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第17条对保护债权的重要价值

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于2022年2月8日颁布,自3月1日起施行。这在执行领域是一件大事。本书对这一司法解释最感兴趣的是第17条的规定:“错误执行侵犯债权的,赔偿范围一般应当以债权标的额为限。债权受让人申请赔偿的,赔偿范围以其受让债权时支付的对价为限。”

债权究竟是不是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其实答案在《民法典》第1164条规定的“民事权益”范围之中,债权既然是“民事权益”的内容,那就当然在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内。《民法典》总则编第五章“民事权利”规定了七种民事权利类型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民事权益,既然这些权利和利益都是民事权益,当然就在第1164条规定的范围中,债权是民事权利,不可能不在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内。

然而,在对《民法典》所规定的侵权责任保护范围的理解中,却有否定侵权责任保护债权的说法,认为债权不在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之内,不能认定侵害债权构成侵权责任。一些学者有这种看法,不少法官中也有这种看法,甚至导致同案不同判。反对债权是侵权责任保护范围的主要理由,是债权要由合同法的违约责任保护,不能用侵权责任保护。

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是混淆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保护债权的分工。违约责任保护债权,聚焦在债务人一方违反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违约责任追究债务人的责任,使自己的债权得到实现。第三人对债权人享有的合法债权的侵害,债权人无法向债务人追究违约责任保护自己,只能求助于侵权责任,向侵害自己债权的第三人追究侵权责任,使自己受到侵害的债权得到救济,保护自己的债权。这里的责任分野就是这么清晰和明确,可是,就是有不同见解,致使在债权是否为侵权责任保护的客体问题上罩上迷雾,分不清是非。

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第17条的重要价值,就在于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拨开了侵害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责任上的迷雾,确认债权是侵权责任的保护对象,正确阐释了《民法典》第1164条的内涵。这就是,错误执行行为侵害了债权,是法院执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依法享有的债权采取了错误的执行行为,侵害了被执行人的合法债权,造成了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损害。对此,应当对被执行人以及被执行债权的受让人予以国家赔偿救济,二者有权请求国家赔偿。这就是说,侵害债权就是侵权行为,只不过错误执行侵害债权的行为人是法院的执行机构,其对债权人和债权受让人的债权损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也是侵权责任,因而证成了债权同样依赖侵权责任保护的法理。

《国家赔偿法》第36条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侵害债权的国家赔偿责任。这与《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侵害债权损害赔偿责任相关。《民法典》第1164条规定的也是“民事权益”,也没有十分明确规定“债权”。在理解《国家赔偿法》第36条规定的“财产权”中是否包括债权时,与《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的情形相同,见解不一。《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对债权是否为侵权客体,也是同样如此。可见,这三个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

在《民法典》未明确规定债权是侵权责任保护范围,有关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规定的司法解释也未明确规定的情形下,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率先作出明确规定,确认在执行程序中,错误执行债权造成债权损害后果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对债权人以及债权受让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率先确认了债权侵权责任的现实性和确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司法实践价值,不仅为错误执行债权的司法赔偿责任确立了标准,也为民事审判解决债权保护的司法实践起到了引领作用,甚至对后者的借鉴意义更为重大。

《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在列举侵权责任保护的权利中,没有明确规定债权,立法本意并非否定侵权责任对债权的保护,而是避免导致对债权以侵权责任保护而发生误解。但是,由此却引发争论,即对债权是否为侵权责任保护客体众说纷纭;在国家赔偿问题上,也同样造成了影响,形成错误执行债权造成被执行人债权损害应否承担司法赔偿责任的不同意见争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和股权等其他投资性权利,这些民事权益都受到侵权责任的保护,在民事领域如此,在国家赔偿领域也是如此,因此,债权包括在《国家赔偿法》第36条规定的“财产权”范围内,是毫无疑问的。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第17条规定错误执行侵害债权的司法赔偿责任,就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确定的回答,消除了不必要的争论,统一了见解。

鉴于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第17条的规定,同样能够确认对《民法典》第1164条应当作如此解释,所以,本书特别赞赏这一解释对国家赔偿责任保护债权人和债权受让人之债权的规定,其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为正确理解《民法典》第1164条规定的“民事权益”包括债权,债权是侵权责任保护对象,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从而为民法实体法的理解和适用提供了司法解释的借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法院执行机构侵害债权人以及债权受让人的债权造成损害时都可以用侵权责任进行救济,一般民事主体侵害债权难道不能用侵权责任进行救济吗? Wu4cUNEa+IYXzAIW+Tv1M/rOuWohMDE6ae5D9HOSZi0b5U1yq4pZO7m0zW58EL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