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论历史哲学

许多着眼于长时段的历史学家坚持一个普遍的概念,或一种历史哲学。循环论和线性论是两种主要的传统哲学。

循环论和线性论

最早的一股思潮认为,历史永远在循环中前进,没有可预见的结局。这个概念在希腊、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古代东方文明中都有。第二种哲学认为历史不是循环的而是线性的:它有开始和结束,也有其目的。许多人认为犹太人是线性历史的发明者,或者至少是其最著名的信徒和最有效的解释者。罗马尼亚宗教史学家米尔恰·埃利亚德(Mircea Eliade)认为,犹太先知是第一批克服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永恒往复”历史观的人。犹太人发现历史是单一神的意志的持续表现。埃利亚德认为,一神论是线性历史写作的前提。 1 晚近的历史哲学家试图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他们既相信一个开始和结束,又相信两者之间存在循环。汤因比和索罗金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所有的历史哲学最初都是宗教哲学,线性历史观也是如此。人类历史是渐进的;它是救赎的历史,是神的意志或人类对它的反应的表现。这个概念从犹太教传播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从那里得到各种世俗的解释,这些解释在过去三个世纪里主导了历史学和政治学思想。在18世纪,启蒙运动在人类明显不可阻挡的道德和文明“进步”中看到了这种线性关系。到了20世纪,这一思想第二次世俗化,并转化为目前普遍以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进步”的标准。在19世纪,黑格尔提出了线性历史观最直接的哲学版本。他在1837年出版的《历史哲学讲演录》中把世界历史描述为理性精神的不断进步,从希腊人和罗马人开始,由欧洲基督教世界和德意志民族向着不断扩大的自由胜利推进。在黑格尔那里,基督教仍然是人类进步的旗手。马克思采纳了黑格尔的线性观,声称他所宣传的共产主义革命将带来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的终结”,开创一个平等、正义与和平的时代。

犹太历史哲学

传统犹太教认为,在宗教精神动因和事件的推动下,历史沿着线性方向前进。对于《圣经》《塔木德》和中世纪的历史编纂,甚至对于19世纪德国的第一部世俗犹太历史著作来说,这种观念一以贯之。 2 历史有零点,即创世那一刻;也有高点,即托拉的启示,虽然《塔木德》里的贤士们宣称,在以色列从西奈山上接受律法之前,律法已经存在并得到先祖们的遵守。 3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神的律法的传播。这种历史观的典范就是《密释纳》中著名的《阿伯特》的第一段:“摩西从西奈接受了托拉,传给约书亚,约书亚传给长老,长老传给先知,先知传给大议会的成员。”41000年后,西班牙犹太历史学家亚伯拉罕·伊本·达乌德(Abraham Ibn Daud)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继续讲述着传承的故事,仿佛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2世纪之间没有发生过其他重要的事情。 5 《密释纳》的圣贤们把律法传给了《革马拉》的圣贤们,《革马拉》的圣贤们把它传给了“萨波拉”(Saboraim)们,“萨波拉”们把它传给了“高昂”(Geonim)们,“高昂”们最终把它传给了西班牙的犹太圣贤伊本·达乌德的同代人。

即使在19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海因里希·格雷茨(1817—1891)在写下近代第一部犹太通史时,也将犹太历史单一地视为宗教思想的一面镜子。犹太历史首先是犹太教的历史,而不是犹太人的历史。犹太教是对异教的否定,是一个超验的灵性上帝的启示。在下一位伟大的犹太世界历史学家西蒙·杜布诺夫(1860—1941)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古老的传统正在瓦解。杜布诺夫对单一的观念提出了质疑,他在关于犹太民族的世界历史的主要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民族而不是主要基于宗教的犹太历史观念。他的书名讲的是“犹太民族”,而格雷茨的书名讲的是“犹太人”。杜布诺夫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这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在1903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阐述了一种将精神观念推向极端的犹太历史哲学。“犹太人在任何时候,甚至在政治独立时期,都是一个卓越的精神民族。……犹太人……不能遭受毁灭:肉身形体可能被摧毁,灵魂却是不朽的。” 6 此后,他放弃了这种哲学。1941年,在里加(Riga),杜布诺夫和拉脱维亚绝大多数犹太人一起遭到了纳粹的屠杀,他的死没有证明他想象中的“没有犹太人的犹太永生”,而是证明了这种想法的危险性和荒谬性。

加利西亚哲学家纳赫曼·克罗赫马尔(1785—1840)是已知的唯一一位提出历史循环理论的犹太作家,尽管这种循环论总是在传统的有始有终的线性结构内。人们通常将克罗赫马尔与犹太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他在《时代困惑指南》(Moreh Nebukhe ha Zman) 7 一书中解释说,所有民族都必须首先经历“萌芽和成长”的阶段,然后是“权力和成就”的阶段,最后必然是“分解和灭绝”的阶段。除了犹太人之外,这场灭绝对每个群体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也必须经历这个循环,但每一次结束后都有一次“更新”。犹太人的历史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从亚伯拉罕到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的毁灭,在这中间以所罗门时期为高潮;第二周期从巴比伦之囚到公元138年贝塔(Beta)的陷落,以马卡比起义的成功为高潮;第三周期从公元138年到1648—1649年的乌克兰大屠杀,以犹太教在西班牙的历史为高潮。三个周期都有“权力和成就”,类似于黄金时代,但克罗赫马尔没有使用这个术语。他的书没有写完;他的第三周期只是一个草图,不清楚他是否相信一个新的周期已经开始。

轴心时代

本书偶尔会提到一个在20世纪影响深远的关于全球历史的哲学理论。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论历史的起源和目标》(On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一书中对此做了介绍。 8 雅斯贝尔斯把我们的世界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精神和伦理革命的结果,一个从大约公元前600年持续到公元前400年的“轴心时代”比任何其他历史时期都更为根本性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他把这个时代称为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1945年以后,雅斯贝尔斯在寻找一种新的、统一的世界历史精神原则,这种精神原则是全人类共同的,是超越文明差异的。这不再是西方基督教对世界历史的看法。他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这句话也是基督教观点的基础:“所有历史都出自基督,上帝之子的出现乃是世界历史的轴心。” 9 雅斯贝尔斯打破了这一轴心,拒绝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但保留了他的术语。他认为,是古代犹太人和他们的先知、中国人和他们的孔子与老子、印度人和他们的佛陀,以及希腊人和他们的伟大哲学家们,在两三个世纪时间里,共同且相互独立地决定了人类文明的精神进程。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哲学和道德传统的共同性,作为他们的精神继承人的早期历史学家(如修昔底德或司马迁)都怀有某种人文主义,一种超越自己种族的道德观念和对苦难的敏感。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犹太先知虽然与他们素昧平生,但应该可以理解和赞同他们的观点。 YeZrEHVo2jGHAADN5Id/FuBy6LcMq+gNvqh/ZAWHb6/Wk9mebUrFrr2IvfdbDn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