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阿拉伯人对北非的征服

阿拉伯人的三次入侵浪潮

阿拉伯人在哈里发奥马尔时代进军埃及,开始了漫长的征服和统治非洲的历史。639年12月4日,阿慕尔·伊本·阿斯(Amr ibn al-As)率领4000人的军队从巴勒斯坦进入埃及,受到长期遭受拜占庭压迫的科普特人的热烈欢迎。阿慕尔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夺取了重兵防守的埃及巴比伦城(Babylon,今开罗老城)。642年9月,攻占亚历山大,结束了罗马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同年,阿慕尔又沿海向西发动零星进攻,643年攻占巴卡(Barka,今利比亚东北部),645年征服了昔兰尼加。拜占庭海军曾于645年短暂地夺回过亚历山大,但旋即于646年再次丢失。这些丰饶行省的陷落使拜占庭失去了宝贵的小麦供给,导致了随后几十年帝国食物的短缺和军队战斗力的下降。阿慕尔本想乘胜进军后来的伊弗里基亚(Ifriqiya),但未获时任哈里发欧麦尔(Umar)批准。

公元647年,在阿卜杜拉·伊本·赛义德(Abdallah ibn Said)和穆阿维叶·伊本·霍代格(Moawyia ibn Hodaig)的带领下,阿拉伯军队开始了对北非的征程。2万名阿拉伯人从麦地那出发,另有2万名阿拉伯人在埃及的孟菲斯与之会和。伊本·赛义德率领着这支军队深入马格里布地区。军队占领了的黎波里塔尼亚。拜占庭总督格雷戈里伯爵(Count Gregory)联合其盟友与阿拉伯军队战斗,并在苏费图拉 之战(Battle of Sufetula)中遭遇失败,格雷戈里伯爵也在战斗中阵亡。随着格雷戈里伯爵的阵亡,其继任者决定屈从于阿拉伯人,并通过向阿拉伯人进贡来换取阿拉伯人的撤军。阿拉伯人此次入侵共持续了15个月,并于648年返回埃及。649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穆阿维叶占领了塞浦路斯。652年,奥斯曼的乳弟阿卜杜拉把拜占庭舰队赶出了亚历山大港。655年,穆阿维叶和阿卜杜拉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在亚历山大附近海域与拜占庭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大获全胜,以著名的“船桅之役”载入史册。

公元656年,随着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遇害,穆斯林的所有征服行动突然被打断。阿里成为第四任哈里发,并于公元661年被暗杀。在此期间阿拉伯帝国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分歧严重,哈里发忙于应付内战,无暇对外扩张。

阿里遭遇暗杀之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家族世袭的倭马亚王朝。他指定儿子叶齐德做继承人,将哈里发由原来的选举制改为世袭制。在先知和正统哈里发时期,穆斯林军队主要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组建的,人员未进行统一的挑选、编组和训练,武器也没有统一配备。严格来说,算不上正规军。而穆阿维叶组建了真正的阿拉伯正规军,他模仿拜占庭人,对原有的部队加以筛选,按不同水平分队、训练、配备武器装备,组建成能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援的机动灵活的小联队,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而精良的军队之一,为对外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拉伯人的第二次远征发生在公元665年。为了保护埃及免受拜占庭从侧翼的攻击,阿拉伯帝国派出一支4万人的军队穿过沙漠向巴尔卡推进,并占领了该地区,然后向迦太基行进。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军队击败了2万人的拜占庭军队。随后,阿拉伯将军欧格白·伊本·纳菲(Uqba ibn Nafi)率领1万人从大马士革出发,作为先头部队,进入北非。沿途又有数千穆斯林加入。公元670年,欧格白·伊本·纳菲率军前往费赞地区进行掠夺,随后又入侵拜占庭。欧格白遂在凯鲁万(Kairouan)建立了军事基地。这一举动效仿了阿姆鲁·伊本·阿尔阿萨(Amr ibn Al Aç)的做法,阿姆鲁曾在入侵埃及后,于福斯塔特(Fostat)建立了军事基地。凯鲁万扼守着通往昔兰尼和埃及的交通要道,又地处阿特拉斯山脉要地,窥视着山区柏柏尔各部的一举一动。在此之后,欧格白将军进入了北非的心脏地带,穿越了大片荒野地区,并一直渗透到大西洋和大沙漠的边缘。在征服马格里布地区时,他包围了沿海城市布吉亚(Bugia)以及丁吉(Tingi)/丹吉尔(Tangier),吞并了曾经属于罗马行省的毛里塔尼亚。

