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智人和原始人打架:心理冲突的根源

两小人打架,原始人常胜

既然我们的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像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认识、行为方式等,那么他们天天相处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和争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争斗。而这种争斗,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冲突。

记得我小时候写作文时,写到内心冲突时常这么比喻:“我的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竟然顺口说出了一个心理学原理。我当时所说的这两个小人,现在看来更多是指理智人和原始人。因为尽管内心有三个人存在着,但是纯真人更多是旁观,多数情况下只是单纯地呈现自己,并不参与决策。所以,纯真人不是心理冲突的主要发起者,我们绝大多数烦恼是理智人和原始人斗争的结果。

例如,一个学生捡到了钱,是悄悄地塞进自己的口袋,还是交给老师?他内心的原始人和理智人开始打架,一个说:“这么多钱可以买多少好东西呀,不能交。”另一个则说:“老师教育我要拾金不昧,必须要交。”截然相反的说法在他心里交替出现,当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他就会很难受。

又如,有位已婚女性被婚外情所吸引,欲红杏出墙,又觉得这样做不道德;欲安分守己,却又不甘心。这也同样是她内心两个小人的内战产生的影响。

再如,一个人被亲人激怒,想打人,但是又知道不该那么做,这也是一种“内斗”。

“内斗、内战”这种心理冲突会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因此,冲突多的人往往在精神上显得很疲惫,或者很忧郁。我们平时说的神经衰弱的起因主要就是心理冲突。

有个规律:当理智人和原始人发生冲突时,理智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才是心理世界的总统,总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忽视原始人的存在与影响力。理智人会认为:“我做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他以为完全知道自己,也完全能控制自己,他把自己等同于整个心理世界。

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时常会发现,自己这个总统说话未必算数。例如许多人在情绪冲动时会“自己管不住自己”。所谓的“自己管不住自己”,确切说,就是理智人管不住原始人。大家还常常说“我没办法了”,指的也是理智人拿原始人没办法。

比如,一个人想早起跑步,但就是起不了床,这时就是理智人想跑步,而原始人不想跑步,想赖床。再如,我们给自己制订了背单词的计划,到了该背单词的时间却无法实行,也是因为原始人不想背单词,违背了理智人的意思。

理智人和原始人吵架时,很多时候纯真人就是个看客。

经常被违背,理智人必然要不高兴的。他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会责怪原始人,或者用各种方式来减少甚至完全去除原始人对心理世界的影响。可是实际情况是,无论他讲多少道理,列举出多少让自己来做心理世界主宰的好处,都无法消除原始人的影响,甚至还常常受制于他。

弗洛伊德就曾发现人在理性之外会做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

有个人和妻子感情不好。妻子送给他一本书,他随手放在什么地方,找不到了。他也曾真心实意地找过,却始终找不到。后来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妻子无微不至地照料他母亲,这令他内心十分感动。一天回到家后,他随手拉开一个抽屉,很巧的是妻子送的书就在里面。

弗洛伊德指出,起初书之所以“神秘失踪”,是因为这个人的内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人)有一个念头:“我不喜欢她,不要她的书。”于是原始人把书藏起来,并且不让理智人意识到书放在哪里。妻子以她的实际行为感动了他的原始人,他伸手打开抽屉把书拿出来,表示:“我喜欢她了,愿意要她的东西了。”所以实际上,原始人的影响不仅无法消除,而且真正占据了人类心理世界的主导地位。

这道理其实不难理解,依据的正是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

人类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从原始的非理性、少逻辑状态,逐步发展到理性逻辑状态的。人出生后,会以原始人的状态开始认识世界,从而形成早年的心理经验,它们是作用于人格深层的早期心理经验,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 多数时候,它们不仅象征着某一次经历或体验,还象征着一个人心目中的世界、人生、自我处境和自我现实等。而这些经验会长期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无意识领域,成为我们看待周围事物的背景、参考和坐标系。多数时候,人们虽然无法意识到它们,却会深受其影响。

而理智人,则是伴随着我们日渐发展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形成的。这部分心理能力和经验往往仅作用于人格的表层部分。所以理智人拗不过原始人,也是理所应当的。

