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爱德华·吉本(英国,1737—1794) 1

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是所有英文历史著作中最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罗马帝国代表和传播了一个伟大的文明,其影响千百年来一直回荡至今。用吉本的话来说,它的陨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或许也是最可怕的一幕”。 2 吉本一再提到罗马伟大的根基。它们不是他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他需要它们来与随后衰落时代进行对比。了解是什么造就了罗马的伟大,也是了解罗马衰亡的关键。他将罗马的兴盛和扩张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或公元前5世纪,其最伟大的时期是公元头两个世纪,如果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罗马文明的终结,则其衰落从公元200年持续到476年,如果结束点是东罗马帝国的陷落,则这一过程持续到1453年。1200多年的衰落期是太长了,迫使读者反思兴起和衰落概念的相对性以及它们对时间的依赖性,正如本书导语中所提到的那样。

吉本关于罗马末日的思想令后人着迷,因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衰老和死亡是对人类生命的隐喻。吉本解释说,没有哪个帝国可以永垂不朽,最终罗马不是被敌人毁灭的,而是被它自己毁灭的。汤因比经常提到吉本,他自己也会得出这个结论,这一点我们后面将要讨论。吉本与本书所评述的一些古典历史学家有一点不同:他不像其他历史学家那样受自己命运和国家命运的驱使,也不受他那个时代其他重大事件的影响,除非我们把他视作参观罗马废墟的游客,把他哀叹往昔之伟大的思想看作一个“事件”。 3 另外,与修昔底德、司马迁和伊本·赫勒敦不同的是,吉本在他所研究的任何事件中都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在他有生之年,他的祖国英格兰打了四场战争,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但这些战争发生在同一个文明里,甚至没有划破它的价值观和原则。罗马帝国的终结造成了西方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断裂,这是无可比拟的。

吉本没有对他的主题提出统一的学说,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全面的结论。他对衰落和灭亡的解释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例如:

——他的作品正中间一篇经常被引用的摘要:《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一般评述》。 4

——在他的作品的最后,有几页解释了罗马城(而不是整个帝国)的衰落和残败。

——在他作品的最后一页,他用几句话概括了衰败和没落的八个因素。 5

——在他的作品中,有成百上千条关于罗马强盛或衰落原因的评论。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吉本的观点在20年的时间里不断演变。当他最终把他的书付诸“公众的好奇心和公正”时, 6 他的观点与他一开始所持的观点不再完全相同。吉本不断变化的观念,缺乏严格连贯性的叙事,以及已确定的衰落原因的表述上的变化,都令人困惑。这些变化有其客观原因,应当加以解决。首先,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吉本没有寻找单一的终极原因,因为根本没有;他也没有构建一个宏大的兴衰理论。像罗马这样一个庞大、多变、持久的实体的衰落,不可能有单一的原因,只有不断变化的各种原因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吉本会嘲笑当今的一些简单化、伪科学的解释,这些解释声称找到了罗马衰落的原因,例如疟疾或铅中毒。但是,即使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世纪里运作,或者承载着不同的份额,它们中的一些还是反复出现。这些可以称为关键因素,其中许多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可以互补。

统治者和精英的政治与道德

导致衰落最突出的原因是政治与道德。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统治者和精英的素质不断恶化,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任统治都以同样令人厌恶的叛国和谋杀而结束”, 7 拜占庭皇帝不过是“一个堕落的王族”。这个严苛评判在今天没有历史学家会去重复,因为这些“王公”的军事和外交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维持了一个帝国的运转。如果“罗马的伟大……是建立在罕见和几乎不可思议的美德与财富的联盟之上”, 8 那它就无法从美德的毁灭中幸存。永久的、毫无意义的“花费鲜血与财富”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9 罗马统治者的腐败和专制,以及他们对自由的普遍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罗马的衰落。

自由与共和精神的丧失

吉本认为,罗马是一个由平等、自由的公民组成的共和国,因而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自由是公共美德和个人美德、良好的治国方略、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力的终极保障。它显著地保证了罗马社会的凝聚力,而不是依靠强迫。只要罗马是自由与共和的,“公民对彼此、对国家的忠诚都能由教育习惯和宗教见解所确认”。 10 后来许多皇帝的暴政扼杀了罗马的自由。吉本将雅典的自由与衰败的东罗马帝国的“死一般的统一”以及“束缚行动甚至思想的精神专制”加以对比。在雅典的自由下,“每个雅典人都渴望达到国家尊严的水平”。 11 他断言,雅典的自由可以与早期罗马媲美。但雅典的古典荣耀持续了不到100年,而拜占庭所谓的“衰败”——吉本对其充满敌意——却持续了1000多年。吉本对雅典和早期罗马自由的赞美是18世纪启蒙哲学的产物。启蒙运动将现代欧洲政治自由的理想投射到雅典和早期罗马,但这并没有准确反映历史现实。

