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平稳的过程,长袍马褂、西装旗袍逐步退出了服装主流层面。人们穿着简便,服饰朴素,以穿中山装、列宁装、中式服装为主,服装色彩单调以蓝灰为尚,服装或布料需凭票定量购买且多为棉布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军装成为当时全民最时兴的服装。在那个年代人们都以穿军装为荣,不管尺寸大小、新的还是旧的,甚至戴顶草绿色军帽也引以为豪。之后,在军装的基础上,产生了形似军装式样的军便装。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始重视服装的穿着,款式多样、缝制精致和色彩缤纷的服装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和生活之中。短短几十年,我国服装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年上海APEC会议新唐装闪亮登场,2014年北京APEC会议新中装再次亮相,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服装的魅力。随着全球品牌服装的大量涌入,标志着中国人民穿着的服装趋于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穿着爱好和生活水准,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服装。

一、男子主要服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子曾经流行过的主要代表服装是:中山装、中装(对襟)、军装(军便装)、西装、夹克衫和唐装等。

1.中山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山装款式基本按照民国款式,只是在款式细节上略做了一些变化,如领子的翻领前端由小略变大,左右前胸贴袋的袋盖形状定型为倒山坡形。毛主席多次穿着这种改进型的中山装公开露面,国外媒体把这种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在中国男子中广泛普及,既可以作为常服,也可作为礼服。中山装制作工艺有精制和简制之分,面料有呢绒毛料和一般布料之分。毛料有华达呢、麦尔登等,布料最早用棉咔叽布料,后又发展为涤卡布料。此时的中山装款式无多大变化,只是在缝制时的止口缝线工艺上有所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反映在领子边缘、门襟止口边缘、胸贴袋和大小袋盖边缘,缝线工艺分为单止口和双止口工艺。精制的毛料中山装采用单止口(0.4cm)工艺,普通的布料中山装多采用双止口(0.1cm/0.8cm)工艺。毛料中山装颜色主要为藏青色和灰色,布中山装颜色主要为蓝、灰及咖啡色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山装一直是男子服装中穿着最广泛的代表服装,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流行到90年代初,并影响至今(图1.61和图1.62)。

图1.61 穿中山装的男子

图1.62 中山装示意图

2.中装(对襟)

中装相对于西装而言,它是民国时期为了区别于西式服装所特取的对应名称。广义上的中装是我国传统服装样式的总称,包括袍、褂、袄、衫等。男子穿着最常见的代表性中装款式,衣襟多采用对襟,领子为中式立领,上衣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缝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没有肩缝和袖窿部分,用布料制作的盘扣连接衣襟,盘扣可选5~9对不等(图1.63和图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装穿着最大的群体为农村广大农民,且用自纺自织土布缝制。城市里中装穿者多为中老年人。在那个年代,冬季为了御寒保暖,中装基本上成为我国男子的主流服装,包括城市里的男子都穿上中式棉袄并套中式罩衫,其款式为立领、暗门襟、连袖和左右暗插袋。

图1.63 戴草帽、穿对襟中装的男子

图1.64 对襟中装示意图

3.军装(军便装)

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军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装备的“六五”式军用常服,军装是那个时期年轻人最时髦的标志。

军便装是指选用除了草绿色军装面料以外,用其他色泽的面料作为主面料,其款式与工艺全部仿照军装款式而制作的一款服装,也是当时流行的一款普通的男子常服(图1.65和图1.66)。

图1.65 戴解放帽、穿军便装的男子

图1.66 军便装示意图

4.西装

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沉寂了将近三十年的西装被重新唤醒,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西装,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轰动。1984年起,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掀起了“西装热”,雨后春笋般的服装企业应运而生,这直接推进了我国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并由此诞生了一批以生产西装为核心产品的大、中型服装企业。

此时期流行的西装最基本款式为:平驳领、单排二眼二粒钮,左胸部有一个手巾袋、前腰部左右各一个有袋盖的大袋,后背有中缝,下端开背衩。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又开始流行戗驳领双排扣西装,其基本款式为戗驳领、双排一眼六粒扣(或二眼八粒扣)等。之后,平驳领单排扣、戗驳领双排扣西装一直成为中国男子西装最经典的两个标准款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21世纪后,西装的面料、款式、工艺及西装文化,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图1.67和图1.68)。人们对西装的品位要求更高,追求个性化的高级定制成为一种趋势。有一家研究机构曾做过民意调查:西装已成为中国男子穿着频率最高的服装之一,西装是现代男子服装的永恒主题。

图1.67 穿西装的男子

图1.68 西装示意图

5.夹克衫

夹克衫属于外来西式服装,原来主要在青年人中流行或作为工人的工作服。原基本款式特征为:短衣长袖,衣身宽松,前衣襟装拉链,下摆和袖口收紧,有用作工作服的夹克衫,也有用作便装的夹克衫。21世纪初期开始,夹克衫的款式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将原来的衣身加长,下摆及袖口不收紧,使穿着时更加舒适随意。同时主面料选用呢绒毛料,配以粘合衬、里料及精湛的缝制工艺。将原来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打造成了精致、合体、高档次的服装,使其既可以作为休闲服装穿着,也可以作为礼仪服装在非正式场合下穿着,受到了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们的喜爱(图1.69和图1.70)。