既然原始人占据着内心世界的主导地位,显然,只有了解他并学会与之相处,才是化解心理冲突的关键。

不被熟悉的原始人

尽管原始人在心理世界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多数人并不熟悉他,尤其是不熟悉他的思维方式。

理智人是和思维逻辑一起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熟练运用的还是理智人的逻辑思维。尤其在 20 世纪以后,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学校教育,都非常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心理学家甚至用理解计算机的方式去理解人的内心,从而发展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

在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调节理智人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理智人出现问题时,确实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了解调节他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化解冲突、调节情绪;另一方面,调节理智人往往是我们常用的方式,通过对比,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与调节原始人方式的不同。

理智人的问题主要是无知与偏见两种,纠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人的无知,就是缺少知识。这比较好办,学习正确知识就可以弥补缺陷。凡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都可能出现无知。一个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不懂得异性的心理,结果碰壁了,这很正常。一个农村孩子刚到大城市,不懂城市的生活规律,也很自然。针对这类情况,只要当事人在生活中或是通过其他途径多学习多思考,最终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也就不再无知了。

人的偏见,则是指一些不正确的见解、观点和人生观等等。偏见的来源,主要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比如宋明时期的理学家认为,女子死了丈夫,应该终身不嫁,否则便是失节,是下流淫荡的表现。通过家庭教育,当时的绝大多数女性接受了这一观点。但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已去世,她本人还年轻,还渴望着爱情生活,内心往往会产生冲突,有强烈的痛苦感。

理智人的问题主要是无知与偏见。

实际上,每个时代都会有偏见,我们不得不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着许多偏见。比如,有人认为有钱才有幸福,人活着就要不顾一切挣大钱,这就是一种偏见;还有人认为人应该视金钱如粪土,平淡清寒的生活才纯洁又美好,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偏见。

偏见,用心理治疗法中的“认知重塑技术”就能改善。这个方法的要点是,首先要让错误的认知明确化。因为偏见而陷于烦恼痛苦中的人,往往没有冷静认真地思考过问题的源头,他们的错误认知也不曾明确地表达过,而是隐含在话语之中。比如“别人都那么幸运,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这种话我们常常听到。说这种话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别人都幸运吗?别人其实有幸运的也有不幸的,甚至比你还不幸得多。这种话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应该比任何人不幸”,这种错误的认知就是自寻烦恼。挖出错误认知后,下一步是用正确的认知取代它,这需要我们找到正确的认知。我们可以多读些书,多向别人学习,以获得更正确的观点。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重复来加深印象,从而让新的认知取代旧的认知。

结合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看到,调节理智人的方式往往是以讲道理为主,一旦告诉他事情该怎样做,大体就能解决了。而原始人使用的是原始思维。比起理智人使用的逻辑思维方式,原始思维是我们更原始的认知方式,弗洛伊德把它称为“初级认知过程”,或为“原发过程”。

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对待理智人是管用的,因为讲道理(逻辑思维)本身就是理智人的语言,但是用到原始人身上行不通,因为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是一套不同于理智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这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一套语言体系,因此当我们面对原始人的时候,就仿佛面对一个说不同语言的外国小孩,我们既不懂儿童心理学,也不懂这个孩子所在国家的语言,相处起来自然很费劲。当这个孩子犯错时,我们没有办法去纠正他;当这个孩子心情不好时,我们也没办法去安慰他。

那些难以调节的心理冲突的根源,往往就在于我们对原始人的原始思维不熟悉。如果我们可以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对心理冲突的调节自然会变得简单很多。换句话讲,只有了解了原始思维,学会和原始人沟通,我们才可能让内心减少冲突。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原始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特点 1:不懂大道理

理智人已经知道的东西,原始人可能一无所知。

一个女孩被恋人抛弃了,她很伤心。这时有人劝她不必伤心,而且告诉她:“那个男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嫁给他,你这辈子就惨了,所以现在离开他是一件好事。况且,你这么漂亮,还愁没有人爱你吗?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原始人从来听不懂大道理。

女孩听了,说:“你说的都有理,可是,我还是伤心。我还是要再努力,让他回心转意,我试着去对他更温顺些、容忍些,也许他就会要我了。”

在旁人看来,这个女孩怎么这么糊涂,别人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她为什么还是不明白?