尚武精神的丧失

军事误判是罗马的衰亡的重要祸端。与修昔底德和司马迁不同,吉本从未参加过战争,但他坚信,如果没有永久性的军事准备和力量,任何国家或帝国都无法生存。“人民的军事热情”是罗马兴起和巩固的必要条件。它的武德,根植于每个公民“为国家事业拔剑”服10年兵役的义务。在他们最好的时期,罗马人知道原始的军事力量往往不公正,不可能光靠武力来管理和维持他们的征服;它必须与其他品质相平衡,“谨慎和勇敢的政治美德有助于防范对正义的侵犯”。 12 但是后来,所向披靡的军团开始在遥远地方的战争中染上了“陌生人和雇佣兵的恶习,首先压迫共和国的自由,后来又侵犯了紫色[帝王的颜色]的威严(即谋杀了一些皇帝)”, 13 军团变成了一支“蛮族雇佣军”,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帝国的扩张与公民身份范围的扩大

驱动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许多其他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帝国的扩张和罗马公民权扩展到整个帝国的居民。并非所有的扩张都是有害的,拒绝接受和融合新来者也会造成同样的伤害。吉本认为,雅典和斯巴达对公民身份的限制过于严格,加速了它们的毁灭。罗马也加速了它的毁灭,但原因恰恰相反:它没有节制地扩张帝国和扩大公民身份范围。“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没有接受罗马精神的情况下,得到了罗马人的名字。” 14 他们给罗马带来了“矛盾的态度”——“多元文化主义”一词在18世纪还未出现——结果古罗马的美德消失了。西奥多·蒙森(Theodor Mommsen)在19世纪写了德国最著名的古罗马史著作。他认为罗马的命运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的展开:罗马城必须扩展到整个意大利,然后从一个国家扩展到一个帝国。吉本不同意这种观点,但他没有具体说明罗马不应该超越的边界,也没有解释一个帝国如何能够扩张的同时不以自相矛盾的方式吸收不同的民族。罗马通过其“过分的伟大”播下了毁灭自己的种子。罗马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帝国的分裂

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完全破坏性的事件,加速了两者的毁灭。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并没有互相合作,而是互相嫉妒、互相争斗、互相削弱。

基督教的发展

宗教是晚期罗马帝国命运和最终衰落的决定性因素。吉本对基督教因素表现得犹豫不决,矛盾重重。他并不掩饰他对这一新宗教的许多代表的蔑视,并谴责一些神职人员的狂热、对权力的贪欲、腐败和残忍,使帝国濒临灾难的边缘。他对宗教专制的恐惧不亚于对政治多样性的恐惧:“罗马的世界被一种新的暴政所压迫。” 15 即使最无辜的基督教信仰表达也逃不过他尖刻的讽刺。他的一些话可能出自伏尔泰的反教士之笔:“那种财富要用于慈善和奉献的似是而非的要求”被那些“只能为节欲和贞操的优点辩护的人”奉为圭臬。 16 这些都不是罗马需要自卫的积极美德。然而,在其他地方,也许在他写作的后期,吉本改变了语气。诚然,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加速了帝国的衰落,但至少“他那胜利的宗教打破了衰败带来的暴力”。 17 吉本认识到,基督教一旦成为国家宗教,就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它支持了帝国。他的书的最后几页显示了他最初敌意的进一步缓和。罗马的宗教变革不是通过“民众的骚动”实现的,而是通过“当时皇帝、元老院的法令”和平合法地实现的。而罗马的主教们,也就是他所说的早期教皇们,毕竟是“最谨慎、最不狂热的”。 18 对于伊斯兰教,吉本没有类似的矛盾心理:他认为伊斯兰教对东方帝国的影响完全是毁灭性的。

蛮族的作用

在吉本的思想中,蛮族的作用甚至比基督教更模糊。诚然,蛮族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流血,“威胁到每个人的幸福和安全”,但这些入侵也许不仅仅是原因,而且也是帝国先前存在的弱点的结果。蛮族最终在罗马公民中占了多数,在罗马军团中占绝大多数。他们真的毁灭了帝国吗?蛮族最终和其他人一样说拉丁语,他们“更倾向于欣赏,而不是废除更光明时期的艺术和研究”。 19 他们只想做个好罗马人,维护帝国。他们“既没有足够的野蛮,也没有足够的教养”来心存“毁灭和复仇”的想法。