随着欧格白的远征,柏柏尔人的首领柯塞拉(Koceila)成为阶下囚。据传说,欧格白曾率军到达大西洋沿岸,他乘风破浪,剑指大洋,高声立誓:“主啊!如果没有这片海洋的阻挡,我必横刀彼岸,去到杜尔·加宁(Dhoul Garnein)的国度,为伊斯兰而战,将那些不信奉安拉的人和那些信奉其他神祇的人,全部诛杀殆尽。” [127]

欧格白在西征中斩获颇丰,掠得大笔财富,而柯塞拉却不堪凌辱,在逃出后,他遂即集结其麾下柏柏尔和拜占庭各部,奋起反抗。公元683年,柯塞拉率军在塔苏达(Tahouda)伏击欧格白军队一部,击杀欧格白及其300名骑兵。通过此次胜利,柯塞拉占领了凯鲁万,并取得了柏柏尔地区的控制权。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柯塞拉在该地区维持着毫无争议、不可动摇的主导性地位。

公元686年,为了替欧格白报一箭之仇,阿布·埃尔·马利克(Abd el Malik)派军进攻,击溃了柯塞拉的抵抗势力,但未能重新占领凯鲁万,也未能夺回柏柏尔地区的控制权。

公元692年,阿拉伯人第三次远征马格里布地区。在巩固了其哈里发地位之后,决定继续展开与拜占庭的战斗。马立克派哈桑·伊本·努尔曼(Hassān ibn al-Nu’ Mān)率领4万人的军队向北非进发,如此规模的军队进入北非,在阿拉伯征服北非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到1698年,哈桑占领并掠夺了港口城市迦太基。在阿拉伯第一次征服伊弗里基亚之后,迦太基仍保留着拜占庭的卫戍部队和人口,但早已不具备昔日的繁荣和实力。显然,早在努尔曼进入之前,当地官员已经弃城而逃,因为努尔曼既没有遭遇到顽强的抵抗,也没有获得多少战利品。因此努尔曼继续向北,在比泽特(Bizerte)击败了拜占庭人和柏柏尔人。之后,拜占庭人撤退,加强了他们在瓦加(Vaga) 的阵地,而柏柏尔人则向东逃往贝恩(Boen)

公元697年,拜占庭皇帝莱昂蒂奥斯(Leontios)派遣舰队重新夺回了迦太基,迫使迦太基的阿拉伯军队逃往凯鲁万。公元698年,哈桑再一次占领了迦太基,城市遭受严重毁坏、城墙倒塌、供水中断,港口无法使用。随后,努尔曼率部进攻由女王卡希娜(Kahina)所领导的柏柏尔人。卡希娜曾集结阿特拉斯山柏柏尔诸部力量,在特贝萨(Tebessa)附近击败了一支4000人的阿拉伯军队。哈桑在梅斯基亚纳战役(Battle of Meskiana)中遭遇柏柏尔人。在那里,卡希娜对他造成沉重打击,迫使他先撤退到加贝斯(Gabes)附近,然后完全撤离伊弗里基亚。他的许多部队在逃离时被柏柏尔人杀害或俘虏。

哈桑向哈里发马利克请求增援,但马利克命他原地待命,因此,哈桑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待了好几年。与此同时,卡希娜在从的黎波里到丹吉尔的城市和果园实行焦土政策,导致这些地区的居民大量逃亡。卡希娜希望通过焦土政策,摧毁当地的社会经济,从而使阿拉伯人丧失征服这些地区的兴趣,但不破坏柏柏尔人的农业和畜牧业环境。 [128] 这一举动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仇视。

哈桑最终等到了哈里发的增援,并于公元702年左右开始新的征程。哈桑在加贝斯获得了胜利并追逐卡希娜的部队进入奥雷斯(Aures),在那里,哈桑击败并杀死了卡希娜。传说在决战前夕,卡希娜预料到自己的失败,她让两个儿子向阿拉伯人投降,而自己却以山地为依托,筑壕固守,背水一战。公元705年,卡希娜在埃尔杰姆(El Djem)附近被杀,死于一口井旁。 [129]

至此,阿拉伯人已经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大部分北非的土地。阿拉伯人所占领的区域被分成三个省:埃及及其总督府福斯塔特、伊弗里基亚及其总督府凯鲁万、马格里布及其总督府丹吉尔。

