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杜鹃科
Cuculidae

雄鸟 杨楠 拍摄

27. 噪鹃

学名: Eudynamys scolopaceus 英文名: Common Koel 藏语音译: 可友里纳

识别特征: 体长37~43 cm。喙、跗跖均较大杜鹃粗壮。雄鸟通体黑色,具蓝色光泽,下体沾绿色,脚蓝灰色。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状排列,背、翼上覆羽、飞羽以及尾羽具横斑,颏至上胸黑色,密被粗的白色斑点,其余下体白色具黑色横斑。虹膜深红色,喙白色至土黄色,基部较灰暗,跗跖淡绿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林木茂盛的地方。多单独活动。常隐蔽于大树顶层茂盛的枝叶丛中。鸣声嘈杂、清脆而响亮,常越叫越高越快,至最高时又突然停止。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取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3~8月。巢寄生繁殖,常将卵产于喜鹊和红嘴蓝鹊等鸟类的巢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下渡沟附近,少见。

周华明 拍摄

28. 大鹰鹃

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学名: 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 英文名: Large Hawk Cuckoo 藏语音译: 可友体察、谷谷体察

识别特征: 体长35~42 cm。雌雄相似。头和颈侧灰色,眼先近白色。上体和两翅表面淡灰褐色,尾上覆羽较暗,具宽阔的次端斑和窄的近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灰褐色。次级飞羽内翈具多道白色横斑。颏暗灰色至近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喉、胸具栗色和暗灰色纵纹,腹部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虹膜黄色至橙色,喙暗褐色,下喙端部和嘴裂淡绿色,跗跖橙色至黄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亦出现于平原树林地带。常单独活动,多隐藏于树顶部枝叶间鸣叫。鸣声清脆响亮。主要以昆虫为食,喜食鳞翅目幼虫、蝗虫、蚂蚁和鞘翅目昆虫。繁殖期4~7月。巢寄生繁殖,常将卵产于橙翅噪鹛、钩嘴鹛等鸟类的巢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下渡沟附近,偶见。

周华明 拍摄

29. 中杜鹃

学名: Cuculus saturatus 英文名: Himalayan Cuckoo 藏语音译: 可友、谷谷

识别特征: 体长25~34 cm。雌雄相似。额、头顶至后颈灰褐色,背、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褐色,翅暗褐色,翼上小覆羽略沾蓝色。初级飞羽内翈具白色横斑。中央尾羽黑褐色,羽端微具白色,外侧尾羽褐色。颏、喉、前颈、颈侧至上胸银灰色,下胸、腹和两胁白色,具宽的黑褐色横斑。虹膜黄色,喙铅灰色,跗跖黄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茂密的森林中。常单独活动,多站在高大而茂密的树上不断鸣叫。鸣声低沉,单调,其声似“嘣嘣”。性较隐匿。主要以昆虫为食,喜食鳞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昆虫。繁殖期5~7月。巢寄生繁殖,将卵产于柳莺等雀形目鸟类的巢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扎嘎寺附近林区,少见。

杨楠 拍摄

棕色型雌鸟 李斌 拍摄

30. 大杜鹃

学名: Cuculus canorus 英文名: Common Cuckoo 藏语音译: 可友切波、谷谷切波

识别特征: 体长29~37 cm。雌雄相似。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两侧尾羽浅黑褐色。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颏、喉、前颈、上胸、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并杂以黑褐色细窄横斑。胸及两胁横斑较宽,腹部和尾下覆羽横斑渐细而疏。虹膜黄色,喙黑褐色,下喙基部近黄色,跗跖棕黄色。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居民点附近高大的乔木树上。性孤独,常单独活动。繁殖期间喜欢鸣叫,鸣声似“布谷”。主要以松毛虫、舞毒蛾、松针枯叶蛾以及其他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取食蝗虫、蜜蜂等其他昆虫。繁殖期5~7月。巢寄生繁殖,将卵产于多种雀形目鸟类的巢中。

保护区分布: 见于保护区高山草甸区域,夏季常见。 WaCW8HVhUO9n3/TiY7AovrSvVVqN3vFI1eXAyv2u2bWuTSnL1CYA6zfcyjN8d0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