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鸭科
Anatidae

杨楠 拍摄

10. 斑头雁

学名: Anser indicus 英文名: Bar-headed Goose 藏语音译: 俄巴

识别特征: 中型雁类,体长62~85 cm。雌雄相似,雌鸟略小。通体以灰褐色为主,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两道黑色横斑。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翼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亚成鸟头顶至颈后灰黑色,无黑色横斑。虹膜暗棕色,喙橙黄色,喙尖黑色,跗跖橙黄色。

生境与习性: 繁殖于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多沼泽地带。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性机警,见人接近即高声鸣叫,并立即飞走到离入侵者较远的地方。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和豆科植物的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取食贝类等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3月末4月初进入繁殖期。多营巢在人迹罕至的湖边或湖心岛上,偶尔营巢于悬崖和矮树上。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偶见。

杨楠 拍摄

杨楠 拍摄

杨楠 拍摄

11. 赤麻鸭

学名: Tadorna ferruginea 英文名: Ruddy Shelduck 藏语音译: 吓俄巴

识别特征: 大型鸭类,体长51~68 cm,比家鸭稍大。雌雄相似。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翼斑和铜绿色翼镜。雄鸟有一黑色颈环,腰羽棕褐色,尾和尾上覆羽黑色,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翈辉绿色,形成鲜明的绿色翼镜,三级飞羽外侧3枚外翈棕褐色,下体棕黄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雌鸟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近白色,颈部无黑色颈环。虹膜暗褐色,喙和跗跖黑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等各类生境中。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只的大群。性机警。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芽、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取食昆虫、甲壳动物、蚯蚓、蛙类和鱼类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营巢于开阔草地上的天然洞穴或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偶尔营巢于崖壁凹陷处。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常见。

左雄右雌 张永 拍摄

12. 绿头鸭

学名: Anas platyrhynchos 英文名: Mallard 藏语音译: 曲亚友俄

识别特征: 大型鸭类,体长47~62 cm,体形和家鸭相似。雄鸟喙黄绿色,跗跖橙黄色,头和颈辉绿色,颈部有一明显的白色颈环,上体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两对中央尾羽亦为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钩状,外侧尾羽白色,胸栗色,翅、两胁和腹灰白色,具蓝紫色翼镜,翼镜上下缘具宽的白边,飞行时极为醒目。雌鸟整体棕褐色,喙黑褐色,喙端暗棕黄色,跗跖橙黄色,具蓝紫色翼镜,翼镜前后缘有宽阔的白边。虹膜棕褐色。

生境与习性: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中,冬季多栖息于大的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和冬季,集群可多达上千只。善游泳。主要以植物的叶、芽、茎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取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的岸边草丛中或倒木下的凹坑处。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偶见。

李斌 拍摄

周华明 拍摄

13. 斑嘴鸭

学名: Anas zonorhyncha 英文名: Eastern Spot-billed Duck 藏语音译: 曲亚曲左色

识别特征: 大型鸭类,体长49~60 cm。雌雄相似。雄鸟从额至枕棕褐色,眉纹、眼先、颊、颈侧、颏、喉均呈淡黄白色。上背灰褐色沾棕色,具棕白色羽缘,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胸淡棕白色,杂有褐斑,腹褐色,尾下覆羽黑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雌鸟上体后部颜色较淡,下体自胸以下均淡白色,杂以暗褐色斑,喙端的黄斑略小于雄鸟。虹膜黑褐色。喙黑色,具橙黄色端斑,跗跖橙黄色。

生境与习性: 斑嘴鸭是我国数量最多和最为常见的鸭类之一。主要栖息在各类大小湖泊、水库、江河、水塘、河口、沙洲和沼泽地带。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善游泳。主要取食植物的嫩枝叶、果实和种子等,亦取食部分昆虫和螺类。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的岸边草丛或芦苇丛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偶见。

