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美丽的哈瓦那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当机长广播说,飞机开始下降,要求乘客们系好安全带的时候,我耳中仿佛响起了这首歌曲。

这是我知道的唯一的古巴歌曲。那是1960年代初,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获得成功,夺取了政权,并宣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增加了一个新伙伴,并且是在美帝国主义的后院。这让正在饥饿中挣扎的我们兴奋异常,也吃到了棕色的“古巴糖”。后来又传来古巴粉碎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猪湾入侵的消息,于是我们游行示威声援古巴,高喊“要古巴,不要美国佬”!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这首古巴革命歌曲。它描述一个叫玛利娅的古巴女孩,在古巴革命成功后搬入哈瓦那的新房子的欢乐和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古巴还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之所以会想起这首歌,是因为飞机马上就要在古巴降落——我正在去古巴旅游。

从飞机窗口望出去,大西洋漆黑的洋面上出现了一片灯光。灯光越来越近,面积越来越大,明亮、清晰,是一座不小的城市——这就是古巴首都哈瓦那!

飞机从哈瓦那上空飞过,左转向东飞。灯光刚刚消失,飞机就降落在古巴巴拉德罗机场。

巴拉德罗机场很小,只有一条跑道。候机楼也只有四个登机口。从候机楼走廊的窗户望出去,停机坪上只有送我们来的孤零零的一架飞机。每天有近二十个国际航班在这里降落,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少数几个来自欧洲的巴黎、法兰克福等地。2013年,一百多海里外的美国还没有与古巴通航,也没有外交关系,只有一个在卡特(美国总统)时代建立的美国移民办公室,办理古巴公民移民到美国的事宜。

中国公民进入古巴不需要预先签证。在飞机上发给一张签证卡片(一式二联),内容很简单:姓名、出生日期、护照号码及国籍。填好后连同护照交给古巴边检官。接待我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军(警)官,她没有问话,只是把签证卡的一联留下,另一联盖章,连同护照还给我,又示意我看着一个摄影镜头拍了照,然后挥手表示我可以走了。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是我去过的好几个国家中过边检最简单快捷的。

门口停着五辆大巴在等待去巴拉德罗半岛的游客,旁边还有几辆出租车,此外再没有别的车辆和人员。从我们乘坐的波音737上下来的近二百名旅客,有少数几个人打车走了,其余的都上了大巴。去某个宾馆上哪一两大巴已由旅游公司事先安排好。不知是否有旅客入关时遇到麻烦,我们这辆车等了半个多钟头人才到齐。

车行十多分钟便到了半岛,然后沿途在三个宾馆下了人。最后,到达了我们这辆车的大部分人的目的地,接近半岛最东端的RIU度假村。

几十个人在宾馆接待台前排起了长队。其时已近晚上11点,虽然宾馆早已知道这时会有大批旅客到达,却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办理入住手续。半小时以后,才有一个看似小头头的人来帮忙。

清晨,阳光透过阳台门的纱帘射入房内。我出得门来,只见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感觉又到了广东海边的度假村,只是这个更大,而且到处都有椰子树。RIU度假村有近二十栋三层的住宿楼,九个餐厅,三个淡水游泳池,约十个酒吧,几个卖纪念品的小商店,一个能容纳上千观众的演艺厅和一片面对大西洋的海滩!

古巴人说,加拿大人来度假,第一目的就是享受阳光。加拿大冬季太冷、太长,风又大,只能在家里的太阳房里晒太阳。但太阳房里没有绿树、清风,况且也不是每家都有太阳房。加拿大人心情受天气影响很大,所以在漫长的冬季,到温暖的古巴,在海滩上晒太阳、玩水,释放在寒冬里郁结的闷气,实在是一种享受。冬季去古巴度假是许多加拿大人的最爱,很多人去过多次,还有人年年去!

海滩上到处是穿着游泳衣裤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的男男女女。在海里迎着波浪玩水的并不多。不时有同样穿着泳衣的老年夫妻踏着细沙漫步而过。还有在强烈的阳光下半躺着读书的青年人。(我一直奇怪,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在强烈的阳光下和喧闹的环境里爬在沙滩或草坪上读书?)

