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1.1.1 什么是安全

在讨论网络空间安全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安全的概念。

《新华字典》中给出的关于“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这个解释对一般人来说足以了解安全了。但是,对于从事安全工作的人来说,这个解释还不够确切。

什么是安全?《辞海》上并没有对“安全”这个词给出定义,而是用另一个词来进行解释——安稳。

在百度百科中,对“安全”给出了如下定义: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国家标准(GB/T 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也就是说,安全是主体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危险和安全互为反义词,用反义词来下定义是一种循环逻辑。

导致损害风险的原因是:资产本身存在的脆弱性被威胁源所利用,并可能形成侵害,或者已经形成了侵害。说到底,威胁是导致风险或侵害的直接动因。没有威胁也就不存在风险和侵害。我们对各类资产(包括对人自身)的保护,本质上也是尽可能地消除脆弱性,而消除脆弱性的目的是提升资产(和人自身)对威胁的防御能力。

在百度百科中,还提出了安全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

本书对安全的定义是: 安全是主体能够有效管控威胁的客观状态 。(本书并不是专门讨论安全概念的学术文章,此定义是否严谨,还有待论证。)

这个定义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威胁,二是是否能“有效管控”这种威胁。因此,我们要先讨论一下威胁。

“威胁”这个词在《辞海》中也没有给出定义,而是用了另外两个词进行解释——逼迫、恐吓。显然这两个词还不能准确地解释“威胁”的含义。百度百科中给出的解释与之类似。

本书对威胁的定义是: 威胁是能对某些目标构成侵害的因素

因素是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可能对某些目标构成侵害的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他人构成的,另一类是由自然因素和自我因素构成的(老祖宗早就用“天灾”和“人祸”两个词帮我们高度概括了)。例如,一个人的财产被盗抢、一个国家被另外一个国家侵略、一个人被其他人诬告等都是“人祸”。而自然因素,即所谓的“天灾”,主要是由于自然的或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导致的侵害,如被流行病毒感染、不小心跌倒或被动物咬伤等都可算是“天灾”。

当然,也有一些威胁既包含人为因素,也包含自然因素。例如,矿井发生瓦斯爆炸,瓦斯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侵害因素,但是,矿井是由人管理的,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瓦斯就会对人构成威胁。

有些威胁是看得到的,有些威胁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有些威胁是显性的,有些威胁是隐性的,或者说是潜在的。

曾有人质疑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些因素对某些人来说是威胁,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不是威胁。笔者认为,能对某个目标构成威胁的就是威胁因素,不对这个目标构成威胁的就不是威胁因素。安全本身是一种感受,对于不同的客体,感受程度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安全应该是针对具体对象的,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我们先来讨论不安全。我们一般认为,不安全就是我们的身体(包括生命)、财产(包括这些财产提供的功能)受到了侵害,甚至失去生命或损失全部财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风险分析的观点出发,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因为自身存在脆弱性,而威胁源正是利用了这些脆弱性,才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

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导致安全事件的因素。假设一个人中暑了。对于人来说,所有人都不能抵御高温,这就是人的脆弱性。而天气太热,气温高达40℃,这就是外部的威胁。一个人(特别是身体本来就比较虚弱的人)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发生中暑的事件。对于钱包,如果将它放在衣服外面的口袋里,口袋又比较浅,那么很容易掉出来或者被小偷偷走(这就是脆弱性),小偷就是外部的威胁源,钱被偷就是安全事件。大到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小到我们自己各方面的安全,都可能存在威胁源和脆弱性,因此要格外重视安全问题。

说到底,发生安全事件要归结为两个因素,一个是自身的脆弱性,另一个就是威胁。这里所说的威胁,既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因素。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即使自身的脆弱性再大,也不会发生安全问题。再次强调,本书给出的安全的定义是: 安全是主体能够有效管控威胁的客观状态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很难做到。而且,威胁是一个动态因素,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变化。虽然受到了威胁,但风险尚可控制时也应该是安全的。绝对不受威胁的状态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安全实际上是指一种“准安全”的状态,即能够对威胁因素进行控制的状态。安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也就是威胁与控制威胁的斗争。

威胁是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可能会产生直接威胁,也可能产生间接威胁。同时,自身的强壮度、与威胁因素的关系都决定了是否会受这个因素的威胁。同样一个因素,对于甲来说是威胁,而对于乙来说可能就不是威胁。同时,这个因素是否能构成威胁还受时间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身的强壮度对应的就是自身的脆弱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就是威胁因素利用了自身的脆弱性,没有威胁,自身再脆弱也不会发生安全事件。

1.1.2 什么是网络安全

我们说的网络,目前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加以细分,如涉及全球的Internet网络[请注意,在此我没有使用“互联网”这样的说法,因为目前Internet的根还在美国,由美国的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联网域名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控制,我们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网络接入这个网络中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这样]、城域网络(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行业网络(比如某个大型企业,其网络可能遍布一个国家的许多城市,甚至遍布多个国家)和内部网络(一个组织内部建设的网络)。

