'year', 'Day', 'hour'],key=str.lower)

输出结果如下:

     ['Day', 'hour', 'Month', 'year']

要进行反向排序,不必改动key函数,可以传入第3个参数reverse=True,代码如下:

     sorted(['Month', 'year', 'Day', 'hour'], key=str.lower, reverse=True)

输出结果如下:

     ['year', 'Month', 'hour', 'Day']

2.5 本章小结

学习Python需要从数据类型、基础语法等开始,然后逐渐深入学习Python的高级语法和特性,例如列表、字典、元组、函数等。

本章详细介绍了Python程序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和优先级、基础语法、常用函数等基础知识,这是学习Python编程的必备基础,对于初次接触编程的读者来说,从Python入手学习编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掌握了本章内容,使用Python的各种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xZawkBzMAC5wV0MiJk69cFj4aKFvEhdeAqtQ2eGiw2tA87Ul1kgEELJtc6Vd+H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