两个年纪约五十来岁的胖子怡然自得地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我同他们聊了几句,知道他们来自蒙特利尔。服务人员过来邀请他们参加沙滩活动,他们谢绝了。下午我们下海玩水,他们还在那里躺着。呵呵,这两个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加拿大“资产阶级”——古巴人会这样想吧?其实有钱人不会到这儿来。

海滩上有一个培训冲浪的地方。冲浪的人脚上套上划板,把一个长带子形、巨大的彩色风筝系在身上,让风筝兜上风,把人带起来在水面上滑行。有时风筝会把人带离水面,在空中飞翔。滑行的速度非常快,忽东忽西,忽近忽远,煞是好看。

一架小型飞机飞来,几个人跳离飞机,降落伞张开。他们或高或低,或远或近,不断调整方向,最后,一个接一个向南面飞降而去。

巴拉德罗是一个狭长形的半岛,有二十多公里长,宽度大约在几百米到二三公里。在最窄的地方,站在岛中间,向北、向南都能看到海面。

在半岛上从东到西,一家接一家,大约有五十家度假村。每家度假村都有长短不一的一段海滩。这些海滩都连在一起,并无界限,游客可在任何一段游玩。几个新的、更漂亮的度假村正在施工建设。

虽然近在咫尺,也有的人并不去海滩,他们整天躺在度假村游泳池旁的躺椅上或泡在游泳池里。在游泳池里也并不游泳。游泳池边上就有酒吧,坐在泳池中的凳子上,跟坐在酒吧里柜台前的高凳子上一模一样。他们光着身子,晒着太阳,靠在巴台上,喝啤酒、葡萄酒、朗姆酒,谈笑风生。不要担心光着身子无法付账——度假村里一切吃喝都是免费的,包括一日三餐饭菜和24小时供应的酒水。

说免费也不确切,费用是含在住宿费里的。所以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许多人度假一周或十天,会发现腰围又大了一圈。其实费用并不高,我这一趟从加拿大多伦多到古巴来回国际飞机票加六天住宿吃喝,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的加拿大人大约三天的工资而已。这也是加拿大人爱去古巴的一个原因。

每天晚上在演艺厅都有歌舞表演,这可是原汁原味的拉丁风格演出,欢快、疯狂。许多游客一边喝着朗姆酒,一边跟着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近午夜方才尽兴而散。

不要以为这是古巴人的日常生活。巴拉德罗半岛是一个半封闭的世界,是只供外国人来此度假的类似特区的地方。半岛上只在最西端与大陆连接处有一个小镇,住着一些古巴人,也有一些出售做工粗糙的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店员,此外就只有度假村的服务人员是古巴人。在从机场到度假村的路上,接待员就告诉我们:“巴拉德罗不是真正的古巴。要了解古巴人民的真实生活,去哈瓦那!”

一离开巴拉德罗半岛,在去哈瓦那的路上,情景就变了样,沿海的公路上车辆稀少,路旁的房屋低矮破旧。看见好几个面积宽阔的牧场,绿草茂盛,景色美丽,可是牛却很少。同行的一个熟悉农业的人说,再增加三五倍的牛,草料也没有问题。古巴学习前苏联,在农村搞集体农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个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本应农产丰富的国家,没有粮食吃,粮食、副食品都凭票供应。

途中,旅游大巴在一座小房子旁停车让游客休息上厕所。房子边搭了一个篷子,四个男人在吹奏乐器卖艺。厕所又小又脏,奇怪的是门口竟然有一个男人在等着收小费。此后,在哈瓦那我去过的所有厕所,包括博物馆、餐馆内的厕所,门口都有收小费的人。车近哈瓦那,路变宽了,路旁有了整齐的路灯杆,人也多起来。

穿过一个几年前才建成的约三四百米长的海底隧道,汽车到达哈瓦那海湾西侧的海湾大道。哈瓦那依傍着一个入口小内部宽大,像一个窄口长颈大肚瓶似的海湾而建,市区在海湾西侧。海湾东侧地势略高,临海的北端,是一座古城堡,扼守着整座城市。

历史上,哈瓦那经常遭受海盗侵袭。所以建了城堡,炮台。从城堡沿海湾一路向南,还建起了长长的城墙。城墙的高点,一面古巴国旗在迎风飘扬。再南面,一尊高大的白色耶稣塑像屹立于高坡上的绿树丛中(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二高的耶稣塑像),俯视着西边的整个哈瓦那城区——百分之六七十的古巴人信仰天主教。