雄鸟 李斌 拍摄

14. 绿翅鸭

学名: Anas crecca 英文名: Green-winged Teal 藏语音译: 曲亚友旭

识别特征: 小型鸭类,体长约37 cm。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头顶两侧从眼开始有一条宽阔的绿色带斑,尾下覆羽黑色,两侧各有一黄色三角形斑。飞行时,雌雄鸟翅上金属光泽的翠绿色翼镜和翼镜前后缘的白边非常醒目。雌鸟上体暗褐色,具棕色或棕白色羽缘,下体白色或棕白色,杂以褐色斑点,下腹和两胁具暗褐色斑点,翼镜较雄鸟小,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色羽轴纹。虹膜淡褐色,喙黑色,跗跖棕褐色。

生境与习性: 主要活动于湖泊、江河、河口和沼泽地带。喜集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百只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疾速,头向前伸直,常呈直线或“V”字队形集群飞行。冬季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的种子和嫩叶。其他季节除取食植物性食物外,也取食螺、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的岸边或附近草丛和灌木丛的地上。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偶见。

雌鸟 杨楠 拍摄

雄鸟 李斌 拍摄

15. 琵嘴鸭

学名: Spatula clypeata 英文名: Northern Shoveler 藏语音译: 曲亚曲左切波

识别特征: 中型鸭类,体长43~56 cm。雄鸟头至上颈暗绿色并具光泽,背黑色,背的两边以及外侧肩羽和胸白色,且连成一体,翼镜金属绿色,腹和两胁栗色,喙大而扁平,先端扩大成铲状,形态特别,很容易辨认。雌鸟略小于雄鸟,整体灰褐色,但凭它大而呈铲状的喙,亦容易和其他鸭类相区别。虹膜雄鸟为金黄色,雌鸟为淡褐色,喙雄鸟为黑色,雌鸟为黄褐色,跗跖橙红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开阔地带的河流、湖泊等水域,也出现于高原湖泊、小水塘和河口地带。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偶尔单只活动,在迁徙季节亦集成较大的群体。常漫游在水边浅水处。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鱼、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取食水藻、草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常为4月中旬至6月末。营巢于水域附近的地上草丛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少见。

左雌右雄 顾海军 拍摄

16. 赤嘴潜鸭

学名: Netta rufina 英文名: Red-crested Pochard 藏语音译: 曲亚曲左马

识别特征: 大型鸭类,体长45~55 cm。雄鸟头浓栗色,具棕黄色羽冠。上体暗褐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特征极明显,野外容易辨别。雌鸟通体褐色,头的两侧、颈侧以及颏和喉灰白色。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但羽色整体较暗,喙部红色较多。虹膜雄鸟为红色,雌鸟棕褐色,喙雄鸟红色,雌鸟灰褐色,跗跖雄鸟橙黄色,雌鸟褐色。

生境与习性: 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带。性迟钝而不甚怕人,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区觅食。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繁殖期4~6月。常营巢于多芦苇和蒲草的湖心岛上,以及水边草丛和芦苇丛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少见。

雄鸟 张永 拍摄

17. 普通秋沙鸭

学名: Mergus merganser 英文名: Common Merganser 藏语音译: 曲亚曲左仁

识别特征: 大型鸭类,体长约68 cm。雄鸟头和上颈黑褐色,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下颈、胸以及整个下体和体侧白色,背黑色,翅上有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冠羽短,喉白色。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喙细长,尖端具钩,暗红色,跗跖红色。

生境与习性: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带及开阔的高原地区水域。常成小群,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偶尔单只活动。主要通过潜水觅食。主要取食水生昆虫、鱼、蛙、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动物。繁殖期5~7月。常营巢于紧靠水边的天然树洞中,偶尔也在岸边岩石缝隙、岩穴、灌丛与草丛中营巢。

保护区分布: 见于雅砻江沿岸,偶见。

雌鸟 李斌 拍摄

雌鸟和幼鸟 杨楠 拍摄 qPow9qI9ZNskDrMwZAGwiT4vpGRJZ7CtsgUbyK70846NdZpEQ/w8auOsxvQaAD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