图1.69 穿夹克衫的男子

图1.70 夹克衫示意图

6.唐装

唐装是外国人称呼海外华人为“唐人”及称呼华人聚集地为“唐人街”的延伸词。“唐装”以短衣形式出现,其款式结构来源于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马褂,主要特征为:传统中式立领、一字形盘扣和对襟衣襟等。“唐装”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代表服装相比,其款式结构具有唯一性,基本没有重复性。“唐装”正式流行源于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20位中外领导人身穿“新唐装”受到举世瞩目,并获得一致赞扬,之后中华大地掀起“唐装热”。把现代中华传统中装称为“唐装”,现已成为海内外许多人士的共识。

唐装有各种不同的款式与面料,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例如:立领、对襟唐装适合中、老年人穿着(图1.71和图1.72),立领、暗襟唐装适合于年轻人和中年人穿着(图1.73和图1.74)。

图1.71 穿立领、对襟唐装的男子

图1.72 立领、对襟唐装示意图

图1.73 穿立领、暗襟唐装的男子

图1.74 立领、暗襟唐装示意图

二、女子主要服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子流行的主要代表服装是列宁装、中装(斜襟)、两用衫、时装、旗袍和汉服等。

1.列宁装

所谓列宁装,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革命导师列宁经常穿着的一种服装。款式为大翻驳领、双排扣,前衣襟原男、女都为左叠门,左胸原有一个怀表袋后来取消,腰间左右两只斜插袋,束腰带,也有不束腰带的。列宁装最初流行始于延安时期,为男女皆服的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都只穿中山装,仿效领袖穿中山装成为时尚,所以男子穿列宁装的逐渐减少,最后基本不穿。于是,列宁装渐渐仅为女性穿着,后成为我国成立初期女性最时尚的服装。一时间,城市女干部和进步女性都喜欢穿列宁装。穿上列宁装,留短发或梳辫、不施脂粉,脚穿布鞋或胶鞋,一副标准的革命女性形象便跃然眼前(图1.75和图1.76)。列宁装成为我国成立后女性最早的一件代表服装。

图1.75 穿列宁装的女子

图1.76 列宁装示意图

2.中装(斜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里普通女子和农村中广大女子多数以穿中式服装为主,服装样式主要为斜襟短衫或短袄。斜襟短衫、短袄款式简单为中式立领、斜襟,用布料制作盘扣连接衣襟,盘扣数量不等,选料有细布和土布之分(图1.77和图1.78)。

图1.77 穿斜襟中装的女子

图1.78 斜襟中装示意图

3.两用衫

两用衫是一种衣领可闭合可翻开、直腰身、无背缝的女上衣,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两用衫款式简洁,前衣片两片、后衣片一片,前门襟四粒纽扣,左右有大贴袋或暗插袋。60年代多用咔叽棉布缝制,70年代开始用涤卡、中长纤维、混纺毛料等制作。两用衫有单、夹两种,春秋季选一般布料为单,冬季选呢绒毛料为夹(图1.79和图1.80)。

图1.79 穿两用衫的女子

图1.80 两用衫示意图

4.时装

“时装”名词专属女装,它不是单指某一件服装或一条裤子,而是泛指一组服装群体。时装伴随着每个年代、每个时期,因不同流行而产生。时装的面料色彩、款式造型、制作方法等元素始终富有时代感和潮流感。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内地最先受到港台时装的影响,随后是大量西方时装的涌入。我国服装界先后经历了诸如喇叭裤、牛仔裤、喇叭裙、迷你裙、连衣裙、西装、皮夹克、风衣、紧身套装、乞丐服、露脐装、透视装、户外服和羽绒服等一系列时装的轮番流行,从而引领了中国时装的蓬勃发展(图1.81和图1.82)。

图1.81 穿时装的女子

图1.82 部分时装示意图

5.旗袍

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旗袍,再次闪亮登场。后经过多年影视文化、选美竞赛、时装表演等宣传影响,领导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员在外事活动中频频身穿旗袍亮相,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盛会中,礼仪小姐的服装也多选择旗袍。旗袍不仅在国内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此外,还有不少国际服装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设计出具有国际风韵的旗袍,并将中国旗袍与欧洲晚礼服媲美。进入21世纪后,无论是在国际时装舞台上,还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中国旗袍始终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中国女性的美丽,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旗袍被视为现代中华民族女子代表服装的象征(图1.83和图1.84)。

图1.83 穿旗袍的女子

图1.84 旗袍示意图

6.汉服

汉服起源于西周时期的深衣,汉代又演变为曲裾袍与直裾袍。如今的“汉服”是对经过重新设计打造后现代汉服的称呼。现代汉服继承了传统汉服的主要元素,其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大袖和长衣形式,并配以华丽的丝绸或化纤面料及多种时尚色彩,这使汉服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和鲜明的现代气息(图1.85和图1.86)。2003年起,汉服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始兴起,主要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一直延续至今。

图1.85 穿汉服的女子

图1.86 汉服示意图 NQRx3AXGLCG/01bEw2VaNKZyE+HpJNhxfDLwlV5IcAaI8KCYEhJryb2kKqnRGb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