靠近海湾的这一片城区被称为“老城”,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的。

古巴地处南北美洲中部。它最早的居民是从北、南和中美洲来的三个民族。“古巴”这个名称就来自其中的泰诺族语,意思是“肥沃之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岛,称它为“人类眼睛从未看见过的最美丽的地方”。1510年,西班牙开始在古巴殖民。近四百年后,1898年,经过美国、西班牙战争,美国控制了古巴。1902年,古巴成立了共和国。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获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也就是说,哈瓦那老城的建筑至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老城的建筑非常漂亮。巨大的教堂,兵器广场上宏伟的总督府(现在是博物馆),商业广场的楼房,高高的钟塔,街头花园里的人像雕塑……还有许多楼房屋檐、窗框、门檐上精美的装饰,无不让人感叹建筑之美!1982年哈瓦那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但是,老城老了。教堂的外墙风化剥离,建筑都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变成一片灰黑,许多建筑上污渍斑斑。

老城以西的哈瓦那大部分城区,被称为“新城”,是在美国控制古巴期间建设的。新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仿建的美国华盛顿国会山白色的圆顶大厦,原是政府所在地,现也成了博物馆。新城的楼房虽没老城那么精雕细刻,外形也很好看,大多为三四层。街道很整齐。许多楼房建有骑楼,很像广州的一些老楼房。

新城也不新了,大多数房子都显得黑乎乎的。据说,自革命胜利后至今五十多年,哈瓦那没有建过一栋新楼。楼房年久失修,已经有好几百栋楼垮塌了。

但是哈瓦那依然是美丽的。有人说,哈瓦那像一个年迈的贵妇人,虽然衰老,仍然可以看出她曾经有过的雍容华贵和优雅。

大教堂

这几年,哈瓦那正在进行一项建筑恢复工程,就是让所有的建筑物外部恢复它们原有的色彩。在老城、新城都能看见一些楼房已经涂上了鲜艳的油漆,确实让人感觉好看了许多。还有一些楼房则正在维修粉刷中。这项“穿衣”工程任务量不小。由于哈瓦那地处热带,雨多气温高,微生物很容易在墙上生长衍生,一些估计是一两年前“穿新衣”的楼房,又开始出现片片黑斑。

老城一角

哈瓦那街上行人挺多,整个城市有二百来万人口,到处都能看到一些“闲人”,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人,坐在街头路边,无聊地看着过往的行人。也有街头乞讨者,但衣着都干净。据说哈瓦拉治安很好,到处可以看到警察。在大教堂门口,一个残疾黑人妇女在乞讨,加拿大人纷纷解囊,然后围住古巴导游询问古巴的福利政策。因为在加拿大,决不会发生让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流落街头的事。

时常看见一些人,说他们是白人,皮肤太黑,说他们是黑人,皮肤又较白。原来他们是混血人。西班牙人来到古巴后,把欧洲的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等带了过来。当地原住民对这些传染病毫无抵抗能力,大批死亡,最后三个原住民族也消亡了。为了弥补农业和矿业劳动力的不足,西班牙人从非洲引进了黑人奴隶。这样,黑人来到了古巴。现在,古巴一千一百多万人口中,白人占66%,黑人11%,而混血人是22%。

华人在17世纪就来到古巴做工。在1868年和1895年反对西班牙的起义中,都有华工参加,不少人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和贡献,1931年在哈瓦那建立了“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现在哈瓦那也还有唐人街,我没能去参观,不过据说那里已经少有华人。在老城,导游指着一个餐馆告诉我,那是一家中国餐馆。我走进去,服务员也说是中国餐馆,但却没有一个中国人,餐桌上摆的餐具也是刀叉而不是筷子。

孩子们在新城的马路上上体育课

哈瓦那还有一个看点,就是“老爷车”。古巴人说,外国人来古巴有三件事:一是晒太阳,二是吃龙虾,三是看老爷车。古巴革命后,由于美国封锁,更由于经济困难,人们买不起新车。但他们把老车维护修理得很好,几十年前的福特,前苏联的伏尔加、拉达等等满大街跑。也有一些新车。一个司机告诉我,古巴最好的小轿车和公共汽车都来自中国。他说的最好的小轿车是指古巴警察用作警车的“吉利”轿车,再就是“宇通”旅游车和“金杯”公共汽车,这些我在街上都见到过或乘坐过。此外,在度假村房间里,电视机和电冰箱分别是中国的“长虹”和“美的”。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曾经是前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成立的经互会成员之一,经济上得到其帮助。苏联解体后,古巴经济状况每况愈下。2008年,劳尔·卡斯特罗接替他患病的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后,古巴开始经济改革。