一个组织内部建设的网络往往会有特定的应用,这种具有特定应用的网络就是信息系统。当然,这里关于“信息系统”的定义有点粗糙,不是严格的定义。信息系统的严格定义是:由计算机及相关的、配套的设备与设施(包含网络)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加工、传输和处理的人机系统。

我们说的网络基本上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信息网络,另一部分是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上有多种应用,但是这个网络并不是为“某一特定”的应用而建设的,如Internet、城域网、行业基础信息网络等;信息系统是具有明确应用的网络,如企业的ERP系统、政府的IA系统、为公众服务的证券交易系统等。

我们所说的网络安全,是指网络不能因为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出现使用障碍,不会使网络上传输、加工、处理的“数据”(关于数据的概念,我们在后面解释)被未授权地改变,也不会出现数据泄露给未授权用户的现象。当然,这里说的是网络安全的目标,并不是网络安全的定义。如何给网络安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当然,可以套用上面的定义来定义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基础信息网络和(或)信息系统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

这里的风险既包括人对基础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威胁,如黑客的入侵,也包括自然因素导致的系统故障和破坏。同时,风险也能够衡量基础信息网络或信息系统自身抵御威胁的能力。

我们讨论网络安全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人对网络的侵害,也就是恶意的人对网络构成的威胁。所以,在英语中,和网络安全相关的单词是security。

这里所说的网络安全,还要考虑是广义上的网络安全还是狭义上的网络安全。

狭义的网络安全对应的英语单词是network security,它是指网络、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方面的安全,通常指的是由计算机作为主要连接设备的网络的安全。

广义的网络安全对应的英语单词是cyber security,它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既包含狭义网络安全中的部分,也有更大的外延。它包含网络上的各类应用,同时连接的设备不仅包括计算机设备,还包括各类可以连接到网络上的元素。

1.1.3 什么是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yberspace,而不是network space。网络空间的范畴更大,不仅包括基础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本身,还包括网络上的各类应用。网络空间安全的范畴自然也更大了,不仅包括恶意的人对网络构成侵害的威胁,还包括恶意的人利用网络构成对现实社会的侵害的威胁。例如,利用网络传播各类有害的思想或会导致人们犯罪的各类有害信息,利用网络策划、实施各类犯罪活动,利用网络贩卖各类违禁的物品,等等。这些都属于网络空间安全的范畴。

现在,物联网正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安全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利用网络直接实施的对人的侵害。要注意的是,在物联网中,控制信号并不等同于数据,对数据的保护要求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对信号的保护,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说明。

1.1.4 安全的目标

在现实社会中,安全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安全事件的例子,各位读者也知道很多安全事件的例子,这些例子总是可以进行归类。如果把财产的范围扩大,使之包括无形资产(如文化、意识形态、国土、环境等),那么安全保护的目标就是两大类:一类是人身及生命的安全;另一类是财产,或者叫资产的安全。

那么,网络安全的目标是什么呢?在目前以计算机作为主要连接设备的网络中,还不至于对人身构成直接伤害(当然,可能构成对人的精神方面的侵害),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目标属于资产的范畴。

计算机网络资产不只包括计算机、网络设施这些硬件,更重要的资产是指:在计算机中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的数据;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功能,如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等。这些都是具有资产属性的。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是数据安全以及网络的服务功能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网络安全的目标,还要包括防范利用网络对现实社会构成的侵害,这类侵害主要涉及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侵害等。

很多人把网络安全分为多个层次,如网络本身的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等。这样划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不是网络安全的全部目标。

网络安全的目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请记住网络安全的目标只有两个:

●数据的安全;

●网络服务功能的安全。

对以计算机作为主要连接设备的基础信息网络来说,保护数据、保护网络的服务功能仍然是主要的目标,同时,由于网络的无界性,还要考虑到计算资源不能被其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占用。对于普通人说,往往没有重视这一点,或者说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家庭或者单位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如果被非法占用,就可能被用来攻击其他计算机目标;或者联网的计算机被非法占用,正在为某个人“挖矿”,等等。所以对于基础信息网络来说,安全的目标是:

●数据的安全;

●网络服务功能的安全;

●防范计算资源被非法占用。

对于网络空间来说,安全目标要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实现了高度的融合,这时候网络安全目标不仅要包括上面所说的三项,还必须重视在现实社会中关注的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并且这类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安全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人的生命的安全;

●各类财产的安全;

●数据的安全;

●网络服务功能的安全;

●计算资源的有效自我控制。 nRO99/up/YqeLtlEotvaqqkZpNTs7D97NI8THFZMM99relqVWF6LGPGqerP1If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