其实,不是女孩不明白,她内心的理智人早已明白了,甚至也在努力地让她忘掉恋人;但是,她的原始人不明白,只相信自己在经验中或感受中学到的东西。在她的经验中,那个男人对她一向很好,这次突然要抛弃她是个例外。在她的感受中,她和恋人的相处是无比甜蜜美好的,从没人这样爱过她,因此,她不认为他是坏人。虽然别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在她的眼中,只有一株芳草,就是他。

在爱娃眼中,希特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因为她见到的希特勒,对她总是很好。不错,别人会告诉她,希特勒下令杀死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但是,她并没有见到希特勒动手杀一个人。如果见到希特勒在她面前一刀刺死了一个人,她也许会认为他残酷,对他的看法发生一些改变。但是,她从没见到过。因此,有关希特勒杀人的事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抽象符号而已,她的原始人自然是不会被影响到的。

原始人不懂得抽象的事物,只懂得形象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现实。

儿童的人格结构中层,也就是原始人部分,是很占优势的,所以相对于成人,他们的行为表现会更加随心所欲和自由自在。同样,对于青少年来说,原始人也相当有势力。即便高考在即,有些考生虽然坐在书桌前,明知道复习的重要性,却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此时他们的原始人也许在说:“外面风和日丽,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去游泳、去打球、去郊外登山……该多有意思,为什么要读这些无聊的书本?”

但是不读书就考不上大学啊,将来事业上就难以有大的发展,就会落伍于时代,落伍于同龄人。再说,大学生活充满魅力、丰富多彩(当然也有些大学生会认为并非如此),为了上大学后能快乐地享受,现在少享受一点也值得……这一切道理,他们的理智人懂吗?理智人显然是懂的,并且会反复说给自己听;但是原始人不懂,或者说不完全懂。原始人只懂得当前外面的天气很好,出去玩会很愉快,读书很无聊。至于什么事业、社会地位、大学生活,他之前没有经历和体会过,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也不会有更多动力。当理智人强迫他坐在书桌前,原始人却不想读书时,就会产生内心冲突。

切记,不要和原始人讲大道理,他不懂的。他懂的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形象具体的事。

特点 2:情结会时常作梗

情结,是指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些藏在人心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简单说,就是一些我们可能不知道却会被其影响的心灵聚集物。通常情况下,情结中蕴藏着大量的情绪和能量,集中在原始人部分。

畅销言情小说作家琼瑶,用一句古诗词做她的书名《心有千千结》。心结其实就是情结。“心有千千结”,用心理学术语解释就是:人的内心有许多情结。

情结是一种心病,虽然多数看起来很美很感人,但是很扎心。它就像珍珠一样。珍珠不美吗?很美,但它其实是蚌受伤后的产物。当一粒沙进到蚌肉中,蚌感到疼痛,于是便分泌液体包裹这沙粒,久而久之,分泌物凝固后变硬了,就成为珍珠。所以珍珠是蚌的伤痕,只不过层层包裹后显得较为圆润,对蚌的刺激比沙粒小得多了而已。

心结也是一样。心受伤后,人们是用眼泪去包裹心中的沙粒,用心里的眼泪一层层包裹它,直到形成一个情结。在触动珍珠时,蚌会痛;在触动情结时,人心自然也会痛。

一个人的心受伤害后,当时会很痛苦,过了一段时间后,便慢慢地有些麻木,不那么痛苦了。时间似乎治愈了伤痛,受伤的人以为这伤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实不是,它作为一个情结停留在我们人格的中层位置,也就是原始人部分。此后如果有一件和伤心往事相似的事发生,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这个人也会感到很强烈的痛苦。这就是因为他有情结,也就是“有心病”。

一个女孩很小时,父亲因车祸突然去世。车祸发生时,她也在车上。她痛苦了一阵就过去了。恋爱后,她的男友出了一个极小的事故,虽然只撞碎了一个车灯,但是她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从此再也不许男友开车,甚至不敢看男友坐车,见到车就害怕。

这就叫情结,先前父亲的事故埋下了情结,后来在男友开车时,它爆发了。

情结会带来无数奇异的行为表现。假如这个女孩的父亲在遇车祸时,穿的是红色运动衣,她也许自此会害怕红色运动衣,甚至会怕其他红色的东西。别人看到她这种表现,可能不太理解,甚至她自己的理智人也不理解,但是她的原始人是懂的。