这几年,古巴开始允许私人购买家用电器、电脑,允许农牧民承包国家闲置土地,允许国有企业裁员。也开始在一些行业允许个体工商业者经营。巴拉德罗就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样板。

不过,古巴经济发展前景会是很好的。它的自然环境优越且没有遭受过人为的破坏。国土面积有十一万多平方公里,比江苏省还大一万多平方公里,可是只有一千一百多万人口,江苏却有七千三百多万人口。古巴社会没有经历过大的折腾,人民勤劳朴实,社会安定。它已经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全国没有文盲。

哈瓦拉的“穿衣”工程

现在,古巴正大力发展经济——石油工业(我曾看见一个工地上飘扬着中国五星红旗,导游说,那是中国参与建设的石油开发项目。哈瓦拉湾东侧和旅途中经过的马坦萨斯湾海边,都有大型的炼油厂)、旅游业、蔗糖业、渔业、烟草业(古巴雪茄世界第一。像在中国一样,导游也带游客去商店购物。在哈瓦拉就去了两个商场,其中之一就是雪茄烟店)。现在,他们正在哈瓦拉以西五十公里处的一个港口建设自由贸易区。

新度假村建筑工地上下班等待汽车的古巴工人

古巴改革开放的速度似乎并不快。不过,发展慢一点也许能更好地平衡协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质量会好一些。只要人民的生活在持续不断地改善,哪怕慢一点,人民也会高兴的。

哈瓦那市中心的革命广场,宽广,空旷,清静。这里过去是卡斯特罗经常发表演说的地方。在高高的纪念塔下,是一尊古巴民族英雄、1895年反抗西班牙的独立战争的领导者何塞·马蒂的白色雕像。广场对面,两栋高楼前,有两个人头部的巨幅轮廓像。他们一个是卡米洛·希恩富戈斯——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一,卡斯特罗的战友,1959年革命成功后不久因飞机失事去世。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切·格瓦拉。

格瓦拉是阿根廷人,后来到古巴参加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并成为领导人之一。古巴革命成功后,他担任过工业部长等高级职务。1965年,他写信给卡斯特罗说,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选择战斗,投身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他辞去了职务并放弃了革命胜利后获得的古巴国籍,前往非洲刚果,参加那里的反帝反殖民武装斗争。几个月后,起义失败。1966年格瓦拉又辗转到玻利维亚,领导革命游击战争。1967年10月,他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第二天被杀害。

切·格瓦拉的画像在古巴随处可见,可是却看不到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的肖像。我问一个古巴人,这是为什么?他说:“在整个古巴都没有卡斯特罗的肖像。可能是因为格瓦拉已经去世,而卡斯特罗还活着。”

革命广场上的切·格瓦拉像

卡斯特罗一家来自西班牙。父亲原是西班牙军官,定居古巴后成为一个富裕的庄园主。菲德尔·卡斯特罗于1950年在哈瓦那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执业律师。1953年7月26日,26岁的卡斯特罗率领134名青年起义,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在法庭上他发表了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两年后他获得释放,即着手建立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并赴墨西哥组织秘密武装。1956年11月,卡斯特罗率领81名战友乘“格拉玛”号游艇潜回古巴,进入山区打游击。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领导的军队进入哈瓦那。

卡斯特罗兄弟、格瓦拉和希恩富戈斯们年轻时为了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出生入死,投身革命。如今,他们有的已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卡斯特罗兄弟也已垂垂老矣。菲德尔辞去了所有职务,劳尔也表示现在是他的最后一个任期。古巴开始改革开放,执行新的经济政策,历史开始翻开新的一页。

告别古巴,飞机越飞越高,越来越远。我回过头从窗户望去,蓝色的大西洋上,古巴,这颗“加勒比海的明珠”碧绿苍翠,只有哈瓦那城区那一片显得有些灰蒙蒙的。我又想起那首歌,只是玛利娅们的屋子早已破旧。是该给孩子们盖新屋的时候了。

2013年 gAhIK4HXGOhcAfpa0PB1EvwZ6RudULxhN/qGamcEa16LqoV13RJ5YpCIIGo6nI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