阿拉伯人的统治

哈桑的征服政策过于强硬且不尊重柏柏尔人的传统,不久被埃及总督阿布杜勒·阿齐兹·伊本·马尔万(Abd al-Aziz ibn Marwan)的亲信穆萨·伊本·努塞尔(Musa ibn Nusayr)取代。705年,马格里布行省的东部并入伊弗里基亚,穆萨出任首位不受埃及节制的伊弗里基亚总督。这样,阿拉伯的北非领土划分为三个行省:埃及行省的首府设于福斯塔特,伊弗里基亚行省的首府设于凯鲁万,马格里布(今摩洛哥)行省的首府设于丹吉尔。穆萨在镇压柏柏尔人起义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传统以便拉拢柏柏尔人。他的软硬两手政策非常有效,使许多柏柏尔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甚至加入阿拉伯军队并被擢升为将领。甚至有人认为,后来率领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的塔利克·伊本·齐亚德(Tariq ibn Ziyad)就是归顺的柏柏尔人。 到709年,穆萨几乎征服了所有北非领土,但在休达城下被胡里安伯爵(Count Julian)击退。招降了胡里安后,穆萨完成了在北非的征服,711年开始向西班牙进军,一战消灭了那里的西哥特帝国。

阿拉伯人虽然通过军事手段兼并了西北非地区,但并未在政治和信仰上完成对柏柏尔人的征服。他们强迫柏柏尔人皈依伊斯兰教,但又将他们视为二等公民,向他们征收通常只有非穆斯林才缴纳的地亩捐和人头税,甚至将他们掳为奴隶,这引起了绝大部分柏柏尔人的强烈不满和极大仇恨。 柏柏尔人反抗入侵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区域主要是发动武装起义,并顽强地抗拒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城市居民通过依附异端教派表达对阿拉伯当局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了伊弗里基亚总督亚齐德·伊本·阿比穆斯林(Abu'l-Ala Yazid ibn Abi Muslim Dinar)为侍卫所杀。 [130] 这时,一些哈瓦利吉派阿拉伯传教士以商人身份来到西北非,在马格里布传播平均财产的寡欲主义。哈瓦利吉派原本是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部下,因为反对阿里“将真主旨意交给尘世法庭处理的决定”而出走。他们在实践中有着极端严格的道德要求,对离开正道的哈里发采取“不妥协主义”立场,反对体现于阿拉伯专制和官僚体系中的逊尼正统教派。这种“带有革命性质的分离教派”的主张契合了柏柏尔人仇视异邦人的诉求, 改变了一些柏柏尔人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团结的学说和革命的激情”。

柏柏尔人的反抗精神和哈瓦利吉派的叛逆教义相结合,使马格里布地区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公元720年出任伊弗里基亚总督的亚齐德·伊本·阿比穆斯林对柏柏尔人异常残暴。他撤换柏柏尔将领,向柏柏尔人课以重税,还别出心裁地羞辱柏柏尔侍卫,要求他们右手刺上自己的名字,左手刺上“亚齐德的侍卫”。柏柏尔侍卫忍无可忍,公元721年杀死了亚齐德。 [131] 720—729年,各地的哈瓦利吉派教徒相继建立了多个政教合一的国家。729年,丹吉尔总督率部扫荡南部地区,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人遂揭竿而起。此后反抗斗争日趋白热化,就连一个普通的哈瓦利吉派送水工,都可以集结力量占领丹吉尔,并成功阻止了西班牙的阿拉伯援军登陆,后又自立为哈里发。虽然他很快便遭到了暗杀,但其继位者于740年击退了来犯的阿拉伯军队。次年,凯鲁万总督亲自挂帅,率领一支7000人的部队再攻丹吉尔,仍旧以失败告终。 [132]

柏柏尔人的南迁

柏柏尔人成规模地进入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大致始于公元前后。 [133]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北非地区一直动荡不安,反抗起义此起彼伏,宗教冲突持续不断。在此过程中,柏柏尔各游牧民族不断向撒哈拉北部地区迁徙。柏柏尔人向南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部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性;二是柏柏尔游牧民族宁愿在困顿中挣扎求生,也不愿为生存而放弃自由的独立意识;三是奴隶贸易(奴隶被贩往北非、埃及、中东、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四是撒哈拉地区气候旱化的加剧。所以,在马格里布地区反复遭到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动荡的局势使一部分柏柏尔部落撤入沙漠。他们以游牧畜类为生,并组建了沙漠商队,穿梭于马格里布和苏丹两地之间从事商贸活动。

