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史前与先秦服装

早在170万年前(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生存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广阔且富庶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发展,人类的祖先告别了蛮荒时代,完成了从树叶兽皮向布帛衣裳的启蒙。经一些出土文物分析和有关文献资料佐证,认为史前与先秦服装可分两个阶段:原始服装雏形的形成阶段和先秦主要服装的产生阶段。

一、原始服装雏形

追溯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着装?最早的服装究竟为何款何样?文字的产生大大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进程,因而这些内容没有被记载下来而无法确知。在人类记忆中的残存传说及神话故事里,还能捕捉到点滴人类早期文明的烙印和气息,但其中不少已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夸张和臆会。虽然时光不可逆转,但是好在它们毕竟存在过。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留下许多关于服装与服饰的痕迹,等待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将等待后人去揭示。

原始服装雏形的出现大约在原始社会的中、后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护身御寒,利用蔓草树叶和动物兽皮围裹身体,自然界中生长的蔓草、树叶和狩猎获取的动物兽皮成了原始服装雏形的主要材料。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生活过的遗址里,曾多次发掘出各种用兽骨制成的骨针和其他石器,其中有一枚长8.2cm、直径0.31cm左右的骨针,上面有一清晰窄小的破损针孔。据此推断:在几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会使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饰进行装扮。最原始服装缝制工具骨针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的祖先此时有了制作最原始服装的能力,并产生了原始服装的雏形,从此正式掀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1.蔓草树叶

在原始社会早、中期,人类的祖先长期穴居于丛山密林,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赤身裸体没有遮掩。之后,随着人类学会了火的使用,吃烧烤后的食物促使了人类的进化,体毛的退化使得御寒遮羞的意识逐渐产生。于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蔓草树叶便成了人类最早的“遮身”材料。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在《九歌》之一的《山鬼》诗中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和“披石兰兮带杜蘅”的描述,唐朝诗人孟郊在《送豆卢策归别墅》诗中有“身被薜荔衣,山陟莓苔梯”的句子,非常形象化地描述了人类祖先以蔓草、树叶裹身遮体的情景(图1.1和图1.2)。

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非洲国家仍处于较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土著部落,他们还保留着披蔓草裹树叶的习惯,如头缠树叶、上身赤裸、下体裹蔓草或树叶等。

图1.1 蔓草、树叶遮体的山鬼女神

(据楚屈原《九歌·山鬼》设计绘制)

图1.2 蔓草树叶(女萝薜荔)示意图

2.兽皮“衣裳”

原始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狩猎经济的出现,人类又逐渐学会了获取动物兽皮,用以裹身御寒遮羞。《礼记·王制》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虽然这是当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以自己民族人物形象的口吻去描述边远民族人物形象,却间接勾勒出人类早期服装的情景。据此推断早期人类用以蔽体遮身之物,基本是以动物兽皮为主。

最初能称得上属于原始服装范畴的雏形可能就只是一块围系于下腹部的兽皮,先知蔽前(古人有“蔽膝”一说,即以兽皮遮羞),不久又知遮后。之后干脆将前、后两块蔽前遮后的兽皮缝合起来,就形成了最早的下体之“裳”。“裳”出现之后,人类祖先又开始尝试制作上体之“衣”,将大块动物兽皮割下,以动物韧筋或植物葛藤为线,利用骨锥、骨针等工具穿缀缝合,制成类似背心式上衣,就这样出现了原始服装“衣裳”的雏形(图1.3和图1.4)。

图1.3 缝制原始“衣裳”的先民

(据文献资料设计绘制)

图1.4 原始兽皮“衣裳”示意图

二、先秦主要服装

先秦主要服装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时期,此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可穿着使用的服装。先秦时期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中国服装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形制均在此时期开始趋于进步。《易·系辞》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这说明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以后在奴隶社会早期,殷商时期男女服装的式样,不分地位尊卑,均为上下两截,上称衣,下谓裳,后世称“衣裳”即源出于此。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奴隶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的西周,逐步建立了等级制度,服装的穿着也开始有了区别与规定。《周礼》中“享先王则兖冕”,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当时已有官任“司服”者,专门掌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百官穿着。自西周起,官服制度已经开始形成,以后趋于完善。

1.冕服

《世本》云“黄帝造冕垂旒”或曰“胡曹作冕”。东汉著名学者宋衷注释:“胡曹是黄帝臣。”史学家们记载中也有黄帝造冕服之说法,东汉应劭在《汉官仪》中有云:“周冕与古冕略等,周加垂旒。”这里所说的“周冕”是指西周冕服,“古冕”即指黄帝所穿冕服(图1.5和图1.6)。

图1.5 穿冕服的黄帝

(据山东嘉祥武梁祠黄帝画像石)

图1.6 冕服示意图

冕服是先秦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等级最高的服装,专供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等各级官员参加各种祭祀典礼时穿用。冕服由冕冠、玄衣及熏裳组成(图1.7),玄衣即上衣,是一种形体宽松袖子肥大的服装,熏裳为下裳,是一种宽大的长裙。冕服自创立以来,有着明确的等级之分,虽然历代冕服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式样一直为历代各朝数百位帝王所沿袭,整个过程长达2000余年,直至民国才被废止。

图1.7 穿冕服的晋武帝司马炎

(据〔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2.深衣

深衣是一种衣与裳连接在一起的服装。深衣款式的基本特征是:上衣下裳连属,上衣为右衽,不开衩,衣襟加长、裁剪成三角形绕至背后并在腰间以绳带扎紧;下裳宽阔,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图1.8和图1.9)。深衣在先秦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颇为盛行,不分男女老少、文武官员和普通百姓都喜穿着,既可用作礼服,又可当作常服。深衣作为先秦时期最主要的代表服装,对中国服装的发展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之后出现的各种袍衫,以至清代女子穿的旗袍,甚至现代女子穿的连衣裙,无一不有着深衣的烙印,都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而成的(图1.10和图1.11)。

图1.8 穿曲裾深衣的战国男子

(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图1.9 男子曲裾深衣示意图

图1.10 穿曲裾深衣的战国女子

(据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木俑)

图1.11 女子曲裾深衣示意图

3.胡服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习惯将外域异族人称为胡人,胡人穿着的服装则被称为胡服(图1.12和图1.13)。胡人的常见装束是:穿窄袖短衣配以合裆长裤、裹腿革靴。胡服与同时期汉族人穿着的深衣相比,具有穿着方便和行动自如的优势。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位军事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胡人精良,但多次与胡人交手却屡遭挫败。经过调查研究,他明白了自己军队的官兵都是身穿深衣,外披笨重的铠甲驾驶战车,不如胡人穿着窄袖短衣、合裆长裤骑马方便自如。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学穿胡服,放弃穿深衣改穿短衣裤子学骑射,这样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即源出于此。当时中原汉族人能接受外域民族的胡服,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君王的智慧,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被誉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图1.12 穿胡服的战国男子

(据山西侯马市东周墓出土陶范)

图1.13 矩领窄袖胡服示意图 QoPULagpWjrPhw4yQQlHz89Pjp/gC1tDYSmRFlLtjg6B49uLXNAJPCqG8KnUb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