我们也许不曾有这个女孩这样的情结,但是每个人多少受过一些伤害,同样也会形成种种情结。所以,“心有千千结”这句话,对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

判断我们是否有情结并不难。只要我们对某件事物或某个人,有超乎寻常的害怕或焦虑等情绪,那就说明我们有与其相关的情结。

当然,有时心灵受到伤害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经历一种情景。这也会形成一种情结。

某人的父亲十分粗暴,他的童年期都是在反抗暴君父亲。于是,在学校里,如果某个男老师讲话有一点点专制粗暴,他就无法忍受,要站起来反抗。在工作单位,男老板如果严厉一点,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之斗争到底。相反,如果是女老师、女老板这样对他,他就不会大光其火了。

这就是情结的影响。他对男老师、男老板的怒火,实际上更多是源于他对父亲的怒火。这些没有在父亲那里发泄完的火气郁积在心里,一遇到类似情景就会爆发出来。

由于情结中聚集着大量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恐惧等,所以会对原始人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特点 3:擅长象征性语言

如果有个人认认真真地告诉你,“我是一只狗”,通常情况下,你会认定他是个疯子。但是假如你知道这个人来自原始部落,也许就不会说他是疯子了,而会觉得这是原始人的迷信或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假如说这句话的人是个 3 岁小孩呢?估计你也不会说他是疯子,而会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的玩笑话而已。

实际上除了这些人外,我们自己也常常在说这种话,只不过多数情况下没意识到而已。这就是我们内心的原始人的语言。

它是一种象征性语言。“我是一只狗”这句话变成通常的表达很可能就是,“我是一个性格如同狗一样的人——勇敢、忠诚、讲义气、服从、守秩序”。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常常用类似的话语来评价自己或别人呢?比如,“她像一只花蝴蝶”“他是一头雄狮”等,借用其他事物的相似特质来表达某种特征,这就是象征性语言,是原始人擅长的。

各种情结影响着原始人。

象征性语言有时会引发一些奇特的现象。

有个女孩连续两年参加高考都未被录取。在家人的压力下,她不得已第三次读高三。每天要读过去两年中已念“烂”了的无聊课本,每天和比她年纪小很多的同学们一起上课……

在离高考只有 4 个月时,班主任无意中提起学校的新规定,即本校高三生最多可以复读三年,也就是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了。

这天中午下课后,她骑车回家,刚上车就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重重地从车上摔了下来。家人把她送到医院后,医生检查不出任何生理病变。

就这样,她在家里待了 4 个月,直到 7 月 9 日,她的视力开始逐渐恢复,最后,竟然不治而愈了。7 月 9 日是他们高考结束的日子。

发生这件事,很可能是她的原始人说了这种话:“我不愿读书了,压力太大,我宁可瞎了,也不想再看那些书本,也不愿意参加考试了。”于是她的眼睛就暂时失明了。

原始人认为压力过大、承受不起时,出于自我保护,可能会让我们身体一些器官的功能暂时失效。如果一个遭受失败打击的人内心有这种想法——“人生的路太难走了,我走不动了”,他的腿可能真的会暂时无法走路。如果一个人内心的原始人说,“这件事真让我头痛”,他可能真的会偏头痛。实际上,偏头痛这种病十有八九是这样产生的,也被称为“心身病”。如果一个人的原始人说,“我咽不下这口气”,他可能会有憋气感,出现打嗝等现象。

如果一个女孩在恋爱中受伤害,她的原始人可能会说,“爱是危险的”。于是,以后再谈恋爱时,她也许会采取一种游戏的态度,不投入、不认真,或者干脆逃避恋爱,以免遇到危险。

如果一个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持续很好,他的原始人也许会说,“我很聪明”。于是,他自此会让自己像个聪明人一样爱思考。

原始人说的话,都埋在内心深处,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受到影响。一旦原始人有了错误未被纠正,就难免给我们造成冲突和烦恼。

各种象征语言包裹着原始人。 FGUzjqUMb4RdRHhrEWNHG7nG2CSCsKxNrZv5GZ8Ad5ryVgXU6hdWoD1JxwTuFP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