隐秘而遥远的衰落原因

罗马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衰落,这本身就是衰落的一个原因。“当代人的眼睛几乎不可能在公众的欢乐中发现衰亡的潜在原因。” 20 此外,他们无法发现来自遥远地方的危险。吉本提到了中国对匈奴人的胜利,匈奴人因此被驱赶到相反的方向并入侵罗马帝国; 21 阿拉伯人远征战胜了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使受到阿拉伯人入侵的拜占庭帝国暂时获得了解脱。今天的历史学家可能会质疑这些故事的细节,但这些故事很有趣,因为它们显示出吉本对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间接地缘政治行动的关注,特别是如果人们没有及时发现或理解它们的话。

吉本提到了经济、农业和金融的发展,但并不认为经济是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他确实谈到了环境和气候因素。例如,他写了很长的一章,讲述了寒冷气候对德国人性格可能造成的影响,还记录了自然灾害。但在其作品的主要部分中,他并不认为这些自然原因对帝国的命运有决定性的影响。关于一场严重的地震,他写道:“人类所害怕的不仅仅是来自大自然的震荡,更是来自人类同胞的震荡。” 22 但他似乎在即将完成著作时改变了主意。最后,他给出了罗马城毁灭的四个原因: 23

——“时间和自然的伤害”,意思是几个世纪以来,火灾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及其人民的物质文化财产造成的巨大破坏。

——“蛮族和基督徒的敌意攻击”。

——“物质的使用和滥用”,意味着罗马的物质基础设施被长期故意破坏,以转化为新的建筑材料和其他用途。

——“罗马人的内部争吵”。

其中第二和第四个原因在吉本历史著作的前几章中已广为人知。另外两个完全是新的和出乎意料的,似乎与吉本早先的说法相矛盾,给读者留下更多问题而不是答案。吉本的好奇心强,头脑冷静灵活,一直在刨根问底。也许最后一页快速列举的八个衰败和没落的原因,包含了我们可以称之为他的最终答案的内容。 24 其中四个原因是内部政治因素(军事专制、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帝国的分裂、民法——意思可能是公民身份资格的扩展),三个是宗教因素(基督教的诞生、教皇的世俗权力、伊斯兰教),一个是外部政治因素(蛮族入侵)。归根结底,两个是外部因素(伊斯兰教和蛮族入侵),六个是内部因素。事实上,这种搭配反映了吉本最深刻的信念。

自由的丧失、共和精神的丧失、军事道德和公共道德的丧失,以及外来习俗所造成的损害,都不是唯一的解释,但它们是吉本反思衰亡的关键。他显然受到了古典时期罗马历史学家的影响,尤其是共和时期的历史学家撒路斯提乌斯(Gaius Sallustius Crispus,公元前86—前34)和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 25 这两人都非常悲观。然而,当他们对共和制罗马的衰落感到痛惜时,吉本却描述了几个世纪后罗马帝国的衰落。撒路斯提乌斯和李维无法预见吉本所知道的历史,即恺撒大帝和奥古斯都会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转变为西方最庞大、最强盛、最持久的帝国的崛起。吉本生活在撒路斯提乌斯和李维之后将近1800年,他们对衰落的看法集中在不同的时期。然而,吉本认为公元2世纪后罗马衰落的原因与撒路斯提乌斯和李维在公元前1世纪提到的原因非常相似。这三个人都认为,由战争而孕育又由于和平与繁荣而削弱的道德品质问题,是罗马历史的核心。三人都声称,和平与繁荣导致奢侈、丧失公共精神、傲慢、邪恶的外来影响和腐败,最终走向衰亡。三人都认为腐败是一种批判性和启示性的文化现象,而不是人性的固有特征。

李维的影响是长远的,在吉本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在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除修昔底德外,据说没有哪位古代历史学家比李维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更深远。马基雅维利在1531年出版了《李维史论》(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s Livius),比他的《君主论》 出版还早一年,这本书也被包括统治者及其顾问在内的人们广泛阅读。 26 这些论述有力地捍卫了共和政体,并敦促以研究罗马历史作为解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混乱政治状况的最佳指导。李维对因道德素质、腐败等问题而导致的文明衰落的解释,通过吉本直接或间接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流传到21世纪。吉本受到李维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他对罗马帝国灭亡的分析具有真实性和独立性。也许两者在各自的时期都是对的,而且衰落的原因确实相似。

吉本和犹太人

吉本在许多章节中提到了犹太人,尤其是在涉及基督教背景的文字中。他对基督教诞生的泛泛描述并不敌视犹太人,他还提到后来基督教对犹太人的迫害。但关于犹太文明,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补充。 hy+uew+KIVNrmDCd0OsD7pfNqhHEAINp+jvwCJRFR7UKEsESON6aVvoxPjnPUP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