罗马征服以来,柏柏尔人的迁徙可分为两个阶段。罗马人确立在北非的统治后,占领了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肥沃的土地,引发农耕人口与游牧部落争夺牧场的矛盾和斗争。在此过程中,柏柏尔人的武装起义时有发生,也有大量柏柏尔人(特别是游牧部落)退向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区。然而,他们的到来加剧了山区地少人稠的矛盾,也导致当地社会动荡不安和冲突不断。于是,这些柏柏尔人只好再度迁徙,进一步南移到沙漠边缘地区。公元1世纪和2世纪,骆驼被引入北非柏柏尔人地区。 [134] 骆驼的引入对游牧族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他们能够适应恶劣的干旱环境,克服饮水等畜牧困难(水源地和牧区相距至少一日脚程),在撒哈拉沙漠中建立起自己的领地。得益于骆驼的“沙漠之舟”作用,他们还与黑非洲人进行频繁的接触,通过贸易换取黄金。 [135] 在与黑非洲人进行贸易和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些柏柏尔人穿越撒哈拉沙漠来到西非的今毛里塔尼亚,与当地的原住民尼格罗人(或者巴富尔人)交往并产生冲突。

随着罗马帝国后期内外危机的加深,柏柏尔人向南迁徙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公元1世纪和2世纪时,柏柏尔人的起义虽然频繁爆发,但规模有限,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到公元3世纪和4世纪,柏柏尔人起义的次数减少但持续时间更长,“帝国的非洲地区在一片混乱与苦难中坠入黑暗”。 也正是从3世纪和4世纪开始,大批柏柏尔人为了逃避北非的政治动乱和战争而加速向南迁徙。这些“移民”主要向两个方向流动:一是撒哈拉中部山地。根据传统,图阿雷格贵族(nobles Touareg)的传奇祖先廷希南女王(la Reine Tin Hinan)迫于粮食短缺,于公元4世纪离开塔菲拉勒特(Tafilalet)到达霍格尔(Hoggar)山。 二是撒哈拉西部地区,如撒乌拉(Saoura)或苏斯(Sous)地区的绿洲;湿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有充足的植被可以供骆驼食用;水源相对丰富的塞古耶特(Seguiet)、哈姆拉(Hamra)和泽穆尔的附近地区。 [136] 其中,迁往西非的柏柏尔人一部来到了毛里塔尼亚,这是柏柏尔人入侵毛里塔尼亚的第一波狂潮。他们用潮水般的入侵征服了尚未南迁的巴富尔人,也迫使后者进一步加速了长期以来向南迁徙的进程。 [137]

这一批柏柏尔人很快就取代巴富尔人,确立了在毛里塔尼亚的主导地位。柏柏尔人是天生的商人,他们在随后的几百年不仅开展了兴盛的内部和(与南部和东部黑非洲加纳和马里王国的)外部贸易,还建立了一个松散但强大的统治实体——桑哈贾联盟(Sanhadja Confederation)。

阿拉伯人征服之后,柏柏尔人再次出现了南迁的浪潮。7世纪中期阿拉伯入侵北非地区后,柏柏尔人对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进行了顽强的抵制,使阿拉伯人征服柏柏尔地区耗时63年(647—710年)。在此之前,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分别只用了7年、4年和3年,征服强大的波斯帝国也仅用了23年(633—656年)。与此同时,另一些柏柏尔人加速向撒哈拉沙漠及以南地区迁徙。随着阿拉伯人逐步确立在北非的统治,柏柏尔与苏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黄金和奴隶贸易更加兴盛地发展起来。柏柏尔游牧部落的大迁徙成为非洲历史的印记。

特别是8世纪时,撒哈拉沙漠地区迁入两支新力量:一部分是被逐出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另一部分是被逐出柏柏尔地区的柏柏尔人。他们来到作为商道汇集之地的乍得湖畔,这些商道东起“四十天路”(Drab el-Arbain),经过亚西乌特(Assiout),向西直至乍得;中线从地中海地区开始,经费赞和卡瓦尔到达乍得;西撒哈拉地区的商路经过摩洛哥的塔菲拉特、斯基玛萨的沙漠旅店、提里斯-泽穆尔地区的水源地、阿德拉尔和塔甘特,最终通往奥达格斯特(Aoudaghast)的商业城市。随着初步皈依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的迁入,西非的毛里塔尼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柏柏尔人南迁毛里塔尼亚的过程中,桑哈贾人居于主导地位,并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cTPiy03YFMLwkqotX0nx/cVeYZH4/Le3Vmm8xWD3Fe43Em3U2W/SOunAvMBNDb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