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4 镜头语言之转场

镜头转场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分别为技巧性转场和非技巧性转场。技巧性转场指的是在拍摄或者剪辑时要采用一些技术或者特效才能实现;而非技巧性转场则是直接将两个镜头拼接在一起,通过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让画面切换显得自然、流畅。

4.4.1 技巧性转场

1.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转场即上一个镜头的画面由明转暗,直至黑场;下一个镜头的画面由暗转明,逐渐显示至正常亮度,如图4-12所示。淡出与淡入过程的时长一般各为2秒,但在实际编辑时,可以根据视频的情绪、节奏灵活掌握。部分影片中,在淡出淡入转场之间还有一段黑场,可以表现出剧情告一段落,或者让观赏者陷入思考。

图4-12

淡入淡出转场形成的由明到暗再由暗到明的转场过程

2.叠化转场

叠化是指将前后两个镜头在短时间内重叠,并且前一个镜头逐渐模糊到消失,后一个镜头逐渐清晰直到完全显现。叠化转场主要用来表现时间的消逝、空间的转换,或者在表现梦境和回忆的镜头中使用,如图4-13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叠化转场时,前后两个镜头会有几秒比较模糊的重叠,如果镜头质量不佳,可以用这段时间掩盖镜头缺陷。

图4-13

叠化转场会出现前后场景景物模糊重叠的画面

3.划像转场

划像转场也被称为扫换转场,可分为划出与划入。上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屏幕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屏幕称为划入,如图4-14所示。根据画面进、出屏幕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通常在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镜头转场时使用。

图4-14

画面横向滑动,前一个镜头逐渐划出,后一个镜头逐渐划入

4.4.2 非技巧性转场

1.利用相似性进行转场

当前后两个镜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体形象,或者在运动方向、速度和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时,即可实现视觉连续、转场顺畅的目的,如图4-15所示。

例如,上一个镜头是果农在果园里采摘苹果,下一个镜头是顾客在菜市场挑选苹果的特写,利用上下镜头都有“苹果”这一相似性内容,将两个不同场景下的镜头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自然、顺畅的转场效果。

图4-15

利用“夕阳的光线”这一相似性进行转场的3个镜头

2.利用思维惯性进行转场

利用人们的思维惯性进行转场,往往可以产生联系上的错觉,使转场流畅而有趣。

例如,上一个镜头是孩子在家里和父母说“我去上学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切换到学校大门的场景,整个场景转换过程就会比较自然。究其原因在于观赏者听到“去上学”3个字后,脑海中自然会呈现出学校的场景,所以此时进行场景转换就会显得比较顺畅,如图4-16所示。

图4-16

通过语言等其他方式让观赏者脑海中呈现某一景象,从而进行自然、流畅的转场

3.两级镜头转场

利用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和对比,形成明显的段落感,这种方法称为两级镜头转场,如图4-17所示。

由于此种转场方式的段落感比较强,可以突出视频中的不同部分。例如,前一段落大景别结束,下一段落小景别开场,有种类似写作“总分”的效果。也就是在大景别部分让各位对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小景别部分,细说其中的故事,从而让观赏者在观看视频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

图4-17

先通过远景表现日落西山的景观,然后自然地转接两个特写镜头,分别表现“日落”和“山”

4.声音转场

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与画面相配合的转场方式称为声音转场。声音转场方式主要分为以下3种。

(1)利用声音的延续性自然转换到下一段落。其中,主要方式是同一旋律、声音的提前进入和前后段落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利用声音的吸引作用,弱化了画面转换、段落变化时的视觉跳动。

(2)利用声音的呼应关系实现场景转换。上下镜头通过两个接连紧密的声音进行衔接,并同时进行场景的更换,让观赏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视觉感受。例如,上一个镜头是男孩儿在公园里问女孩儿“你愿意嫁给我吗?”,下一个镜头是女孩儿回答“我愿意”,但此时场景已经转到了结婚典礼现场。

5.空镜转场

只拍摄场景的镜头称为空镜头。这种转场方式通常在需要表现时间或者空间巨大变化时使用,从而起到一个过渡、缓冲的作用,如图4-18所示。

除此之外,空镜头也可以实现“借物抒情”的效果。例如,上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向男主角在电话中提出分手,接一个空镜头,是雨滴落在地面的景象,然后再接男主角在雨中接电话的景象。其中,“分手”这种消极情绪与雨滴落在地面的镜头之间是有情感上的内在联系的;而男主角站在雨中接电话,由于与空镜头中的“雨”存在空间上的联系,从而实现了自然且富有情感的转场效果。

图4-18

利用空镜头衔接时间和空间发生大幅跳跃的镜头

6.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指上一个镜头拍摄主体正在观看的画面,下一个镜头接转主体所观看的对象,这就是主观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既显得自然,同时也可以引起观众的探究心理,如图4-19所示。

图4-19

主观镜头通常会与主体所看景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

7.遮挡镜头转场

当某物逐渐遮挡画面,直至完全遮挡,然后再逐渐离开,显露画面的过程就是遮挡镜头转场。这种转场方式可以将过场戏省略掉,从而加快画面节奏,如图4-20所示。

其中,如果遮挡物距离镜头较近,阻挡了大量的光线,导致画面完全变黑,再由纯黑的画面逐渐转变为正常的场景,这种方法称为挡黑转场。而挡黑转场还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较强的冲击感,同时还可以制造视觉悬念。

图4-20

当马匹完全遮挡住骑马的孩子时,镜头自然地转向了羊群特写 v1KUGfnL0hLjjkM3S3bopWUqMr1QeKPtmAPWndWv+TpzANrxfr9OFonoliEzYh7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