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知识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为了认识赖以身存的世界,为了探究心灵依托的归属,人类一代代接力求索,一步步构建起知识的“巴比塔”。

知识既是全人类共创的精神财富,又是全人类持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理应向全人类开放,由全人类共享。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知识不会因传播而产生损耗,反而因普及而扩大其效能;知识为一人所用不会影响他人使用,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共同受益、完美共享;知识的生产具有累积性和难以控制的偶然性,需要携手共建。知识来自全人类,应造福于全人类。

在纸张和印刷承载知识传播的时代,学术期刊是科学家们论道的主要阵地。世界上最早的学术期刊——《学者》杂志,出现于1665年,是人类最早搭建的、开放共享的科学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学术平台。学者们通过学术期刊平台发表自己的科学新发现,获取他人的科学新认知,提出科学认同或批判的新证据。借助学术期刊平台,科学知识在学者们的相互交流借鉴、批判修正中获得积累、巩固和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下而来的数字时代,网络平台成为承担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超文本(hypertext)链接作为互联网世界的基石,根据相关之间无固定秩序的链接来组织串联知识,形成了知识的超文本世界。超文本链接打破了图书馆对知识的检索方式,也打破了教育对知识的学科专业划分方式,戴维·温伯格在其《万物皆无序》中将超文本组织构建的“无序”知识状态称为一种新的知识秩序。

在数字时代,知识被数字化并融入数字空间,实现了知识的可机读、可计算,机器智能深入参与知识的组织生产与传承,改变了人类的教育模式和认知世界的方法手段。人工智能性能的强力跃进,带来了科学研究的飞速进步。预测蛋白质结构、模拟星系碰撞、设计优化核聚变反应堆、识别物理规律等科学探索都因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而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更容易地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找出科学文献中的意外,提取新的概念,甚至自主地获得新的科学理解,帮助科学家取得科学新发现。在数字技术工具辅助下的科学认知日益高效,AI+Science范式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而发展成为趋势。

开放科学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的兴起,反映了数字时代知识生产与传承的新诉求。日益商业化的科学期刊阻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与传播,很大一部分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也需要付费才能获取。开放科学运动从开放获取发展到开放科研数据,适应了数字时代的科研新规律。数字科技的发展对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治理方式和教育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型大学将教育资源与知识分享看作一项公益性事业,希望通过面向所有人的知识开放与无限制获取,来帮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人可得。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放课件,成为推动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肇始。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从一个定义松散的自由访问课件的术语,逐渐演变成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习质量,向所有人开放终身学习机会的战略性命题。开放科学和开放教育资源最终上升为众多国家的国家战略并逐步成为国际共识。

开放科学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以在线教育平台为重要载体的跨境教育发展,跨境教育服务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数据的跨境流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数字红利”与“数据安全”的平衡中积极“修路”或“建墙”,既要保障自身在数字浪潮中获得利益优势,又要确保自身国家安全在数字博弈中不被妨害,路必须修,墙也需要建。如能及早修通这样一条畅行数字世界的高速公路,世界经贸和科技进步或将会借助数字引擎迎来发展新境界。网络空间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形成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自我个性。“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伟大的时代命题,教育网络空间也要实现全球的共建共享,服务于建设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由于个人研究水平与认知能力所限,有不少问题认识肤浅、思考不深入,也难免有错误,请各位读者朋友给予包涵并不吝指正。

此书是本人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GYB2022011)的研究成果之一,衷心感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于该研究的大力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劳。

张伟
2023年6月 KelSTZgXlMvO+6yPCSKW+rEg5pMJzHZXYQhpQwLcXiSXBFWXhmpH5Lbve2RtQ/o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