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会计就在我们身边

◎个人生活也可以通过“会计”展示

首先,我们先放下晦涩难懂的会计话题,从身边的案例入手,以年轻人的生活为例来认识一下“会计”。

A君大学毕业后决定入职某大型家电制造企业。从此内心充满了“自己也成社会人了”的期待。我们来看一下他3月下旬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行程。

3月25日

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候,A君从父母和祖父母处获得了15万日元的毕业庆祝金。

3月27日

把学生时代开的汽车卖给了二手车市场,同时以全额汽车贷款的形式购买了价值250万日元的新车。贷款是5年分期(共60期、25000日元/月、10万日元/奖金 、5月10日第一次付款)。

3月31日

在大型家电量贩店购买了总计10万日元左右的家用电器,使用信用卡付款(1次付款/ 5月10日还款)。另外,购买了日常的生活用品合计5万日元(现金支付)。

4月1日

入职仪式。前天入住公司的员工宿舍(宿舍费用4万日元/月,从工资里扣除)。

4月15日

A君反应过来的时候,手里只剩下3万日元的现金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发工资的日子,所以决定向父亲请求支援。向父亲承诺“挣钱后就还”后,才勉勉强强获得了10万日元的支持。

4月25日

第一次发工资,A君收到15万日元。虽然比预想的少,但抱着“投资自己”的想法,他决定换台新的笔记本电脑。考虑用25万日元买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但已经很难再向父亲伸手要钱了。这时,A君突然想起了住在东京的叔叔。

“虽然以前不怎么交往,不过现在正是时候。试试找这个亲戚帮忙吧。自己到东京来工作,以后可能还有很多\1?需要他帮忙吧。”他决定请叔叔帮忙提供资金支持。

那么,如果大家是A君的叔叔,会怎么应对这个请求呢?

假如他同意借钱给A君,大概也会追问原因吧?可能也有人会因为是自己的侄子,就不问缘由地借出钱,但这里我们还要更冷静地思考一下。

金钱是个人重要资产之一,借给别人钱的时候你会在意哪些事情?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能不能全额(包括利息)还款。

在借钱之前,应该先和A君确认一些具体信息,包括现在的收入、借款额、钱的用途、每月能结余多少钱、还款计划等。

一般情况下,还钱的方式(怎么协调还款数额)有两种。一种是从每月、每年的收入和挣到的钱(流动资金)中拿钱出来还款。另一种是卖掉持有的土地、建筑物等资产(持有资产)来还款。

在A君借钱的例子中,每月的工资和生活费相当于流动资金、车和贷款相当于持有资产。无论A君有多少资产,把这些卖了去还款都是不现实的。最终能当还款保证的就只有每月的收入和费用等信息。

另外,这次借款的用途是什么?从银行贷款的时候也被问过借款的用途。之所以这样问绝不是因为感兴趣。

假如这次借款是为了投资自己的将来,比如为了提升商业技能、获得业务所需的资格证书而花费的费用,又会如何呢?这样一来,A君的技能提升了,在公司内部的好评可能也会增加。最终升职、加薪、收入增加,也更有可能偿还贷款。

另一方面,借款作为游玩费用会如何?这种情况下,不必多说也知道还款的风险增加了。也就是说,询问使用方法、用途,实际上也是询问A君流动资金和持有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

后面再做详细介绍,但在这个案例中,区分流动资金也就是“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流动”就包含在会计的损益计算表中。另外,区分持有资产也就是“一定时间点的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包含在资产负债表中。

像这样,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用会计知识展现出来。说到账单、账簿、会计,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公司必需的东西而和个人无关,希望大家能感觉到这些也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将事业“定量化”的好处

假如你是一名经营者,当被问到“事业进行得顺利吗”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总的来说经营得还不错”,这样定义式的回答有待商榷,其中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是否盈利(赚钱)”。

即使不怎么赚钱,可能也会有人回答“赚钱”;即使盈利颇丰,可能也会有谨慎的经营者回答“一直不赚钱”。

也就是说,回答者的主观意识影响着回答的结果。从世俗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回答并无不妥,但如果面对的对象是投资公司的股东和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就不能这样回答了。不能掺杂主观意识,而是要客观地、定量化地展示如何盈利、盈利多少。

对于在金钱上和公司(经营者)利益相悖的人们,会计具有调整其利害关系的作用。公司里有很多人以各种不同方式和公司产生某种关系。这些人中有股东、金融机构、客户、职员等。像这样和公司具有利害关系的人,我们统称为企业利害关系人。近来,企业的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词开始流行、传播,并有了具体定义,所以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企业利害关系人。

对于这些企业利害关系人,经营者有责任定期汇报如何运用募集的资金、融资的资金以及增值多少。这是经营者的说明职责。

外部的企业利害关系人也能经常得到一些能适当判断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实际上,很多时候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所以,经营者通过会计发挥说明职责的情况下,外部的企业利害关系人在刚开始就能够适当地把握公司业绩以及财务状况,从而决定是继续和公司保持关系或者解除和公司的关系。

◎熟练掌握“财务3表”

公司以一定的样式向企业利害关系人发布的业绩和财务状况,这就是“财务报表”。也有人称之为“决算书”,本书中将统一使用“财务报表”一词。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股东资本等变化表(以及和这些报表相关的注释信息),本书选取了财务报表中特别受关注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股东资本等变化表这3大报表。

首先,先来讲解一下3种财务报表各展示哪些内容。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B/S)

表示在一定的时间节点(比如:决算日)里持有多少资产、持有总量。

希望大家注意,这里的资产也包括借款等负资产(负债)。比如,100的房产(资产)中包括50的房产贷款,这种情况下,扣除负债后,持有的资产是50。

2.损益表(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P/L)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年时间)盈利多少。

3.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年时间)现金的增减情况。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具有相似点,都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流通量。这两个的不同在于P/L表示利润,而现金流量表表示金钱。读者中可能会有人不明白“利润和金钱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利润和金钱是不同的。关于这个不同,本书将在后面的现金流量表一章(第6章)进行说明。

说到财务报表,您可能会想到某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持有量和一定时期内利润以及金钱的增减。实际上,财务报表表示的意思非常简单。 1iRp2baVBTofn1suj1b4Ex1q62lGg3jE9ua1N14tChIEI220nit39Cf/QdQgy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