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满人本位意识下的改革

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达成新的和解。这也是“同治”这个年号最核心的含义。

咸丰皇帝在世之日,内政上非常倚重肃顺。肃顺是满人,颇有政治理想,很愿意结交和重用汉人。《奴才小史》里说,肃顺当政之时,对待满员“恣睢暴戾,如奴才若”,对待汉官却“颇为谦恭”,理由是“咱们旗人浑蛋多” 1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这些人在咸丰时代得到重用,都与肃顺有直接关系。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是肃顺的建议;左宗棠遭人弹劾,也是肃顺维护褒奖;郭嵩焘等汉人知识分子,也是肃顺着意结交的对象。 2

在整顿官场腐败一事上,肃顺表现得相当积极。咸丰八年(1858),他查办“戊午科场收贿案”,杀了包括大学士柏葰在内的五位中央官员,数十名高官与新中举人被革职或者流放。咸丰十一年(1861),户部为逃避肃顺对“宇字五号案”的追查,纵火焚烧户部档案,大火持续了十二个小时,相关文档字据全部付之一炬。户部被逼到这种程度,可见肃顺反贪是在玩真的。大火之后,该案仍有数十名高官被革职抄家。 3 此外,肃顺在倒台前夕,还曾“奏减八旗俸饷”,理由是“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要钱耳” 4 ,他认为满人不足以充当清廷的统治基础,反要消耗清廷许多财政收入。

凡此种种,都是对官僚集团的侵害。所以,处决肃顺的消息传出后,京城的官僚们欢欣鼓舞,囚车经过之处,“其怨家皆驾车载酒”前往围观,还有人指使儿童朝囚车扔泥土瓦块,痛骂“肃顺亦有今日乎!” 5

肃顺既死,最高权力对官僚集团的高压也随之消失,奕訢、慈安与慈禧组成了新的执政中枢。慈禧太后不再关心科举考试的公正性,也不关心官员们是否贪污腐败。她关心的是如何重塑官僚集团的向心力。所以她的施政风格是“博宽大之名”。派人担任科场搜检工作时,慈禧的指示是“勤慎当差、莫要多事” 6 ——好好干,别像肃顺那样整出一堆事来。见到御史弹劾自己的亲信,慈禧的第一反应是“此无他,不过我所用之人总不好”,要弄死这个对自己没有向心力的御史,而当获悉该御史做此类弹劾,不过是因循官场陋习,想要敲打别人多收几份炭敬时,她的反应就成了“大笑” 7

平衡满汉关系也是“和解”的重要内容。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与李鸿章这些汉人,自然该用还是得用。不用,就解决不了太平军这个现实问题,还会生出新问题。正如印鸾章在《清鉴》中所言的那般:

(慈禧)听政之初,军事方亟。两宫仍师用肃顺等专任汉人策。内则以文祥、倭仁、沈桂芬等为相,外则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将。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故卒能削平大乱,开一代中兴之局。 8

但肃顺时代那种压制满人的做法,也必须扭转过来。毕竟,满人才是清廷最核心的统治基础。努力扩张满人的权力与影响力,是新执政团队的基本方针之一。慈禧后来与奕訢正面冲突,有一句责备之言正是“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 9 ,可见她有着强烈的“满人本位意识”。

被慈禧责备的奕訢,“满人本位意识”同样强烈。同治元年(1862)有一项改革举措,是选派一些军人出洋接受新式军事训练。奕訢挑选了450名八旗兵,10名绿营兵,满汉比例悬殊到了45比1的程度。而此时清廷的八旗兵约为25万,绿营兵约为64万。 10

设立京师同文馆是同治元年最引人瞩目的改革。在这件事情上,奕訢同样“满人本位意识”强烈。

所谓同文馆,顾名思义是一个培养翻译人才的地方。这是微小的改革,几乎不会冲击现行官僚系统;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是清帝国首次被逼至万不得已的程度,终于承认洋人的语言也有学习的必要。

自1840年以来,清廷在对外交涉中屡因翻译问题陷入被动。因翻译造成的外交纠纷太多,1858年清廷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时,写入了一项规定,大致内容是:一,英方文件,此后“俱用英文书写”;二,照顾清廷缺乏英文人才这一现实,“暂时仍以汉文配送”,继续附带一份中文版本;三,待清廷培养出英语人才后,英方即不再提供中文版;四,《天津条约》签订之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双方以后再因翻译的原因对文件内容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一律以英文版本为准。 11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条约中再次重申交涉皆使用英文,若词义有分歧须以英文为准。此外还新增了一项条款,就暂时附汉文条约一事定下3年期限,要求清廷在3年内选派学生去学习英文,待首批学生的学业完结,英方即停止向清廷提供外交文件的中文版。

内有需求,外有压力。1862年,由恭亲王奕訢、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牵头,清廷终于决定在总理衙门内设立同文馆,来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奕訢那强烈的“满人本位意识”也同时迸发。他一方面担忧汉人学好了英语,会去帮助洋人欺骗愚弄清廷;一方面也希望八旗子弟能够成才,以掌管清廷的各处要津。所以他颁布了一项规定,“选八旗中资质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俾资学习” 12 ,意思是同文馆学生须优先从满洲八旗中选取。

于是,京师同文馆成了典型的旗人学堂。稍后成立的广州同文馆也是如此。1872年,两广总督瑞麟上奏汇报说广州同文馆里“旗籍诸生,咸皆踊跃”,建议以后该馆“专用旗人,毋庸再招汉民” 13 (本来招收的汉人学生比例已极小),奕訢批示同意。只有李鸿章创立的“上海广方言馆”没有实施旗人优先原则。

奕訢想要尽可能重用满人,来扩张满人的权力版图。但他也知道,将无知识、不合格者推上要职是很危险的。所以,他也希望满人们能够走在改革的前列,积极报名去同文馆学习。只有满人多多成才,清廷才能永远是满人的清廷。

但他的期望落空了。 TlXfKFf5AR3swbL7oBrE7zHReODun57ryFENkvQfq/EJMQAVhYcI2iI4iXUU02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